编辑职业道德失范原因及对策
时间:2022-05-13 04:31:38
导语:编辑职业道德失范原因及对策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新媒体时代,对编辑的职业道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闻编辑的过程中,力求报道的真实性,才能充分发挥编辑的价值,更好地引导受众。本文就当下存在的编辑职业道德失范现象展开深入剖析,并针对性地提出应对之策。
关键词:编辑职业道德;道德失范;完善;措施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媒体格局的不断演变,编辑的职业道德失范现象时有发生。究其根源主要是编辑自我意识缺乏、教育培训不够等主客观因素。为顺应时展,实现长足进步,编辑不能小觑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应持续努力,提升自身职业道德素养。
一、编辑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
(一)编辑职业道德是影响新闻报道质量的重要因素
职业道德是所有从业人员应当具备的最基本的道德素养,也是其在职业活动中应当遵循的行为准则。对于新闻报道而言,编辑职业道德素养的高低,对稿件的质量影响重大。在新闻编辑过程中,编辑不仅要确保文章字体、符号使用规范,排版合理,还要对各项信息进行有效过滤,做好新闻信息的“把关人”,确保新闻信息的真实性,进而做好受众价值观的正确引导。
(二)良好的职业道德是稿件意识形态正确的有力保障
作为新闻信息的“把关人”,编辑良好的职业道德是稿件意识形态正确的有力保障。编辑在与记者进行新闻内容对接时,不仅要避免相关信息遗漏,还要确保新闻信息的真实性[1]。在新闻编辑过程中,要确保意识形态正确,充分发挥新闻的正向舆论引导价值。
二、编辑职业道德失衡的表现
(一)政治差错
一是稿件出现政治差错,如有媒体将一则台湾地区的消息放在国际新闻版中编发,造成了重大的政治差错;二是编排差错,如把时政新闻与击毙逃匪的大幅照片编排在一起,极不严谨,令读者不知所云[2];三是把关不严,三审三校等审核把关流程流于形式,如在时政报道中把人名弄错等。
(二)事实错误
一是以主观定义客观,如有报纸编发的《云南白猴向台湾白猴求婚》,实际上是人的主观臆想;二是以局部代替整体,如《研究生谢弘制成“生物导弹”》一文,事实上,“生物导弹”是由课题组共同完成的,并不是谢弘独自完成;三是文不对题。
(三)情感失衡
一是片面追求看点,如某报纸编发的《古稀老人勇救妙龄女子》一稿,由于不恰当地使用了“古稀”“妙龄”等形容词,使原本高尚的行为蒙上了一种低级趣味的色彩;二是炒作渲染事实,如某报纸报道一次安全事故,编发《惨——一火车翻覆》,该稿的标题即给读者带来了强大的心理冲击。
(四)要素失衡
从新闻传播的角度看,新闻版面既是内容的承载形式,也是编辑业务水平、思想修养、文化见识的体现。版面的语言功能、吸引功能、标志功能主要体现在字号、字体、线条、留白、标题等版面元素上。编辑时应尽量做到字号的大小与稿件价值相符;字体与稿件的内容相吻合;在线条的采用上,内容轻松的用正线,内容严肃的用反线;留有一定的空白,以凸显稿件的重要性;标题作为编辑文字水平的集中体现,更力求准确、生动。目前,由于一些编辑的业务能力较差,往往会导致版面要素使用不当、要素失衡等现象。
(五)弄虚作假
某些编采人员出于一定的功利目的,夸大新闻事实,致使新闻失真。如在2019年第二中国新闻奖评选中,个别新闻单位在报送作品时出现重新制作、删减改动部分内容等违规情况,被通报批评,并取消参评资格。
三、编辑职业道德失衡的原因
(一)主观原因
一些新闻工作者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缺乏深入了解;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理解不够;对错综复杂的政治关系缺乏鉴别能力;对思想道德建设重视不够。这些,都是造成一些编辑职业道德失衡的主观原因。
(二)客观原因
目前,大多数传统媒体如报社、电视台、广播电台等,实行的多是编采分离的运行机制。这种机制客观上造成了记者与编辑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不对称的信息结构进一步导致编辑对事实的还原滞后,对现场的把握失真。加之自身业务能力不足、编辑工作量较大、发稿时间紧张等,极易造成编辑职业道德失衡。
(三)缺乏合理健全的编辑工作管理制度及内部监督机制
媒体的内部管理制度和监督机制决定了编辑工作是否规范。对于一些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有效监管的媒体而言,其编辑工作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不仅如此,缺乏必要的岗位培训,也将导致编辑人员缺乏责任心,职业素养低[3]。
四、解决编辑职业道德失衡的对策
(一)确定正确的编辑思想
正确的编辑思想源于牢固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在新闻领域的体现,是马克思主义对新闻现象和新闻传播活动的总体看法,是指导我们做好新闻宣传工作的思想基础。其核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新闻职业的工作性质、工作原则和工作规律的一系列基本观点。它指导我们如何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来看待新闻现象,回答新闻传播活动中的各种问题。树立正确的编辑思想,关键在于深学笃用关于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论述。党的十八大以来,高度重视新闻舆论工作,曾在多个场合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做好新闻舆论工作的重大意义、职责使命、方针原则、工作规律、创新发展等一系列问题。比如2016年2月19日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深刻阐述了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48字”职责使命,成为编辑工作的重要遵循。坚持正确的编辑思想,还在于坚守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2019年11月,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的修订版《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指出,新闻工作者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记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职责使命,继承和发扬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优良传统,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新闻志向、工作取向,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积极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恪守新闻职业道德,自觉承担社会责任,做政治坚定、引领时代、业务精湛、作风优良、党和人民信赖的新闻工作者[4]。
(二)提高判断能力
编辑需要具备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基本功,就是对新闻稿件应作出准确判断。这种判断主要包括新闻纪律规定的发与不发、新闻事实的真与假、新闻价值的大与小、版面编排的轻与重等。要对此作出准确判断,编辑人员要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必须自觉遵守新闻工作者的纪律规定,努力提升在大局下、在规则内思考处理稿件的能力。另外,稿件要真实反映生活,就必须进行深入调查与研究。这要求编辑从整体、本质、发展趋势等各个方面把握信息的真实性。在此基础上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准确熟练地运用各种版面元素,使版面处理、稿件编辑充分体现编辑思想[5]。
(三)自觉克服情感偏好
编辑工作是一项理性重于感性的工作,在工作中应尽量克服个人的情感偏好,勿以自我的兴趣偏好为标准;应关注事实,避免推理,将事实与观点分开,避免主观趋向;不蓄意炒作渲染,不诱发情绪,激化矛盾。掌握好报道的程度和编排的分寸是编辑重要的基本功,如在新闻标题的制作中,既要能引起读者对文章的阅读兴趣,也要做到客观、准确。
(四)提前介入新闻事件
传统的编辑往往把精力放在新闻稿件的后期编排上。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媒体格局的不断演变,编辑应尽可能提前了解和掌握新闻事件的有关背景,了解新闻现场的情况,如此才能更为准确地还原、反映新闻事实,克服自身与记者掌握的信息不对称造成的事实偏差。尤其是在对重大新闻事件进行报道时,编辑应多与一线记者沟通,发现偏差及时纠正,有效地防止和减少差错。
(五)完善监督机制
编辑的职业道德受社会舆论、媒体内部规章制度、法律法规等方面的监督。为提升编辑职业素养,媒体应制定严格的编辑行为规范,建立编辑道德监督机制。
五、结语
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新闻媒体必须全面深入的在新闻队伍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不断强化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职业精神职业道德的培养,把学习《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与学习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深化“走转改”、增强“四力”实践结合起来,让编辑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践行,在践行中提高。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的新闻采编团队,进而生产出更多契合用户需求的新闻产品。
参考文献:
[1]贺志梅.广播电视编辑加强新闻舆论引导的策略探究[J].声屏世界,2020(08):32-33.
[2]郑笑眉,王凌峰.道德虚构:编辑职业道德建构范式的价值及实现[J].中国出版,2019(11):46-49.
[3]陈佳琳.期刊编辑职业道德建设的新时代诠释[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01):151-156.
[4]孙璐.浅析新闻编辑的职业道德[J].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19(17):99-100.
[5]唐伟荣.浅论新时代编辑职业道德建设[N].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9-05-06(004).
[6]刘洪平.新形势下如何当好一个报纸新闻编辑[J].传媒论坛,2018,1(03):33.
作者:左建中 单位:重庆日报报业集团
- 上一篇:PBL教学法在妇产科实习教学的应用
- 下一篇:奥氏体不锈钢焊接工艺缺陷及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