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教师学术道德建设思考
时间:2022-11-24 08:22:08
导语:高职院校教师学术道德建设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高职院校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己任,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教师需要对教学内容、手段等进行创新,而这些离不开来自教学本身与企业的学术研究。近年来,高职院校教师的学术道德建设已成为发展高职教育的重点工作之一,然而,因高职教育起步较晚,在学术研究方面相关制度不够完善,学术问题凸显。在此主要对当前学术道德建设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应对措施,科学防治,希望能引导教师积极开展科研,严格遵守学术道德。在此希望提供可借鉴经验。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术道德;学术规范
一、学术道德建设的重要性
(一)学术道德建设概述。学术一词,众多学者对其概念有不同的认知,在本研究中引用南京大学倪梁康教授的定义,学术即搞学问,科学研究。从高职院校的角度来说,学术应包含理论研究、应用研究及教学研究。学术道德属于职业道德,是每一位教师应该遵守的行为规范,它主要具有诚信、公正、先进的特点,求真、诚信,不弄虚作假是其本质特征,客观公正的评价学术科研,也是基本的道德原则。学术研究自身是对现有技术或者理论的突破与延伸,教师作为知识分子的代表,其学术道德的影响力超越其他领域学者[1]。高职院校的科研偏向于应用型研究。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术道德建设不仅能够提高本校的科研能力,也推动了科教事业的发展,无论在教师自身的发展方面还是在培养学生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二)学术道德建设的重要性。高职院校学术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学术道德是进行一切科研工作应该遵守的基本素养,是提高科研创新能力的保障,有利于促进学术发展[2]。同时,学术道德也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与学风、校风、教风建设相互影响,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以教师的科研能力带动教风,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综合素养。学术道德也是社会道德的一个方面,对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具有很好的示范作用,自发形成一定的内在约束机制[3]。学术道德建设是实施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保证。学术道德建设不仅关系到学风建设、学术建设,而且直接影响了国家未来发展。科技发展带动经济发展的重大科技突破往往来自高校。高职院校的科研更多地是解决企业的技术难题。如果学术道德建设不规范,高职院校很难承担起科技创新重任。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科研水平差距较大,只有建立完善的学术道德体系,才能推动学术的良性发展。学术道德建设是推动学术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学术研究属于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是必须追求实事求是原则。只有遵守学术道德规范,防范弄虚作假、剽窃等学术不端行为,才能促进教师不断进行创新。学术不端行为严重打击了教师的积极性,这是对尊严的伤害。只有守住学术道德底线,营造良好的学术风气,形成自律意识,才能保障学术研究工作的健康发展。
二、高职院校教师学术道德建设现状
(一)学术规范体系缺乏。当前高职院校学术规范体系缺乏,学术规范应由社会或学术共同体制订,是引导教师开展学术研究的规范。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缺乏公认的权威的规范文本虽然国家先后出台了相应的制度与规范,但是从具体内容上来看,缺乏具体可遵循的条文。具体来说,从科研项目立项、评审、成果汇总、监督等系列规范都是缺乏的,造成整个学术规范体系不健全,如缺乏学术的评价机制等。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可提升学术成果的质量。2.当前行政化评价机制不够客观行政化评价机制不够客观,这导致了学术轻质量重数量。高职院校教师面临来自教学与学术的双重压力,面对考核制度,精力缺乏,造成了这种局面。从学校层面来说,因整个大环境的现状,校方自身的学术规范也不健全,也需要根据本校特色进行完善[4]。(二)教师对学术道德认识不足。学术道德的缺失,不仅影响高等教育的声誉,还阻碍了学术健康良性发展,对学生的成长起到负面示范作用。当前教师对学术道德认识不足,这与缺乏教育有关。大多数教师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学术道德教育,自身意识淡薄,甚至觉得一些新闻报道的学术不端行为与自己无关,有小题大做的感觉[5]。如《知识产权法》《著作权法》等,教师对其并没有很深的了解,只处于知晓的层面。教师本身没有认识到学术道德的重要性,而学术道德又属于职业道德的一部分,只有主动地形成自律性,才能养成遵守学术规范的意识。学校层面应加强对教师的学术道德教育,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力量,科研可提升学校的实力,增强竞争力;从学生层次来说,可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三)学术奖惩机制不健全。近几年,教育部门针对学术不端行为惩处力度逐渐加大,网络学术打假次数也在增多,学术不端行为受到重视,然而并没有减少违背这种学术诚信的问题发生,这与当前的学术奖惩机制仍不健全密不可分。目前高职院校的奖惩制度在执行中并没有严格执行到位,尤其是高职院校本身对学术科研没有特别高的要求,本身没有制定较合理的制度,又加上执行不严,最终奖惩机制并没有发挥作用。还有一些院校有奖励措施,却没有惩罚制度,或者力度依旧,这导致学术道德失范行为难以禁止,即使被发现,也碍于情面不敢揭发,校方也担心名誉受损而不了了之,长此以往,教师也会抱有侥幸心态。同时,在奖励制度上,校方也不是特别重视,导致教师没有了科研的积极性。有奖有罚,建立科学完善的机制才能严防学术道德底线。(四)对学术的重视不够。近年来,高职院校存在不少问题,如论文水平低、剽窃科研成果、一稿多投、改头换面等。这类学术浮躁现象源于大部分高职院校对学术的重视程度不够。在高职院校,职称评定人员主要为行政管理岗位与专业技术人员。不少管理岗位为直接推荐聘用,多从事行政管理岗位,对于专业认识不足,自然而然在思想层面不够重视,没有较多地注重科研,在学术评价制度建设上也会存在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现象。同时,专业技术人员是当前职称评定的主要人员,但是当这些人员担任干部以后,忙于行政事务,就没有足够的精力再开展学术研究。另外,随着高职院校的迅速发展,重视硬件建设轻文化建设。因上级主管部门对于行政及业绩的考核,使高职院校工作中心主要集中在特色办学上,而这导致重心是硬件建设,如办公室楼、宿舍、图书馆、实训基地等方面,而忽视学术文化评价制度等软件建设。(五)科研管理制度不完善。目前,高职院校科研管理制度并不完善,主要表现为评价制度的设计思路、内容等方面多为效仿其他国家,在相关科研管理制度方面直接应用同类或者普通高校的标准,或者稍微进行调整。这些科研管理制度并不能适应本学校的发展,存在不匹配的现象,在实际落实中自然存在诸多问题。高职院校虽然办学时间不长,但是有自身的特点。既有高等教育的特点,又具有职业教育的特点,这也决定了普通高等院校的科研管理制度不能适应高职院校的发展。如对于存在学术不端行为的惩罚制度并不合理,对于优秀科研成果的奖励也并不适用。总体来说,当前科研管理制度从奖惩制度到监督实施都不够完善,这些制度的不完善,直接影响了科研教研工作的开展。学术建设需要从思想源头抓起,必须有完善的制度[6]。(六)学术评价手段单一。受到当前市场经济环境的影响,一些教师受到负面的冲击,较为浮躁。学术权威的缺失导致学术评价逆向选择,评价手段单一。学术评价的发展也是经历了一个阶段的发展,从最初的权威缺失,到后来的国际的同行评议,再到后来引入量化评价,也逐渐成为学术评价的主流。学术评价手段的单一,主要表现为学术评价主体的单一性与评价方法的单一性。在学术评价主体方面,通过高等教育评估机构实施评价,形成了一种主体的唯一性,这种主体的唯一性,导致了学术评价的行政化过于严重。这种行政化的评价制度,给科研人员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更像上级对下级下达指令,教研科研人员会抱着完成任务的心态,无法发挥其积极性,提升学术水平。在评价方法上,主要采取量化的方式,很容易引起学术不端行为的滋生。(七)有效监督机制缺乏。任何学术研究,都需要设置有效的管理部门与监管机制才能保障其良性运行,但当前高职院校没有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与独立机构。在高职院校中,官学一体的现象较为严重,通常院校领导任学术机构领导人,代表了学术权威。这种行政与学术一体的情况需要进行修正,否则不利于学术民主。在监督审查机制上,并没有清晰可用的学术监察制度用于评审。当前大多情况是,学术监察取决于专家学术水平。然而专家并不是通才,只是擅长本专业领域。这就导致评审结果存在非客观性,可能有的专家在评审时,带有较强的个人喜好色彩,对同样的评审会出现不同结果,这就导致评审不能服众,可信度不高。这些因素都会导致学术道德失范,不可遏制。学术研究有制度可依,有相关机构进行科学客观严格的评审,是学术道德建设的关键内容。
三、高职院校教师学术道德建设措施
(一)从根本上加强对学术工作的重视。将学术建设工作提升到高职院校的战略高度,从思想上重视学术工作,是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学术评价制度的改革创新的首要问题。任何制度的建设与完善,都不是个人力量可以实现的。高职院校学术工作的发展,不仅需要高职院校领导层的重视,还需要整个教育学术界的支撑,高职院校占据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只有受到足够的学术层面重视,才能更好地培养高质量综合应用型人才[7]。管理层不仅要从思想上重视学术工作,还要倡导学术道德文化建设,这也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必循遵守的职业道德。学术道德是科研的基本伦理规范,需要每一位人员遵守,才能加强学术工作的创新,从总体上提升学术水平。在学术道德规范上面,要改革与完善制度设计。首先,应制定学术道德规范,让每一位教师严格遵守,制约学术行为;其次,学术问责与批评制度要同步完善。让教师形成正确的学术价值,在学术问责与批评制度方面,不仅要2020年第11期LNGZXBVol.22,No.11有严格的制度,还要有实施的程序与办法,让制度落到实处,建立学术诚信机制,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不断完善学术道德规范,借助网络媒体进行传播,有助于激发潜心研究者专注学术研究、提升学术质量的积极性,这也是从思想上重视学术工作的一大举措。(二)完善科研奖惩制度。完善的奖惩制度是开展科研工作的基础,主要为建立科研奖励与惩罚制度,并设定相关的执行程序与方法,让奖惩制度落到实处。科研奖励制度主要为了提高科研质量,激发科研人员的积极性。科研工作的奖励可追溯到1901年诺贝尔奖,至今已有一百余年历史,关于科研制度的理论得到了不断完善。科研奖励制度主要分为学术共同体内部奖励与外部奖励[8]。学术共同体内部奖励也来自两方面,一方面是为学术界的奖励,另一方面是高职院校自身的奖励。高职院校自身的奖励制度,要进行细分,包含奖励的范围、时间、内容、程序等,每一个环节都要制定详细的措施。学术共同体外部奖励主要来自于社会奖励,采取“特赏制”,奖励杰出重大科研突破,这种奖励更注重的是精神层面。学术惩戒制度,主要是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对违规者给予惩戒警示。学术行为规范的道德底线是不可触犯的,这也是学术研究的基本要求[9]。惩罚制度要包含学术规范的查处制度、处理程序与处理过程的公开公正性,处理结果在各媒体及学术平台进行通报。为使学术工作更加规范,对符合本校特色的奖惩制度应予以严格执行,在项目研究与结题中要加强经费的审计与监督,使科研能够真正地落到实处。(三)制定学术规范体系。美国著名学者波林•罗斯曼指出,现代科学是将其声望建立在完善的学术规范基础上。追根究底,学术研究要遵从一套完整的规范体系,从职业道德、写作要求等诸多方面都有文本可以参考。学术道德作为职业道德贯穿于整个学术规范的方方面面,因此,学术规范应是围绕学术道德核心的职业行为守则文本。当前我国尚无一套完善、操作性强的学术规范。从2002年教育部出台《关于加强学术道德的若干建议》之后,陆续有多个文件下发,对教师的学术道德、科研有明确要求,并成立相关机构对重大学术不端行为进行督察。在这种外部环境保障下,各院校应从内部学校环境入手,让本校的学术规范有章可依,这样才能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四)加强学术规范教育,提高教师自律意识。学者这个称谓本身就让人肃然起敬,学术研究也是值得让所有人尊重的。学术规范教育,需要培养教师的自律意识,改变他们陈旧的学术思想,与时俱进,共创良好的学术风气。首先,要加强对教师正确学术观念的培养,树立正确的名利观。作为青年教师,在当前社会浮躁风气影响下,追逐名利是常态,但是要名副其实,不能做破坏学术规范的事。一些教师从事科研项目,并不是本身喜欢科研,而是为了名利,因此,校方应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其次,要加强教师的法制教育,要普及法律常识,一方面让教师用法律捍卫自己的权益,另一方面利用法律起到警示作用,不要碰触道德底线。再次,要加强学术规范培训,怎样收集材料,什么样的情况属于剽窃等,通过这种方式,让教师形成正确的认知,培养自律意识。(五)完善学术道德监督与惩戒机制。高职院校普遍存在学术评审专家水平不一的现象,可建立专家数据库,用于专家挑选,保障学术的透明与公正。从高职院校内部来说,应设立专门的学术管理部门或者委员会,有一套完整的学术道德监督制度与运行机制,这也是保障本校学术科研水平提升的要求。学术管理部门要将行政与学术分开,领导可由学术水平高的教师担任,保障学术从立项到评审都是客观的,严守学术道德底线。在惩戒制度方面要做到奖惩分明,该有的学术奖励要及时奖励给教师,可设定物质与精神奖励。在惩戒措施方面,要加强力度,制定制度并严格执行。如根据教师道德失范严重程度进行处罚,对较轻的校方要给予警告或者通报批评,较重的撤销教师资格,移交司法机关部门处理。在全国的学术道德建设方面,国家可设立监督机构,借鉴国外优秀经验,对全国的学术不端行为进行监察[10]。(六)重视网络的监督作用。当今我们处在互联网的时代,网络舆论监督对学术不端行为发挥重要作用。如微博上爆出的某明星学术事件,牵涉到论文抄袭,后随着事件的发酵,校方发声要查清此事,由此可见,网络的力量是不容忽视的。从这个事件中也可以看出学术道德建设的重要性。网络监督要发挥网民、舆论和官方新闻媒体的三方力量。单独依靠网民,没有什么可信度。新闻媒体具有很强的公信力与影响力,舆论导向会引起更多的人关注,有助于教师树立正确的学术道德意识;网络监督也有一定的局限性,焦点在于名校或者教授级的人物,而忽视了学术科研的普及性,各高职院校可以在对外宣传平台开辟学术监督版块,借助网络力量共同监督。学术道德建设是高职院校当前重点内容,在我们生活的大环境中,社会风气过于浮躁,导致学术道德失范的现象越来越多。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场所,是国家未来优秀人才的培育基地,只有拥有良好的学风、教风,才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学术风气并不是与教学等活动区分开来的,而是息息相关的,是一种职业道德坚守。本文主要从学术规范体系、学术监督制度、奖惩制度、学术道德认识四个方面入手分析现状,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措施,希望能为高职院校学术道德建设提供实操性的参考。学术道德建设并不是短时间内能够完成的,需要一个不断改进的过程,未来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夏栋.浅议高校青年教师学术道德的自主认识与自律[J].教育现代化,2018(7):128-129.
[2]刘斌.建设应用性大学,学报应做些什么[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7):21-26.
[3]张文凯.社会转型期大学师德建设的困境与超越[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6.
[4]葛芳玉.高校教师学术道德失范的表现和根源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12):144-145.
[5]李疏贝.学术共同体模式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创新实践及其启示[J].思想教育研究,2016(1):101-105.
[6]周虹.高职院校学术不端行为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7(4):90-102.
[7]梁红平.初中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分析[J].新课程,2019(3):123.
[8]江新华.论我国学术奖励制度的缺陷与创新[J].科研管理,2006(11):85-91.
[9]商丽.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高职院校学术数字化建设与发展[J].山西农经,2017(12):128-130.
[10]蔡泽寰.学校治理视域下高职院校学术委员会的作用研究[J].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0):28-29.
作者:朱序 单位: 辽宁建筑职业学院
- 上一篇:县融媒体中心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 下一篇: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