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探究
时间:2022-12-26 09:19:47
导语: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探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高校从业人员必备的基本素质,但是高校学术丑闻等现象仍然屡见不鲜。因此,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实践方法和途径仍然需要探索。王阳明提出的“知行合一”思想强调理论与实践结合,可以很好的促进高校职业道德修养的实践。本文将就实践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需要“知行合一”进行探讨。
【关键词】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知行合一
“知行合一”思想提出虽然较早,但近年来,各地高校兴起以“知行合一”为主题的学生管理工作活动不断,意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培养学生科学精神。但与此同时,“知行合一”不仅仅是学生管理工作的“专利”,结合高校教师提升高校职业道德修养也是可行的。
一、高校职业道德修养与“知行合一”的内涵
1.高校职业道德修养的内涵。“道德”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随着生产力的不断进步,为了让社会目的与个人目的达到统一而逐渐形成的约定。有可以概括为“以善恶为评价标准,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心理信念所维持的,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职业道德修养也是随着社会分工的产生,形成个人与集体、乃至社会之间的关系,为了协调这种关系促进生产力发展和个人发展,在从事生产活动过程中出现了规定和制度。职业道德修养相应的特点较之一般道德具有,职业差异性、强迫性,即不同行业的职业道德修养内容会有差别,而且职业道德修养也是对本行业从业人员的约束、规范。而职业道德修养的实践不仅仅来自于社会舆论、集体规定、传统习俗,同时还要依赖于从业人员个人素质和内心的信念,这就是涉及“知”与“行”的关系。2.“知行合一”的内涵。我国历代思想家、哲学家如孔子、孟子、朱熹等对知与行的关系一直进行着不断的探讨,其一般探索角度在知与行的难易、知与行的高低、知与行的先后等。到明代王阳明博采众长,提出知与行关系的统一,既是是传统观念知行角度认识的打破,又是知行“统一”关系的创新。他的知行关系主要体现在:第一,“知”并非传统意义的见闻、知识等,而是良知。第二,“行”是指人的意念思想引发的活动,甚至更高层面是指道德活动实践。而“合一”即统一、结合,王阳明推崇“一”是较高层次的实践,即道德实践。“行”是其体现方式,而达到这个目前必须与“知”相结合,否则,高层次的道德要求只能是空谈。因此,可以看出,“知行合一”可以这样理解:一是,知与行是道德实践的必然过程和目标;二是,知与行没有顺序,不分前后,应当统一结合,相辅相成;三是,知行统一是人在认“知”的基础上自然的、自发的行“动”,否则不能称之为“合一”,只有自动的实践,才是自然的结合。
二、高校教师目前“知行不合一”的问题
既然“知行合一”是道德实践,那么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规范的实践必定不能离开“知行合一”的落实。然而,当代学术、高等学府层出不穷高校教师负面消息,甚至如今高校教师不再将培育国家栋梁为己任,以利益最大化为图谋,甚至科研的目的不是在于为人类和社会创新理论知识等现象,无一不是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滑坡。但高校教师做为高学历人群,知识储备相对较多,但为何仍然有违背职业道德修养的事情频繁发生,乃至于教师自我定位的缺失?从“知行合一”的角度考量,高校教师目前存在“知行不合一”的现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知而不行。从教育管理者的角度看,高校教师除了传递学生专业知识、科研等职能,还需要提升学生灵魂精神境界。帮助学生在“在专业上成才”、“在精神上成人”,既要在课堂上传授学生知识,还要在课堂内外管理学生。虽然目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已经借由“辅导员”一职分化出来,但无论是任课老师还是辅导员实际上都对课堂上的学生及课下的学生承担一定的引导、影响责任和义务。尽管如此,目前教师的课堂教学管理中,更多的教师对课堂管理不作为,甚至有些出现学生只听从辅导员管理,而不听从代课老师管理等。导致这种现象,根本在于高校教师“知而不行”,即虽然知道老师应当承担学生行为规范、知识和精神引导的责任,但教师在课堂上没有真正的承担起“育人”的职责,没有意识到“知”必须与“行”合一,才能更好的管理课堂、以人为本,从而发挥课堂教学效果。实际,学生管理和学生知识传授与灵魂塑造应当与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知”与“行”的关系一样,应当是相辅相成的。从教师科研的角度,高校教师因承担研究者和服务者共同的重要角色等,需要善于总结、归纳问题。然而科研不能随意,更不能急功近利,以评职称为根本目的。如果不懂得“知行合一”从实践中提出科研课题,并回归社会实践,那么科研就浮于空中楼阁,甚至会引发抄袭、假冒等现象产生。因为无需根植于“知行合一”所以,就导致有些老师片面的以为“知”则已。尽管哲学等一些人文学科,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不能很快付诸于实践,但是教师不可忽视,最近的实践途径之一就是课堂教学。“知行合一”对高校教师的要求是促进教师在课堂上、课堂后科研中、对社会影响中相互融合,相辅相成的。这点是不容忽视的。否则,教师科研就会落入“茫茫荡荡悬空去里索,全部肯着实躬行”,而这一点与“知行合一”完全相悖的。2.行而不知。“知”是“行”的引导,如若不重视“知”而偏重于行,高校教师只问课堂要结果,不重视科研和对社会的影响力的话,如此也不能算称职、符合职业道德修养要求的好教师。只有“知”的不断完善和更新,才能帮助教师在实际教学生拓宽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甚至是世界观。如今国内知名高校如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实行人事管理教师“非升即走”,即高校教师达到年限评不上职称就被迫离职,虽然饱受非议,有人诟病其过于功利化,但也有其积极的一面。就是促进教师不断的提高“知”与“行”合一,给高校教师“施压”,让高校教师提高自我认识、自我认知和社会认知。众所周知,高校教育不断承接社会,更引领社会的变革和知识的创新。如果高等学府失去了这种创新知识和影响社会思想乃至其他方面,那么高等学府无异于沦落为一般的技能学校,只传授学生技能而不传授学生新思想、新知识,引导学生创新。因此,高校教师落实职业道德修养,必须懂得“行而要知”,并且“知行合一”。3.“知行不合一”对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实践的负面影响。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知行不一”主要表现在“知而不行”、“行而不知”,高校教师和高校管理者在行为和认识上的“错位”不仅影响教学效果、学生还会影响整个校园学术的风气乃至社会的思想。根据上文对现状的分析,可以总结“知行不一”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一是不利于高校教师自身的进步。尽管表面上通过短期的学术造假可以达到评职称的目的,但由于“知行不统一”,行为违背了道德甚至法律约束,迟早会受到规范。二是不利于教师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科学精神,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积极实践的能力。“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如果连“知行统一”都无法做到,高校教师如何才能向学生言传身教“明德”、“亲民”、“至善”呢?“明德”和“至善”我们可以理解为“知”,而将此二者联系并为“大用”在“亲民”在人文关怀和素养,这就要求高校教师“知行合一”。三是不利于高校管理。高校教师不仅仅包含了任课老师、辅导员等直接与学生接触的从业人员,还包括了高校具备管理职能的老师,虽然目前高校管理层都是教师兼任,但也不可忽视,管理工作是更加偏于实践性的工作,如果管理人员不能“知行合一”,那么管理将落于纸上谈兵,甚至是空中楼阁。
三、“知行合一”对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实践的必要及作用
1.促进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落实。高校教师从职业之初培训阶段认识、学习“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到切身落实“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个循环渐进过程,否定之否定后不断提高自我认知和言行过程。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类似,“知行合一”也强调认识和实践的结合,从而达到“知”与“行”的相互促进。通过对职业道德修养理论、案例的熟悉和了解才能在从业过程中不断的落实。否则就落到“知而不行”或者“行而不知”的状态。当“知行合一”真正的成为高校教师实践的宗旨时,无论是课堂是向学生传授知识还是课下乃至业余时间无形中有意无意的帮助大学生进行引导和自我引导,“知行合一”不但从道德层面要求知识分子格物致知、操守底线,同时也要求知识分子与时俱进,不能与时代脱节。这样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落实就不仅仅依赖于社会舆论、单位管理、他人督促,更能成为内发、自觉地动力。自觉、自发是“知行合一”的本质,因而能更好的促进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落实。2.帮助教师自我调整和要求。既然“知行合一”能促进高校教师的自我要求和自发学习,以高校职业道德修养的准绳来约束自己的言行。那么正如庄子言:“而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高校教师认识到了“知行合一”后,将不断的从工作、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鞭策自己。这样帮助高校教师在免于现现代市场经济利益诱惑与价值的坚守、职业道德修养操守上做出明确的抉择。犯错误前,没有人会真正的惩罚你,因为单纯思维活动往往在法律之下,不会触及规范。一旦教师突破底线,违法违纪,那后果不堪设想。为了防止此类事情发生,做到“知行合一”在无形中帮助教师进行自我调整和不断要求。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虽然这些耳濡目染,似乎是众人皆知的法规、道德,为何有的人愿意为了利益铤而走险,还是在于“只知不行”。因此,尊重知行合一,将有利于教师的心理调节、道德约束。3.有利于教育管理人员落实政策。高校教育从业者除了教师外还包含高校教育的管理人员,作为管理教育者的从业者,遵守、学习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就成为必须的要求。“知行合一”要求从业人员加强学习,除了管理知识外,对于职业道德修养和社会相关的职业道德修养新闻等评论时间和动态也应当保持敏感度,以加强对自我的要求和约束。因为教育管理人员不但负担了学校建设的责任,同时因为管理对象是教师也间接影响在校学生的生活学习方方面面。因此,有较高的职业道德修养意识并且能够贯彻始终,是“知行合一”的目的,也是高校管理人员必须具备的素质。高校管理人员认真学习并落实“知行合一”,就懂得一方面做好管理工作的分内之事,另一方面由于“行必须与知统一”,就潜在的要求他们必须要了解高校教师及学生的需求特点,从而更好的为学生、高校乃至社会服务。
参考文献:
[1]钱焕琪.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概论[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2006.
[2]李太平.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修养[M].湖北人民出版社,2011(2).
[3]程雯.论“知行合一”与青少年道德教育的“教行合一”[J].蚌埠学院学报,2012(3):117-120.
[4]林培锦.“知行合一”观影响下的教育管理伦理思想重塑[J].教育评论,2015(5):29-30.
[5]李润洲.教师“知行合一”需要什么[J].江西教育科研,2004(2):17-18.
作者:郭雯斐 单位:汉江师范学院
- 上一篇: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教学探讨
- 下一篇:如何强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精品范文
10高校网络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