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道德问题与对策
时间:2022-03-24 11:18:52
导语:教师职业道德问题与对策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当前社会的急剧转型带来了教师道德理想的失落、教师职业道德信念的迷惘和教师职业道德权威的危机。主要表现为教师职业道德的片面化和功利化。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是培养教师职业认同感和提高教师个人道德修养。
关键词:教师职业道德;问题;对策
教师是教育的根本,师德则是教师的灵魂。教师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人才培养的优劣。但是,当前社会的急剧转型带来了教师道德理想的失落、教师职业道德信念的迷惘和教师职业道德权威的危机。从教师用熨斗烫伤幼儿、到校园性侵等一系列骇人听闻的教师辱骂、虐待学生的事件,再到“范跑跑”事件、组织替考事件、老师结婚给全班发请帖事件、以及学术造假事件,师德“缺失”问题成为公众热议的焦点。
一、教师职业道德的问题
1、教师职业道德趋向功利化
在极力宣扬、推崇教师职业道德的大背景下,师德往往会矫枉过正,从无私奉献走向另一个极端,教师仅仅把教书育人当做一种付出劳动交换薪酬养家糊口的职业,一种谋取自己利益的工具。既然是谋生之所,便少不了斤斤计较,患得患失。而教师职业道德是从道义上规定了教师在教育劳动过程中以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态度和作风去待人接物,处理问题,做好工作,为社会尽职尽责。[1]当劳动过程被功利的色彩渲染,道德的纯洁性又如何能被保证呢?如今在“教育产业化”的口号主导下,近十年来教育被拱手交给了市场。产业化让教育行业更趋近于服务业,学生好比消费者,老师好比提供教育服务的生产商,学生为教育服务支付费用,从而接受教育服务,学生们支付学费,来购买教育服务,但是学生和学生不同,消费了同样的钱,获得的回报却不一样。而老师提供教育服务,就是每次的课程,唯一的任务就是把课程上好,他就可以结束的他的劳务,获得他所得的报酬。这种用金钱关系换来的师生情谊能有多深,又能有多牢固?在现在的学校中,某些教师的道德降到了底线,甚至成为了法律问题,这些现象屡见不鲜,师生之间的深层次人情关怀更是非常少见了。
2、教师职业道德显露片面化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规定教师要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显而易见,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对教师起到了动力、调节、评价作用。但教师已不再被规定为“道德完人”,教师的个人利益逐渐被正当化、普遍化,教师的自我价值的实现不再被放在可有可无的位置。有人提出教师道德要区分为个人道德和职业道德,认为在教师的职业生活中首先应考虑的是教师的职业道德,而不是教师的个人道德。[2]因此某些教师乃至某些学者便将教师职业道德被片面化成为只是与教师职业相关的道德,而不是一般性的个人道德,二者本是辩证统一的整体关系,却被分裂开。这是否就意味着教师仅仅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严格遵守职业道德规范恪尽职守,而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用低层次的道德来要求自己,甚至可以做出不道德事。试想,一个个人道德如此低下的教师真的能有崇高的职业道德,在教学过程中关爱学生、为人师表吗?笔者认为不能将教师职业道德理解为一种片面的道德,不应只提倡教师职业层面上的道德,教师首先是作为一个人而存在的,不可能将职业道德与个人道德割裂开来。
二、教师职业道德问题的对策
1、培养教师职业认同感
教师的责任和爱来自于教师对职业的认同,这是教师职业道德提高的起点。教师的职业认同,是指教师对自己“教师特征”的认同状态,是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在内心认为它有价值、有意义,对之充满信心和情感,自觉把职业规范内化到教师的行为中,使自己所承担的职业角色与社会发展对该职业的期望达成一致,并从中体验到乐趣和幸福的一种过程和一种状态。教师对自己职业的认同感越高,便越容易排出外部纷繁世俗的干扰。目前,部分教师面临着价值认同、专业认同、以及角色认同这三大危机,这就要求教师进行自我完善、建立内在的职业认同,才能克服职业倦怠,抛除功利化、片面化的不良影响,提升自身的职业道德层次。另外,在功利的师德观下,教师需要矫正的思想是,教师的利益不仅是物质利益,还有彰显人生价值的精神利益。当教师忠实地履行自己的社会职责,献身教育事业,为培养合格的人才作贡献时,才会提高自身对职业的认同感,人生价才能得以彰显,高层次的精神利益得以实现。
2、提升教师个人道德修养
蔡元培在《在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中谈到:“苟德之不修,学之不讲,同乎流俗,合乎污世,己且为人轻侮,更和足以感人。”[3]当前,一些教师主要精力开始发生变化,把追求金钱作为自己的价值取向,外出社会兼职的比率较高。正如蔡元培所说,如果不修习德行,对世俗的不合理现象只会附和,更何况能够教化学生呢?师德不仅包括教师在职业岗位上的道德,而且还应涵盖教师个人生活中的道德及在公共领域中所表现出来的道德。职业道德是一种社会规范,对教师有一种外在的约束力,这种仅仅是他律的层次,而个人道德是个人主动接受的被内化了的社会规范,对教师具有内在的约束力,达到自律的层次。若是不顾个人道德而一味强调职业道德的话,只会导致教师职业道德的片面化,发挥不了真正的作用。因此,每个教师都必须十分重视自身“言传”外的“身教”,要以自身的行为去影响学习,真正成为学生的表率使学生从教师身上懂得什么应为之,什么不可为。作为教师,要强化社会公德意识和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不断完善自身修养,以德育人。
作者:陈晨 单位: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参考文献:
[1]杨芷英.教师职业道德[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于珍.建国以来教师道德标准的发展与反思———以“人类工程师”喻义在中国的变化为例[J].山西师大学报(社科版),2006(6).
[3]蔡元培.中国人的修养[M].中国长安出版社,2012.
- 上一篇:乡党委书记在“依法治乡”动员大会讲话
- 下一篇:乡人大副主席个人述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