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时间:2022-02-14 09:08:00

导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指高校教师在从事的教学活动及履行教书育人职责时所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的总和。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对高校教师的思想观念和物质要求都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但是同时对广大高校教师得职业道德修养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

一、逐步培养高校教师的创新理念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教育的发展也应该紧随时代的步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必须树立和强化开拓创新的观念。培养开拓创新的理念就要求解放思想:在中国这样一个世界级的发展中大国,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壮举,因此要求更加深入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对于高校的教育工作者而言,在思想方法上要解放思想,剔除墨守成规、固步自封的思想。破除陈腐思想观念和作风,摒弃家长式的专制作风,要善于及时发现和正确对待教育领域中出现的新人、新事物,按照已经变化的环境和情况,正确处理教育过程中的问题;培养开拓创新的理念就要求敢于改革: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大大促进了对人才的需求,有力地促进高校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然而,在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存在的教育体制跟不上现代市场发展的要求,对于原有的教育结构、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等都要做到合理的优化和调整。教师育人的对象——学生也有一些新的变化,要不断的改革创新,以此来适应新时代高校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以及审美观念等。这些发展的新情况,都对高校教师得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提出新的要求,因此,高校教师必须抱着对社会、对家长、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坚持积极革新,培养创新精神,关心和理解学生,对学生及时进行疏导和教育。

二、培养高校教师树立正确的义利观

义利关系是一个重要的道德问题,也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必须处理的一个重大问题。因此,高校教师应该树立正确的义利观。人们口中的“重义轻利”和“重利轻义”,都忽略了义与利的辩证统一关系。历史的发展,要求高校教师正确认识和处理义与利的关系,树立社会主义义利统一观。《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中提出,要“形成把国家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而又充分尊重公民个人合法利益的社会主义义利观。”这里所讲到的“义”主要是指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要求和国家人民利益;这里所讲的“利”主要是指合法正当的个人物质利益和单位、地区的利益。这种义利辩证统一观,既是对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义利观的科学概括,又是对历史上义利观中合理因素的批判继承。因此,作为高校的教育者,广大高校教师应该在实践中不断地创新,努力坚持社会主义义利观的统一。

三、坚持竞争与协作相统一

坚持竞争与协作的统一,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应该积极培养的一种道德观念。竞争是促进社会发展的加速器,虽然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竞争具有不同的性质和后果,但是它始终都没有改变社会发展加速器的作用。旧社会的发展而言,只有竞争,人类文明的发展才可能到达今天的高度。就个人而言,竞争激发了人的积极性和进取心,培养了人的坚韧性和创新意识。社会主义社会不仅无法取消竞争,而且普遍存在竞争。这是由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种所有制经济的共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都不可避免的存在竞争。在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仍然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协作同样是社会发展和个人成功的重要条件。事实证明,个人的作用和贡献总是有限的,真正的力量在于集体,任何人要真正施展才干总是离不开协作。竞争和协作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因此,这就要求高校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既注重竞争,在竞争中提升自己的能力,又要加强合作,加强与教师之间的协作,更要注重师生之间的合作。不能因为竞争关系而排斥协作,逐步提升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

四、坚持公平与效率相统一

公平,作为道德范畴,同正义、公道、公正等含义相近、一般说来,公平着重指待人处事中合乎人的正当感情和道义之理,他是调节人们相互关系的一种行为准则,是分配社会权利和义务时必须遵循的价值尺度。效率则是指劳动、工作中所耗费的劳动量与所获得的劳动效果的比率,有时也可以指人力和物力的使用效率。公平和效率是紧密相连的,二者之间是一种辩证统一的关系。在教育领域,公平与效率的问题也存在一定的社会关系当中。现代人对教育所持的一个基本观念就是,每个人、每个阶层都有公正、平等的接受教育的权利,以一部分享受教育而牺牲另一部分任的基本教育机会,是对教育目标的最大歪曲,或者说是一种不平等、不公正。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方面,地区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所导致的教育不公平、不平等。我国还是一个经济发展水平比较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国家对教育事业的拨款有限,教育的发展主要靠地方上的扶持。然而城市与城市之间,城市与农村之间以及农村与农村之间都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在师资和教学设备等方面也形成一定的差距。对此,高校的教师应该予以重视;另一方面,当代社会要求每一个人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潜能,这对教育公平也提出了新的挑战。由于当代大学生的家庭背景、环境条件、个人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也使得大学生在大致相同的条件下所得到的教育机会是不同的,这对于个人和整个社会来说是自然的,因此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对那些天资高和具有高度创造力的人固然应该进行强化教育,因势利导,使其将来对社会的贡献达到最大限度。对于那些天资平平者同样应当给予恰当的教育。对于那些有各种缺陷的学生不仅要具有人道主义的同情,而且还要设计必要的补救教育方法,增加他们发展的可能性,减少他们给社会造成的负担。最为高校的园丁,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要尽量促使学生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作者:成伟荣 单位:河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参考文献】

[1]李太平.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11.

[2]蓝静.高等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3.

[3]杨芷英,主编.教师职业道德[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