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道德教育研究10篇

时间:2022-12-24 09:36:37

导语:职业道德教育研究10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职业道德教育研究10篇

第一篇:音乐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与未来发展趋向

一、音乐教师职业道德呢基础构成。

(一)音乐教师的职业理想以及职业责任

教师是一项伟大的职业。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智慧以及知识的传递都依靠教师,可谓“任重而道远”。所以教师在人类的进步和培养祖国下一代接班人上有着举足轻重,不可替代的地位。教师肩负着家长的希望,也肩负着国家的希望与未来。音乐教师虽然不是所谓数学,英语,语文,数理化等等之类的“主课”,但是对学生的影响和素质的培养有着毋庸置疑的作用。音乐教师带给学生的一种生活的态度,是从音乐中体会到的一种生活乐趣以及情趣。因为好的音乐带给人们好的心情,好的享受。在人们烦恼,忧愁时让人们感到慰藉和快乐,音乐还可以缓解自身的疲劳,让人放松。所以音乐教师同样肩负着提高学生素质的任务。

(二)音乐教师职业态度与职业纪律

职业态度是人们对于自身工作的认识和认真程度。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有正确的职业态度,教学过程中,教师虽然是把知识交给学生,但是不能因为学生对知识的懵懂无知,而随便教授给学生一些知识,而是应该尽心尽力将知识不打折扣的教授给学生。音乐教师还应该热爱自己的职业,怀着满腔热情进行教学,自己也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学习不断给自身充电,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以求带给学生更好的音乐享受。在职业纪律这一方面,音乐教师应该学习教师职业纪律的相关规定,并且要谨记在心,时刻遵守。

(三)音乐教师职业技能与职业良心

最能体现音乐教师的职业技能的莫过于教师本身的音乐素养以及教师讲课的能力。所以教师在这两个方面上一定要下苦工。教师的教学能力也取决于教学经验。对于教学经验并不是很多的音乐教师,可以通过多听有经验教师的课来帮助自己学习一些技巧,还要向有经验的老师虚心求教教学方法,尽力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四)音乐教师的职业作风与职业荣誉

音乐教师的职业作风即是音乐教师的个人教学风格。音乐教师好的职业作风应该表现在具有课堂带动力,具有个人魅力,能够提升课堂气氛,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带给学生正能量,让学生们学习到领悟到音乐的魅力,并且学习到音乐基础知识。而就教师本身而言,教师是要具有积极向上、敢于创新、待人真诚、坚持真理、互帮互助等良好品德的。而音乐教师的职业荣誉是指音乐教师得到的社会上的赞同和奖赏。音乐教师要把争取职业荣誉当做自己努力的动力和方向,积极进取。

二、加强音乐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必要性

加强音乐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完成音乐教师的崇高职责和历史使命的需要。加强音乐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音乐迎接新世纪挑战的需要。21世纪的快速发展对音乐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音乐教师应该时刻学习,让自己的音乐素养越来越好。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也在适应着社会的变化并且不断改革,我国教育已经从“应试教育”模式向“素质教育”模式转变。面临着这样的转变,音乐教师也应该为音乐向“素质教育”的改变贡献一份力量。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突破口,如何让音乐教育真正的成为学生素质与素养的一部分,如何改变上课模式考察模式等等的问题,都需要音乐教师去探索。所以,这些无疑需要音乐教师扎实的音乐专业素养。

三、未来的发展需要什么样的音乐教师

(一)音乐教师的思想品德、职业修养、学识以及人格魅力

要想在素质教育改革的洪流中做一名合格而且出色的音乐教师,除了要对教室这份职业的热爱,对音乐的热爱,对学生的喜爱,还要有对素质教育改革中音乐教育该如何改革的想法。音乐教师应该敏锐的察觉到未来教育的走向,从而做出改变,走在改革的最前面。素质教育改革还要求音乐教师要有创新意识,有与众不同的思维模式,并且具有开放的头脑,能够提出一些顺应素质教育改革的具体方法以及做法。音乐教师是不可以循规蹈矩,墨守成规的,这样也无法教会学生创新。当然,音乐教师也不能闭门造车,要多多阅读书籍,文献,报纸期刊等,关注素质教育改革的最新动向,拓宽自己的教育视野。

(二)音乐教师的音乐学科的专业修养

1.拥有对各方面知识的储备能力,不断学习的能力。音乐教师虽说教授音乐这一门课程,但是在课程中如果可以穿插一些和音乐有关的知识或者故事等,能让学生更加形象的理解音乐背后的含义,从而学会对音乐的鉴赏。

2.提高自身的音乐教学理论水平。音乐教师不可以一直按照老的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反思,不断总结,不断改变,并且进行对传统教学方法的改革,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学习体验。但是进行教育方式改革的基础是教师扎实的理论基础,所以,教师应该不断充实自身的音乐教学理论水平。

(三)音乐教学必备的专业技能

音乐教学是有难度的,对教师的要求也很高。一首曲子中会出现钢琴,小提琴等各种乐器,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对这些乐器了解或者会使用这些乐器。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歌唱教学是最普通的教学形式,所以教师必须有扎实的歌唱功底,这样才能对学生演唱过程中的问题即使纠正。合唱也是常见的音乐形式,所以教师要具备合唱指挥能力。在音乐课上还要必须教会学生如何鉴赏音乐,所以教师本身要有音乐感受、想象、理解、鉴赏能力。

作者:石娟娟 陈建 单位:华南农业大学

第二篇:如何恪守新闻职业道德

一、道德失范的表现

1、虚假新闻

一般是指新闻单位或新闻工作者故意编造内容完全虚假的新闻或者因为重大的、明显的疏忽而发表虚假新闻。这类假新闻通常是无事实根据,或以偏概全,或混淆是非,这类新闻往往是经不起求证的。如,北京电视台前些年播出的《纸馅包子》,只需要记者或媒体机构作一次基本的求证,真相就会大白的。与内容完全虚假、纯粹编造的新闻相比,还有一些失实报道,部分内容虚假、部分内容真实,其实质也是虚假新闻。近些年来,把关人制度缺失的网络,更是成为了虚假新闻的滋生地和扩散渠道。

2、有偿新闻

是指采访对象采取补偿方式,使得不具有新闻价值的新闻得以传播或是本应传播的新闻无法正常传播。其典型表现既有“红包”、礼品、新闻式广告等,也有提供便利优惠或精神享受等,其目的就是挑战新闻道德底线,破坏正常的传播秩序,从而在牺牲大众知情权的同时获得个人或小团体的利益。在新闻活动的现实版中,有偿新闻发展到一定程度则有可能变成了新闻敲诈,直接触及到法律的底线。无论何种社会制度,哪种意识形态,有偿新闻都应是新闻从业人员所不齿的行为。

3、低俗新闻

主要是指娱乐新闻和社会新闻内容低级、无聊。网络媒体比传统媒体更有过之。当今种多娱乐新闻也成低俗新闻的代名词,什么名星出轨、名星大肚照充斥着各家媒体的重要版面与时段。如今,新闻选择的低俗问题已经深入到新闻行业的诸多角落,甚至成为一个媒体难以自愈的病痛。

4、不良广告

10多年前,由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的《广播电视广告播放管理暂行办法》中,就对不良广告做了比较详细的界定。如,内容虚假;亵渎国家尊严;亵渎民族风俗习惯;违反社会公共秩序和公共道德;不利于青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不尊重女性、残障人士;宣扬色情、性、赌博、暴力或教唆犯罪;宣扬迷信、邪教和伪科学;语言文字不规范;与新闻报道相混淆……这些情形在各类媒体上至今仍然存在。

5、恶意炒作

是指某些企业或个人为了一己私利,某些媒体为了吸引读者的眼球,为了迎合某些人的低级趣味,不顾社会影响,突破了媒体道德底线,也突破了媒体法律底线,制造了所谓的“新闻”,进行恶意炒作。前些时段所谓的“临时男友”“用身体换旅行”的“新闻”,其实就是一个不知名社交软件的广告。这些披着新闻外衣的恶意炒作,对媒体的杀伤后果无法预估。

6、剽窃新闻

一则新闻,同样的文章标题、同样的文章内容,可是作者不同。在现实生活中,这种现象各类媒体上屡见不鲜。更有不少网络媒体,不采访不核实、网来网去,更是明目张胆地剽窃。此外,一些媒体缺乏主动引导舆论的能力,片面强调公众知情权、舆论监督权,导致突发事件报道在立场上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偏差;更有一些媒体在突发事件报道中,片面追求轰动效应和“卖点”,渲染暴力血腥场面,消费悲情、传播恐慌;有一些媒体在突发事件报道中,不认真核实消息源,急于抢发新闻,对事件起因随意猜测,急于追究事件的责任。如此种种现象,也是新闻职业道德失范的表现。“亚马逊森林中蝴蝶轻轻地舞动一下翅膀,可能引发飓风,可能导致地球生态系统最终发生极大的变化”,用“蝴蝶效应”来比喻新闻职业道德失范的危害一点也不为过。媒体对道德的突破,可能带来只是暂时的些微的利益,但将失去媒体最宝贵的东西——公信力、权威性、影响力。正如马克思所说,人民的信任是报刊赖以生存的条件,没有这个条件,报刊就会萎靡不振。有偿新闻、虚假新闻、低俗报道、不良广告,可能极短的时间内博眼球、受关注,而一旦真相大白,最终必将遭到受众的唾弃。

二、失范原因简析

探寻新闻职业道德失范问题,人们能想到的客观原因有许多。例如,媒体的市场化,传统媒体向全媒体转型,同业竞争的压力,公关机构的诱惑,媒体内部绩效考核,生活环境压力等。新闻工作者是生活在这种大的社会环境中,完全不受影响是不可能的。还有,目前我国尚无一部新闻法来维护媒体的权益并规定相应的责任,也缺少明确的新闻传媒行业规范。但是细细想来,如果把失范的责任一揽子推向社会,理由十分牵强,也十分苍白。媒体是社会的守望者,媒体人不能借口社会存在种种不良风气就原谅自己的行为,也不能消极地等待社会环境净化的到来。媒体人应以积极的态度,在净化社会环境中承担义不容辞的责任。而要做到这一点,深刻剖析失范的内在原因尤为重要。

1、经济利益成为了新闻工作人员违背职业道德的最大诱因

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新闻工作者是时展的见证者与记录者,更是这个时代的实践者。经济利益的落差时刻都在激荡着新闻工作者的心灵。当部分新闻工作者因自身素质不高,缺乏应有的新闻职业道德,其成为经济诱惑的牺牲品就成为必然。特别是一些新闻机构对新闻从业人员的新闻职业道德的原则和规范教育不够,或是将自己错误地定位于一般经济实体,忘记了自己身上所担负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其职业失范已经埋下了祸根。要知道,在经济利益的诱惑面前,一个红包就有可能改变了记者的新闻价值判断。一个广告式的新闻就可能让媒体做了不应该的代言。

2、有些新闻工作者缺乏对自己工作内容的认识,缺少政治意识、全局意识和阵地意识

他们没有意识到公众的信任才是媒体的力量之源。从这个意义出发,新闻工作者应该认识到整体利益、广大人民的利益应该而且必须高于个人或所属小集团的利益。更有一些媒体的领导错误地认为只要记者不在政治原则问题上犯错,其他的问题无关大局。如此守土不负责的结果,是蚁穴溃堤。

3、终身教育制度的不完善

职业道德没有法律的强制性,作为一种自我约束、自我教化的内在力量,新闻工作者只有真心诚意地接受,并转化为个人意志,转化为个人的职业习惯,才能在日常工作中发挥作用。“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的自律”。因此只有长久地进行新闻专业主义教育,才能使记者将职业道德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完成好自己的社会职业角色行为。

4、缺乏有效监督机制

《新闻工作者道德准则》强调:“新闻工作者不得以任何名义索要、接受或借用采访报道对象的钱、物、有价证券、信用卡等,参加各种会议和活动不得索要或接受任何形式的礼金……不得利用职务之便牟取私利……”可是,有的媒体主管部门对记者操守的管理存在盲点,监督不严、监管不力,奖惩机制未够完善,一旦记者出现了事故也只能听之任之。因此,我们必须联合全社会的力量,加强监督管理,严控各类新闻职业道德失范现象的产生。这当是全国记协全面推进各地新闻道德委员会建立的初衷。

三、新闻职业道德的建构

新闻职业道德是社会主义道德科学的一部分,也是当下构建和谐社会所亟待继承与宣扬的标尺。新闻道德建设是一项基础工程。加强新闻道德建设是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提升新闻品质的内在要求,是加强新闻队伍建设、改进新闻工作作风、改变新闻文风的关键举措,也是增强媒体公信力、扩大媒体影响力与传播力、树立新闻工作者良好形象的重要途径。只有用道德底线支撑起来的新闻报道,媒体舆论才能成为社会正能量。新闻道德建设是一项复合工程。新闻道德建设既靠自律,又靠他律。我们注重搭建自律与他律的复合平台,以他律促自律,使道德要求成为新闻传播业的铁律,使道德规范内化为新闻从业人员的行为准则。新闻道德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政府部门要高度重视,要发挥主导作用,各级媒体应主动作为,重点要抓好教育、自律、监督三个环节。通过教育培训,在解决思想认同上下功夫;通过制度建设,在加强行业自律上下功夫;通过多方联动,在加强社会监督上下功夫。“只有最高尚的理想,最严谨追求真理的热望,最正确的丰富知识,以及最忠诚的道德责任感,才能将新闻事业从商业利益的臣属,自私自利的追求,以及社会利益的敌对上拯救出来。”这是美国现代新闻之父普利策一百多年前说过话。对于我们今天遏制新闻职业道德的滑坡,杜绝职业道德失范的漏洞,仍大有裨益。当前新闻职业道德的建构必须加强以下两方面建设:

1、强化社会监督是有效遏制新闻职业道德滑坡的基本保障

要维护新闻真实性原则,新闻媒体及新闻从业人员必须依靠人民群众的监督。各级成立的新闻职业道德委员会应该发挥作用,舞好社会监督这把宝剑,澄清弥漫在新闻领域道德失范的雾霾。同时要加强对新闻传播的司法监管,加快新闻立法,使新闻行业行为有更多的法律依据。

2、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教育,切实开展好“走转改”活动

首先,要提高认识,建立职业道德终身教育制度。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让坚持真实性原则的自觉性溶化于新闻工作者的血液之中。同时,应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化”的活动,使得每一位新闻工作者都能够把新闻职业道德原则与要求转化为正确的职业行为。其次,要增强法制观念,防止新闻侵权。道德的背后站着纪律和法律,道德才有力量。新闻媒介及新闻工作者应当增强法制观念,掌握好“法”与“非法”的界限,自觉遵守行业规范、规定和相关法律法规,防止在新闻报道中出现违反法律、法规和侵权、毁誉现象。

作者:沈黎 单位:安徽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广播

第三篇:信息时代医院图书馆职业道德建设

1图书馆职业道德的要素

图书馆是人类资源收藏的宝库,它具备保存、开发、教育等功能,对于人类文明的延续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作为图书馆的从业人员,更应该有一套自己的职业道德体系与标准。图书馆的职业道德要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1.1职业理想

图书馆是人类精神文明的殿堂,还是知识传播的重要枢纽,更是人类文明成果的集散地,因此图书馆肩负着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重大历史使命。开放、平等、免费,既是国际图书馆界认同的一种精神,亦是中国图书馆人共同追求的职业理想。随着我国公共服务体系的完善,公众对图书馆的需要越来越高,图书馆服务将逐步走向免费。作为图书馆工作人员的这一重要的社会角色,一方面要积极的收集和保存文献,另外一方面要促进文献的利用。同时,作为图书馆馆员,我们要有开放的姿态,广泛促进图书馆文献的利用;我们还要有平等的观念,使我们服务范围内的每个人都有均等的机会使用图书馆。图书馆馆员这一职业,也和其他的职业一样,有其特定的职业要求与规范,需要正确的健康上进的职业理想。

1.2职业态度

职业态度是在一定社会环境的影响下,通过职业活动和自身提议所形成的、对岗位工作的一种相对稳定的劳动态度和心理倾向。图书馆属于服务性行业,作为馆员的任务就是为读者做好服务。在服务的过程中必须牢牢树立读者至上的职业态度,想读者之所想,急读者之所急,全心全意的为读者服务。在接待读者的过程中要保持热情主动,在解答读者咨询时要认真负责耐心细致。积极的职业态度可以促进职业成功,提高职业质量,同时还可以增强职业荣誉感。

1.3职业义务

职业义务是在职业活动中应自觉履行的职业责任。不管是从法律层面还是从道德层面,每个从业者都有维护国家、集体利益,为人民服务的职业义务。图书馆馆员作为特定的职业,其职业义务的核心是保存人类的文明成果,并让这些知识得到最大程度的传播和利用。作为图书馆馆员应牢记图书馆肩负的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重要历史使命。

1.4职业纪律

职业纪律是工作岗位中应遵守的劳动规则和秩序,是维护职业活动正常进行、保证职业责任实现的主要措施,是在职业活动中应遵守的行为规范,比如国家公务员要廉洁奉公,甘当公仆。而图书馆馆员也有其应该遵守的职业纪律,例如应遵守图书馆的规章制度,维护读者权益,保守读者秘密,尊重知识产权。除此之外,作为图书馆馆员的我们还应严格遵守图书馆的职业道德准则及国家与行业的相关的法律法规。

1.5职业荣誉

图书馆事业是一项崇高的事业,它推动了人类精神文明不断向前发展。作为图书馆馆员,我们要珍惜社会对图书馆积极的评价,同时也要维护图书馆声誉和良好形象,决不违背职业良心做出有损职业形象、有悖职业精神的事情。

1.6职业作风

职业作风,是一个职业从业者应具备的基本操守。作为图书馆馆员,在职业过程中应保持的职业作风包括:首先要真诚对待每一位读者,尽职尽责;其次要文明礼貌,多用尊称敬语,不用命令口吻,对读者应主动问好,礼貌迎送;再次要努力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走路轻,说话轻,不在公共区域接打电话;最后同事之间应相互尊重,密切合作。

2图书馆职业道德的功能

2.1导向功能

在馆员的工作过程可能会出现盲目性,迷失正确的方向,偏离国家和社会要求。在这种情况下,职业道德的导向功能就显得尤为重要。良好的职业道德反映了社会主义道德的原则和发展方向,代表了科学的先进的世界观和人生价值观,体现了图书馆员的共同理想和追求。职业道德的导向功能可以帮助馆员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提高社会责任感;还可以引导馆员集中智慧和力量,促进事业健康发展;而通过引导馆员的职业行为符合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具体要求,可以明确馆员的岗位活动。在2013年广东省图书馆学会“寻找广东最美图书馆员”活动中,评选的标准有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等方面,通过这种活动,培养图书馆馆员在平时工作中注意这些品质,起到了良好的导向作用。

2.2规范功能

职业道德具有促进职业活动规范化和标准化的作用。职业道德的规范功能表现在:一是通过制订岗位职责,让馆员明白图书馆工作的基本要求,二是通过具体的操作规程,让馆员了解职业底线。而职业道德规范中包含的准则、细则、标准等内容,对馆员的行为不仅具有宏观调控作用,还具有具体的约束作用,保障馆员行为规范、标准、高效。

2.3整合功能

职业道德的整合功能是指通过职业道德核心理念,对图书馆馆员进行调节,起到协调统一的效用。整合功能分硬性整合和柔性整合,硬性要求是职业道德的禁区(是每个馆员必须遵守的职业操守底线);柔性整合,是指通过职业道德的有效应用,凝聚力量,鼓舞士气。通过图书馆总体目标协调利益关系,明确集体利益大于个人利益,促进内部凝聚力。还可以通过图书馆价值理念调整馆员之间的关系。

2.4激励作用

职业道德能的激励作用是指职业道德通过社会舆论、榜样和绩效考评等多种途径,提高馆员的职业自豪感,增强职业责任心、义务感和忠诚感,最大程度的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激励功能可以通过教育引导、榜样示范和考评奖惩机制来实现。广东省图书馆学会2013年年会上颁发了图书馆事业“终身荣誉奖”、“优秀服务奖”及“广东十大最美图书馆建筑”等奖项,这些奖项的设立都是为了弘扬图书馆精神,起到了非常好的示范作用。

3医院图书馆应具备的职业道德

3.1公平

医院图书馆的服务对象可能有本院医务人员、实习生、进修生、患者及家属、院外人员。馆员在提供服务时,应按照同一标准和原则,一视同仁,保证平等获取信息,人与人都应该互相尊重,彼此关爱,不盲目唯上,按照规则办事。有些医院图书馆因为担心患者有潜在的传染病而拒绝患者进馆,这样也是不公平的。作为医院图书馆,患者也是服务对象之一,我们可以提供更细致的服务避免传染疾病,而不是拒绝。

3.2纪律性

一个优秀的团队必须有良好的纪律去维持,纪律性反映了馆员的劳动态度和敬业精神,一个具有高度纪律性的馆员,必然会认真对待工作,富有责任感,而不是简单应付。图书馆的规则制度不仅是印在纸上、钉在墙上,应该落实在行动上。医院图书馆馆员应在馆舍内保持轻声,避免喧哗;对待每位读者应有礼貌,主动询问,热情服务,不能爱理不理,冷眼斜视。

3.3与时俱进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整个图书馆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数字图书馆给医院图书馆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医院图书馆面积普遍缩小,藏书也开始以电子馆藏为主,而且在逐步由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这些变革对医院图书馆馆员提出了新的要求,馆员需要树立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与时俱进,不断开拓新的信息服务领域,提高图书馆的效益和服务质量。在这波浪潮中,医院图书馆面积不断缩小,经费也开始呈现减少的趋势,如果还因循守旧、固步自封,必然会被历史的激流所吞没。

3.4爱岗敬业

爱岗就是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敬业就是用恭敬、严肃和认真的态度对待所从事的职业,做事精益求精,尽心尽力。爱岗敬业是职业道德的起码要求,是每个图书馆馆员必备的基本规范。只有爱岗敬业,才能把职业当成自己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即使遇到挫折和困难,也会以高度负责的态度,为工作全是心地投入。医院图书馆是医院的文献信息中心,是为医疗、教学、科研和管理服务的专业技术性机构,是医院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医院图书馆馆员应认识到所从事工作的重要性,这也是医院图书馆能生存下来的必要保证。

3.5合作

俗话说的好,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如果每个人在工作过程能够优势互补,互相学习,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医院图书馆馆员应尊重和学习每个人的优点,彼此信任,团结合作,才能调动工作热情,做好本职工作。在合作中,还会存在各种人际关系和矛盾,只有平等尊重、互相理解,才能使合作成功。而在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应主动、自觉的服从集体利益。

3.6奉献

在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建设中,奉献是职业道德的最高境界。讲奉献,就是要在工作中不斤斤计较,兢兢业业,尽职尽责。奉献还意味着在工作中追求卓越,精益求精,总是以积极进取的心态,对工作具有高度的责任感,认真履行职责,圆满完成工作任务。奉献要求图书馆馆员能够尽职尽责,明确自己的岗位职责,培养职责情感,全力以赴的工作。

4增强医院图书馆馆员职业道德的方式

4.1学习交流

每个图书馆都有自己的特色和亮点,相互之间进行广泛的交流和学习,有利于开拓思路,提高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提高职业道德整体素质,从而更好地为图书馆建设做贡献。广东省医院协会医院图书馆管理专业委员会每年都会组织各医院图书馆去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参观学习,每次的学习都能带来一些新的服务理念。比如今年在广东肇庆学院图书馆参观,其中的一个小细节就体现了服务理念。读者在书库取阅的图书,不用自行放回原处,只需放到书车上,由图书馆馆员收拾。一方面减少了读者的负担,另外一方面,还能减少读者放错图书的几率。虽然增加了图书馆馆员的工作量,但是体现了舍己为人的奉献精神。

4.2加强岗位技能

培训,造就复合型人才医院图书馆所服务的对象是专业性非常强的医务人员,这要求馆员有丰富的医学背景。再加上现在医院的人才学历层次越来越高,他们的信息需求也越来越高,对于服务的要求更专业,更细致。而随着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数字图书馆的出现,又要求馆员具备良好的计算机基础。医院图书馆负责人应根据每个馆员的情况,有计划的进行岗位技能培训,对老的馆员进行多学科知识结构优化教育、信息能力教育,对新馆员加强医学背景知识的培训,鼓励多下临床和临床科研人员沟通。只有多培养这种既掌握多学科的复合型人才,才能为现代化的图书馆建设提供人才储备。

4.3协助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是根据不同个体的兴趣、特点,定位适合个人能力的位置,选择适合发展的线路。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目的是调动馆员的积极性、帮助馆员成长,让他们获得工作上的成就感,看到自己的发展前途,满足他们高层次的精神需要。医院图书馆的负责人应鼓励馆员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根据每位馆员的特点找到最合适的发展规划,并引导实施,让每个人都发挥自己的长处。而在职称晋升方面,要紧密结合要求,提供相应的指引和帮助。职业道德实际是行业自律的一种机制,是维系职业和行业生命的自我保证。可以说,一个行业如果没有相应的道德规则,就很难履行好社会分工所赋予它的职能,也就不可能长久存在。在信息化浪潮的冲击下,现在医院图书馆的发展已经偏于落后,发展前景很不明朗,在这种情况下,医院图书馆更要注重职业道德的培养,在“软件”上取得突破,这样才能保证在新形势下更好的生存下去。

作者:黄艳 单位: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图书馆

第四篇:中职生的职业道德教育

一、改进教学方式和方法,使学生对职业道德教育产生兴趣

加强职业学校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就需要改进教学方式和方法,使学生对职业道德教育产生兴趣。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一定要针对学生的特点,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德育与职业活动结合起来,采用合作探究式、讨论式、启发式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主体参与进去,从而使学生对职业道德教育产生兴趣。另外,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要考虑到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为此,可以采取案例教学、情景教学、现场教学、社会调查等方式,还可以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对职业道德教育产生兴趣,进而提高他们的职业道德素质。

二、开展职业道德教育,要注重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

职业学校在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过程中,要将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训练、专业训练与职业道德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学生在校的一日行为和在校三年的行为规范化,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训练巩固并加以提高。在对学生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过程中,既要考虑到各专业学生的共性,也要突出不同专业的特点,与岗位职业道德规范结合起来。同时还要创设真实的职业环境,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行为。在具体实训过程中,通过营造一个完整的企业文化氛围,有意识地从实训的每一个环节培养学生的职业行为,实现“零距离上岗”的目标。同时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高全体教职工队伍的职业道德水平,增强学生对教师言行的信任度。

三、更新教学内容,注重对学生进行行业职业道德规范的教育

加强职业学校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就需要更新教学内容,注重对学生进行行业职业道德规范的教育。从当前的教学模式来看,中职学校的职业道德教育重在知识和规范,比较注重一般职业道德的培养,其内容比较全面、系统,具有更多的通识性要求。而行业内的职业道德教育,则是各行业根据经营管理要求和生产服务规范而制定实施的行业性道德规范,是各行业求生存、谋发展的强有力的思想保证。加强新时期中职学校职业道德教育,要使其与行业职业道德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有助于提高学校教育的针对性。这样,接受过中职学校职业道德教育的学生就业以后,就比较容易理解、掌握和遵守各行业的职业道德规范,适应各行业对劳动力基本素质的客观需求。

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

加强中专学校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就需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使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职业理想是衡量一个人生命价值的重要标尺,同时也是一个人前进的动力。一方面,通过开设职业道德相关课程、开辟职业指导专栏、组织学生参观人才市场和实习基地、邀请校友来校作创业报告等形式,帮助学生充分认识和了解社会职业,牢固树立起“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的就业理念,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特点,选择职业目标,设计未来人生蓝图;另一方面中职学校要从教育学生全面认识自己开始,根据学生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开展各种职业活动、能力测试,让学生逐步找准职业定位。教师要重点培养毕业生推销自己的意识。就业虽然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但是客观而言求职者总是处在被选择的位置。如何博得用人单位和企业的好感和信任,最终让对方选择自己,这就涉及到毕业生如何推销自己的方法和技巧问题。教师一是要让学生注意就业信息的搜集,掌握必要的就业技巧,准确地定位自己,减少碰壁的尴尬;二是要让学生对自身有一个客观的评价,要让学生准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的能力、特长,从而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

作者:李舒 单位:河南省内黄县职业教育中心

第五篇: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再思考

一、高水平的教师职业道德必须建立在较高的职业待遇基础之上

“道德这朵‘鲜花’必须插在物质这一‘牛粪’之上”。道德归根结底是精神层面的现象,一个社会道德水平的高低是由这个社会的物质文明水平决定的。只有在高度的物质文明上才有高度的精神文明,只有社会成员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提高,才可能在整个社会形成良好的道德氛围。所谓“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就是这个意思。教师职业道德也是如此,职业道德要源于自觉,而自觉首先在于对职业的自豪感,有了对自身职业的自豪才有对做不到职业对从业者要求的不安和羞愧,才能让外在的约束内化为自己内心的道德要求。如果职业本身不能给从业者以足够的待遇,这种自豪感又从何而来?所以,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必须提高教师的职业待遇,一方面要求教师“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另一方面又要建设有高水平的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的教师队伍,两者不能很好相融,这也是这么多年来,没完没了的补课和教师有偿家教屡禁不绝的深层次原因。

二、教师职业道德不能和任何具体的物质利益挂钩

道德规范的是人际关系,而人际关系中最根本的是物质利益关系。所以,一个人或一个群体的道德一旦和具体的物质利益挂钩,道德就一定要变味,变成“伪道德”。在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中存在的比较普遍的现象是将教师的职业道德和教师的晋升、职称、奖惩以及荣誉等直接挂钩,在这种情况下,为了物质利益,大家就都讲重视职业道德,甚至为了显示自己道德水平高去说或做一些不正常的事。比如,几乎所有的师德师风模范在自己的事迹报告中都要说自己带病坚持工作,一心放在教学上无暇照顾自己的孩子或父母诸如此类,但是生病还去上课,怎么可能上好课,这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更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任;为了别人的孩子不顾自己的孩子是不合人性的,是个正常人做不出的事,所以说这些都不是真心的话。每当评选师德师风方面的模范时拉票现象很常见,甚至学校都会要求教师去给哪个候选人投票。对于任何职业来说,讲假话、做假都是最大的不道德,教师职业尤其如此。

三、法律的归法律,道德的归道德

法律是一个社会所有成员行为规范的最大公约数,违反法律就要损害他人的利益了,所以,法律是强制的行为规范;而道德是为了弥补法律的不足而形成的行为规范,道德的遵守要依靠人的内心的自觉,实际上道德是一种软约束。在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众多的师德师风建设文件中,有把道德与法律混淆的现象,把法律当成道德,比如教师不能打骂体罚学生,不能收受家长的财物,不能吃请。实际上这些都是法律问题。打骂体罚学生是故意伤害他人,收受礼物实际上是受贿行为,都是违法的。把法律的问题道德化是降低了上述现象的严重性。

四、必须承认职业道德也是分层次的

道德处理的是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最根本的是物质利益关系,所以,道德是有层次的:利己不损人,利己利人,大公无私。教师职业道德作为道德的具体表现形式当然也是分层次的,这就要求教师职业道德标准首先不能太高,尤其不能用一个标准要求所有的教师。有的教师能做得到一心扑在工作上,这样的教师是模范,是标杆;但是一个教师如果做好了本职工作也就不应受谴责。过高的不符合实际的标准会加重教师的心理压力,拔高社会期望值,这些不利于真正提高教师职业道德,对教育的健康发展也是有害的。总之,教师职业道德建设问题既是一个“个人问题”,又是一个社会问题;既是一个短期内亟需解决的问题,又是一个需要长远规划的问题。对此,我们一方面要加强对教师队伍的管理,另一方面要加强制度建设,抓好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人民满意的优秀教师队伍。

作者:张万兵 单位:安徽省六安一中东校区

第六篇:独立学院会计专业职业道德教育

一、独立学院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现状

随着我国近30年来经济的飞速发展,独立学院教育的方式方法也是日新月异。然而,与经济的飞速发展相比,独立学院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相对滞后。目前,独立学院会计教学中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独立学院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有形无实随着现代信息的公开化,对于会计人员的专业能力已经成为最基本的要求,更看重的是个人的综合素质。然而,目前我国许多独立学院会计专业培养目标以及培养计划虽有会计职业道德相关课程,但所占学分较少,并没有将其视作核心课程。而且道德教育培养流于形式,并没有将其真正地渗透到学生的主观意识中。在教学过程当中更多的强调社会道德,像会计法等类似法律法规很少深入研究

2、认识不够,教育意识淡薄独立学院会计专业教师主要是专业课程教师。几乎没有对会计专业学生进行会计法规、职业道德教育的专业教师。所以,教师在教学中更注重知识的解读和技术技能的培训,对道德教育的关注度却不够,没有使职业道德这门课程纳入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使得学生很难从深层次来理解和把握会计职业道德在实务操作中的重要地位。

3、教学方法单一,有待激发学习兴趣长期以来,由于独立学院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没有引起足够重视,课程所占学分较少,教师布置作业方法单一,课堂教学不够创新,基本都是在课堂上的传统教学法,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少有相关的实践环节。加上学生考试压力小。往往会给学生一种这门课程不重要的感觉,从而忽视了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学生们很少在做进一步的研究。

二、加强独立学院会计专业职业道德教育的对策

我们对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管理系尽800名会计专业学生就进行了问卷调查。44.06%的同学认为加强会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最基本的途径是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可见将近一半的同学认为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至关重要,只是目前大部分学校教育的力度还有所欠缺。笔者认为,加强独立学院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大致有如下几点:

1、提高重视程度,理论结合实践首先,独立学院应将其作为核心课程纳入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提高学生对这门课程的重视程度,使教学条件和教学时间等得到保障。其次要理论结合实践,在以往的会计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道德困境和典型案例作为案例分析让学生独立思考。在期末考试时增加考核方法,通过考试成绩、课堂表现以及作业完成情况等综合考虑给学生打分。最后,在高年级的实践环节中设置职业道德考评标准,增加独立学院学生会计专业素质拓展体系,让学生身临其境的了解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2、提高教师的会计职业道德水平教师是知识的传递者。提高教师的会计职业道德水平对学生的教育至关重要。教师在授课、与学生接触当中的言谈举止、行为规范,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很多教师同时也是一些企事业单位的会计从业人员,直接参与会计工作,因此提高教师的会计职业道德水平将对独立学院学生会计职业道德水平的提高产生积极的影响。

3、创新教育方法,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除了基本的课堂教育教学外,还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对学生进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首先,可以聘请外来专家学者开设大讲堂,用他们的亲身经历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通过真实的事例,更能感染学生,其丰富的工作实践或经验教训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巩固之前学过的职业道德观念。其次,可以通过开展第二课堂来对学生进行教育。例如辩论赛、校园广播、板报、主题班会等等。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定期会对学生进行以“诚信”为主题的教育班会,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院管理系给每个班的学生设立了诚信档案,督促每一位学生在思想、生活、学习、工作这几个方面诚实守信。使学生保持良好的诚信准则,对于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4、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感悟会计职业道德学生参与模拟训练、岗位见习等活动,教师可以有选择性地对学生进行计职业道德教育,在实践活动中会碰到什么问题?学生如何解决?结合现实中的造假事件,讨论分析他们出现的问题所在。因为他们的过失,导致了哪些严重后果?作为我们该如何处理?使学生在讨论中掌握会计职业中的善恶标准,会计职业责任及行为规范,提高职业道德水平。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多种课外活动,比如,兴趣小组活动、校园文化艺术活动、举办讲座、进行团队体育比赛、会计知识辩论赛等,以此来激发学生的责任心,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操。在对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管理系会计专业学生的问卷调查中有78.73%的同学参加过相关会计工作实习。由于问卷针对的是大一至大四的学生,有小部分同学未参加过工作实习属于正常现象。

5、利用网络进行实践教学,搭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平台网络、微博、微信是一种快速的实践教学方式。信息时代的今天,网络已成为最能吸引青年学生的领域。现如今无论是学生教育工作者还是教师,都会大量利用网络平台对学生进行教育。对于学生的各项通知许多学校通过QQ、飞信、微信等多种网络平台进行发送。可以在微博、微信上设立公共账号对学生进行教育,也可以通过网络课程,让学生更自由的学习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相关课程。总之,对会计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是现阶段刻不容缓的任务,职业道德教育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学生需在学习、工作中慢慢感悟。作为学校应转变观念,建立科学的教学模式,以德为首,以培养德技双高的学生为出发点;作为教师应言传身教,加强自身修养,增强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作为学生应当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树立正确的会计职业道德观念,提高判断是非的能力。

作者:张曦元 刘健 姜泽 陈杜昊 单位: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

第七篇: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教材特点分析

1教材特点分析

1.1遵循规律,切合实际,体现本教材的针对性

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的目的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其任务是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自身道德建设,增强社会主义法治意识。本教材充分体现了中职德育教学“三贴近”原则,能够结合当前培养高素质劳动者这一核心要求和宗旨,结合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迫切需要,深入开展法律教育,为保证学生健康成长、开启职业生涯和创造美好人生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1.2线索明确,层次分明,体现本教材的实效性

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的内容围绕两方面进行,在内容上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教材先从礼仪入手,这个切入点准确且意义重大。随后,教材围绕个人道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4个方面强调公民道德建设,树立道德规范,对厘清学生头脑中的是非观念、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在此背景下,再谈职业道德建设水到渠成,令人信服。在加强道德修养的同时,教材注重学生法治观念和法治意识的培养,双管齐下,从道德和法律双重层面上对学生行为进行强有力的约束和规范,对学生进行了法律教育,使他们树立了宪法意识、刑法意识、民法意识、程序意识和环保意识,接受了公民教育,形成了公民意识。所以,整部教材突出了道德和法律相得益彰、相辅相成的关系,采取了“点、线、面”相结合的教材设计,呈现出内容相扣、线索清晰、层次分明、张弛有度的特点,更有利于教学,具有很强的实效性。

1.3案例丰富,主次得当,体现本教材的新颖性

一般来说,中职一年级新生年龄大多在15~17岁,处在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既有优点也有缺点。他们的优点是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较强、在生活中通过现代信息手段了解社会比较多,对外界新鲜事物感兴趣;缺点在于年龄较小,分析理解能力较差,对道德及法律理论知识了解较少,学习兴趣不太浓厚,对社会现象的辨析能力不足。因此,如何通过一些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显得非常重要。而从教材层面上讲,本教材立足于中职学生的实际情况,案例丰富、语言通俗、图文并茂、深入浅出、理论观点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便于学生学习,具有很强的新颖性。

1.4教法灵活,学法自如,体现本教材的互动性

本教材在编排上所具有的特点决定了其在教学模式及方法上的灵活性、多样性与实用性。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实际,大胆采取案例分析法、情境法、讨论法及任务驱动教学法等开展教学,也可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式学习,并积极举办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促进学生知行统一,树立道德法治观念,形成良好的道德修养和守法品质。因此,本教材在教学上具有很强的互动性。

2教学方法探讨

在教学实践中,对待《职业道德与法律》这样的新教材,还存在教师观念落后、课堂满堂灌、考试方式单一、不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忽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等诸多问题。如何增强教学的实效性,真正地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发挥主体作用,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需要教师在观念及方法上大胆突破、不断革新。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本教材的宗旨,达到教学相长、提升素质、培养能力的教学目标。

2.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增强学习动力

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课内游戏、角色扮演、诗歌朗诵、绘画体操、音乐欣赏等方式创设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实现教学目标。在职业道德与法律课上,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定情景,让学生模拟表演,或模仿展示,使学生能够在情境中不断选择和调整自己的行为,并探究为什么这样做,从而激发起他们学习、探究理论知识的兴趣,这比直接灌输的效果要好得多。

2.2引入案例,深入分析,培养学习能力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出多种思路,进行深入分析,以便学生从案例中得到启示或做出正确的选择。在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中,我们会经常选取一些典型案例,尤其是一些真实的、贴近生活的案例,这更能激发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如“礼多人不怪”、“青少年误入歧途”、“见义勇为,更要见义智为”等案例都具有真实性。在课堂上,通过对本校发生的打架事件的剖析使学生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对如何预防和杜绝自己的不良行为进行讨论,加深了他们对道德法律的认识和理解。还比如,对青少年如何加强自身防范内容,引入了本地发生的少女割喉案,使学生清楚了当不法侵害发生时,我们如何采取正确的处理方式。因此,案例教学具有的真实性不仅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学生在运用教材上的理论知识分析案例时能够学会解决实际问题。

2.3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转变教学模式

探究式教学让学生自觉地、主动地探索,掌握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发现事物发展的起因和事物内部的联系,从中找出规律,形成自己的概念。因此,它更加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在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中,要通过问题来引导学生探究和合作。比如,个人品德对人生发展有什么影响;导致青少年犯罪的因素有哪些,如何预防;环境保护意义深远,我们能做什么等。这些问题都带有很强的现实性、针对性和广泛性,值得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究。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以论文、感想或实践活动的形式呈现探究结果,并做出客观有效的评价,这对他们树立正确的道德与法律观念是至关重要的。

2.4开展活动,鼓励实践,注重学习效果

活动教学法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程度和特点设置,让学生凭自己的能力参与阅读、讨论、游戏等去学习知识的课堂教学方法。它能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使整个教学围绕活动而进行。在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中,这一方法也被经常采用,如模拟法庭、模拟招聘现场、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等。在强调个人道德修养的养成要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时,要求学生从班级、宿舍开始,将自己的缺点记录下来,交给同桌或者好朋友,相互监督,不断改进。活动法有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实现知行统一,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从而将德育教学落到实处,真正体现教学的实效性。

作者:吴妍 李锋 单位:酒泉卫生学校

第八篇:财会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策略

一、我国财会人员职业道德方面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确定,对财会人员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现在我国很多企业的财会人员职业道德水平都不错,工作过程中认真、忠于自己的职守。但是有些时候,收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有些财会人员会为了自己的私利而徇私舞弊,这也导致了财会工作的作用很难发挥出来,甚至可能会导致财务管理出现混乱。

(一)财会人员自身法制观念比较差

随着市场经济制度的确立,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但是财会人员的待遇和工资提高却较少,没有跟上时展需要。这也导致了有些法律意识淡薄的财会人员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而贪污或者挪用公款,这对企业进步和发展非常不利。

(二)上级压力较大,职业道德欠缺

现在,在绝大多数企业中,财会人员并不是单位负责人,这也导致了其工作开展过程中独立性较差,对于领导的一些不合理要求,不敢拒绝,不得不违规操作做假账,从而丧失了财会人员的职业道德,这也导致了财会人员职业道德素质较差。

(三)会计人员能力较差,不具备爱岗敬业精神

有些财会人员工作过程中没有工作热情,工作积极性较差,本身的专业技术能力也较差。企业也没有给财会人员提供机会让其进行培训,这也导致了财会人员的知识更新速度较慢,没有做到与时俱进,很难适应当前社会经济形势的变化。

二、提高财会人员职业道德素质的策略

(一)做好职业道德教育

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可以从下面几点出发。首先,学校在进行会计人才培养时,应该加强职业道德教育,除了需要将财会知识传授给学生,还必须做好职业道德教育,这样学生在进入社会前便能够形成比较出色的职业道德素养;其次,工作单位应该认识到职业道德培训的重要性,在培训财会人员专业技能的同时,还应该增加和职业道德有关的内容,这样能够让财会人员提高职业技能的同时,不断的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最后,财会人员必须认识到职业道德素养的重要性,加强学习,除了提高自身专业技能,还应该进行道德知识的学习,确保自己的行为符合职业道德要求。

(二)进行道德评价体系建立

由于以往评价体系缺失,无法准确的评价财会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导致财会人员职业道德水平较差,而进行评价体系的建立,能够有效衡量财会人员的职业道德情况,并将其反馈给财会人员,这样能够帮助财会人员了解自身存在的问题和缺陷,从而有针对性的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水平。此外,通过建立评价体系还能够监督财会人员的行为,并有针对性的制定奖惩制度,将其道德评价情况和升职、薪资几盒在一起,这样能够提高财会人员提升职业道德素质的积极性。

(三)进行良好监督环境的营造

企业可以利用法律法规来对财会人员进行制约,要求其不断提高职业道德素质,法律具有强制性,通过法律能够明确财会人员的职责,让其认识到工作开展过程中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要性。此外,还可以通过外部监督的手段来帮助财会人员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水平。外部监督手段主要包含了会计事务所、财税部门、国家审计部门以及大众舆论等等。通过这些手段能够全方位多渠道的对财会人员进行监督,让其规范自己的行为,工作过程中自觉根据职业道德准则做事,避免出现财会事务违规的情况。

(四)提高单位或者法人的综合素质

财会人员开展财务工作本职上是给企业法人或者单位服务的,很多时候,会计做假账都是领导的要求,这也直接说明了单位领导的素质会给财会人员的素质造成影响。若是单位企业要求财会人员做假账,那么便很难从外部出发来提高财会人员的职业素质。所以,想要切实提高财会人员的道德素质必须净化社会环境,提高单位领导和企业法人的素质。只有领导和企业法人不再要求财会人员做假账,才能够从环境出发杜绝财会不道德行为的出现,给财会人员道德素质提高提供出色的社会环境。

三、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做好财会人员职业道德建设能够切实提高财会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让其在工作过程中严格根据规章制度办事。在进行财会人员职业道德素养的过程中,单位和财会人员都必须认识到道德素养的重要性,单位应该给财会人员道德素养提高提供良好外部环境,财会人员则必须紧跟形势,不断的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道德素质,创新财会工作,这样才能够切实提高自身的工作质量。

作者:辛胜军 单位:济南监狱财务处

第九篇:法学本科阶段法律职业道德教育

一、法律职业道德教育对于法学本科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法学专业本科教育重在培养法律应用型人才,法学毕业生往往会从事律师、法官、法律顾问或者其他与法律相关的职业,而这些职业的特殊性就表现在与法律的密切联系,因此毕业生除了具备基本的专业技能来保障相关当事人的权利外,还应当积极的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与道德素养,进而保持自己的客观性以及工作的公平性。而法律职业道德教育往往注重法学专业人才职业观、道德观的培养,进而督促法学毕业人才在从事法律工作时保持清醒的头脑,客观公证的来处理法律事务。因此,从从业人员道德素养来看,法律职业道德教育对于法学人才的培养有着显著的重要性。

二、法学本科阶段法律职业道德教育的实践

根据文章之前的分析,法律职业道德教育的开展对于法学本科阶段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文章在本节根据之前的分析以及大学法学教育的现状来对法律职业道德教育的实践进行分析。

1.明确法律职业道德教育在法学本科专业教育中的定位,保障职业教育的实际效果现阶段法学本科教育阶段法律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比重还十分的欠缺,加之司法考试以及日常考核中法律职业道德的比重也相对较低,因此整个法律职业道德教育在法学本科阶段的开展工作几乎无法获得相应的教学效果。所以现阶段的专业建设过程中,大学要注重法律职业道德在法学本科专业教育中的定位,并引进专业的师资来从事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而通过课程设置、课程时间的保障以及优秀教师的推动,法律职业教育的实际效果才能够获得最为有效的提升。

2.适当提高我国司法考试中法律职业道德的比重,高校与社会共同保障教育的开展考试往往是作为对一个人能力考查以及对一个人学习进行约束的最佳的方法,我国司法考试除了是对法学专业学生起一个考查和约束的作用外,还肩负着为国家挑选合格法律人才的重担,因此司法考试不仅对于法学专业的学生,甚至对于整个社会都有着特殊的意义。而在强化学生职业素养以及推进法律职业道德教育的过程中,我国的司法考试就可以适度的提高法律职业道德的比重,即除了对学生专业素养做严格要求外还应当积极的对学生职业的素养做相应的考察。在这种背景下,高校专业教育会依据司法考试的实际要求来逐步的进行调整,进而高校与社会进行联动,共同保障法律职业道德教育的开展。而考试内容的变化又会对学生的主动学习起一个良好的督促作用,整个法律职业道德教育在高校、社会以及学生自己的联动下将会取得最为理想的教育效果。

3.优化教育教学模式,以教学效率的提升来促进法律职业道德教育效果的强化法学专业本科教育在我国已经有了良好的开展,但是现实的情况下,不少的学校仍然采用教师机械化灌输的模式,即让学生被动的记忆教师讲述的一切内容。在这种环境下,即使学校能够安排入法律职业道德教育的课程,其教育的开展也只是通过相关条例的灌输来进行,进而其教学效果始终无法被有效的发挥出来。因此在现阶段的法律职业道德教育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专业教师要创新法学专业培养的模式,通过案例分析、模拟法庭、社会实践等多样化的形式优化教育教学的模式,进而从教学方法方面不断的提升法学本科教育的效率,以保障在有限的课程教学时间和课程安排下,法律职业道德教育同样能够发挥出积极的效果,保障法学专业培养高质量的法务人才。

三、结束语

法律职业道德教育的开展对于法学专业本科教育阶段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有着显著的意义,现阶段,由于高校教育以及司法考试中法律职业道德教育内容的缺乏,整个法律职业道德教育效果无法得到显著的提升。因此法学专业教师要积极的从课程安排、教学方法等方面促进法律职业道德教育的开展,进而保障法律职业道德教育的质和量,以为现阶段高技能、高素质、高品德的法学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最佳的保障。

作者:马勇 单位:吉林北华大学

第十篇:艺术类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探究

一、“以美育德”模式的内涵

以美育德模式是指为解决道德教育问题,在一定的德育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用以组织和完成教育任务的美感教育理论、手段、途径、程序、机制等有机结合起来的理论模型和实践范式。笔者在此提出的在“以美育德”模式下开展艺术类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是指利用美育和德育在育人目标、育人内容等方面的内在统一性,把职业道德教育寓于美育之中,创设审美、体验美、创造美的条件和氛围,让学生在美和善的感知、体验、实践中受到熏陶和教育,自觉接受和认同相应的职业道德规范,逐步内化并付诸道德行动,从而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

二、“以美育德”模式下开展艺术类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积极意义

(一)促进学生职业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受各种社会思潮的影响,新时期艺术类大学生在就业中出现了一些令人忧虑的现象,如理想信念淡薄,热衷于追求薪酬和待遇,缺乏集体观念,责任意识、诚信意识有所减弱,等等。因此,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艺术类大学生职业道德素养显得尤为迫切。苏霍姆林斯基说:“美是道德纯洁、精神丰富和体魄健全的强大源泉。”人们欣赏优美的事物时,也就不能不受到其崇高的内在意蕴和精神的熏陶,这势必会促进人们内在道德和人格的进一步完善。在“以美育德”模式下,将艺术和现实生活的美与职业道德要素相融合,学生通过愉悦的审美体验获得感知、感悟,进而深化对职业道德规范的认识,不断提高职业道德自律的意识和能力,从而塑造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

(二)提高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效果

当代艺术类大学生追求个性化发展,有较强的自我意识,传统“灌输式”、“说教式”的职业道德教育难以真正被学生所接受,反而容易引起学生的抵触情绪。而以美育德模式具有独特的道德教育优势,正如蔡元培所说:“美育者,与智育相辅而行,以图德育之完成者也。”在该模式下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可以充分发挥美育“以美导善、以情化人、寓教于乐”的特点,使职业道德教育生动形象、直观感人。把职业道德教育寓于美育之中,让学生在“美”和“善”的熏陶中陶冶情感,净化心灵,在潜移默化中自觉接受职业道德价值判断和选择的原则,并形成内在的道德需要,实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三、以美育德模式下艺术类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实施路径

(一)以美启知,树立理性的职业道德观念

以美启知即用美的艺术启迪学生,使其在对“美”的鉴赏、感受和体验中,获得职业道德规范、原则的认知和理解。任何艺术教育和艺术作品都富有独特的内涵和人文情怀,学生通过视觉、听觉来认知和理解艺术形象,在分辨善恶美丑的同时自身的思想也得到感化。在对艺术类大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过程中,要从德育的角度充分挖掘美育资源,利用艺术教育和艺术作品的直观性、形象性、愉悦性等特点来陶冶和教化学生,增强职业道德教育的活力。(1)要充分利用艺术类专业课程的优势,发挥艺术教育本身特有的德育功能。利用美术、动画、摄影等艺术形式在专业课程中有目的、有计划的介入职业道德规范的指导,用生动活泼的艺术形象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产生对是非、善恶、对错的认识判断和评价,提高大学生对职业道德的认识和了解;(2)要采取各种措施激发学生的艺术兴趣,在美的艺术学习中加强对专业、职业、行业的理解,增进对未来职业角色的认同。例如,开设各类艺术选修课、组建各类艺术社团、开展艺术实践活动等,学生根据个人兴趣自觉参加,由被动的“知之者”变为主动的“好之者”,在提高专业技能的同时,深化对职业道德的认识和理解。

(二)以美怡情,激发崇高的职业道德情感

以美怡情以艺术类大学生最容易接受的审美情感体验为切入点,借助一定具体、有形、可感的审美对象来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寓教于形,以形悦目,以情感人,使学生在认识、理解、践行某一职业道德观念时获得内心积极的情感支持。

1.高校要努力营造美的教育环境。“大学是一个‘大染缸’、‘泡菜坛子’,其构成的环境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和熏陶作用。”高校可以在工作室、艺术展厅、作品陈列室等艺术专业场所中植入职业道德要素,渗透人文精神,激发学生的道德感、理智感、荣誉感、耻辱感等。另外,充分发挥艺术类大学生的专业优势进行校园环境化设计。如美术、艺术设计类学生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宣传栏、教室走廊、宿舍等进行手绘创作,开展“图说职业道德”系列活动,将乐业、敬业、勤业、精业精神教育融入精美的画作中,使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得以形象化、生动化、立体化,能够极大地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

2.完善教师形象,以美好的人情人性浸润大学生的心灵。“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言行举止和道德示范本身就是一种无声的教育。特别是艺术类专业教师往往具有较高的艺术造诣,有一定的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深受学生的尊重和敬仰。加上他们与艺术生接触多,关系密切,学生容易“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他们身上表现出来的对艺术理想的追求、崇高的敬业精神、严谨治学的态度对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形成具有积极的影响。因此,专业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和生活中更应该以身作则,用自身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在言传身教中激励学生积极进取,促进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提高。

(三)以美炼意,培养坚定的职业道德信念

以美炼意,即在情动于衷、辨识道德的基础上,通过“美”和“善”教育和感化学生,提高他们的道德自觉性,锻炼道德意志,使其能够在处理职业生活矛盾和问题时产生支配行为的力量。学校可以将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与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结合起来,充分挖掘艺术类大学生的内在需求,广泛吸引学生参与。学生可以从中受到教育、熏陶和锻炼,逐步培养对活动或事业的责任心、荣誉感、使命感。参与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磨砺职业道德意志的过程。如邀请知名企业家、艺术类行业领军人物、优秀校友举办职业道德专题讲座,介绍有感染力的成才、成功的典型事例,让大学生在聆听“真、善、美”的过程中去发现和感受崇高的职业道德情操。大力开展音乐、舞蹈、书法、摄影、漫画、海报设计等课余艺术活动,激发学生知美、爱美、创造美的热情,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陶冶健康的审美情趣。有意识地将“诚信”、“责任”、“创新”等职业道德理念渗透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教育和感化。另外,针对艺术类大学生成长特点,将职业道德教育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通过开展心理工作坊、心理咨询、心理讲座等形式,帮助他们克服实用至上、个人至上、物质至上等不良社会思潮和职业道德观念的影响,提高分析于判断是非对错的能力,引导他们在择业、就业以及职业发展过程中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

(四)以美导行,调控自觉的职业道德行为

以美导行即在一定的职业道德认识、情感、意志支配下,在社会实践中自觉主动地以美的标准约束和调节自身行为,促进职业道德由他律向自律转化。高校在对艺术类大学生开展职业道德教育过程中,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意识与行动相结合,让学生通过体验美、实践美来领悟职业道德的真谛,逐渐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1)要充分利用校内艺术专业实践平台。利用版画、漆画、陶艺、摄影等艺术工作室进行创意项目设计,将职业道德教育与素质教育、企业文化教育贯穿在整个专业能力培养过程中。学生在创造作品、完成项目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地解决实际工作中所面临的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性、合作性、责任心、创新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逐步形成一定的职业道德素养;(2)要充分挖掘社会资源,帮助艺术类大学生在真实环境中接受职业道德的熏陶与锻炼。可以利用社会实践构筑学生审美、创造美的舞台,组织学生到农民工子弟小学、敬老院、社区等地开展文艺演出、艺术创作等形式的志愿者活动,促进其践行责任、奉献、服务、合作的职业道德理念;(3)可以选择一些本地区的企业、博物馆、美术馆、文化创意园等作为艺术类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实践基地,将学生的专业实习、毕业设计、教育实习等与各类职业道德实践活动相结合,让学生将专业美、职业美的体验升华为精神美、道德美的理性认识,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职业道德修养,达到“在做事中学做人、在做人中求发展”的良性教育状态。

作者:陈亚 单位:江苏理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