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职业道德论文

时间:2022-04-08 03:29:40

导语:高校辅导员职业道德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高校辅导员职业道德论文

一、高校辅导员职业道德的现状

笔者做学生工作十多年,一直关注辅导员这个群体。经过多年的观察和近距离的接触,笔者发现高校辅导员职业道德整体不错,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如果不及时处理好这些问题,那就会直接影响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因而高校必须加强辅导员职业道德建设。

1.辅导员角色认同感低,主体岗位意识不强。辅导员工作的专业性不高,可替代性强,不需要很深的专业背景,导致辅导员工作挑战性比较小;辅导员工作的内容比较琐碎,没有太多的技术含量,每天工作都是大量重复的小事;学生在学习、工作、生活上的烦恼,都需要辅导员及时做好心理辅导工作;辅导员平时写材料或者工作讲话稿等,只要是普通的大学生都可以完成;辅导员本身的职业发展目标及职称评定都还不太专业;与专业老师相比,无论在社会声誉上,还是在领导的评价上,其重要性明显比不上专业教师。种种因素导致辅导员很难认同自己,对自己的未来没有明确的信心,导致辅导员有边缘化的倾向。学校、老师对辅导员的认同度也比较低,甚至有些领导认为辅导员就像学生的“保姆”一样,把学生照顾好就可以了,谁都可以做好这份工作,具有较强的可替代性。这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导致辅导员的职业认同感降低,主体岗位意识不强,随之而来的就是工作生涯周期短,稳定性不足。据调查,很多辅导员希望改变身份,成为一名专业教师,而几乎没有专业教师愿意从事辅导员工作。

2.辅导员工作任务烦琐、压力大,职业倦怠感增强。随着高校的扩招,特别是招生批次的多样化,学生生源层次参差不齐,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量不仅有量的增加,而且在难度上也加大了,再加上高校的机制体制改革,更是对辅导员的精力和能力提出了挑战。辅导员在工作中是个多面手,学生、职能部门的很多事情基本上围绕着辅导员转。学生遇到情感、学业和生活上的烦恼经常找辅导员倾诉,辅导员这时的角色是心理专家。学生在学院生病了,第一时间想到的是找辅导员,辅导员这时候需要扮演医生角色,及时根据自己的医学常识判断学生的病情,决定买药还是及时送医治疗。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惑,在职业规划中遇到迷茫,这时候辅导员扮演的角色是就业专家。在管理工作中,辅导员需要事无巨细地搜集资料,做方案,写资料,这时候辅导员是个管理学家。为了全方位提高学生的能力,辅导员要组织很多学生活动,丰富学生的业务生活,这时候辅导员是个活动家。许多学生思想上追求进步,政治觉悟高,这需要辅导员做个思想政治家,对他们提要求,让他们更快地向党组织靠拢。在平时学校的招生就业工作中,辅导员也需要冲锋陷阵,这时候他们是宣传员。在学校的后勤工作中,他们需要及时向学校解释学院的后勤管理规定,及时做好沟通工作,这时候他们是协管员。辅导员的电话必须24小时开机,所以有时甚至连睡觉时间都不是自己的。辅导员一职多能,承担了很多担子。几年下来,由于高负荷的工作和压力,辅导员感到工作越来越吃力,出现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感。

3.个别辅导员在价值取向上发生偏差。物欲横流的社会影响着大学校园,许多辅导员在工作中也容易迷失在拜金主义的思潮中。多加一点班,就强烈要求加工资;多做一件事,就问有没有报酬;学生找其帮忙,都或明或暗地要求学生送礼;工作中能偷懒就偷懒,能不做就不做,能少做就少做;个别辅导员觉得短期内体现不出自身价值,认为尽早为自己争取一些实际利益比较明智,如职称晋升、进修培训、转行转岗等。这些负面思想在某种意义上已经影响了高校学生工作的高效运转。

二、辅导员职业道德问题产生的原因

1.边缘化的生存现状。辅导员岗位不够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辅导员不够专业化,所以任何人都可以做辅导员,辅导员职位的价值降低,导致辅导员的地位下降。辅导员什么问题都懂一点,但都不精通,但现代社会不需要什么都懂的人,而需要行业内的顶级专家。辅导员不够职业化主要表现在辅导员虽然是学生工作的管理者,但由于学校各个职能部门有时为了提高工作效率,经常会给辅导员布置本职工作之外的事情。辅导员都忙于事务性工作,很难有时间有精力潜心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而高校却又十分重视教学与科研,长此以往,辅导员无法成为教学与科研骨干,只是学生的“全职保姆”,无形中加剧了辅导员被日益边缘化的趋势。

2.超负荷的工作压力。辅导员是学生事务的基层组织者和教育者,工作烦琐、涉及面广,如学生的心理咨询、就业指导、思想政治教育、违纪处理、评奖评优等。辅导员除了自身的工作,还承担了很多本职工作之外的事情。虽然国家明确规定辅导员和学生人数的比例应该是1‥200,但是各个高校由于种种原因都未达到这一要求,导致辅导员的工作负荷相对比较大。学校出台的很多考核政策,无形中也让辅导员累上加累。

3.难以实现的幸福感。辅导员是高校学生工作的主力军,经常与学生接触,他们的一举一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但高校对辅导员的重视力度还有待加强。辅导员的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还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实现。为了让辅导员之间形成相互竞争,学校出台了很多政策,但基本上是考核性的,很少关注辅导员的内在精神需求。由于历史原因,辅导员没有系统的培养方案,大多半路出家,导致辅导员不够专业化、职业化,学校要求的很多工作方式和他们内心的想法不一致,这会导致他们消极怠工。和专业老师进行比较,辅导员会发现自己工作的付出与收获不成正比,在职业发展、职称评定方面,领导都不会优先考虑辅导员,这会让他们心理受挫。最重要的是由于社会整体对辅导员有一些歧视,导致他们自己也不太认同自己的职业。

4.教育培训系统化的缺乏。高校为了提高辅导员的能力,应该多让他们走出去听听专家的理念,或者请外面的专家走进学校办讲座。但辅导员工作的特点决定了他们不能长时间离开工作岗位,所以学校组织的培训大多都短、平、快。这种快餐式的培训不够系统,大多都浅尝辄止;时间短,知识学得不扎实;缺乏系统管理,辅导员在一定程度上对培训没有主动积极的态度,导致辅导员参加培训,提升自身素质的动力明显不足。

三、加强高校辅导员职业道德建设的措施

1.学校层面

第一,搭建平台,健全辅导员职业发展体系。让辅导员更有持续的工作动力,必须让他们明白自己职业发展有清晰的路径,这样可以激发他们的工作动力。这需要学校在制度上、政策上、资金上多为辅导员提供成长发展的机会。制度上,让辅导员的薪水待遇、职称评定尽量和专业老师在同一起跑线。政策制定上,需要多发挥辅导员的自主性,让辅导员有更多的话语权,这样可以最大程度激发他们的潜力。学校在学生工作方面也需要不断创新,鼓励辅导员不断试错,多给他们机会,让他们在学术创新、科技创新、工作创新上形成合力,通过出版文集、开展巡回讲座等提高他们的能力,激发他们的斗志。

第二,明确分工,实现辅导员专业化培养。学校要优化辅导员队伍结构,积极推动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学校可结合辅导员自身的需求,让辅导员明确自身的定位,让他们从事务型、专业型、研究型等方面来确立自己的职业规划,寻求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路径。在辅导员道德建设方面,可以通过辅导员职业论坛、团队素质拓展、道德风采大赛等提升辅导员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在专业发展上,通过专业课、思想政治课、心理健康课等,提升辅导员的专业素质,让辅导员工作更加职业化、专业化。

第三,强化培训,提高辅导员综合素质。高校应注意日常培训和专题培训相结合、业务进修和学术研讨相结合、专业知识培训和职业资格证书考核相结合,不断提高辅导员的职业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辅导员要做个“五心”之人,即有爱心、热心、责任心、细心、耐心。对待自己的工作要爱字当头;工作有积极性,让学生和领导感受到你的热心;工作千万不能马虎应付,要有责任心;在工作中琐事繁多,千头万绪,需要细心,让自己的工作做得又快又准;学生年龄小,会犯很多很幼稚的错误,辅导员要有耐心,用长期的关爱来打动学生。

第四,完善机制,解决辅导员后顾之忧。学校需要建立并完善评估监督机制,在辅导员的专业化发展、职称评聘、薪酬待遇等方面给予有效保障,解决辅导员与专业老师待遇的不平衡问题,让辅导员真正感觉到“优秀”两字的神圣,让其树立在岗位上奋斗终生的理念,使辅导员工作真正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可以毕生为之奉献的事业。

2.辅导员自身

第一,坚定职业理想,提升道德素养。职业理想是辅导员职业道德的核心,较高道德素养是辅导员自身发展的需要,它更容易激发辅导员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树立良好的师德风尚。提高道德修养靠自律,辅导员需要通过自己的热情、责任心、态度等,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魅力,提升自己的道德水平。辅导员只有具备较高的师德修养水平,才有可能坚持不懈地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确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和价值取向,从而在复杂的环境中正确地选择个人的专业发展方向。

第二,加强自我学习,提高职业素养。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辅导员也应不断与时俱进,这样才能适应教育现代化的要求。辅导员要不断积累相关知识,武装自己的大脑,让自己成为学识渊博的人。一方面,辅导员要按照工作岗位和业务特点,进行相关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学习,例如学习教育学、心理学、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的知识。广泛学习当代信息、科技、经济、政治、文化、法律、社会、国际、管理等方面的新知识,不断拓展知识面,提高综合素质。另一方面,辅导员要积极通过工作实践,提高自身本领,重视在工作中学习,努力在岗位上成才,提高思想境界,增长才干,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第三,坚守主体岗位,遵守职业纪律。辅导员必须不断增强主体岗位意识,要时刻想到自己是学生的人生导师,自己的一言一行都会给学生带来影响,要自身带头遵守国家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带头做好表率,在潜移默化中感染学生。

第四,尊重学生主体,坚持以人为本。大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生活观都在不断形成中,他们虽然对生活有一些迷茫,但作为一个独立个体,他们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和对社会的看法也需要被尊重和理解。辅导员在工作中必须遵循“以生为本”的理念,平时要考虑学生的感受,要扮演好管理者、服务者和引导者的角色。辅导员在管理中,要尽量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不是考虑自己工作怎么方便,而是考虑怎么让学生更方便,这样学生才可以将更多的时间放在学习上。例如,在对学生宿舍管理中,既要让学生宿舍整洁卫生,充满文化气息,同时又不打扰学生的学习生活。辅导员做好管理者的角色,要多和领导沟通,尽力解决那些老师看起来很小,但学生认为很大的事情,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辅导员不仅要做好管理工作,更要做好为学生服务的工作。平时,学生遇到问题都喜欢找辅导员,虽然许多事情不在辅导员的工作范围内,但辅导员可以直接告诉学生去找负责相关工作的老师,而不是随便说不知道。辅导员做好学生服务工作,就是要从细节出发,点点滴滴都展现出对学生的关爱,让学生不知不觉中感受到辅导员的道德素养。由于大学生年龄小,思想还不太成熟,价值观正处于转型阶段,学生遇到许多问题会手足无措,这时候就需要辅导员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多给学生一些积极的建议,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他们充满正能量。

总之,辅导员的职业道德建设不仅可以提高自身修养,也能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影响到领导对其工作的评价,还会影响到社会对辅导员的印象。提高辅导员职业道德,可以壮大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让辅导员成为道德楷模,提升高校整体的德育工作质量。

作者:邵政单位: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