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试点院校学生综合素质探讨
时间:2022-09-09 10:30:47
导语:职业教育试点院校学生综合素质探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思想和道德,以及用人单位所重视的职业行为和素养,必将打破“毕业就等于失业”的魔咒,让学生在进入社会后受到欢迎。这些不是仅靠理论教学或者就业前的快速职业培训就可以培养出的,只有在职业本科教育阶段对学生进行职业素养教育,才可能使学生成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德育;能力模型;评价体系
党的五中全会指出当今社会面临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五中全会的一个关键词为“高质量”,即:高质量发展、高质量供给、高质量就业、高质量教育。这四个高质量无疑与高等教育息息相关,如何向社会输出高质量人才,学生如何高质量创业就业,往往取决于高质量教育。目前,职业本科院校培养的是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如何在培养学生技术技能的同时提高其素质,就要大力推行德育教育,五育并举,德育为先。
一、通过构建关键能力模型,确定综合素质指标
按照全面质量管理中的PDCA(计划—执行—检查—措施)循环组织活动,本课题探索了职业本科院校对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流程,分为四个阶段(如下图),按照螺旋上升、不断改进的模式,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逐步提高职业本科院校学生的职业素养,为其以后走向社会、提升核心竞争力打下基础。第一个阶段是计划阶段(P阶段),即根据企业和市场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确定职业素质培养目标和方案。在计划阶段的第一步就是要分析职业本科院校学生职业素养的现状,以及对学生进行职业素养培育的教育方式存在的不足之处。其次就是要对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剖析,将能对学生职业素养产生影响的所有因素都考虑在内。第二阶段是执行阶段(D阶段),即按照职业本科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方案,针对影响职业素养培养的主要因素制定措施,进行具体的操作。基于全面质量管理理念,要按照“全方位、全过程、全员参与”三位一体的模式协同发力,全面提升职业本科院校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质量。第三阶段是检查阶段(C阶段),即职业本科院校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措施和方案是否达到了预期的培养效果。这里的检查主要是通过对学生职业素养的评价,包括学生的自评、学校对学生职业素养的考核以及用人单位对学生职业素养的评价。第四个阶段是处理阶段(A阶段),即对评估考核阶段发现的学生职业素养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给予纠正并继续跟踪督促,然后根据学生自身、教师、学校和企业评价的结果,调整培养方案。如果对学生职业素养现状感到满意,就将培养的方案标准化;假如学生职业素养尚未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就分析其原因,重新回到计划阶段,从而保障职业本科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质量,最终达到职业素养提升与发展的目标。根据综合素养模型,可设定四个一级指标和十六个二级指标。一级指标为政治素养、道德素养、管理素养和心理素养。二级指标为对党忠诚、热爱国家、追求进步、关心时事、责任意识、团队意识、服务精神、合作意识、组织协调能力、沟通能力、执行能力、创新能力、社交礼仪、表达能力、抗压能力、自我调适能力、兼顾工作与学习的能力。
二、构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着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能够通过教育升华人格,提高审美情怀和人文素养。通过一系列的专项训练,如知礼、懂礼、用礼的社交礼仪训练,加强合作的团队意识训练、表达能力训练、写作能力训练、执行能力训练等,以此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提升职业本科院校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德育素质评价包括6个二级指标:分别为精神文明建设、寝室文明、义务劳动、无偿献血、考勤成绩和诚信记录。社交礼仪评价包括4个二级指标:分别为礼貌用语、接打电话礼仪、收发信息礼仪、餐桌礼仪。写作能力评价包括2个二级指标,分别为:公文写作,如:报告、请示、申请、通知等;推文写作,如:公众号推文、简讯等。团队能力评价包括3个二级指标,分别为:团队合作,如何发挥团队成员的优势,形成合力,取长补短;团队精神,如何使团队里所有成员相互信任,互相支持;团队管理,如何使团队成员完全信服一个人领导,高效率完成既定任务。
三、结语
近些年,职业本科院校发展迅速,发展规模日益扩大,学生数量猛增,导致学生素质参差不齐,也给学校管理带来了诸多难题。德育是素质教育的关键和核心,是教育事业的根本所在。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为社会培养合格劳动者的重要使命,其中德育工作对提高学生素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现代教育的改革目的之一就是要促进和谐与创建文明校园,确保安全与稳定,为社会输出高质量人才。因此,如何更好地开展职业本科院校德育工作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维护校园稳定、促进学生高质量就业的重要课题。职业本科院校要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推进学校的教育改革,维护学校和谐稳定发展的局面。
参考文献:
[1]李成宏.中华传统美德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20.
[2]王颖.中华传统美德视阈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马克思主义学刊,2017,5(4):91-96.
[3]李翠兰,雷晚蓉.传统美德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现代转换[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9,30(6):97-99.
[4]张攀,新形势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创新[J].才智,2015(01).
[5]仇志海.高职院校创新创业类学生社团建设研究[J].职教论坛,2017(11):25-28.
[6]姚洪章.谈大学生社团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探索,2011(3):84-86.
作者:郑瑞楠 卢景值
- 上一篇:成长记录袋在综合素质评价的应用
- 下一篇:幼儿综合素质融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