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园建筑环境文化德育功能

时间:2022-11-15 10:36:52

导语:大学校园建筑环境文化德育功能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大学校园建筑环境文化德育功能

摘要:大学生思想品德及专业技能素养的提升离不开教育工作者的培育,也与提供育人环境的校园建筑环境文化息息相关。本文从校园建筑环境文化独特的德育功能及目前建设的现状角度,提出实现校园建筑环境文化德育功能的三种途径,即精心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校园人文景观类建筑;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校园建筑环境文化的局部微细设计;努力营造具有浓郁的人文修身氛围的建筑美学意境。

关键词:校园建筑环境文化;德育功能;人文内涵;教育运用

大学校园环境以多元的方式展示其独特的艺术性。它包含有形的建筑、景观、道路等空间环境,也蕴含着学校所拥有的历史人文、办学思想和价值取向的精神环境。建筑环境文化是校园环境文化中最为关键的因素,因此,我们在筹划大学校园建设过程中,应思考校园建筑艺术品质该如何定位、校园文化的人文学术内涵该如何体现,从而将优美校园环境内所承载的校园精神和文化内涵有效地进行诠释。大学校园的环境文化可以通过校园内的楼宇建筑、景观设计、自然环境及其因势造物的空间感得以体现。其文化内涵涵盖了校园建设规划、校园环境设计、校园建筑实体,也包括了校园内所有假山池沼、花卉草木、亭台楼榭、长廊构架、翘角飞檐等与大自然交辉相映的人文景观等,以及依附这些人文建筑由此而滋生的情感因素,以此达到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德育效果。

一、校园建筑环境文化建设现状分析

(一)强调教学实用功能而轻视人文内涵建设。大学校园建筑环境文化的塑造,都是可以通过一定的载体实物形式表现出来,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和教育寓意。校园的教学楼、餐厅、体育馆、实训楼、各种专业的实训基地、实习工厂、实习车间、亭台楼阁、建筑设施等,这些载体实物都可以体现大学厚重的精神风貌、核心文化。在我们学校校园建筑物命名就赋予了其特有的精神文化内涵,如:崇贤阁、育贤阁、群贤阁、培智楼、尚智楼、凝智楼、李四光大道、杨济泰路、东坡大道等,让校园每个角落都散发出名人文化的庄严、肃穆和凝重。但很多大学往往忽视这些校园建筑环境文化,认为只要重视学生文化知识的传授就够了,觉得教学质量优劣才是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标志,只强调技能专业水平的提升,一味加强课堂教学管理。有的学校甚至于理解为学校思想教育工作只是表现在老师“教”与学生“学”的逻辑关系上,而忽略了校园建筑环境文化对陶冶学生心智所起到的应有的作用。(二)片面解读文化内涵而忽视校园建筑环境文化的育人功效。有些学校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时,理解为文化是意识形态形而上的大概念,比较务虚,在大学这个浓厚的学术研究氛围里面没有开展建筑环境文化建设的必要性。把精神层面的文化建设重点放在制度建设上,认为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就是强化制度管理,用制度来约束个人不良行为。而不能有效利用校园建筑环境文化从精神层面感染学生,将生硬的教条主义融入环境育人的建设中来,从而导致学生思想政治管理工作陷入被动局面,只能够在行为表面束缚学生遵章守规,不能让学生真正从思想意识上认识行为本身的利弊性,对学校的规章制度管理存在抵触心理,甚至于阳奉阴违,以至于思想境界得不到提升,从而影响到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发展。(三)一味效仿而缺乏校园建筑环境文化个性特色。有些大学出于功利性摹仿,迎合一些人追求时尚新奇的心理,将校园建筑环境文化庸俗化和功利化。认为效仿重点高校或者名气大的高校的校园建筑环境,社会名气也会得以提升,一味照搬照套名校的特色建筑。殊不知,高校建筑环境文化均打上了自已的文化特色烙印。谈到北大,大家马上就想到“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厚重文化底蕴;提到清华,大家都知道“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园文化特色。另外,学校在校园建筑文化方面缺乏个性,不能根据自身特点对学校的校园建筑环境作出整体规划部署,优化学校的校园建筑环境文化,使其成为学校的特色标志。那么学校发展就缺乏“以人为本”的精神动力,全校师生的自豪感、责任感和使命感也就不能得以很好地体现。

二、校园建筑环境文化在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作用

(一)优美的校园建筑环境是师生思想精神艺术化的追求。教育心理学和环境行为学专家在社会研究实践中发现,生活环境在影响人的行为、打造独具匠心的教育氛围方面显示其独到之处。建筑本质上是在充分满足人们日常物质需要的前提下,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空间,体现以人为本的生存环境。在一种温馨宁静、淡泊安然的氛围中,人们由内而生一种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的奋斗精神。从这个角度来看,优美的校园建筑环境是师生思想精神艺术化的追求之一。德国诗人荷尔格林说:“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这几乎是所有人共同的向往。新时代的大学教育要求我们应当满足人们思想精神艺术化的需求,通过对建筑物精心设计赋予它丰富的人文内涵,将我们的现实生活需求与享受幸福生活的情感体现完美结合起来,使人们能够借物言情,寄托思想,从而能够让校园建筑承载德育的功效,以此达到教化的目的。无论群体或单项构筑物的校园建筑,都在其结构、特征和物件配置等方面隐含了一定的文化内涵和表达方式,这些有着艺术生命力的构造物会用无声的语言给予我们人类厚重的文化底蕴及时代的正能量。国外教育学者认为,建筑环境为引导行为规范,提醒人们应当如何去规范行为具有很强的诱导作用。(二)高品位的校园建筑环境是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物化的重要资源。发挥校园建筑文化重要的德育功能作用,就是赋予建筑实体强大的精神引领功能和行为导向功能,利用建筑外在的形式美,并融合学校自身特定的文化氛围,向全体师生传导个性特色、治学传统、文化底蕴和社会责任,是一种不可或缺的重要的校园精神文化形态之一。大学校园中融入现代职业教育理念的特色建筑和标志性建筑,承载着学校的文化底蕴,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活力。通过校园内建筑物与自然景观融入一体的人文景观,展现出建筑物所表达的风格寓意、建筑精神等文化意境,并由此引发大学生们对这些建筑的评价欣赏、情感寄托等审美活动。这也是影响大学生思想和人格,以及提升大学生个人综合素质的一个现实载体。在一个特定的环境内,具有深刻内涵的标志性建筑物,能够发挥其引领作用,使大学生在其长期的浸染感召下产生积极向上的精神动力,无形中促进个人思想品德的洗礼熏陶,它们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无疑形成了一股文明的向心力,既能让大学生们在感官上获得到无尽的审美快感,又能在他们心中留下深远的哲学思辨,这对大学生们的思想道德教育无疑会起到润物细无声的功效。(三)精巧的校园建筑环境文化是学生思想道德成长的重要基础。在大学校园内,组成校园环境的有各类高楼大厦、绿化环境、自然景观及配套基础物业设施等,这些虽都是学校的硬件办学条件,但它们也与大学校园内的厚重的文化思潮一样,都能够借物育人,在陶冶学生情操,增强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方面起着异曲同工之效果。新时代高校应当顺应新时期的现代教育方式,将两者统一于高校育人的共同目标和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形成合力,这对实现人才培养、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大学校园里的建筑、设施、绿化、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一情一景可以让同学们在如诗如画的生活环境中,感知厚重的学术和文化氛围。例如:在因势利导遵从原有地形布局的原则下,精心做好校园全景规划设计,建造独特的表现学校特色的校门、庭院场所、亭台楼阁、读书长廊、教学楼、实训楼、图书馆、学生食堂等,营造和谐知性的生态人文景观,将校园建筑环境、自然环境、文化环境相统一,无形中规范了文明行为,让同学们在儒雅、优美的校园环境中做到举止文明、知行合一。这样,学生的文明意识、公德意识、爱校意识由然而生,同时也能启迪学生心智,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三、如何发挥校园建筑环境文化的德育功能

(一)精心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校园人文景观类建筑。校园建筑需要与社会环境、区域环境、地域文化等要素融为一体,构成大学文化精神的物化形态,以达到理性设计与感性认知的和谐统一。如北京大学的燕园包括淑春园、勺园、朗润园、镜春园、鸣鹤园、蔚秀园、畅春园、承泽园等,在明清两代是著名的皇家园林,数百年来,其基本格局与神韵依然存在。校园北与圆明园毗邻,西与颐和园相望。北大充分利用了这一难得的历史遗产,营建了风景如画的校园环境,使之既有皇家园林的宏伟气度,又有江南山水的秀丽特色。北大校园内的华表由底座、蟠龙柱、承露盘和其上的蹲兽组成,是一种标志性建筑,已经成为中国的象征之一。石碑上“振兴中华”的题刻随时警示着在这里求学的学子们,还有篆刻“诚”字的石碑,也在启示着做人做事的基本准则。漫步北大校园内,就能感受到“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传统精神和“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大学环境文化在这里生生不息、代代相传。黄冈市是明代著名医学家李时珍的故乡,在我国医学史上功绩卓著。在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的教学楼前,设计布局一尊李时珍雕塑,以示纪念和敬仰之情。学院每年九月份进行的新生入学教育,全体医类学生怀着无比敬仰之情在李时珍雕塑前立誓宣言,将忠贞不渝传承李时珍悬壶济世的仁慈大爱精神。一百多年来,南丁格尔精神一直影响和感召着无数的护理工作者恪尽职守,救死扶伤,奉献青春。在护理学院院内伫立着南丁格尔的人物雕塑,这既是对这位崇高人物的缅怀纪念,更给人以精神上的鼓励鞭策,激励着我们的护生带着崇高理想,继往开来,继承伟大的护理事业。(二)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校园建筑环境文化的局部微细设计。经过专家指导、名家设计的大学校园的建筑基础设施,都具有较高的文化品位和独特内涵。每所大学都会根据自已所秉成的办学理念或传承精神,设计形态各异的局部微细布局。他们不仅是校园建筑环境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也是一种文化符号,它提炼了体现时代要求的办学育人理念,形成了学校的思想文化。如:校史馆、成果陈列室、优秀师生宣传廊等等,充分利用建筑的外在形象和内部设计来体现价值观念、理想信念等德育内容,展示学校的办学宗旨、办学方向和传统风格,发挥正确的宣传舆论导向和引领功能。这些依附在建筑物体上的文化成果都可以成为文化育人的场所,使同学们从中找到成长的动力和精神需求的导向,建立起与学校荣辱与共的强烈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在创新校园建筑环境文化教育内容方面,我们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局部微细的设计,倡导学生投身到校园建筑环境文化的规划、建设与维护之中,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受到启迪和教育,实现大学校园环境文化对学生的教育功能。例如,学生宿舍既是校园建筑环境中的一部分,更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宿舍文化作为校园建筑环境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阵地。优秀的宿舍文化能形成一种良好的育人环境和氛围,能增强学生的凝聚力,树立爱校如家的荣誉感,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起到课外补充作用。在学生宿舍文化的建设中,可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参与、自我创新的积极性,综合考虑影响大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的各种潜在因素,以明确的德育目标和行为养成为导向,确定寝室文化的具体内容。可以选择可操作性强又切合实际方式来开展宿舍文化活动,也可以根据同学们个性、爱好、特长来确定宿舍文化主题,突出各自特色。(三)努力营造具有浓郁的人文修身氛围的建筑美学意境。学校的现代化建筑风格和校园的布局结构,可充分体现校园文化中所表现的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的人文意境;而那些古朴凝重、精致优雅的古典建筑群和中国园林式的曲径通幽的景观设计,又可尽情展现校园文化中崇德强能的人文格调。因此,校园建筑工程的总体规划,既要符合教育功能需求,又要符合包含心理学、美学、建筑学、设计学等在内的审美价值需求;既要传承历史,又要继往开来。因而校园景观设计就要因地制宜布局,绿草如茵的草坪、百年古树和各具特色的场苑,相映成趣;小桥流水、亭台楼阁和风格各异的长廊,彼此呼应。每当学生闲暇休憩之余,置身于喷泉、长廊、小亭与各种花草树木之中,让人心灵得以放松,感觉惬意自如。校园富有生机的建筑物及景观,用赋有文化内涵、体现办学理念名称进行命名,这样,校园里不同的建筑物所折射出的人文思想,将会激活整个校园文化环境,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积淀,历久弥新。

总之,校园建筑环境文化建设可以与学校德育融于一体,并发挥其积极的功效。这就需要我们在校园建设整体规划景观设计中,充分考虑纯艺术到实用艺术中蕴含的人文关怀,使建筑实体与校园文化相结合,形成一种意象共存、富有人文精神的校园育人环境和凝聚思想、提升品德的文化氛围。

参考文献:

[1]吕雪松.高职院校建筑文化的德育功能探微[J].中国电子教育,2013(28):205-206.

[2]彭巧云.校园文化建设在营造道德培养环境中的作用[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2(2).

[3]环境文化建设与中职德育.互联网文档资源,2017.

[4]谭杰.也看当代建筑艺术中的人文关怀[J].城市建筑,2013.09.25.

[5]王源.中华传统文化的具像化传播:原创性电视节目发展的新路径[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6).

作者:欧阳风雷 单位:黄冈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