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心智培养德育实践探索

时间:2022-10-19 11:23:41

导语:学生心智培养德育实践探索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学生心智培养德育实践探索

课程,是师生生命绽放的重要载体。规划课程,就是规划人生。重庆市渝北区巴蜀小学以“激活生命自觉,奠基幸福人生”为办学宗旨,遵循“讲台无边界,教师即课程,生活即课程”的大教育观,将学生的核心素养具化为“六心六会”——立足形成健康人格所具备的六种心理品质:即自律心、责任心、自信心、进取心、仁爱心、协作心。着眼丰富高尚情趣的六会素养:即会做人、会生活、会表达、会创造、会审美、会健体。从五个渠道,即社会与生活、阅读与表达、科学与创造、艺术与审美、体育与健康架构,支撑学生“六心六会”素养达成的课程载体,让课程设计立足学生的心理品质和丰富高尚的情趣,构建学生多元发展成长路径,让课程呈现出立体、开放、生长的蓬勃生机。基于学生心智模式培养的学校德育实践,我们从机制建设、课程建设和评价建设三个方面推动学生心智品质的有效提升。机制建设,聚焦“团队”和“课程”两个抓手,进行模块重组和体制改革,以团队合力形成协同育人的网络体系;课程建设,围绕学生“六心六会”素养的不同维度,结合国家传统节日和校内特色节日重组课堂,展开课程形态的创新实践;评价建设,既有关注学生意志品质的特色课程选点突破,又有着力关注学校德育课程群的推进实效反馈。三个方面,齐抓共管,系统建构,整体推进。

一、机制建设,搭建协同育人的网络体系

良好的机制建设,才能推动协同育人网络的有效构建,确保学生心智品质素养的落地生根。我们通过“人力资源”和“课程资源”的纳入与重组,进行机制建设的创新实践;通过协同育人的新思路,创生育人的新效应;通过协同育人的新机制,激活团队育人的新效能。1.班科联席会,常规建设,共识共行。学校以班科联席会为载体,以班主任为核心,带动各学科科任教师,致力于常规建设齐抓共管以及班级的联手经营。作为一线班级的核心枢纽,班科联席会承载着学校办学意图不断落地的职能,也在不断通过集体的力量,广纳资源反哺学校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常态的班科联席会上,由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共同讨论教育教学现场共性问题的优化策略,共同策划各类班级活动的实施与落地,有效服务学生发展。同时,我们以班科联席会为引擎,群策群力,借助“家长会”和“家长学堂”,带动家庭协同育人,持续开展家长教育;借力“班会”和“班干部领导力培训”,为学生搭建成长平台,服务于每一位学生;借助校会—班会—家会,三线并举,聚焦主题,提升学生心智品质。2.全科育德,各司其职,人人有责。有效促进教职工全员、全程、全方位参与学校德育建设,是我们持续努力的方向。我们在团队共行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不同人群的职责,用机制的优化改善推动学校发展。3.小中大课堂一体化,课程组合,各美其美。我们大胆在班级小课堂、年级中课堂、学校大课堂独立设计的基础上,进行小中大课堂板块的不同组合,以适应不同的课程内容要求。三类课程紧密结合,小课堂倚重师生资源,重文化,重导向;中课堂倚重家长资源,重协作,重实践;大课堂倚重社区资源,重拓展,重共情。环环紧扣,放大不同课堂的整体效果。又如,经过家校共同策划,我们在“周乐汇”周末实践课程上,将周五的班会小课堂与周末的社会大课堂紧密结合。小课堂讲礼仪规则与实践要求,社区大课堂则回归生活,跨界实践探索。多类课堂板块的大胆重组,改善了传统德育课堂形态的单一性,展现了更加丰富多元的课程生态。4.校会—班会—家会,锁定话题,凝心聚力。校会、班会、家会的有效组合,是我们课堂模块重组的又一有效形式。让三类课堂在整体目标上有效承接,锁定话题,通过不同的教育力量凝心聚力,持续深度推进。三会链接,以“责任、自律、进取、自信、仁爱、协作”六种学生的心智品质,为月度“心语巴蜀”课程的核心语词,让心语巴蜀系列课程成为班校、家校的有效桥梁,植根学生心智品质的引导。

二、课程建设,为学生成长提供广阔舞台

如何让学生心智品质的发展在学校、班级、家庭三重活动中落地生根,始终是中小学基础教育教学工作的难点。1.心语巴蜀课程,三类课堂实时承接。借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将德育课堂搬到国旗下。同时,与班级、家庭联动,让德育落地生根。周一校会课上,学校行政以身示范,每周国旗下轮流开课,从日常学习生活中挖掘素材,结合经典教育故事作为导行的引擎;班级注重承接,在心语班会上,就同一话题进行活动延伸,带领学生深度讨论,挖掘具体导行策略;随后学生还会将同一主题带回家中,以家庭会议的方式进行共同的对话探讨。校会—班会—家会,围绕学生心智品质的养成,聚焦学生年段特点,三类课堂互相承接,改变传统教育活动目标与实践脱节的状态,为德育课程实效性作出有益的探索。以校会第五期“我们爱家人”为例,校会以爱莲娜的卡片为主题进行故事引入,以情导行;班会围绕爱的主题,激发对家人的爱,明确爱家人的行动方式;家会延伸,落实五个爱的小行动,学会表达爱,唤起学生用实际行动爱父母的热情,在生活中学会爱家人。教师“回顾主题——商讨策略——行动要求”,搭建校会—班会—家会之间情感沟通的桥梁。通过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从情境中找到落实主题的小策略。在学生畅谈实际行动的基础上,教师适时提炼“五个小行动——学会表达爱”:爱他,你就夸夸他;爱他,你就谢谢他;爱他,你就抱抱他;爱他,你就体谅他;爱他,你就帮帮他。鼓励学生积极用五个小行动表达对家人的爱,并把自己的小行动记录在心语本上。同时,微信群向家长告知五个小行动,提出家会指导要求,并约定通过周五调查了解反馈学生真实行动。2.传统节日课程,课程板块紧密重组。传统节日课程是学校德育课程体系的重要载体。渝北巴蜀小学系统梳理国家传统节日,系统规划学校德育工作行事历,让德育实践探索以节日课程为主线,让学生六心六会的素养在传统节日课程中落根。以元宵节传统节日课程为例:小课堂是节日序列课程的起点,也是撬动后续活动有质量开启的杠杆。我们的元宵节小课堂讲文化、讲历史,对话课前调研,激发参与兴趣。各班班主任致力于从中国节日文化发展中,从学生课前的超市采购、家庭调研中,多维对话,帮助学生了解节日文化,激发对参与后续活动的浓郁兴趣。中课堂是节日序列课程的阵地,也是家校资源紧密协作的活动站。我们的元宵节中课堂重协作、重实践,小队深度合作,竞赛乐趣多多。全校齐动员,学生在家长义工和班级联盟教师的指导下,讲汤圆、包汤圆、品汤圆……组际协作,班级竞赛,有奖竞猜,甜蜜中奖,乐趣多多。大课堂是节日序列的延伸,是锻炼学生开拓视界的广阔舞台。我们的元宵节大课堂重拓展、重共情,借力社区资源,节日氛围浓厚。元宵节大课堂,渝北巴蜀小学有效借助社区资源的便利,以家庭为单位组建活动小队,自主游览备受大家喜爱的园博园灯会,在缤纷灯展世界中感受年俗文化。在传统节日课程设计中,围绕三种课型,联动三类人群,利用三方资源为学生的素养落地开启了新的课程形态,为每一位学生增添更多的成长动力因子。3.校园节日课程,项目学习综合发展。如果说传统节日课程为学校德育建设搭建了共通的舞台,校园特色节日课程,则是充分发挥本校德育团队智慧的试金石。渝北巴蜀小学以科创、艺术、阅读、体育学科为拳头学科,开发系列校园节日课程,延续传统节日课程的主线,以小、中、大课堂一体化的课程形式,服务学生发展。

三、评价建设,推动全科共育深度落根

德育课程的实践探索,离不开评价的反馈与落根。德育评价建设的大胆探索,能够有效促进全员、全程、全方位参与德育实践探索,让不同维度的人群从中共同经历,彼此滋养。1.21天成长挑战,唤醒成长内部动力。我们推出的“渝北区巴蜀小学学生个性成长挑战卡”,抓好21天的习惯养成周期,通过班会课,督促学生围绕自己的发展点和发扬点,列定需要达成的成长目标,邀请身边的“重要他人”,时时提醒,时时评价,通过同学间互相督促、家校间互相配合,让学生在成长发展的每一阶段都能有清楚的获得感,都能够自主成长,让变化清晰可见。21天成长挑战,着力于激活、唤醒每个学生生长的内部动力,经过一段段旅程,固化一个个良好习惯,将德行认知转化为外显生命状态。一年级(2)班学生王玥月上学期第一站的成长目标是“做事不拖拉,争做自律小明星”。她在第一站的21天坚持行动中,不仅对时间观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还慢慢学着合理分配时间,提高生活和学习的效率。点点滴滴的改变让爸爸妈妈和孩子都很欣喜。2.期末乐评,互相欣赏自我确认。项目式学习,以广阔的生活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开放的学习舞台,学生真实地学、生动地做,带着经历课程过程中的感悟与收获,走进了一期一次的综合性乐评嘉年华。“管理园”中,学生们展示为探寻川剧制作的安全出行贴士、出行清单、时间安排,争相汇报管理分工。团队风采让学生们再次体验到合作的力量;“财商园”里,出行时如何正确使用人民币,书本学习如何与生活场景有机链接,学生在应对中脑洞大开;“交往园”中,学生与老艺术家对话采访,向解说员咨询,再现那些对话场景,学生的表达在生活场景中变得更加洒脱自如;“创造园”里,探寻川剧的一切收获都在这里变成了个人再创造、小组集体智慧。走上评价场,自信的种子在学生的心里悄然生长,我们都在努力做最棒的自己。在此基础上,开放性评价以培养学生对他人的欣赏与自我的确认为根本导向,设立表达奖、潜力奖、创意奖、应对奖、智慧奖、表现奖,六一儿童节学校为学生举行了庄严的颁奖仪式,主动记录学生的点滴成长。

作者:邹倩 田冰冰 单位:1.重庆市渝北区巴蜀小学 2.浙江省海亮教育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