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中职学校德育工作水平
时间:2022-09-26 10:17:19
导语:浅谈农村中职学校德育工作水平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深入调查研究并准确把握农村中职学校学生思想道德现状,是提高农村中职学校德育工作有效性的前提。不深入了解学生实际、德育工作无的放矢是当今一些农村中职学校德育效果不佳的症结所在。虽然农村中职学校学生与同龄的城市中职学生、农村普高学生在思想道德现状方面有很多共同点,但更重要的是要深入调查分析他们之间的差异性,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有的放矢。以笔者所在的县属中职学校为例,在家庭背景上,90%以上的学生来自于农村,家庭经济状况一般,家长外出务工、经商的“留守”学生占45%左右,单亲家庭学生、孤儿近11%;学习上,大部分学生是义务教育的失败者:学习基础不牢,学习能力不强,学习缺乏兴趣;思想方面,缺乏自信,思想混乱,根本不清楚自己将来想干什么、能干什么;心理上,由于家庭、学习、社会的影响,不少学生表现出不健康或亚健康心理,意志薄弱,自控能力较差,心理脆弱,承受能力不强等。
二、实事求是,明确农村中职学校德育目标
德育工作要收到实效,在深入了解学生思想实际的基础上,必须制订切实可行的工作目标,这是提高农村中职学校德育工作有效性的基础。然而笔者发现,目前农村中职学校在德育目标制定上或“左”或“右”:有的照搬照抄国家有关文件上的条条框框,学生觉得高不可攀,望而生畏;有的简单重复小学、初中的德育内容,只要保证学生在校期间不打架,不闹事就行,学生从没感觉到进入职业高中后德育的新标准和新要求。因此,提高德育工作的有效性,制定切实可行的德育目标势在必行。现阶段,制定农村中职学校德育目标,一方面要体现《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大纲》的要求,明确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通过德育教育,具备当今社会年轻人应有的自信自强、勇于创新、敢于实践的思想观念和技能型劳动者必需的职业道德、职业安全意识、质量意识、效率意识、环境意识等素养。
三、科学务实,规划农村中职学校德育内容
根据农村中职学校学生思想道德实际和学校德育目标,科学规划德育内容是提高农村中职学校德育有效性的根本。当前,有的农村中职学校德育工作没有科学、全面地规划学校德育教育的内容,边走边干;或者是拍脑袋,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或者学生在思想行为心理等方面出现了什么状况就“头疼医头,脚疼医脚”,根本没有根据农村中职学校学生思想道德实际和学校德育目标,科学规划本校德育内容。规划农村中职学校的德育内容一是要根据学生思想和心理实际,通过德育教育,消除学生在思想认识上的一些误区,心理上的不健康心态等;二是要通过德育教育,培养合格公民必备的素质和合格技能型劳动者必需的素养。具体来说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四大主题。(一)自信教育。义务教育阶段学习的失败,不被教师、家长、社会重视,使为数不少的农村中职学生自信心严重缺失,甚至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总认为家庭条件差,父母对自己不抱希望,自己是一无是处,他们总觉得自己无论怎样努力也不会取得成功,总认为周围的人都看不起自己。这是目前农村中职学生思想停滞不前、学习不思上进、言行不思进取的根本原因,必须通过德育教育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体会到自身存在的价值和社会认同感。而没有自信的学生,对其他内容的教育都会产生厌倦甚至排斥心理。因此,首先必须解决学生自信心的问题,为学生接受其他方面的教育奠定基础。(二)心理健康教育农村中职学生一方面具有其他同龄人的诸多心理问题,如学习动力不足、学习困难、情绪不稳容易冲动、网络成瘾等。另一方面,这些来自于农村的学生,家庭条件相对不宽裕,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务工、经商,或因为单亲家庭、孤儿等家庭背景,家庭教育严重滞后甚至缺失,使他们心理上处于一种孤独、悲观、迷茫的状态。因此,必须通过学校心理辅导,矫正他们的这种亚健康或不健康的心理,还每一个青春期孩子应有的阳光、乐观和自信。(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一是孝敬父母教育。这是人类相生相养的自然情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基础,是做人的基本道德规范。懂得孝敬父母、感恩父母不仅有利于解决目前家庭伦理道德中存在的问题,还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和谐。更重要的是懂得孝敬父母、感恩父母的孩子必定会重拾信心,刻苦勤奋,以自己的优异表现回报父母。二是尊师重教教育。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内容,其本质是尊重知识,尊重教育,尊重人才。对青少年进行尊师重教教育,这是人类生存、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的需要。通过教育使青少年学生尊师重教,懂得“国之将兴,必尊师而重教”的道理,让学生自觉做到尊敬教师,尊重教师的劳动,接受教师的教导,服从教职员工的管理。三是团结友爱教育。团结友爱是中华民族人际关系的重要伦理规范,是华夏社会和炎黄子孙繁衍不息,繁荣昌盛,和谐稳定的固有精神力量和伦理道德支柱。四是立志勤学教育。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把勤学为国家、为民族、为社会作为自己人生的奋斗目标。五是自强不息教育。让学生真正懂得自强不息是实现自己志向、获得事业成功的关键。六是文明礼仪教育。这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内容之一。良好的文明礼仪是一个人正确处理人际交往、取得事业成功的关键。七是诚实守信教育。教育学生懂得诚实守信是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是一切道德的基础,是做人的基本准则,处事的基本原则,是立人之本,立业之本,立国之本。八是勤劳节俭教育。勤劳节俭,是中华民族最基本最突出的传统美德。通过教育学生理解了“成由节俭,败由奢”是治国之大道,“克勤克俭,开源节流”是治家之法宝,“勤以立志,俭可养德”是做人之美德的道理。(四)法制教育。青少年违法犯罪是我国当前最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要加强学生的法制教育,利用学校优势,根据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有的放矢地施加法制影响,使青少年学生知法懂法,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从而有效地扼制青少年违法犯罪。
四、开拓创新,探究适合本校实际的德育工作新途径
如果说确定德育目标、规划德育内容仅仅是纸上谈兵,那么,在德育工作上探究适合本校校情和学情的有效途径就是脚踏实地的工作。这是提高农村中职学校德育有效性的关键。在这方面目前农村中职学校德育工作存在一些不实的做法:仅有计划,没有行动;照搬照抄普高、初中甚至小学德育的一些做法;不分年龄、年级、专业,千篇一律;不考虑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德育而搞德育,敷衍塞责等。笔者认为,目前提高农村中职学校德育教育的实效性,真正让教师教有所获,学生学有所成的有效途径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树立大德育观念,真正做到全面育人,全员育人中职学校德育目标和德育内容不是单靠德育部门和几个德育教师就能落实的,而是学校每一个教职员工的共同责任,学校每一个教师、每一门课程、每一节课堂、每一次活动都要承担德育任务。(二)切实改进德育课教学,充分发挥德育课主渠道的作用。中职学校德育课是学校实施德育教育、全面落实德育目标和德育内容的主阵地和主渠道,是各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学校要根据农村学生的特点和年级、专业的不同制订相应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除了常规德育目标内容外,要特别强调各专业不同的职业道德规范,切忌“一刀切”。(三)精心组织,合理安排德育主题活动。学校德育管理部门统一明确全校德育目标和内容,要求各班根据本班年级、专业、性别构成、学生思想等实际,确定本班德育的具体目标和具体内容,并制订切实可行的、操作性强的实施方案,组织实施各项主题活动。活动设计既要“阳春白雪”,更要“下里巴人”,要充分考虑农村学生的综合能力现状和他们的心理特点,原则上做到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人人有机会。通过活动,使学生在参与各种活动中发现自身,得到锻炼,受到教育。(四)组织开展法制教育课和心理辅导课。发挥法制校长的作用,定期组织开展法制教育。建立健全学校心理辅导、咨询工作,心理辅导教师要想办法引导那些期待心理辅导的学生敢于咨询教师,从而及时解决学生心理存在的疑惑与问题。(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高度重视环境育人的作用,学校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育人环境。加强学生会、团委、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等学生社团组织建设,加强校报、校园电视台、校园广播站建设,形成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六)拓展德育教育空间,加强学校与家庭的联系与沟通。特别是对于那些父母在外,学习和心理方面问题较突出的农村学生,班主任要经常与家庭保持联系,使家长了解并密切配合学校贯彻落实各项德育工作。
五、与时俱进,完善农村中职学校德育评价体系
完善的评价体系是农村中职学校有效开展德育工作必需的反馈机制。传统的德育评价体系有很多优点,值得借鉴,但其中重过程轻结果,重形式轻内容,重师评轻生评的评价机制造成形式主义、“走过场”“一刀切”,德育效果大打折扣。新的形势要求进一步完善农村中职学校的德育评价标准和体系,充分发挥评价体系对德育的积极促进作用。一是要由重过程评价转变为既重过程,更重结果的评价机制;二是由重师评转变为师评、互评、自评并重,特别强调自评的作用,“鞋子好不好只有脚知道”,要让学生在自我评价中促进自我完善;三是学生德育表现由学校评价“一言堂”转为学校评价、家长评价、社会评价与自身评价相结合的新型评价体系,促进学生时时、处处用道德规范来约束自己。科学的评价体系不仅能客观及时地反馈学生的德育水平,还可以利用评价体系倒逼学生思考如何不断完善自己,倒逼学校思考如何进一步改进德育工作,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性。
作者:刘琢美 单位:湖南省益阳市桃江县职业中专
- 上一篇:“人的全面发展”教育观下学校德育研究
- 下一篇:学校德育模式实践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