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学校德育课教学探究
时间:2022-09-25 02:34:56
导语:技工学校德育课教学探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蓬勃发展,技工学校的德育课在不断的创新摸索中,正逐渐实现与其他各个学科一样的发展和完善。教育讲究“因材施教”,中国的教育方式本就与国外的教育方式存在一定的差异,值得注意的是,技工学校自身的特殊性,决定了该类学校中的德育课教学更应该从实际出发,进行探索和创新。
技工学校与中专、职高一样,等同于高中层次学历,该类学校生源主要有初中毕业生、高中毕业生、社会再就业人员等,在等级上,技工学校有中、高级之分,分别等同于中等教育和大专水平。该类学校所开设的专业一般都比较具有实用性,旨在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如外语专业、管理专业、工艺专业等。由于我国特殊的教育体制,在高考“分流”下,技工学校学生并不具备一般大学生的成熟心理,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弱,尤其表现在自我约束无效和个人意志力不坚定等方面,更有甚者,部分技工学校学生缺失家庭教育,种种不利因素对学生今后的生存和发展造成不好的影响,在社会上容易被贴上“后进生”的标签。
二、技工学校德育课教学目前所存在的问题
就目前我国技工学校德育课的教学效果来看,在主观和客观方面均存在问题:
(一)客观方面
一方面,我国客观教育体制在实际发展过程中,不但没有向素质教育迈进步伐,反而一直停滞不前,始终以应试思想为教学指导。另一方面,技工学校在德育课的考核上并没有严格要求,这类课程只是为了完成教学大纲上的规定任务。
(二)主观方面
教育行为的发生需要教师和学生双方配合才有可能。德育课的教学看起来简单,但是将其精髓发挥出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1)于教师而言,备课是第一环节。首先,在教材的处理上,教师上好课的基础在于提前准备好相关知识,因此要对教材进行钻研,将教材里面的深奥知识吃透,只有这样才能在课堂上将课程绘声绘色地讲给学生。除了教材之外,教师在教授过程中还应适当扩大知识面,引导学生多从生活、实际中发现与课程内容相关的知识点。其次,教师在课堂上应当根据德育课特点组织教学,要采取各种辅助教学设施,提升教学效果。最后,教师应当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于学生在入学后往往需要同时学习好几门课程,涉及内容广泛,课程难懂,导致学生逐渐丧失兴趣,直接降低教学效果。(2)于学生而言,技工学校的学生普遍心理尚不成熟,大部分学生文化基础较差,在学习上的兴趣自然甚少,学生学习习惯差、知识起点低的现实导致学生学习意识不强,在德育课堂教学过程中信心不足、兴趣不高,影响了教学效果。另外,技工学校的学生大多是高中及以下层次的学生,大多数学生还处在青春期,具有很强的逆反心理,故而在学校的行为比较偏执,一而再、再而三地违反课堂纪律。
三、技工学校德育课教学效果提高的途径
(一)以人为本,从学生角度出发
技工学校的德育课程在教学中要时刻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培养新时期技工学生的主体意识,帮助其主动发现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逐渐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在课堂教学的进行中,教师要关心、呵护学生的爱好与专长,尽量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场地与机会,引导学生站到人前来展示优秀的自己,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除此之外,在着重要求创新能力的当今社会指引下,教师更加要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多鼓励学生主动参加创新实践活动,在日常教学中可以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如讲座、培训、交流、竞赛等,多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条件和环境。
(二)以教师为主力,用好教材
目前技工学校所使用的教材大多是将大学教材加以改编或缩减而来,内容的深度并没有做相应的调整。当今社会需要懂技术、操作能力强、肯吃苦的学生,作为德育课的教师应该遵从社会的发展要求,要灵活运用教材,做到知识来源于课本并高于课本,在一定情况下,可由教师共同编写本校专用的教材,这样更加具有针对性。
(三)以生活为蓝本,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人们常说,学生在走出校园后还要进入社会大学中深造,这说明在学校里所学的知识与社会实际相比仍然具有一定差距。因此,德育课教师在上课时,应当以行动导向教学法为范本,多让学生参与到实际操作中去,在讲解案例时,应当选取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进行讲授,这样能加深学生对该知识点的深入理解。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校企合作,建立德育实践基地,达到双赢局面。
综上所述,社会在不断地发展前进,旧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思想已经逐渐脱离了快速发展的社会所提出的要求,社会现实不断涌现出新思想、新内容、新方法。只有不断分析现状,摸清要求,在原有的基础上做出改进,才能保证教学效果。
作者:甘洪桂 单位:紫金县技工学校
参考文献:
[1]杨俊霞.技工学校德育课教学效果提高的研究[J].求知导刊,2016(1).
[2]李霞.如何提高技工学校德育课教学效果[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4).
[3]秦素琳.探究创新在德育课教学中的尝试[J].素质教育,2008(8).
- 上一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障碍及对策分析
- 下一篇: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德育工作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