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德育工作传承与创新
时间:2022-07-28 02:31:46
导语:学校德育工作传承与创新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德育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中,对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的作用。西安高级中学(以下简称“西高”)是一所具有126年办学历史的百年老校,有着厚重的历史积淀和优秀的文化传承,为学校德育工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多年来,学校坚持以德育为首,深入挖掘校本资源,坚持以家国教育为核心的德育工作理念,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从而培养出有涵养、高素质的优秀学子,弘扬了学校优良的传统。本文中,笔者结合学校实际,对其德育工作的实施展开讨论。
一、追本溯源,寻求学校精神内核
西高诞生于风雨飘摇的满清末季,艰难崛起于战火纷飞的民国,奋起振兴于方兴未艾的新中国,响应号召北迁于“一带一路”的伟大时机……从“养正书院”到“崇化书院”,学校的变迁与发展实乃民族解放可歌可泣的奋斗史、中华民族腾飞的圆梦史之见证与缩影。校园内有一块“校宝”级的石碑,上面镌刻着校史及变迁。研究其百年校史我们发现,西高有着非常深的革命渊源。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东北、觊觎华北,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严重危机。国民党继续执行不抵抗主义,“围剿”红军,镇压人民。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年学生,悲愤不已。1935年12月9日,北平大中学生数千人举行了抗日救国示威游行,反对华北自治,反抗日本帝国主义,要求保全中国领土的完整,得到全国各地学生的响应和全国人民的支持。在西安,以西高学生为代表的学生队伍也加入抗日救国的战线中,支持北平学生的爱国行动。1936年12月9日,“一二•九”运动一周年纪念日,西安学联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举行大规模的游行请愿,要求国民党政府停止内战,一致抗日。3天后,震惊世界的“西安事变”发生了,西高学生走在队伍的最前面。他们满腔热忱,慷慨激昂,把国家和民族命运看得比自己更重要,他们用血和泪筑成了抗日救亡的坚实力量,用行动向后人诠释了西高精神。纵观学校百余年办学历史,一代一代的师生都体现了家国情怀、责任担当精神。经过历代校长的潜心研究,学校在20世纪初提炼出“爱国爱校、果敢坚毅、严谨治学、追求卓越”的精神,逐渐形成了“明体可强身心、达用以报家国”的办学理念和以家国教育为核心的德育工作理念。学校家国教育以我国传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古训为依据,强调每个中国人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端正自己的思想,获得更多知识,然后才能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最后才能治理好国家,天下才能太平。学校家国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具体做法包括以下两方面。
(一)长期坚持爱国“十做到”
学校提出爱国“十做到”,即知爱国常识、看爱国电影、读爱国书刊、写爱国文章、讲爱国实际、学爱国英雄、到爱国基地、唱爱国歌曲、立爱国志向、做合格学生,开展了一系列爱国教育活动。例如,学校播音主持社每天在校园广播中播送新闻时政、爱国故事、名家作品等内容。图书馆定期举行“报纸剪辑”和图片展览,介绍抗战故事、国家大事等,并充分利用图书馆藏书,组织“西高学生读书会”,指导学生撰写爱国文章。同时,学校还邀请老校友、中科院院士、爱国华侨后裔来作报告,组织学生赴延安参观学习,举行“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歌咏比赛;举办党课、团课等活动,促进学生立爱国志向、做爱国学生。
(二)加强仪式感教育
仪式能够不断巩固、强化学校的价值理念,强烈的仪式感本身就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良好氛围。多年来,学校注重学生的仪式感教育,坚持每周一早上举行升旗仪式。仪式上,国旗队身着军装,庄严地迈着正步出旗,全校师生在一片肃穆中注视着国旗缓缓升起,唱起了雄浑的国歌。随后进行的是国旗下演讲,针对师生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一事一议,弘扬真善美,批评假恶丑,针对性强,教育效果好。在入学教育、开学典礼、毕业典礼、教师入职典礼、学生成人礼等众多仪式上,学校都坚持对全校师生进行仪式感教育,让每个师生都了解学校历史、会唱校歌,进而激发他们的荣誉感,使其获得精神上的认同感。同时,学校每学期还会在全校组织学习《国旗法》的主题班会,让学生从小小的一面旗帜上做到对国家的了解和热爱。
二、构建框架,形成学校德育体系
在以家国教育为核心的德育理念引领下,学校坚持德育为首的工作原则,明确目标,全员参与,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形成了完整的德育体系。“以德为首”,就是把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作为教育的首要目标,在学科教学中注重挖掘教学内容隐含的德育因素和资源,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德育的渗透,在综合实践课程中凸显德育实际效果,形成科学有效的师生品德评价体系和方法。
(一)德育为首,全员参与
学校成立德育工作小组,党总支书记为组长,校长、副校长为副组长,德育主任、团委、政史地组长、班主任、学生会主席为成员。政史地组负责时事政治和形势教育;学生会负责广播专栏宣传、出勤统计、卫生检查、文体活动的评比等工作;班主任在教育和教学管理的交叉结合点上统筹班级的具体工作,最终由各班班委完成自我管理。德育工作小组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学生的思想、心理、行为表现等情况,制订计划,部署德育工作。同时,学校根据办学目标和特色,制定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规章和制度,如《西安高级中学教师行为规范》《西安高级中学学生行为守则》《西安高级中学教师日常忌语50句》《西安高级中学班级常规管理量化考核细则》等,并提出“我的岗位无差错,我在岗位出成果”的口号,务求把德育工作落到实处。学校倡导全员参与,在德育活动中坚持“三全”,即全员抓德育、全过程抓工作、全方位渗透。《西安高级中学关于加强教育教学常规管理若干具体要求》规定:全体教师每人至少帮教一名后进生,每学期至少帮教5人次,每学期参加所教班级家长会1~2次,每学期写出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建议1份或学生某方面现状调查报告1份。另外,学校通过家长会、家长接待日、家委会或者微信群等方式与家长交流教育方法,形成家校合力,营造有利于学生成长的“爱”的氛围。现在,学校已形成了领导管理育人、教师教书育人、后勤服务育人、家长配合育人、社会实践育人的立体交叉育人格局。
(二)明确德育分级目标
根据实际情况,学校制订德育分级目标,分阶段、分年级来开展以家国教育为核心的德育工作。对于初一和高一学生,学校以“养成教育”为主,在入学时的西高校史教育和仪容仪表要求中激发学生的荣誉感和自豪感,从而使他们在一言一行中注重礼仪和修养,在“修身”中体现“大家风范”。对于初二和高二学生,学校以“感恩教育”为主,通过系列活动让学生感恩父母、学校、教师乃至社会和自然,以形成“齐家”意识。而初三和高三学生面临着毕业并将走向人生更高阶段,所以学校以“责任教育”为主,通过社会实践、成人礼、放飞理想等活动让学生学会为自己、为父母、为社会、为国家负责,培养他们的担当精神。一是养成教育。对于每年入校的新生,学校在入学教育中通过介绍西高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和荣誉感,让学生明白自己的一言一行代表着学校的形象。在接下来的一年时间里,学校始终贯穿文明礼仪教育,让学生不间断地学习《中学生守则》《西安高级中学德育手册》《西安高级中学礼仪常规》,对学生的行为习惯和文明素质进行明确规定,如进校门下车、卫生无死角、食堂光盘行动、事事我排队、优秀班级和宿舍评比、最风雅男生和最优雅女生评选……校园内学生使用文明礼貌用语形成风气,组织纪律性明显加强,校风、班风、学风也随之发生了新的变化。只有当规范要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时,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才能提高到新的水平,这也是向管理要质量的意义所在。二是感恩教育。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种核心竞争力。学校将每年3月定为“感恩教育月”并组织系列活动,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升国旗仪式上,学生以“心怀感恩,与爱同行”为主题进行国旗下演讲,同时启动每年的感恩文化月活动。二是开展以“心怀感恩,与爱同行”为主题的班会:组织学生通过具体事例探讨感恩,促进相互理解和沟通,使他们在感恩与被感恩中享受幸福、快乐。三是每天下午的“课前十分钟演讲”时间,学生从不同的角色讲述不同故事,扩展感恩教育内涵,倡导大家从身边小事做起,用自己的行动去感恩他人、善待他人。四是组织“心怀感恩,与爱同行”感恩演讲比赛,让学生在庄严的演讲现场受到感染和熏陶。五是举行“心怀感恩,与爱同行”校园歌手大赛:选手用歌曲唱出自己的真情并与同学、教师和家长进行互动,使感恩之情能直接表达、活动效果更佳。六是制作感恩卡并在校园内悬挂、展览。七是“感恩春天,感恩学校,我植一片绿”活动:每届新生以班级为单位,自愿捐款在校园里种植一棵属于自己班级的树木,在对春天的感恩之中种下一个希望和一种情怀……感恩教育系列活动已经成为学校特色活动,曾获得“陕西省校园文化评比一等奖”。这些活动能让学生用感恩的心去看待周围的一切,使他们懂得回报、甘愿付出、学会宽容,自觉维护和谐的生存环境、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扮演好自己的家庭角色和社会角色。三是责任教育。学校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通过“让责任与青春同行”“文明你我他”“零钱这样花”等多种形式的主题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教育和引导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对自己负责、对父母负责、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对养育自己的自然环境负责,牢固树立人生责任意识,不断完善自身道德行为。每一届的高三学生在“成人仪式”上宣誓,立志做胸怀理想、愿意承担家庭和社会责任的有为青年,并为此而努力拼搏,在成长的道路上不断砥砺品格、磨炼意志,准备去迎接更大的挑战。
三、坚持创新,西高精神与时俱进
老学校最大的资源是深厚的历史,最大的弊端是裹足不前。在这一点上,西高一直坚持探索既能传承历史又能开拓创新的做法。
(一)坚持德育内容的全面性,突出“高”字
作为一所具有126年办学历史的学校,其光荣的传统本身就是一本丰富而全面的教科书。学校努力践行“明体可强身心、达用以报家国”之理念,弘扬“爱国爱校、果敢坚毅、严谨治学、追求卓越”之精神,秉承“养德以正气、崇文以化人”之校训,用“崇尚真理、追求真知、勇做真人”来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全体西高人都秉承“今日我以西高为荣,明日西高以我为荣”的理念,从学校和国家发展高度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坚持教育内容的全面性。在近一个世纪以来,从西高走出的杰出人才活跃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艺术、体育等各条战线上,为学校争得了荣誉,为国家作出了贡献。在校学生屡次参加“西安市青年学生领袖峰会”“陕西省中学生中文辩论赛”“西安市阳光下成长艺术汇演”“全国中学生击剑比赛”“世界青少年机器人大赛”等,均获得优异成绩。教育内容的全面性为德育的高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坚持德育途径的多样性,突出“活”字
学校将德育社会实践活动常态化,定期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课。第一种是必修活动课,学校、年级、班级统一组织,学生必须参加。必修活动课主要包括两类:一是各类必须参加的会议,如班会、团会、校会、年会;二是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如社区服务(“三月五日学雷锋”“我为社区献份力”)、国防教育(军事训练、国防知识竞赛、唱军歌比赛)、研学旅行(汉文化寻根、唐文化巡礼、雅森拓展训练)、基地参观(延安教育基地、卫星测控中心、天文观测台、扶贫基地等)。第二种是选修活动课,包括校本课程、各类社团活动及志愿者活动等。这些活动旨在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由学生根据需要来选择参加。第三种是环境性活动,如美化校园环境,开展优美教室评比;建设校园文化,开展班级文化墙及书香校园活动;打扫公共场所卫生,为校园及社区和谐贡献一份力;了解污水、垃圾、湿地的来龙去脉,爱惜资源等。这类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学校设计实践活动课程参加登记卡,并根据情况给参加活动的学生记学分。学校鼓励学生参与活动,淡化过程考核,减轻他们的思想负担,使德育工作轻松愉快、灵活多样。
(三)坚持德育评价的科学性,突出“公”字
传统的按考试成绩评价学生的方式抹杀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挫伤部分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学校提倡纵向评比,不公布学生成绩名次表,对班级管理采取量化与定性相结合的办法;对出勤、班会、日常行为、卫生、好人好事实行动态量化评价,量化得分与班主任班级管理效果奖挂钩;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心理素质实行定性管理,根据班务计划、论文总结、平时抽查、期末考核、学生评议、家委会意见等对学生进行科学辩证的评价。
(四)激发德育主体自觉性,突出“实”字
学校德育工作坚持做到“重做人,严育人”,各项措施重在落实。学校根据校训、校风、教风及学风,编印了《西安高级中学德育手册》,内容包括《中学生行为守则》及《西安高级中学学生守则》,学生人手一本,通过大会动员、班会讨论、订立公约等方式力争将其落到实处。德育处、团委、学生会齐心协力,从学生最易做到却做不好的薄弱环节抓起,设岗检查,逐条严格落实。学校推行班级自主管理制度,改变过去一切由班主任做主和看管学生的被动局面,充分发挥团委、学生会、值周生、班干部的作用,加强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约束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出勤、出操、卫生、文体活动都由学生干部和值周班级轮流检查评比,周一升旗结束后对评比状况进行宣读并点评。由于整体上形成气候,全校学生执行常规的自觉性大大提高。
(五)加强校园环境建设,突出“雅”字
好的环境氛围对学生良好的个性养成起着重要作用,而好的个性又有利于创造好的育人氛围。学校在环境建设上主要从以下三方面抓起。一是校园环境,重在净化、绿化、美化。学校前院、后院和操场各有特色,立体绿化层次分明,四季常青三季有花。目前,学校迁至新址,正在建设中的崇化广场、西高余园、文化碑林等努力突出人文校园,彰显西高独特的校园文化。二是学习环境,要求做到“静”“净”“竞”,促使学生遵守公德、保持清洁、有竞争意识。三是人际环境,主要在班级和年级进行,重点在于关心、团结、和谐,发挥集体主义道德规范的制约作用。在学生文明督察岗和全员德育的监督下,学生行为得到良性制约,学生从低层次的人际关系向高层次的人际关系跨步。西高培养的学生走上社会后会表现出非凡的气质和素质,能被社会公认和赞许;表现出卓越才干和能力,受到人们的重视和钦佩。这表明学校坚持德育为首的思路和家国教育的做法行之有效。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大潮中,一所历史悠久的学校应保持清醒的头脑,在坚持德育特色和精神的同时更应该积极探索德育新途径,以期形成更完善的德育校本课程,让学生将美德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从中体验满足、快乐、自豪,做“精神上的贵族”。
作者:闫京林 单位:西安高级中学德育处
- 上一篇:秘书学专业实践教学思考
- 下一篇:学校道德教育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