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德育教学论文7篇
时间:2022-03-24 11:32:16
导语:中职学校德育教学论文7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有效教学就是有效率的教学方式,就是“教”和“学”,以及由此而衍生的一切互动效应和结果。其基本特征是策略优良,效率趋高,教师准备充分,教学资源运用得当,学生课后有明显收获。中职生在课堂教学中的真实体验和感受是考查中职德育课教学效果,了解中职德育实效的有效途径。德育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是评价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内容。从中职学校学生的现状看,可以从德育课教学过程设计要体现社会性与职业性,实践性与趣味性入手,以提高德育课堂的有效性。
关键词:中职学校;德育;有效性
一、中职学校学生问题现状分析
首先,学生现状表明,中职德育教学形势复杂而艰巨。中职生总体特点为:文化基础水平较低,学习习惯较差,学习方法不当,学习动力不足,学习基础参差不齐;同时,中职生德育课学习的内驱力不足,许多学生认为德育课没有专业课重要,因而不喜欢。其次,家庭与学校德育渠道运行不畅通。调查显示,中职生大多数来自乡镇和农村,父母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且大体相当。中职生的父母指导学生进行职业选择时,注重的仅仅是就业后的经济利益,而对学生通过职业教育获得社会地位升迁的动力要求不足,配合学校德育工作,共同教育培养学生的力度不够。最后,中职生中心理和行为存在问题者较多。由于受父母离异、外出务工等各种因素影响,如出现生活在单亲家庭环境、隔代教育、寄养教育、独自生活等状况时,易导致中职生家庭教育缺失,亲情关系淡漠,使他们在情绪情感、人际关系和人格方面经常表现出一些不良心理特点和行为特征。
二、提高中职德育课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1.中职德育课教学过程设计要体现社会性与职业性
同志曾指出,职业教育是面向社会、面向人人的教育。学校德育课教学设计要与广泛的职业生活和社会生活相联系,突出以诚信、敬业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面向变化的职业岗位,培养学生的优良品德,为学生谋划幸福的职业生活蓝图。(1)把政治思想教育、理想教育与职业理想教育结合起来,培养学生既有远大目标又有具体理想,既有理论认知又有现实追求。在社会理想教育中,结合市场经济的特点,进行自主意识、民主意识、竞争意识、开放意识、法律意识的教育与训练,并注意提高学生的质量意识、效益意识、诚信意识、合作意识等当代职业人必备的意识。把集体主义教育与企业精神、职业群体意识联系起来,教育学生应当有忠诚于所服务的企事业单位的情怀,树立通过脚踏实地的工作实现共同发展的职业意识。(2)把行为养成教育与职业纪律教育结合起来。职业纪律的养成必须从日常生活的小事入手,从良好的习惯和文明的举止等基本养成做起,使学生不仅在学校是好学生,还要在社会上是好公民,将来在职业岗位上是好员工。(3)把劳动品质教育与职业道德教育结合起来。应突出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同生产劳动相结合这一要求,强调培养一线技术型人才。随着先进技术、设备的采用,劳动的技术含量在增加,这就迫切要求提高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同时要求学生不管在学习阶段,还是将来走上工作岗位,都必须具备愿意动手、勤于动手的习惯。这就要求德育教师应帮助中职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培养学生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和坚强的意志。
2.中职德育课教学方法设计要体现实践性与趣味性
中职学校德育教育最突出的特点是实践性,是躬身践行的德育,是充满快乐的德育。德育课教学要使学生在趣味性的实践活动中体验道德情感,坚定道德意志,形成道德习惯。课题探究式的研究性学习、实际应用式的设计性学习、社会考查式的体验性学习、社会参与式的实践性学习、自我建构式的反思性学习,要求教师在德育课教学方法设计中要重点突出,注重实验实践。德育的实践性包括学习性的德育实践、人际交往过程中的德育教育时间、社会公益性的德育实践、自立性的德育实践。志愿服务作为实践活动的一种形式,其内容丰富多样,经过精心组织设计,能够有效地将“为社会服务”这一根本目标与志愿者本身的成长结合起来,在服务社会的同时,提高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实现学校德育的根本目标,即培养服务社会的合格人才。
作者:卞玉玲 单位:新疆兵团第五师博乐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1]李玉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的现状与反思[J].职教论坛,2012,(7):69-71.
[2]赵玉英,张典兵.德育原理新论[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0.
第二篇:多媒体在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中的应用
中职学校,德智体美,德育为先,因此学校把德育教育放在重要位置,德育课是学校进行思想品德,文化知识,技能教育的主要课程,在各科的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四门必修课和《心理健康》选修课程,都以引导、启发、教育广大中职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为主线,帮助中职生正确认识自己、认识社会、顺应时代潮流,提高自身素质,因而讲授好德育课,使枯燥无味、抽象的课堂变为形象生动直观尤为重要,而多媒体的应用,正解决了此难题,下面浅谈多媒体在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中的应用。
一、多媒体在德育课教学中能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带有强制性的,而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人们也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具有强大的动力,有了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学生就会主动地提升学习精神,充分实现师生共同互动的教学效果,这样使的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思维得到拓展。从而加深了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有利于教学顺利进行,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而多媒体以一种全方位的方式向学生展示了一个美好的世界,集图像、声音、文字、动画等多种媒介为一体,用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段向学生展现了学习内容、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认知能力、学习效率、学习积极性显著提高,他有着传统教学模式无法比拟的优势,特别在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愿意学习、乐于学习、学会学习,积极地去刻苦学习和主动探究,并成为学习的主人,是我们教育工作者追求的教育目标。而多媒体的运用,改变以往的传统课堂模式,教师口授、板书、学生听、笔记,说话靠嘴头,写字靠粉笔这一单调呆板的形式,使课堂变得生动活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发了他们的潜能。目前,多媒体技术教学已在我们课堂中得到广泛应用,并收到很好的最优化教学效果,特别是我们德育课知识广泛而且案例情景多,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能帮助中职生提高学习热情,调动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促进教学,真正提高教学质量。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教学内容丰富多彩
在传统教学中,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粉笔来传授知识,课堂内容量小,缺乏直观性、生动性,而德育课是由许多知识相融合的一门课程,生活情景、实际案例、知识要点特别多,这就需要用多媒体给学生呈现一幅幅现实的画面,特别是学习党中央的相关文件和最新的会议精神、社会焦点、热点问题、法律问题、人生哲学等以及中职生最关心的话题,运用互联网教师能够大量搜集、筛选和整理各类教学素材和资料,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中职生获得大量的知识,掌握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例如我在讲授《职业生涯规划》第二课时,发展要立足本人实际时,我应用了多媒体,展现了孙悟空的故事,张飞、林黛玉的故事,使学生真正了解我喜欢干什么,我适合干什么,我能干什么,从而使学生正确地从自身出发确立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引燃中职生内心深藏着的向往美好未来的火花,帮助中职生燃起心中充满激情的烈火,引导中职生敢干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鼓励每个人努力充实自己,挖掘潜能,并付出努力,就能主动适应职业对从业者的个性要求,就能有一个成功的职业生涯。
三、多媒体教学优化了教学设计,突出重点,化解难点
多媒体教学资源的使用能很好地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职业教育与其他教育一样,重点同样是教学的关键和核心,理论性较强,是学生获取知识的绊脚石。在教学中,应有别于普通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设计,展现职教特色。追求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设计的专业特点应成为重要特点,即同一教学内容面对不同专业的学生,案例有区别,教学有弹性,这些区别应在多媒体制作中、教案中有所反映,我采取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原则,例如在讲授《发展职业生涯要从所学专业起步》这一课时,讲到中职生面对的横向职业群,财会专业学生对应的横向职业群有:会计、出纳、统计员、文秘、柜员等。幼师专业学生对应的职业群有:声音老师、美术老师、歌手、演员、舞蹈老师等。这样,图像、文字、表格融为一体,将教学内容化难为简,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深奥的知识形象化,从而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掌握重点难点,使他们从通俗易懂的案例中有效获取知识,真正达到了教学内容的优化和教学目标的实现,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四、利用多媒体教学能教会学生愿学与会学能力
美国一位心理学家说,未来的文盲不是不会阅读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如果现在就能会学习,那么就会为将来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其实教师首要的任务如何使学生愿学,只有愿学,才能会学、乐学、快学,特别是现代社会中,要求学生可持续发展,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利用多媒体教学首先激活学生的学习内驱力,置学生于愉悦、轻松氛围中学习,是十分行之有效的方法,多媒体教学可以创设情景,展示形象生动的画面,特别是课的起始,案例情景、生活实例科学有趣味,有现实意义,趁热打铁,提出的问题与现实已知的生活常识已有的知识结合起来,这样使学生产生积极思维,丰富的想象,浓厚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师必须首先教会他们怎样学习,然后再让他们自己去学习,而多媒体教学能有效的解决这一难题。
五、运用多媒体教学,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德育课教学要紧扣时代的脉搏,因此,教师要根据德育大纲和时事要求增添删减教学课件的内容,以体现德育课的时效性,增强实用性,提高教学效率。而多媒体教学省时、方便、高效,是以课前准备费心费力为基础的。因而,教师在课前备课时,要围绕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广泛搜集、筛选、整理资料,用心制作课件,把抽象的理论知识用多媒体形式形象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例如,我在讲塑造良好形象的重要性时,运用表格加以说明,上交往礼仪课时,我运用了网络下载了成功人士与人交往的典型案例,上职场礼仪我下载了职场上应注意的各种礼节,上感受道德之美课时,我下载了感动中国人物的颁奖晚会,当然,运用多媒体教学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去考虑,课件制作要以“去粗取精”、“点到为止”为原则,即课件内容简单扼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不可滥用、不可误用。做到紧贴教师的教学内容进行。总之,现代信息技术已经进入到千家万户,渗透到我们生活、学习、工作的各个方面。而把先进的多媒体技术运用到教学当中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我们迎接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举措。运用多媒体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中职生轻松愉快地学习,也能为学生创设融洽、愉悦的教学氛围,提高教学时间利用率,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教学重点,提高课堂效率,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开拓思维,开发智力。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在使用多媒体作为教学辅助手段时,要注意所制作的课件、视频要做到画面简洁,适合学生观察,适合教学内容。使多媒体真正起到推动教学向前发展的积极的作用。
作者:张秀芬 单位:祁县职业高级中学校
第三篇: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教学与学生管理的研究
德育课教学和学生管理都是中等职业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德育课教学与学生管理相互对接、相互融合的效果,直接影响到学校德育工作的质量。因此,学校要高度重视,努力改革创新,不断探索德育课教学与学生管理的有效对接和深度融合,提高学校德育工作实效性,从而更好地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一、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与学生管理对接的现状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1]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包括“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心理健康”共五门课程。在德育课教学过程中,教师普遍停留在课本基本内容教学和传统单一的理论说教形式上,存在照本宣科上课等现象。德育课教师对学生现实情况和学校基本情况(如学生学习状态、行为习惯、生活习惯、仪容仪表、理想信念、学生所在的班级建设情况以及学校对学生管理的总体要求等)不够关心了解,导致德育课教学脱离学生现实、脱离学校实际,难以达到德育课应有的教学效果。而学校学生管理工作往往注重抓班主任管理、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生社团活动等,忽视了德育课教师的力量,忽视了德育课教学的作用,全员参与学生管理的人力资源没有被充分有效利用起来,导致学生管理工作与德育课教学形成两条平行线,没有结合点、交叉点、对接点,没有形成教育管理合力,缺乏德育实效。
二、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与学生管理对接的意义
(一)体现贯彻落实《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2014年修订)》精神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2014年修订)》明确提出,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为爱党爱国、拥有梦想、遵纪守法、具有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成为敬业爱岗、诚信友善,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2]因此,加强德育课教学与学生管理对接融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对贯彻落实《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2014年修订)》精神,实现学校德育目标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形成合力,提高德育实效性
中等职业学校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与家庭、社会密切配合,拓宽德育途径,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学校要统筹兼顾,切实做到把课程教学、实训实习、学校管理、校园文化、志愿服务、职业指导、心理辅导、家庭和社会等环节有机结合起来。其中,强化德育课教学与学生管理对接,形成合力,对提高德育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三、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与学生管理对接效果的策略
(一)组织学习研究,提升认识水平
学校成立教师德育组,并将其纳入学校德育处统一管理。学校德育处根据学校要求,定期组织德育课教师学习研究《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教学大纲汇编》、《教育部、、中央文明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关于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意见》和学校学生手册、文明班级评比条例、班主任工作条例及学生管理其它有关规章制度等,定期向德育课教师通报各班级参加学校文明班级评比活动等方面情况。通过学习研究和定期通报,让德育课教师及时了解国家和学校最新德育政策,多方面了解学校班主任工作和班级学生管理情况,从而提高了对学校德育工作的了解深度和认识高度。
(二)完善规章制度,定期检查评比
根据要求,不断完善规章制度,定期开展德育课教学检查评比活动。在德育课教学评比标准中,要把是否结合本校学生管理情况进行教学作为其中一项评比标准,同时,要相对应地安排学校领导、德育处、教务处领导和有关班主任一起参加检查评比。围绕检查评比,积极开展德育课优秀课堂、德育课优秀教案和最受欢迎的德育课教师评比活动等,对被评为德育课优秀课堂、德育课优秀教案和最受欢迎的德育课教师者,学校应给予表彰奖励。
(三)针对问题导向,解决实际问题
针对问题导向,充分利用人力资源优势,发挥德育课教师在学校学生管理教育活动中的最大化作用。比如,学校组织文明礼仪教育活动、学生仪容仪表检查、教室文化评比、宿舍文化评比、校运会、元旦文艺晚会、红五月歌咏比赛、科技文化艺术节和参加全国文明风采比赛等活动,教学中德育课教师要结合上述活动的目的意义、原则要求等方面展开,这样有利于专题活动的开展,从而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另外,对于班主任专业能力大赛、班会课比赛等,学校组织安排德育课教师作为评委一起参加,从而提高了德育课教师参加学生管理和班级活动的参与率。此外,根据教育需要,学校定期安排德育课教师为各专业学生做专题形势教育报告,让学生清楚明白当前发展的形势和热点、焦点问题等。
(四)创新教学模式,拓展教育空间
德育课教师结合要求,与班主任一道指导和组织学生参加第二课堂活动,在第二课堂活动中实施德育,使德育课教学与学生管理融合起来。比如,组织学生参观学校校史展览馆,让学生了解学校发展历程和办学成果,从而激发学生更加热爱学校的情感;组织学生到相关德育基地进行违法犯罪防范教育、警示教育,通过参观和现场教育,让学生增强遵纪守法意识,提高思想警惕,远离违法犯罪,珍惜在校时间,努力学习,健康成人成才;组织学生参加优秀校友创业报告会,让学生了解校友就业态度和创业经历,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榜样的动力和创业精神。
(五)加强沟通交流,促进相互融合
学校加强组织,定期举办德育工作研讨会,为德育课教师和班主任提供沟通交流平台,建立长效机制,形成沟通交流常态化。德育课教师与班主任沟通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表现、作风纪律以及与学生交流体会等方面情况,而班主任则与德育课教师交流本班学期工作计划、文明班级评比情况、宿舍卫生情况、文体活动表现、学生行为习惯以及班干部基本情况等。通过沟通交流,使德育课教师和班主任相互融合,从而促进了德育课教学与学生管理相互融合。
(六)优化培养培训,提高队伍素质
学校不断优化德育工作队伍结构,专门制订了德育课教师、班主任、团干部以及其他德育工作者的培养培训规划,建设了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功能互补的德育工作队伍。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定期组织德育课教师、班主任、团干部以及其他德育工作者,外出参加德育模式创新与班主任工作研讨会及其它相关教育培训,定期邀请专家学者和相关领导来校进行教育培训,通过传授好经验、好做法,不断提高学校德育工作队伍的整体素质。通过德育课教学与学生管理的有效对接,必将进一步开拓思维,激发潜能,提高德育实效。一方面,德育课教学会更加贴近学校实际、学生实际,德育课教学的实效性得到增强;另一方面,有了德育教师的积极参与支持,将使学生共同教育管理的力量更加充实,效果更加明显。
作者:黄亚寿 单位:广东省湛江机电学校
第四篇:信息化教学手段在中职学校德育课中的运用
提起“信息化教学”,教师并不感到陌生,当今网络技术飞速发展,人类社会已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信息化时代。作为知识经济的先导产业,教育必然会迅速走向信息化时代。古有“百行德为先”之说,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更是以“德”为首,德育课教师应借助这个有利契机,与时俱进,更新德育教学理念,搭建信息化教学平台,在信息化教学时代提高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的有效性。
一、信息化教学手段的运用,改变了传统的德育课堂状况
长期以来,采用“一支粉笔、一本教科书、一张嘴”的“三个一”这种填鸭式教学模式,学生学习十分被动,加之教师缺乏激情,教学内容单调乏味,使德育课堂产生沉闷现象,教学效果十分不理想。学生对德育课产生厌烦、不重视的心理,认为学与不学无所谓,开卷考试,老师总会给及格,部分学生出现上课睡觉、玩手机、说话甚至逃课的现象。信息化教学手段走进德育课教学中,极大改变了这种现象。信息化教学采用图形、动画和音乐之类的媒体使图、文、声并茂,这种教学手段更加形象化地将教学内容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乐于接受,学习效果好。
二、信息化教学手段的运用,提高了学生学习德育课的兴趣
信息化教学借助网络,具有信息源丰富、知识面广的特点,可以让学生快速搜集相关的信息和资料,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使学生占主体地位,教师为引导;学生可以相互交流,互助互动,取长补短、精益求精,培养了学生协作学习的精神;信息化教学可以因材施教,使教学个别化;此外,信息化教学打破了传统教学中复习提问、导入新课、讲授新课、课堂小结、课后作业这种死板的教学模式,通过信息放开对学生的束缚,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三、信息化教学手段的运用,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的关键,是在教师引导下,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信息化教学手段,通过信息化形象逼真的画面、富有情感的声音,使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使学生思考、探求,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如讲解《职业生涯规划》第一单元第一课“职业”,就可以借助信息化手段,在教学课件中插入社会中知名人物,让学生说出他们是干什么的,他们所从事的称为什么,以此引出职业,再让他们举一些自己知道的职业,并说一说自己父母的职业,以此加深理解。
四、信息化教学手段的运用,有利于教师实现教学资源共享
在信息化飞速发展的现在,网络上存储各级各类学校教学所需的各种数据库和多媒体教学软件库,为广大教师利用网上资源进行协同备课提供了便利条件,教师可以选取网上的名师教案或课件进行教学,从而实现网络上教学资源的共享,提高教学资源利用率、备课水平,强化教学效果。
五、信息化教学手段的运用,有利于帮助学生进行探索和发现
学生的学习过程实际上是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教师的主导地位主要体现在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用教材理论解决实际问题上。德育课采用多媒体教学使师生之间有了更多交流。如,讲《哲学与人生》第六课的“坚持内外因相结合,促进人生发展”这一内容时,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让学生观察这幅漫画,讲述图片大意,并说一说漫画说明的问题,总结出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只有具备一定的外部条件能实现事物的发展,外因对事物的变化能起加速或延缓的作用,外因有时甚至起到非常重大的作用。至此,学生的潜力得到充分发挥,个性得到张扬。
六、信息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可充分突破教学重难点
对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学生往往很难突破,不易解决。这时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通过创境激趣、呈现案例等方法,将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共同利用起来,促进心理内化,加深学生对重难点的理解,从而达到运用其他教学手段达不到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应熟练掌握信息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在前课准备充分的素材,制作课件,化解重难点。
七、信息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可以辅助教师制作具有实效性的教学课件
为更好提高德育课教学有效性,体现德育课灵活多变的方法和特点,借助PowerPoint这个功能强大、简单易用、修改方便的软件,制作多媒体课件。这满足了教学的需要,在制作课件过程中,首先,在透彻了解课程内容的基础上,从达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的实际需要出发,突出重点和难点。其次,课件制作的重点放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培养素质和提高能力方面。这样做可以突破课堂教学的局限性,在更大的范围内创造以学生为主体的多媒体学习环境。综上所述,在中职学校的德育教学中广泛使用信息化教学手段,不仅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充分发挥德育课的德育主渠道作用,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使德育课堂日渐成为紧跟时代、追逐梦想的精神家园,德育课程的针对性、时效性、时代性和吸引力不断增强,教学效果不断强化,德育课已经越来越成为学生认知社会的重要窗口,规划职业生涯的重要宝典,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水平不断提升的重要保证。信息化时代,使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已经成为势不可挡的趋势,只要我们正确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就可以使中职学校的德育课焕发出勃勃生机,真正实现德育课的使命,提高德育课的时效性。
作者:张岩 单位:吉林机电工程学校
第五篇: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内容探讨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指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法制教育、职业道德和职业指导教育、创业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等的主阵地。”因此,职业教育中的德育教育就凸显了它的重要位置,是我国长治久安,培养有道德人才的基石,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要求,也是符合最基本的人性,和社会公平正义的。
一、符合中等职业学生就业的需求,德育教育面向就业
中等职业教育的学生是为社会培养直接就业的学生,大部分学生毕业之后要走向工作岗位的,是我国产业大军的坚实的力量,也是我国产业技术升级的动力源泉,是整个国家经济实体运行的重要力量,他们以后的工作可能要比培养出某些个别的理论家要重要的多。但是在目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市场经济的形势下,特别是在利用了资本的功能和市场的配置功能之后,资本的魅力越来越显现出来,就像很多学者说的那样,资本有着神一样的魅力,对人们的灵魂有着谜一般的吸引力。特别是年轻人很容易在这种资本的时代中迷失自我,丢失自己传统的道德理念,而信奉自己的异化物,这种异化物成为了控制人的力量,就像马克思分析的那样,人有了四种异化的表现。所以,现在的德育教育是十分关键的,对年轻的学生,即将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学生。如果能够制定出有效的教学内容,并且符合就业的各种要求,在职业教育的过程的中,就蕴含中丰富的道德教育,让符合社会主义道德理论内涵的种子,播散在年轻学生炙热的心中,将会起到连续和扩散效应,带动社会整体的良性发展,让道德的力量和缓解理性的现代社会的二律背。
二、中等职业教育德育教育中,心理教育是关键的一个环节
中等职业教育的学生年龄阶段相对较小,对社会和人生的认知能力有限,面对学习和生活的压力,没有心理承受的经验,容易生成比较极端的思维,或者形成对社会的悲观的认识,并且造成心理的压力或者阴影,影响一生的发展。所以在德育课内容的选择上,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让学生能够容易接受,又能享受其中的趣味性,这样才能和学生形成良好的沟通。特别是农村出身的学生,来到学校之后,和同学之间肯定有一个生活和习惯上的比较,对自己的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都有个比较大的冲击,这样很容易造成各种心理的压力,而且自己又没有很好的自愈或者发泄的方法和渠道。所以,学生的心理疏导问题,是教学内容的一个关键点,是关系学生一生心理卫生的重要事情。所以,面对如此严峻的课题,老师们不得不慎重加全面的思虑。
三、结合实际,进行法制案例的教学,凸显法制社会的重要性
目前,很多学生在物质生活丰富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错误的彰显个性的方法,家长的溺爱和社会影视片的影响,让年轻的学生总是以个人为中心,重视自己的心理舒服程度,不顾社会现实和法律的约束,甚至走向了犯罪的道路。但是,目前很多学校的说教式的教学方式,和枯燥的内容已经完全不符合当代学生活泼个性的接受方式,所以,结合学生比较喜爱的方式,退出新的教学方法异常的重要。例如,很多学校利用今日说法的真实案例进行教学,就是不错的方法,案例比较经典,又有真实性,而且有方便的教学资源,这样就能够引起学生的关注和兴趣,达到具体的教学的目标。所以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深入的讨论案例的具体的情况,有条件可以进行具体的角色扮演,让学生在这种环境中体验法制的力量。具体来说,主要有两方面的教学内容要特别的重视。一是学生自己的法律安全的意识,就是自己的法律保护自己的意识。二是,就是利用法律工作,保护公共利益的问题。学生要了解基本的法律的常识,做出真正的人生正取的选择。
四、结合中等职业教育学生的年龄,重视道德和优良传统的教育
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外的各种商品的进入,随之而来的各种社会意识形态也进入我国,学生很多学习国外的独立自主的精神,却忘了法制的观念,把独立自主发展成自傲,傲视一切人间的法律制度和权威,结果形成了一些不好的行为方式。例如,们缺乏独立自主的生活能力,缺乏克服困难的决心和毅力,缺乏艰苦奋斗、勇于创业的精神,遇到困难,不思进取,不谋求解决,只有退缩或放弃。面对这种情况,教学工作者,要结合我国的良好的传统习俗,用优良的民族传统感化他们,让学生知道,他们是社会人,不是原子式的个人,人与人之间是相互协调的关系。因此,对中职学生不仅要加强道德理论的学习,更要注重道德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接受教育,在体验中提升思想。在实施思想道德教育中,要高度重视信念、情感、意志、行为的教育培养。
作者:徐晨 单位:河南省水利水电学校
第六篇:如何彰显中职学校德育的职业特色
德育是一个具有开拓性的科目,它可以延伸为社会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其中,学校德育是主要的教育方法,通过外在传播、内在提炼等有效手段,使受教育者具备思想、道德、法制等知识素养。
1.中职学校德育职业特色的理解
1.1中职学校德育职业特色的含义
结合当展,以社会要求为准则,企业需求为标准,让职业教育成为德育的首要内容,全面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素养,注重学生的专业技能、专业态度、塑造学生的端正态度以及品德、品行,在思想上有职业重心、职业方向,行为上具备良好的职业习惯———这就是中职学校德育的职业特色内涵。要全面彰显德育的职业特色,还要对中职德育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文化进行整体调整,综合提炼,优化德育职业的各个重心。
1.2中职学校德育内容的职业特色
中职德育内容的职业特色,是以职业道德、职业使命为主旨,根据不同专业、不同职位的不同需求,“因地制宜”,“量体裁衣”。例如旅游专业的学生,德育的主要内容就是,向学生传播,一种服务意识、服务态度,语言上的沟通表达,人际交往中的内化、细节等。对于财经专业的学生,要以诚实、端正的态度,严谨、细致的做事风格为引导,培养他们诚实守信,不弄虚作假,不损人利己的职业品德。对于幼教专业的学生,学校主张培养他们细致、耐心的性格特点,成熟稳重的言行举止,以及八面玲珑的处事能力。让他们未来的工作生活,有了切实可行的参考依据。
1.3中职学校德育方法的职业特色
职业实践是中职德育方法的职业特色,也是德育方法的主要内容,它以行为道德、文化道德为主旨。在日常行为中,通过举行职业宣誓仪式等方法,表达对职业的敬畏感和使命感,在学生实习阶段,中职德育也会开展对应的就业指导,例如邀请相关工作人员、校友、以及资深专家等到校,开设专题讲座,以优秀员工、职业达人的亲身经历、实践经验,教导学生职业道德的重要性。让他们真正感悟到,作为一名企业员工所需要具备的专业技能、专业素养,并以职业榜样为楷模,向他们看齐,全面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塑造自己、改变自己的不足之处,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责任感。
2.中职学校德育职业特色的彰显
2.1入职宣誓
入职宣誓是一项神圣且庄重的仪式。宣誓,虽然是一种口语承诺,但在这个肃穆的仪式过程中,对自己、对众人,说出一种誓言,做出一种典范,并以此为座右铭,为最高行为准则,直到它成为一种不变的信仰。入职宣誓的目的,是让宣誓公民能清楚的知道,自己所要承担的义务与责任,并在言行举止中,以宣誓内容为标准。中职学生进入职业学校,基于不同的专业要求,学校都会依照相关规定,为新生举行入职宣誓仪式,以此来培养,学生的专业精神、专业态度,并用标准的职业言行去规范自己,以一名职业者的身份,去培养自己的道德情操。
2.2职业化着装
职业装是职业道德的一种牵引,是职业规范的一种形式。一套大方得体的职业装,不仅能让学生拥有良好的职业形象,还能从中规范学生的言行举止,培养学生的专业化、职业化精神,并具有一种服务意识、团队意识,体现了专业性、标准性和统一性。例如银行职员、售货员、空中服务员,无不显示出对本专业、本行业的标准化制度。
2.3专业讲座
文化知识与专业技能的同步进行、同步发展,是中职学校的教学目标。专业知识是不断更新、变化的,需要我们联系实际,联系企业发展,以实践为标准,在实践中获得真知,获得牢固的实践技能。因此,开展专业讲座是十分重要的,也是获取专业知识的有利途径,专业讲座所涉及的范围是非常广泛的,内容也是多样的,例如理论知识、技能操作、职场经验、团队合作,以及言行举止等。在传统的教学课堂中,教师所提出的行为规范、职业精神……无不让学生觉得枯燥和乏味,而通过专业讲座,学校邀请优秀员工、企业管理者到学校亲自授课,他们以风趣、简洁语言,结合自身的职场经历,用真实的案例,告诉我们,现代社会的发展,企业职位所需要的人才类型,通过一系列演讲,让学生在聆听过程中,坚定自己的职业方向和职业理念。开展专业讲座,可以从不同方面、不同层次,对德育工作进行适当补充,对于学生教学起到了关键作用。
3.结语
德育是中职学校的重点教育,它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在教学领域对学生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职业精神、职业素养,进行综合教育、综合培养,甚至还从他们的生活习惯、言行举止、文明礼貌、整体着装,进行标准化培训,让他们明确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职场中,能有肯定的职业方向、职业规划,使他们成为德才兼备的复合型人才。
作者:胡茂林 单位:环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第七篇:中职学校德育的误区和建议
在《中国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大纲》里有明确定义,中职学校的德育,是对中职生进行思想方面、政治方面、道德方面、法律方面和心理健康方面的全面教育,德育是中职学校日常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育体系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中职学校作为培养技能型劳动人才的主阵地,培养的人才要直接面向社会,从事劳动实践,他们不仅要具有良好的职业技能,更应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国家大力扶持中职教育,各中职学校更要增强德育工作的主动性、实效性。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众所周知,当代中职生的素质相对较低,给中职学校的教育工作带来了不小的困难,也让班主任的工作感到了沉重的压力。因此,如何有效对中职生进行德育,提高中职生德育水平,使广大中职生成为全社会德才兼备的人才,将是今后中职教育过程中的重点工作。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对中职学校德育的看法。
一、中职学校德育的误区
指导思想不端正,对德育工作认识不够深刻。有些学校把德育课程作为与基础课程不相关的专项课程,导致其他学科师资力量很难参与其中,造成德育常被忽视的现实。德育工作不应该与其他教育相割裂,如果人为地拆开,就破坏了教育的整体性。许多教师也会有这样的心态:我是学科教师,做好本职学科教育即可,德育我不管。表现出这样逃避德育职责的态度,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是没有尽到“教书育人”的根本责任。对学生的过分迁就,德育不深入。一些学校对学生的不良行为经常宽松处理,有时甚至放纵学生,放松了对中职生的德育,导致学生沾染不良思想,养成不好的道德习惯,极大地影响了学生思想品德的健康培养。德育课程呆板,载体单调,理论脱离实际。一直以来,德育多数是片面地强调了政治教育,而忽视了对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教育,并没有真正地达到德育的目的。现在的学校在进行德育时,总是一味地空洞说教,方法过于单一,内容枯燥,不能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导致德育效果大受影响。多数人进行德育,只停留在表面上,缺乏理论联系实际,脱离实际。
二、加强中职学校德育的建议
1.改善思想道德建设格局
针对上文提到的德育误区,如果还是用空洞的理论进行说教,已经行不通了。我们急需改善思想道德建设模式,建设以学校领导为主导、班级负责人或辅导员为骨干,不同科任教师以及其他教管干部共同参与的中职学校德育框架模式;建设以道德教育为主、其他教学活动辅助的德育途径;建设形成全校参与、全程监管、多角度深入的道德教育模式,从而使道德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指向性更强。
2.提升德育教师道德水平
有位教育学家曾说:“老师自身的道德水平对所教学生的影响是无比巨大的,是任何教材、任何名言警句、任何鼓励和批评不能比拟的强大力量。”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思想道德产生细微的影响。中职教育中德育的成功与否,与教师的道德水平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教师的日常行为规范,直接决定道德教育的质量优劣,更会影响中职生未来的各方面发展。因此,所有教师都要坚持“人人争做道德教育模范”的工作理念,切实担起道德教育的神圣职责,切实做到“课堂教学育人、日常监管育人、后勤服务育人”,起到言传身教的示范作用。班主任是学校和家长之间的桥梁纽带,在学校管理当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一名合格的班主任一定要完善自我,提升自我;在日常工作当中,注重加强自身修养和能力,培养学生各方面综合素质。对待学生更该再多些关心、多点爱心、多点耐心,受到感动,有所进步。
3.创设德育教学新方法
国家教育部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改革与教学安排的意见》文件中对道德教育提出明确要求:要更贴近教学实际、拉近现实生活、走近中职学生,要充分尊重中职生思想道德培养规律,要明确职业培养和身心健康兼顾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要突出实践操作、突出获得体验、突出习惯养成,使职业知识水平的提高与道德品质的提升相协调、相促进。在创设德育教学新方法的思路上,应当瞄准提升教学过程中的趣味性。既可以在课堂上巧设情境,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广泛参与事件性、情境性、研讨性德育活动,增强学生的切身体验,也可以让已参加过实习的同学用亲身体验来告诫在校同学,或者有针对性地引入先进企业文化,用社会发展现实情况来教育学生。要进一步创新和丰富校园文化,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应该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系统,要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大力倡导学生增强团队精神、吃苦耐劳精神,培养协作能力,着力提高学生法律意识、诚信意识和职业道德意识。中职生的德育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应与时俱进,更要循序渐进地进行。中职德育要适应中职生的自身培养特点和道德认知能力,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要充分发挥教师在德育工作中的主体作用,全面探索教学新模式,为培养更多适应新时期、新形势的社会实践型人才做出更大的努力。
作者:贾雷 单位:黑龙江省商务学校学生科
- 上一篇:三爱一践行教育活动实施方案
- 下一篇:中小企业电子商务人才外包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