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德育工作实效性研究

时间:2022-09-07 09:37:04

导语:学校德育工作实效性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学校德育工作实效性研究

一、德育的目标:要从无序走向有序

当前影响学校德育工作实效的原因之一就是在我们的学校德育目标体系中还明显存在着目标不明确、层次不清楚等问题,甚至与科学的德育层次目标体系恰恰相反的情况。其实,不同的年级、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在制定和实施德育目标的过程中,必须从实际出发,根据不同年级、不同性质制定符合学生心理和认知特点的德育目标。在培养学生思想品质和行为规范方面,要形成一定的目标递进层次。以初中阶段为例:初一年级要以《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为主,以培养健康心理和良好心态为主线,以集体主义为核心,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良好的道德情感和道德品质;初二年级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以遵纪守法教育为重点,加强法制观念教育。教育学生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初三年级要以“五爱”教育为主线,以理想教育为核心,加强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五爱”教育,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总之,学校的德育应该建立起一个由低到高、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不断发展但更具现实性的目标体系。

二、德育的内容:要从理想走向实际

德育缺乏实效性的又一个重要原因是德育内容脱离学生实际和社会实际。学生对脱离实际的内容不感兴趣,致使德育成为“无效劳动“”低效劳动”、甚至是“负效劳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要力图使德育内容贴近学生、贴近时代。

1.要贴近学生年龄的实际

目前我们的教育内容还有“成人化”倾向,对学生的要求过高,过于抽象,脱离了学生的年龄特点。为了提高德育的实效性,我们必须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尽量小一点,实一些,要尽量使他们能看得见、摸得着,具体、形象、直观,要求要明确而不含糊,具体而不抽象。如团结同学,助人为乐,不起绰号等等。

2.要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

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是家中的小皇帝,说一不二“。隔代亲”的毛病在很多同学身上都有,我们要利用母亲节、父亲节、重阳节、教师节等节日进行适时教育,讲一句贴心的话,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家务,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回报养育自己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老师。

3.要贴近社会生活的实际

当前,在金融危机、毕业生就业难的条件下,如何教育青少年树立民族自尊、自强、自立的精神;在网络充斥,人心浮躁的情况下,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人民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提高的情况下,如何培养学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等等,这就给我们广大德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把一些新观念列入德育,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观念;自主、自立、自强、自信的观念;竞争的观念;交流和合作的观念;时间和效益的观念等等。

三、德育的方法:要从教师说教走向学生参与

德育缺乏实效性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的教育方法太简单,除了说服教育还是说服教育。事实上,所谓“说服”往往是教师居高临下,变成“你说我服”。随着学生主体意识的增强,他们往往对这种“说教”表现出反感、厌倦,个别教师甚至对学生讽刺挖苦,从而造成师生之间的情绪对立,更不要谈德育效果了。朱永新教授在《我的理想德育》一文中指出:“人的德性必须在自然的活动中形成,这是德性形成的第一规律。抽象的道德规律光靠说教是不能深入人的心灵的,是不能为人所掌握的”。的确,德育要解决的是信与不信,行与不行的矛盾,这两个矛盾除了必要的灌输外,很重要的是让学生参与,通过“说一说“”论一论”“看一看”“演一演”等形式,把讲授与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就有好的教育效果。例如:在学校组织的义卖活动中,有一个班级为了招揽更多的学生到该班的摊位上购买,策划小组成员批发了学生最喜爱的棒棒糖一罐(100根),没想到,半小时之内全部卖完,出乎大家的预料。虽然每根棒糖只赚一毛钱,100根只赚了10元钱,但是同学们很高兴。因为他们用自己的劳动赚了第一笔钱。他们深刻体会到金钱来得不易,再也不能大手大脚花钱了。学生只有亲自参与才有深刻体会,有了体会才能深信不疑。

四、德育的途径:要从重形式走向重实效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者相结合是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然而目前的三结合教育存在侧重形式而收效甚微的现象。目前的家校联系,教师、家长更多的是关心学生的学业而忽视学生品德的养成,教师家访也往往是教师向家长告状,另外学校与社会的配合也多形式、少实效。要真正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立体式的德育教育网络,学校要主动与家长、社区各方面密切合作,以使“三教”互为补充,形成教育合力。例如:学生学了爱劳动的内容,可以搞一个“家务劳动承包制”的活动,给予一定的报酬作为零花钱;社区也应在寒(暑)假举办有益于学生的活动:球类比赛,棋类比赛,歌咏比赛,手工制作等等活动,丰富学生的寒(暑)假生活。总之,学校要在三结合教育中发挥组织和协调的作用。新的历史条件对学校、德育工作来说既是挑战,但更是一种机遇。我们必须站在民族和未来的历史高度,以江总书记的以德治国论为指导,不断深化学校德育改革,构建一个符合时代特征和青少年特点的德育工作体系,切实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

作者:张健 单位:江苏省太仓市陆渡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