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学校德育论文

时间:2022-02-09 02:53:54

导语:信息技术学校德育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信息技术学校德育论文

一、开发与运用“微视频”破解德育低效问题

目前,很多学校的德育工作依然采用传统的模式进行。传统德育的最大弊端就是以说教为主流方法,形式化严重,导致学生认知和行为的严重脱节。因此,高效的德育工作必须要强调学生主体,让其得到真切的体验,促进相关理论与原理的内化,并能外化为道德行为与实践。用“微视频”来破解这个问题,是我校正在探究的一个课题。它源于一次偶然的实践。2013年9月,我发现有两名学生长期帮助一位残疾人,在社会上已经有了一些影响。于是,我们将这个故事进行整理、加工后拍成了一部十分钟左右的微电影《爱在山那边》,并通过“班班通”平台在全校放映。这部电影在学校放映后,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身边的人、身边的事让不少学生在观看的现场就受到了震撼,使帮助弱者、真爱无声、贵在行动的理念根植到学生的心灵深处。有了这一次成功的经验后,学校马上集中力量成立了一个由学生和教师共同组成的班子,以小课题的方式研究如何以微视频为抓手提高德育的实效性。一是将师生中发生的一些典型的案例(包括负面的案例)整合后开发成微电影,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二是将一些日常比较热门的现象和问题(包括负面的),整合后拍成“微专题”,一事一议,简小精悍,直面本质。微电影和微视频开发成功后通过“班班通”和“校园网站”两个平台向学生播放。两者都取材于学生的生活,由学生本人进行演绎,原汁原味,充满浓厚的生活与现实气息,无须说教,却给了学生真真切切的体验,效果十分明显。从2013年9月起,学校已经开发出三部“微电影”的五个“微专题”,这种形式学生喜闻乐见、争先参与,微视频中的德育元素浸润学生心灵。这种新的德育方式与传统德育进行对比,有几个明显的优势:一是符合“泛在学习”的理念,只要有网络,何时何地都可以观看;二是在形式上摆脱了空洞枯燥的说教,学生更容易从心底里接受,产生共鸣;三是通过视频,可以将一些抽象的道理形象化、直观化,将一些平时大家认为很细微的事突显出来,直触灵魂深处,发人深省;四是学生通过参与“微视频”的开发与制作,增强了体验,锻炼了能力。

二、利用网络技术破解农村留守儿童教管问题

随着经济的发展,大批青壮年劳动力涌向城市,把孩子留在了农村,形成一个庞大而独特的群体,那就是留守儿童。据中国妇联公布的数据显示,全国留守儿童已经超过了6000万,这个群体的教育与管理也成了家庭、社会和学校的一个难题。在实践中,我深切地感受到,留守儿童教育和管理难度大,其根本原因在于亲情的缺乏,如果能够寻找一根纽带将远在他乡的亲情与之联通起来,对学生的成长和家长的管护是不是一件有益的事呢?2013年11月28日晚,我去寝室巡查,发现有一个女生在寝室里哭泣。我悄悄地叫她出来,问清楚情况。这个女孩说肚子痛(痛经),而班主任是男的,父母又远在他乡,她不知所措。我把她带到办公室,给她一杯热开水,并试图减轻她的痛苦。经过努力才发现,我所能发挥的作用很有限。于是我给她母亲打电话,可是已经关机。后来我问她母亲是否上QQ,抱着试试的心情,我打开QQ,竟然找到了她远在外地的母亲,并打开了视频。在母亲面前她感情的潮水如开闸之水,令人为之动容。她离开我办公室时,已经很安静,此时的她已经被亲情感化了。她很腼腆地说了一句:谢谢老师,谢谢校长。这个晚上她一定睡得很香,而我却失眠了。后来学校做了三件事情:一是为每一位留守儿童建立了一份档案,了解每一位留守儿童的成长情况;二是将学校两个机房建成了“亲情视频室”,每个孩子根据自己家庭情况选择一个晚上到机房上机,不学知识与技能,只与父母视频聊天,让每一个父母每周至少有一次机会与孩子通过视频沟通;三是每个班建立一个亲情群,由班主任进行管理,让孩子在合适的时机和父母沟通,让每位父母有机会与老师交流。通过一个学期的尝试,我明显地感受到了一种变化,孩子们的那些焦虑与冷漠慢慢减少,内心更宁静,在学校更安心,学习起来更高效。“亲情视频室”成为了亲子之间的一条纽带,为留守孩子找到了一个幸福的港湾。

三、利用互联网平台破解德育虚泛问题

对一个孩子的教育,学校、社会、家庭三者应该同时发力,才会有良好的成效,这是众所周知的常识。因此,每一所学校都特别重视德育网络体系的构建。但在家校沟通的实际运作中却遇到种种困难,效果并不理想。我目睹了一所家长学校的授课情况。为了搞好活动,学校做了充分的准备,甚至聘请了当地小有名气的专家现场讲学。可最后到场的人有70%左右是白发苍苍的爷爷奶奶。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孩子们的父母都远在他乡,不会因为一个家长会就千里迢迢赶回来。这些爷爷奶奶要么文化水平低,要么精力差,要么思维理念已成定势,根深蒂固,试想,这样的活动其实效会有多大?因此,这种家校联系如果没有新的元素进行补益,把几个关键环节中的关键因素紧紧连接起来,就只能成为一种形式。这种新的元素是什么?就是信息技术。为此,学校做了四件事:一是借力“校讯通”平台,实现家校的良性互动。学校要将学生成长的相关信息和学校办学的有关情况通过这个平台发送给家长,也可以通过这个平台收集家长及社会对学校办学情况的建议和意见,不断改良学校工作;二是用网络交流工具,组建相关的群组,进行互动交流。这虽不是什么新办法,但如何去使用好,发挥最大的效能,却是一个值得探究的课题;三是利用网站平台,学校创建班级博客或者班级空间,将有关信息和资源在上面,要求相关的人群适时登陆阅读或下载,提升学校正面信息交流的覆盖率,让家长和社会更能理解学校的工作;四是创建学校微信公众账号,即时全面呈现学校各项工作,让学校教育在更加公开透明的氛围中形成更大的合力。现在全国的微信用户已经超过了一亿,有智能手机使用的地方就有人使用微信。学校从鼓励教师注册个人账号做起,然后注册公众账号,待条件成熟后创建微信公众平台,通过这种方式来向广大学生、家长和社会公众宣传学校的办学理念与特色,推广学校的办学经验与成果,扩大学校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同时,通过这个平台不断收集新的信息,获得灵感,健全学校的管理,提升办学的效益。德育是学校工作永恒的主题。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深入推进,学校必须对传统的德育模式进行合理的扬弃,做到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自身的理论构建、方法、形式,寻找更科学有效的载体,才能取得最大的成效。

作者:黄房生单位:汝城县马桥镇外沙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