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德育思想建设研究

时间:2022-03-28 09:26:37

导语:高校教师德育思想建设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高校教师德育思想建设研究

现阶段,高校师德的建设成为改革蓝图中的关键一步。青年人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我国高等教育建设应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和可行性的德育评价体系。“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1]要想培养有理想有道德的文化人,就要求我国高校教职工们做新时代的“四有”好老师以及学生的“引路人”。使命呼唤担当,责任引领未来,只有教师坚持以人为本,把重视人、理解人、尊重人、爱护人、提升和发展人的精神贯注于教学的全过程与全方位,才能促人成长,才能引领当代大学生持之以恒的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不懈努力。[2]最终实现我国高等教育“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目标。完善高校师德建设首先要树立教师坚定的理想信念。优秀的教师一定要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本质要求和根本任务,不断提高自身的师德水准、加强建设高素质的教育体系。同时,学校应重视师德建设,通过健全的制度规范教师行为,使教师树立榜样,严格自律。只有严格要求自己,坚定不移地做好教育工作,才能从根本上提高高校教师的道德素质。“德者,本也。”蔡元培先生曾说过:“若无德,则虽体魄智力发达,适足助其为恶。”道德对个人和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

教师道德是教师的灵魂,是教师人格的精神保证,是教育成功的基石,是教育发展的内在动力。高校要大力加强师德建设,通过健全的制度规范教师行为,使教师树立榜样,严格自律。[3]只有严格要求自己,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在教育,在高校师德师风才能得到根本改善。高等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因此,在高等教育中,必须贯彻和落实国家政策,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目的。只有坚持道德教育的教育政策,注重师德教育质量,才能培养认真负责的态度高素质创新人才。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体,是人才培养和学术创新的主力军。教师的素质直接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效果,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维品行。高校应该紧跟时代步伐,大跨步的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进程中,在加快推进国内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征程中,因此广大优秀教师发挥着关键的支撑作用。高校师德建设其次要求教师拥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只有培养有思想有道德的高校教师队伍,才能切实确保我国高校教师的德育建设的推进。现阶段,虽然部分院校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开展了思想道德教育等活动及讲座,但对高校教师的思想道德建设影响较小,未受到高校教师们的重视。并缺乏对教师素养、职业操守和考核机制缺乏硬性要求,忽视了对高校教师思想道德教育的专业培训、交流互动和教学考核,致使许多高校教师对思想道德教育建设不够重视;这些现实境况严重制约了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内容体系的有效建构与实施。我国某些师德修养水平较低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出现言语不文明的行为,有意无意刺激和伤害学生的自尊型,有些行为甚至影响着学生的正常生活,经常用一些不堪入耳的言语辱骂学生,这种案例屡见不鲜,很多地区的情况可能更严重,却没有得到合理的重视。某些教师除了言语攻击学生,甚至出现了违法行为,造成部分受教育者的人身伤害。例如某些学校的教师对犯错的学生通过打耳光、打屁股进行惩罚,中小学体育课上老师踢学生的现象频频发生。这些现象有时造成的伤害比较轻微,没有得到学生及家长的重视。任由之发展则有可能造成学生终身残疾,甚至造成死亡的严重后果。有些案件的发生与学生的保护意识比较薄弱有关,但究其根源还是教师的道德素质有问题。正因为如此,广大教师工作者必须以身作则,通过正确的手段与方法引导学生把握好人生方向。高校师德建设,同时要求教师拥有扎实的知识功底。合格的教师应该执着于教书育人。

近年来,由于应试教育制度缺陷与各种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人只注重结果,对学习过程却无人问津。高校教师学术研究功利化现象已经成为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在市场经济对高等教育的不断冲击之下,学术研究成果被定义成为高校教师工作能力的重要指标。高校学术功利化现象既影响了我国高校教师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也造成少数教师追求功利,进行学术造假。部分高校教师学术研究的目的就是发表期刊以及学术成果,并通过这些指标进行评职称等任务。最终通过学校的考核目标,以及通过学术研究在社会中换取经济利益,这就导致大部分的高校教师无心教学,只关注自己的科研成果。部分教师以出版书籍为主要工作,通过出版社发行利润进而盈利,因为出版的册数越多,销量越大,出版社的利润就越高,学者的稿费也越多。在功利化的社会背景下,导致学术尊严不断受到摧毁。市场经济环境下的部分教师学者已把学术研究视为谋取物质利益的工具,学术研究价值观、道德观缺失,更是无心从事教学事业。指出:“过去讲,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现在看,这个要求已经不够了,应该是要有一潭水。”衡量优秀教师的标准就是要有扎实学识。在建立完善的师德制度后,学校还应该注重对教师的专业知识的提升工作。每周组织教师参加学术交流的活动,通过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间接完善教师的品德行为。例如可以通过在教学中携带手提电脑等方式播放幻灯片,向学生来展示教育学习的内容。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下,就必须对教师开展思想道德的教育工作,提升整体的教师水平,从而更好地为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做贡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内在素质和外在素质的培养,内在素质包括学生的思想品质等方面的素质,外在素质包括为人处事等方面的素质。[3]教师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主体,当然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观念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要坚持由易到难、由近及远,努力把师德建设变成日常的行为准则,进而形成自觉奉行的信念理念。想要提升教师的职业素养,就是要加强道德修养的提升,注重道德实践过程。教师道德素质乃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内在保证,师德发展只有与此相适应,才能为教育发展、社会进步和人的发展提供文化动力。高校师德建设,要求教师拥有仁爱之心。强调:好老师应该是仁师,没有爱心的人不可能成为好老师。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优秀的教师一定能够耐心的对待每一名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并及时了解学生的情感状况,包容学生的缺点和不足,让所有学生都成长为有用之才。古人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仁师”这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这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如果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没有共同的道德标准,将会莫衷一是,行无依归。那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就将无法前进。[4]教师承担着最庄严、最神圣的使命。梅贻琦先生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所以教育的大师应该既是学问之师,又是品行之师。教师要时刻铭记教书育人的使命,甘当人梯,甘当铺路石,以人格魅力引导学生心灵,以学术造诣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教师不仅是一种职业,而且是具有专业技术和专业精神的工作。师德发展不仅要提高教师的道德理性,而且还要在教育实践中培养教师的理想人格,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形成符合社会要求的优秀讲师。师德既是教师的行为规范,又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伦理要求。教师的专业师德表现为教师的专业信仰、专业态度、专业情感、专业素质、专业能力和专业责任等方面。它成为当代师德发展的专业伦理标准,并通过教师教育境界的提升、职业精神的发扬和社会效益的实现得以体现。作为一名具有多年教学经验的教师,通过扎实的理论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勤勉的教学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才能胜任现有的教学工作。常言道:“水之积也不厚,责其负大舟也无力”。

虽然教师们现有的水平已经能够应对教学中的问题,但仍然要不断提升的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将所学的本领运用到现有的教学实践过程中。通过学习提升自身的文化素质,做一名让学生敬佩的学识型好老师。在教学中应时刻铭记以德施教、严爱相济、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用醇厚的德学精心培育和引导学生,让每一名学生健康成长成才、自信追梦圆梦,让每一个家庭享受孩子学有所成的喜悦。[5]教师个人的品德对高校学生的影响是任何东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教师应该关心学生的生活状态,及时发现他们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并及时的进行指导。教育过程中要注重科学性、针对性、灵活性。这就要求教师在引导学生的过程中的思路要符合人的认知规律,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和问题选择适合的方式。例如,当学生对某些现象或行为的看法出现差异时,教师应组织开展学生研讨会,通过积极的活动达到明辨是非的效果。对于个别同学学习中出现的理念混淆、理解障碍时,教师可通过单独谈心的方式,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帮其理清思路,找到适合其发展的教学手段。对于专业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可集聚问题的实质或障碍单刀直入,也可以从问题相关的概念入手,通过旁敲侧击使问题能够迎刃而解。现有的应试教育理念作用下,师生关系明显存在不对等的情况,为师者对教育本身虽有职责承诺,但对受教育者却又常常缺少应有的爱与责任担当。受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影响,传统的教育伦理和教师道德缺乏现代社会的平等和民主精神,学生的人格在教育中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发展。在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教师道德的发展必须突出现代社会的价值观念,实践民主、平等、人道、自由、正义、友善的教育精神。

这种价值取向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现代教育伦理精神的道德命题,体现了现代教师道德对传统教师道德的扬弃与超越。高校修德,既要志向远大,又要立足当下。要立志服务高校、培养学生,这是大德,养大德者方可成大业。同时,还得从小事做起、讲好自己的每堂课,“见善则迁,有过则改”,一步一个脚印的发扬教师勤奋、感恩、博学、宽容以及自律的优秀品质。通过高校师德的建设,不仅能激发教师的主观能动性,还有利于教师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有利于教师因人而异潜心育人,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职能和作用。除此之外,良好的师德建设还能够调动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本质上完善教师的教学思想,从而以一种创新的态度开展高校工作,促进良好的校园氛围。教师的人格魅力是教育成功的必要条件。“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教师是学生的指路灯,优秀的教师应该具有广博的学识和高尚的德育,更应该具备为人处世、于国于民、于公于私的正确价值观。最终教师做到以身作则引导和帮助学生把握好人生方向,特别是引导和帮助大学生迈出人生的第一步,以大爱做小事,以大诚做实事,以大责做难事。

参考文献:

[1].这些年,告诉青年的10句人生格言[DB/OL].

[2]周伟.军事游戏设计要素分析与研究[J].中国美术学院,2012.

[3]刘笠萍.感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师德建设[J].祖国:教育版,2013.

[4]陈良飞.十八大以来9次国内考察调研[J].报刊荟萃,2014.

[5]周进.大力加强师德建设造就高素质高校教师队伍[J].剑南文学:经典阅读,2011.

作者:张健 张红 李悦 单位:1.首都体育学院 2.北京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