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党的精神思考

时间:2022-07-25 09:46:05

导语:贯彻党的精神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贯彻党的精神思考

摘要:将党的精神融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育教学,按照党的精神进行教学内容调整、教学板块更新和教学形式设计,这是一项摆在所有任课教师面前的不可推卸的重大政治任务。因此,任课教师,应认真学习党的报告,深刻领会党的精神,充分认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融入党的精神的重要意义,并结合正在使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5年修订版),将党的精神具体充实到各章节的教学中去,努力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

关键词:党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

党的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育与教学研究既提出了新要求、新任务、新使命,又提供了新的教学内容、教学素材和教改课题。那么,如何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充分体现党的精神,积极有效地做好党的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工作,将党的精神有机融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全过程,按照党的精神进行教学内容调整、教学板块更新和教学形式设计,这是一项摆在所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任课教师面前的不可推卸的重大政治任务。

一、将党的精神具体充实到教材各章的教学中去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自2006年问世至今,先后进行过六次修订,每一次修订都及时反映了党中央精神,每一次修订都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这既是该教材富有旺盛生机和活力的一大特点,也是该教材紧贴时代脉搏和不断改进呈现方式的优势传统。当前,在期待新版教材投入使用之前,对于具体承担“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的一线教师来说,其主要任务是在不颠覆原有教学计划的前提下,对现有教学目标、教学体系、教学内容进行适当调整,力争做到表述尽量精准、内容尽量精炼、素材尽量鲜活。这就迫切需要具体承担“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的一线教师在认真学习领会党的精神的基础上,结合正在使用的教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5年修订版)的主体框架和逻辑主线,明确在本课程教学内容方面需要增补哪些新内容,明确在本课程教学语境方面适当调整哪些新表述,明确在本课程教学目的方面提出哪些新要求,并将其具体充实到教材相应的教学内容中去。在绪论“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中,根据党的报告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个重大判断,在第一节“适应人生新阶段”部分可以增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内容;根据党的报告关于提高全民族法治素养和道德素质的论述,在第二节“提升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部分适当增补有关法治素养的内容;根据党的报告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论述,增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等内容,并进行分析论证。在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中,根据党的报告关于当代青年的殷切希望,在第一节“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部分可以增补有关“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等内容。在第二节“树立科学理想信念”部分,围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一话题,可以适当增加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以及如何理解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如何认识使命呼唤担当,使命引领未来;以及在新时代如何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等内容。在第三节“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部分,可以适当增加我们不能因现实复杂而放弃梦想,不能因理想遥远而放弃追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等内容,并进行延伸解读。在第二章“弘扬中国精神共筑精神家园”中,在第一节“中国精神的传承与价值”部分可以吸纳党的报告关于如何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为什么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为什么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什么要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为什么要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等相关内容。在第二节“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部分,可以适当增加新时代如何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牢牢把握大团结大联合的主题,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统一,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等关于民族统一战线的新表述,并对这一内容进行阐释。在第三节“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部分,可以增加如何增强改革创新本领,如何保持锐意进取的精神风貌,如何更加自觉地投身改革创新时代潮流等相关内容,并结合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进行剖析。在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中,在第一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部分可以将党的报告关于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充实进来。在第三节“科学对待人生环境”部分,可以围绕美丽中国,适当增加党的报告关于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等内容,并对这些论述进行分析。在第四章“注重道德传承加强道德实践”中,可以增加党的报告关于如何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等相关内容。在第五章“遵守道德规范锤炼高尚品格”中,可以增加党的报告关于激励人们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强化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奉献意识等内容。在第六章“学习宪法法律建设法治体系”中,可以有所侧重地增加党的报告关于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有机统一等内容。在第七章“树立法治观念尊重法律权威”中,可以增加党的关于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建成,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的相关论述。在第八章“行使法律权利履行法律义务”中,可以增加党的关于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巩固基层政权,完善基层民主制度,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健全依法决策机制,构建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机制等相关内容。从以上各章增补的内容来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各章基本上都有一个按照党的精神进行充实、调整和扩充的任务,这就需要任课教师能够认真对待、整体规划、综合分析。通过上述党的报告内容的适当增补,将进一步促使本课程的主题更加鲜明,表述更加精准,理论更加贴近实际,尤其是有关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依法治国等教学重点、难点的讲解也更为及时、丰满和精准。但是,教育者一定还要明确,“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贯彻党的精神并不是想当然地把党的报告中“涉及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修养的知识内容列入教学内容进行讲授,它涉及党的创新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进教材、进课程、进学生头脑的问题,需要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转化为课程教学内容的规律、教学内容转化为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规律等角度进行整体推进,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实施过程。”可以说,党的召开后,当代青年学生纷纷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如何做时代新人?如何看待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和历史方位?如何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并用以指导实践?如何为实现人生出彩搭建舞台?如何做时代的弄潮儿?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的变化给当代青年学生带来哪些新要求?如何才能更好地投身于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如何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对这些新问题,我们都要力争在课堂上作出新的阐释和回答,帮助学生从历史逻辑、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结合的视角来观察与思考,分析与解决这些问题,增强青年学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进而使“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在党的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方面尽量全面又重点突出。

二、任课教师要注重教学素材的选取、教学专题的设计和教学形式的创新

有学者分析指出,“只要领导重视,专家认真修订教材,‘进教材’的目标是可以保证的。比较起来,‘进课堂’就不那么容易,因为它得通过任课教师的讲授和组织来实现,而由于任课教师的水平不一样,教学研究和精力投入不一样,教学效果也就不可能一样。即是说,进课堂在形式上也可以做到,但是真正实现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还需要教师付出很大的努力。”那么,如何促使党的精神进课堂、进头脑,避免形式化和简单化,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推动当代青年学生更好地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党的精神上来呢?我们认为,在整体把握现有教材体系和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任课教师还要苦练内功,追求卓越,注重教学素材的选取,教学专题的设计和教学形式的创新。一是结合党的精神精心选取新的教学素材。新时代要有新风貌,新境界要有新气象,新思想要有新话语。为了充分调动广大青年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的积极性,学习党的精神的主动性,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自觉性,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亲和力。“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任课教师在突出教学重点、难点,有针对性地讲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当年青年学生的新要求等重大思想理论问题与实践问题的同时,还要注重教学素材的甄选和使用。这种通过精心选取的素材,不仅需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还要适应党的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新诉求,满足青年学生的新期待,解答青年学生的新困惑,努力使党的精神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切合学生的心理状态。它可以具体表现在任课教师所使用的多媒体课件、所播放的视频资料、所策划的讨论话题以及所开展的社会实践等诸多方面。二是结合党的精神精心设计新的教学专题。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强调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1]那么,如何用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如何在改进中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对此,全国不少高校都有很多新探索、新实践,尤其是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倡导专题教学业已形成越来越多的价值共识。因此,如何结合党的精神在现有的教学板块中增设新的教学专题呢?结合自身教学实际,我们认为不妨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条逻辑主线设计以下九大教学专题:专题一——新时代当代大学生的成才目标和历史使命;专题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青年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专题三——坚定理想信念做时代的弄潮儿;专题四——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与中国力量;专题五——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专题六——提高全民族法治素养和道德素质;专题七——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是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必然要求;专题八——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专题九——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通过这样精心设计的教学内容来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生运用党的精神来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基于主渠道、主阵地协同育人理念探索新的教学形式。有学者分析指出,“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教学的吸引力,教师在突出重点、有针对性地讲授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的同时,也要注重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的创新。”[2]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中,教师的课堂教授总是处于主要的和主导的环节,是帮助学生提高思想认识的主要方式。但是,课堂讲授又不是唯一方式,它需要其他的教学环节配合、配套,形成一个教学工作系统。近些年来,基于主渠道、主阵地协同育人理念,成都大学由分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单位和日常思想政治工作部门的校领导牵头,注重校内各方面资源的整合,围绕如何整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日常思想政治工作“两支队伍”师资力量,尤其是整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单位与党委学生工作部、校团委以及不同院系的品牌活动资源进行了艰辛探索,在教学方式改革、考核方式改革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效果。具体做法是改革“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考核成绩构成,形成总成绩由卷面成绩(40%)+任课教师平时成绩(20%)+自评互评成绩(30%)+班主任(辅导员)考评成绩(10%)四位一体。其中,自评互评考核方法主要是由学生个体自评、班级同学互评和专任教师点评相结合的考核方式。这一探索与实践在由成都大学主办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主阵地协同育人机制”专题研讨会上获得了与会专家的广泛好评。因此,在现有做法基础上,适当契合党的精神进行拓展,还是会在师生教学相长中产生更多共鸣的。

总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在学习宣传党的精神,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青年过程中,负有责无旁贷的责任。我们作为承担这门课程教学任务的教师,要在认真学习领会党的精神的基础上,不断推进在改进中加强教材体系、教学体系、课程体系和知识体系的转化工作,切实做好“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育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2]丁俊萍.关于在“概论”课教学中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几点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4).

作者:岳鹏 向黎 单位:成都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