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思想文化教育的创新与实践

时间:2022-04-12 09:50:00

导语:大学生思想文化教育的创新与实践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大学生思想文化教育的创新与实践

摘要: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是我国当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思想品德,自我国实行校园教学以来,高校一直是大学生成长育德的主要阵地,在新的形势下,我国高校应按照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原则。忠实的履行好教育这项伟大的职责,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积极探索、勇于作为。当前,高校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应该进一步从传统的教育模式向全新的教育模式进行转变。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必须分析多种情况、依靠多种途径并采取多种措施具体落实这项工作。

关键词:思想文化教育;文化强国;价值观;大学生

和谐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公民应有的责任与义务,同时也是我国全体人民的共同追求与愿景。其中,大学生的精神理念与思想道德价值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问题由来已久,大学生群体是我国最大的人口聚集地,其思想问题时刻充斥着国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民族未来发展的每一根神经。大学生思想文化教育目前作为一项重要的社会现状问题,已经逐步引起了社会、中央等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从某方面来说,构建社会主义文明社会的价值观念是对我国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相处融洽度的一种表象。其在满足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道德本质需求,同时也作为我国稳定发展的基本要素。高校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和谐价值体现的主要载体,在其思想道德教育上,相关教育机构需做好大学生的思想引导和道德教学工作,使我国高校大学生人人具备足够的社会主义价值观。

一全面塑造大学生的和谐社会价值观以及综合素质

全面的加强高校大学生的自身综合素养是我国教育机构培养人才的最终目标以及首要责任,在当今经济不断发展的时代,实时对大学生提出相关要求并予以监督。高校的教学思想不只是大学生能够学到专业的知识理论体系以及实际的动手操作能力,除专业技能以及专业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大学生的社会主义价值观以及基本的思想道德建设。全方位的面对各种社会问题,培养大学生的自身综合素质以及心理素质,利用大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锻炼其的操作能力以及动手能力等行业技能,使其成为新一代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在这之间,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在我国构建社会主义文化具有导向作用以及深渊的教学意义。相对于我国高校大学生而言,在我国教育机构的教学初期,构建校园精神文明一直是相关教育机构的侧重点,加强我国高校大学生的社会主义价值观是我国在发展新时期的必备内容[1]。其符合了我国在发展阶段中的精神需求以及思想需求。强烈的反映了我国以劳动人民为主的共同愿景以及根本利益。

二在校园环境下积极做好校园文化的建设工作

目前,大部分学校的教育模式是知识力与行动力的相互结合,其想达到的效果是让在校大学生除了学习基础的专业知识以外,还能切身的体会到科学文化、行为文化的力量。整体来说,普通高校的整体教育流程是加强青少年的实际动手能力,提升大学生的职业能力与素养。而大学生品德教育的培养工作与之有很多的不同之处。目前大部分高校都持有的共同特征是与企业进行密切合作,其合作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扩大教育领域的落脚点,另一方面也是给在校学生的职业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发展空间。由此可以看出,普通高校的侧重点只是单纯了为了培养广大青年的生存能力和职业技巧,忽视了对思想道德品质的加强。而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与前者紧密结合,让青少年在具备自身技能外还能够切实的投身到思想品德修养当中[2]。

(一)大学生的和谐文化建设

大学生的和谐文化建设是高校教育构建文明校园的重要基础内容,校园文化是指历经创造与传承的校园精神文明格局。校园所处的环境以及大学生的校园生活方式等多种校园现象都可以作为校园和谐文化建设的主要产物以及物质成果。其内容的核心是共同遵守大学生的基本思想道德标准,创建大学生在校园环境中的行为文化、精神文化以及物质和制度文化。高校的校园风气在我国当今社会的社会主义价值观中具有良好的导向性作用,其培养模式是高校大学生精神氛围、价值观念的重要基本。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整体思想推入到校园的教学环境中,教育机构应派遣工作人员时刻监督校园内部各个部门的相关教学工作是否落实,以及成效如何[3]。马克思理论是我国和谐文化的基础成分,通过校园的二次传播以及校园环境积极、紧张的学习氛围,把我国的全民风尚提升到构建和谐社会的需求高度。

(二)大学生的和谐教育理念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大学校园教育环境的基础。发展以及建立高效的学习氛围以及精神文化是我国当代大学生应具备的学习理念以及社会职责所在。通过和谐社会所需求的思想道德标准以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价值观解决并正视校园中的所有消极因素,做到校园生活中的氛围和谐,授课老师与在校大学生的融洽相处以及和谐发展。高效的教学机构应在校园中设立校纪校风、教学标准以及学员代表等相关鼓励与监督政策。大学生是实现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力量之一,其思想道德状况如何,关系到我国现代化事业的成败。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从事高校学生品德教育的工作人员不只是知识的传播者,还是当代学生共产主义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者。

三积极构建高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并予以创新

塑造大学生的全面综合素质以及思想道德标准是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价值观的主要思路与整体流程,在高校中,相关的教学机构需针对当前高校的教学特性搭建“全过程育人、多方面育人、全民育人”的教育模式,在培养人才的各个过程中都持有积极向上的育人态度,达到全民育人的教学效果。

(一)在校园中开展“开放式教育”模式

开放式教育的主体意思是在满足学生自身的合理要求外,在大学生的校园生活中提倡自主学习的主体氛围,加强在校大学生的自我监督能力以及自我教育意识,适当的缓解在校大学生在校园中的学习压力,完成学生的自我进步效果,加强在校大学生与校园之间的合作性与协调性,全面促进在校大学生的自由以及和谐的快速发展[5]。全面提升思想道德理论课程的教材建设、教学队伍建设、教学模式建设以及相关的课时优化,引导在校大学生树立良好的社会主义价值观。

(二)在校园中开展“参与式教育”模式

在拥有良好学习风气的校园环境中,课外活动的课程安排是最容易被教师所忽略的,积极的支持以及配合在校大学生参加各种校园课外活动,能够有效的提升在校大学生的团队荣誉感以及学习积极性。在创建校园文化的过程当中,不断培养在校大学生的自身素养以及思想道德,从而使其能够快速的确立自身的人生价值观以及社会主义价值观。参与式教育的主要目的是通过不同主题的校园活动能够对学校的精神文化建设产生时效性、针对性的主导作用。总而言之,在文化强国的大背景下,参与式教育在高校中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具有良好的时效意义[6]。

(三)在校园中开展“实践性教育”模式

高校在予以大学生思想道德相关课程时,通过不断的实践性教学可以有效地加强在校大学生的肢体感官以及劳动感官,是当今构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必不可少的一种教学模式,实践性在高等的专业化高校中应用的极为广泛,根据我国近年来的教育国情以及相关教学思想指导,实践教学在诸多高校中取得了显而易见的成效[7]。一套完善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有助于校园文化的建设,并可以培养在校大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从而树立更高更远的崇高理想。

四结论

在当代社会背景下,文化强国视阈下大学生思想文化教育的创新与实践不仅仅规范于校园环境中,其自身的家庭教育以及步入社会的社会教育同样对我国高校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相比于高校的教学环境,社会上的各方面元素对当代大学生来说更像是一所大学校,所以,我国教育领域的相关人员需合理的搭建好校园、家庭、社会三方面对当代大学生的教学链接。全面塑造其对祖国、对社会的思想道德文化建设。

作者:刘晨 单位:河南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