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教育实效性探讨

时间:2022-01-16 04:30:34

导语:思想道德教育实效性探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思想道德教育实效性探讨

时代变迁,对象变化,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却表现的变化迟缓,创新意识淡薄,不能有效地适应社会变革的需要,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缺失。表现为:思想政治工作得不到应有重视,一些院校把经济利益放到了第一位,思想教育阵地建设滞后,教育的影响力和作用力弱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应有尊重,无视学生的利益需要,以理想化的价值标准规划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不能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仍然单向灌输为主,内容与学生的思想实际难以贴近,容易被人看成空洞的说教,形成排斥心理,以致严重影响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要改变这一被动局面,需要我们与时俱进,创新理念,不断改进思想道德教育的方式方法。

一、创新理念,努力提升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水平

一是要把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放在高校工作的首位。人的思想政治和道德素质教育是人的教育的灵魂和核心,高校作为我们育人的场所、培养接班人的园地,应该把“培养什么人”、“为何培养人”这一重大课题始终摆在重要位置。按照“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原则,切实加强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领导。对职业院校来说很重要的是要纠正长期以来存在的重技轻德的偏向,改变思想政治教育“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真正把它放到学校工作的首位。二是思想道德教育要更加重视体验教育。思想道德教育的目的,不是让学生停留在对一系列观点、原则、规范的教条式掌握上,而是要让学生成为一个拥有正确的政治立场和尊规守法拥有良好道德规范的公民,这需要体验教育需要养成教育。中华民族一直就有鼓励“知行合一”道德实践的传统。德国教育家布贝尔也曾提出教育的目标不是教会学生什么现成的东西,而是塑造品格,而品格塑造是要靠学生自己在生活中领悟、实践中养成的。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道德实践并将道德教育融入学生的生活实践学习实践和社会实践中去。社会实践包括公益活动、社会调查、社会考察、志愿服务、勤工俭学等丰富多彩的内容。通过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扩大学生体验式接触,促进大学生的道德认识向道德信念转化,由此达到自我教育目的。三是高校应该树立起以关爱学生成长为中心的主体意识。高等院校的根本任务是育人,育人对象是学生,学生是学校的主体,学校要有一切以学生为本,一切工作围绕学生服务学生的意识,要把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当作重中之重,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整个环节。学校的思想道德教育既要与社会需求相结合,又要与学生需求相结合,了解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尽力满足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当下就业难是目前困扰高职院校学生的一个最为重要的问题,学校应该在这方面多做工作,想学生之所想,帮助他们树立好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积极地为他们拓宽就业的渠道,解决好学生就业问题。实践表明,那些就业问题解决得好的院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做起来也更为得心应手。

二、发挥好主渠道作用,不断推进思想道德课教学改革

一是要适应高职教育的特点,突出基本原理的讲解运用。职业院校强调市场导向,能力本位,教学上重技能学习,重动手操作,形成了以实践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思想道德课教学理论讲解较多,两者存在一定的矛盾,这也是许多专家学者提到过的一个焦点问题。我认为职业院校的思想道德课教学应该区别于普通本科高校的系统讲授,要以邓小平同志所说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的思想为指导,适应其学制短、重实践的特点,教学中可以减少一些理论体系的讲授,多一点重要理论的讲解运用,可以选取重点章节和学生较为关注的问题进行专题式的讲授,有针对性地解答他们对于社会和人生产生的种种疑惑,重视对学生运用基本原理阐释社会问题能力的培养,这样思想道德课教学才能收实效。二是加强师生互动,寻求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间的最佳结合。传统思想道德教育的最大弊端就是把学生当作“知识容器”,重灌输,轻启发,重传授,轻互动,学生主观能动作用没有得到应有体现。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指出:“我们不知道有任何一种力量能够强制处在健康清醒状态下的每一个人接受某种思想”。[1]所以说思想道德教育必须做到以人为本,要在学生轻松愉悦的学习过程中才能达成思想道德教育的目标。三是要改变单一的考试打分方式,建立综合动态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道德评价体系。过去我们对学生的考评,主要是通过课程结束闭卷考试方法来进行的,侧重的是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学生真实的政治思想状况和道德水准并不能得到如实的反映,这种评价手段也就失去了应有的激励作用。如何才能更加科学和客观的去评判学生的在校表现呢?如何通过评价去引导学生追求进步追求高尚呢?重要的一点是要尝试改变单一考试打分的方式,从多角度、多方位着眼,把理论素养与道德实践结合起来,更多的凭借客观事实来评价。目前一些高校已经开始采用德智体综合测评的方法对学生进行考评,虽然存在着学生众多、工作量大、标准选用难的问题,方向应该予肯定。

三、充分利用网络技术优势,拓展思想道德教育新阵地

一是要紧追网络科技发展潮流,积极拓展思想道德教育网络新阵地。据统计中国互联网上网人数超过7亿,年轻学生已成为上网比例最高上网时间最长的群体,他们获取的信息有一半以上来自互联网,互联网对青年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过去我们谈互联网负面的影响比较多一些,其实我们更应看到互联网的发展也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许多新形式新途径。互联网极其丰富的资源成为我们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互联网的开放性使师生们研究讨论查询思想政治教育问题有了更为方便快捷的平台。网络传播如网络讲座、网上论坛、网上宣传、电子信箱、视频交流等多种新形式的出现,使原有的从老师到学生那种单元流动教育模式过度到主客体互动的模式,这种转变对旧的教育模式来说是一种革命。我们要顺应时代的进步,主动地进入互联网这一思想道德教育的新阵地,而不是驻守观望,裹足不前。二是要疏堵结合,为学生打造一个干净的网络环境。对网上的一些不良信息全盘加以堵截并非易事,一味的堵结果往往适得其反。要运用疏导有致、因势利导的教育方法,正确运用技术、行政和法律的手段,建立健全校园网络信息安全系统,净化网络文化环境,确保校园网络高效、安全、有效地运行,让网络成为大学生学习的园地和健康成长的基地。

作者:苏燕平 单位: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26-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