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时间:2022-03-22 02:42:33
导语:浅谈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效性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思想道德教育应是基于人的基本需求之上的一种思想改造活动。只有当教师的教立足于学员的现实困惑和现实需求,以解决困惑和实现需求为目的来展开教学活动,才能够激发学员的好奇心,才能使教师的教和学员的学在思路上达成一致性,教与学才能达到较理想的效果。因此,教师应从学员思想实际出发,通过调动学员情绪、达成教学共识、权衡利益关系和感受道德能量,追求与学员的共鸣,来设计思想教育课程。
关键词:情绪;共识;感受
一般来说,我们的课堂教学以强调讲授系统的知识为主,相对比较忽视学员的情感、态度和价值需求。而思想道德教育则必须立足于学员的情感、态度和价值需求,才能体现出其教育效果。在高校教学中,学员是具有一定知识背景和思维水平的成年人,所以从感性的角度上讲,高校教师讲课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和学员进行思维交流的过程。即教师按其思路来授课,学员按他们思路来理解教师的授课内容。如果这两种思路能达到一种统一,即教师和学员在教学中能形成共鸣,那么我们的教学就能达到预想的效果。思想道德教育作为一种思想改造活动,这种共鸣则显得更为必要和重要。因此,思想道德教育应立足于学员思想实际,通过调动学员情绪、达成教学共识,追求与学员的共鸣,来设计思想道德课程,以激发学员理性上的主动思考,从而达到思想传递的目的。
一、调动学员情绪
一般来说,学员走进课堂来听课,在感觉上是被动的。作为教师首先就必须把学员的这种被动的感觉调整为主动的感觉。而通过换位思维,准确运用教学语言、合理安排教学步骤,以选题动机激发学员的兴趣和好奇心,以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调动学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当教师走上讲台面向学员时,学员一般都会想:这堂课这个老师会讲些什么?会怎样讲?教师则要考虑如何吸引学员的注意力、激发学员的兴趣。首先,教师要运用恰当的引言告诉学员今天讲这个内容的原因和动机,引言设计得好,则能做到引人入胜。对于思想道德教育类的教学,要做到引人入胜,可以运用一个当前热议的思想道德类问题的案例让学员来思考来点评,通过思考、点评让学员的思维迅速地进入课堂,并让学员认识到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其次,就是要说明讲这个内容的目的,让学员听课能有目的性,并能在听课过程中时时反思自己,从而有意识地逐步接近这个目的。思想道德作为基于价值取向的一种行为规范,其培训目的则要着眼于一定的价值取向来进行设计。所以,教师可以设计出一个美好的愿景,思想道德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这一愿景,通过对愿景的憧憬让学员在上课时精神能马上进入一种兴奋状态,并能带着好奇心来听教师下面的内容。最后要说明的就是对这堂课的内容安排,即教学内容。让学员对这个专题的整体脉络有个了解,这个也是很重要的。学员弄清楚了这次课要讲哪些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听课也会有主动感。
二、达成教学共识
学员听课一般都比较喜欢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能否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是和教师选择什么样的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密切相联系的。从教学形式上讲,我们可以把思想道德类的教学分为报告式教学和互动式教学两大类。报告式教学表现为单向传递信息,没有活力,不能激发听众的思维。互动式教学则表现为双向传递信息,形成互动的氛围。对于思想道德教育类的教学则必须运用互动式教学,通过互动式教学,一方面,教师在课堂上运用交谈式的教学语言、运用交流式的语气和目光,让学员感到轻松,从而活跃课堂气氛;另一方面,适时地发动学员参与课堂讨论,形成小组观点并相互点评。学员只有参与课堂,才能实现自身思想和外界信息的交流,才能让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在不断的互动过程中内化成学员的认识。从教学内容上讲,思想道德教育的教学内容必须着眼于学员的现实困惑和现实需要进行设计。例如与道德相关的现实困惑有哪些?我们该如何走出困惑,等等。最后就是基于学员的现实需要来和学员讨论如何创造这些条件才是合理的才是可行的。这里合理性就是指思想道德的提升要与人的合理追求相统一,即提升思想道德不能以牺牲个人的合理追求为代价。只有满足这种合理性的条件才能与学员达成共识。可行性是指思想道德的提升要与实现人的现实需求联系起来,而不是超越人的现实需求的空洞的说教。这种合理性和可行性是相互联系的,只有满足合理性的条件才能激发学员进行思想道德提升的积极性,只有满足合理性的条件才是可行的条件。唯有如此,道德的提升才是协调可持续的。
三、权衡利益关系
思想道德作为基于价值取向的一种行为规范,所以思想道德活动更多的是一种利益取舍的过程。那么思想道德教育应着眼于培养受众的利益观,通过对各种利益关系的比较、分析、预测、判断等,引导受众权衡利益关系,进行正确的利益取舍。一般而言,高校学生经常会面临以下几种利益关系。一是自我利益和他人利益、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按照普遍的道德标准,任何人在追求自我利益、个人利益的同时,不得以侵占或侵害他人利益、国家利益为条件。但由于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完善,滋生了大量的侵占或侵害行为,同时也衍生了大量的社会机会竞争不公的现象。针对这些现象,我们可以和学员一起感受一起思考。一方面,教师可以利用案例来和学员一起分析思考;另一方面,也可以发动学员把他们所知道的或所经历的相关事例讲出来与大家一起分析。通过分析我们找出这所有现象背后的根源:法律的欠缺和道德的缺失,这既能发现法律的漏洞又能引起学员的自省和反思。二是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具有内在统一性,只有当二者保持着相互协调的关系时,人的幸福感才是最高的。但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看重的是实实在在的物质利益,而轻视了精神利益。所以造成现实生活中的道德缺失、信仰缺失。在这样的社会现实下,往往是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并没有带来人的幸福感的提升,甚至经常性地会怀念过去相对贫穷却感觉很幸福的日子。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可以在课堂上做一个现场调查,把学员的生活幸福感的波动情况进行统计,对于生活幸福感下降的学员,我们可以一起分析原因。通过这一教学过程,我们既能找出制度和法律的漏洞,又能让学员进行自我剖析。三是政治利益、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从社会发展学的角度分析,社会利益应该是经济利益、政治利益得以持续的根本。然而长期以来,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并注重以经济利益来衡量党员干部的政绩,并以此作为党员干部升迁的重要考核指标,因此造成社会利益格局的严重失衡。当前在社会利益格局严重失衡的态势下,整个社会的经济利益、政治利益也正经受着冲击。面对这样一种现实,教师可以引导学员做一些有关各种利益关系的分析。只有通过对各种利益关系的详细分析,才能让受众真实地感受到权衡利益关系的重要性,从而引导他们进行正确的利益取舍,从而逐步树立正确的利益观。这也是我们进行思想道德提升的重要环节。
四、感受道德能量
思想道德不仅可以影响一个人的心理、语言、行为等,而且也影响到社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因此思想道德教育可以运用问题交流、分享故事、热点分析等方式,让学员通过感受思想道德的能量来激励学员自觉地进行思想道德的提升。首先,教师可以事先设计出一些与思想道德相关的问题。例如,“当你工作表现突出时,你是想获得物质奖励还是想获得精神奖励?是物质奖励更能影响你的生活还是精神奖励更能影响你的生活?”等等。让学员针对这些问题作交流,教师也可以针对学员的回答提出反问,并比较、分析各种可能性,通过比较、分析和学员一起感受思想道德的能量,引导学员的思维,争取与学员形成共识。其次,教师可以运用经典故事等素材来进一步说服学员。崇德向善的故事可以真正触及学员的灵魂,真正影响到学员的内心活动,对思想改造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另外,可以选一个现实热点问题和学员一起思考对策,或者是教师事先设计一个方案,然后和学员一起讨论这种方案的可行性以及各种可能的结果,一方面引导学员积极运用思想道德的力量来解决问题,培养学员的思想道德意识,另一方面也可以完善教师的方案。总的说来,思想道德教育要实现思想改造、道德提升的目的,必须着眼于受教育者的心理活动来展开,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受教育者的心理认同;必须着眼于受教育者的现实需求来设计教学内容,这样才能激励受教育者自觉地进行思想道德提升。
作者:金亚慧 单位:中共孝感市委党校
- 上一篇:中等职业教育德育发展论文
- 下一篇:中西生态伦理观念差异的哲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