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新常态

时间:2022-02-05 11:10:07

导语:构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新常态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构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新常态

摘要: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历来是党和国家十分重视的工作,在社会环境、经济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和青少年精神需求呈现出新常态的形势下,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面临更大的困难与挑战。为适应各种变化,需要对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载体等方面进行创新与发展,从而构建出属于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新常态

关键词: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思想道德建设;新常态

青少年是祖国未来的栋梁,肩负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重任。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状况关系着自身能力的发展,也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水平。党和国家历来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十分重视,2004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首次从战略的高度对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提出了要求。2008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动员社会各方面共同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社会环境”,以制度的方式扩充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主体力量。2013年的五四青年节,指出,青少年“要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自觉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积极倡导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1],从微观的角度对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内容加以充实。当前,社会各界,包括各级政府、学校、家庭等都采取了各种措施来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在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各地青少年思想道德模范不断涌现。但是,青少年在思想道德方面仍然存在问题,比如理想信念淡化、集体荣誉感不强、自我意识太强等等,且呈现出多样化、交叉化的趋势。面对新情况,需要构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新常态来加以应对。何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新常态?在中国,“新常态”一词最早是由于2014年5月在河南考察中提出的,主要是指经济发展新常态,之后被运用于政治、社会、文化等领域。新常态的“新”就是区别于旧,“常态”则是指相对稳定的状态,新常态就是指不同以往的稳定状态。对于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而言,指的是要敏锐地认识到构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中的新常态,并且去适应它、引领它,让新常态服务于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

1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新常态的必要性

构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新常态的产生并非无中生有,而是由当前社会环境、经济形势、精神文明建设以及青少年精神需求都出现了新情况、新变化、新问题决定的。

1.1应对社会新环境的需要

国内与国外两方面的环境发生着新变化。首先,从国内环境来看,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攻坚时期,同时也是社会转型时期。这个时期的社会矛盾较为凸显,正如美国政治学家亨廷顿所说:“现代性孕育着稳定,而现代化过程却滋生着动乱”[1],比如贫富悬殊、道德滑坡、贪污腐败等等,看似与青少年无关,但作为“社会人”,如不对其正确引导,容易产生消极影响。其次,从国外环境来看,随着对外开放水平的不断提高、领域的不断扩大,文化的影响日趋突破国与国之间的界限。这一方面为我国青少年学习、利用国外先进文化提供了条件,另一方面增加了其受腐朽文化侵蚀的风险。加之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提高了风险系数。在此背景下,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作为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手段,需要跟上时代的脚步,应对社会新环境,最大限度地保护青少年免受腐朽文化的侵害。

1.2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需要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已在2011年成为了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而当前,我国经济增速处于回落状态,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经济发展呈现出新常态。但是也需要看到,在新常态下的经济结构优化、增长动力切换、制度环境改变,机会要比过去大得多[2]。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作为修筑上层建筑的手段之一,在经济新发展的背景下也遇到了新机会。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市场得到更大的发挥,而市场经济的深化要依靠诚信,这就需要加强人们的思想道德建设,尤其是未来市场经济的主力军———青少年。因此,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需要在其发展的过程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新常态。

1.3顺应精神文明建设新阶段的需要

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题中之义,为物质文明提供必要的智力支持和精神支柱。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下,各类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如雨后春笋,发展势头良好。当前,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协调发展构成了树立“三个自信”、实现中国梦的坚实基础。与此同时,精神文明建设已经处在推动我国“四个全局”战略的重要位置,其必要性与迫切性不言而喻。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青少年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从某种程度上说,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着精神文明建设的成败。在精神文明建设发展的新时期,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需要与其相契合,从而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推进器。

1.4满足青少年精神新需求的需要

随着经济大发展、大繁荣带来的物质文化充裕,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逐步提升。青少年对新事物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对于精神文化的需求在内容、载体、形式等方面呈现出多层次、多元化等特点。但同时,由于青少年在心智方面还未成熟,抗挫能力、辨别能力较弱,容易受到心灵伤害,更有甚者转化为心理扭曲。青少年时期对一个人来说,是人格塑造的重要时期,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针对他们在这一时期的强烈求知欲与“成长中的烦恼”,需依靠思想道德教育在其中发挥不可代替的、指路明灯的重要作用。

2如何构建青少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中的新常态

在面对社会环境、经济发展、精神文明建设以及青少年需求都在逐渐产生新常态的形势下,构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工作也需要在理念、内容、方法、载体等方面积极适应并创新发展,从而成为新常态。

2.1教育理念上:德育与智育相结合

德育与智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环节。深化青少年道德认知、培养青少年道德情感、陶冶青少年道德情操、形成青少年道德行为习惯是德育的主要目标与任务。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培养专业知识技能是智育的主要目标与任务。从这来看,德育与智育具有巨大的区别。当前,素质教育成为教育的最大目标,但是现实中,大多数学校仍以考试成绩作为考核的首要标准,在教育过程中,过分重视智育而忽视德育,除了思想品德课之外,少有其他德育渠道。德育的缺位会导致智育成果向负面转化。只有德育与智育的有效结合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智育的成果。因此,在新常态下,必须将德育与智育牢牢地结合在一起。首先,把德育融入教师考核中。教师是实施德育与智育的最直接主体,因此,将德育与智育相结合需要从教师方面着手。在未来的教师考核中,不能仅仅测量如学生考试优秀率等智育指标,还需要将德育指标融入教师考核中去,比如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社会责任意识等等。其次,把德育融入学校考核中。学校是决定校园氛围的重要因素,对教师和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有着重要的引领作用。因此,需要对学校进行可行的德育水平考核。对德育的考核应该包括是否设置德育课程、是否有德育活动,同时还需要对学校的德育效果进行考核。最后,把德育融入学生考核中。当前,各中小学对学生们都进行了思想道德考核,它已经成为了考核学生的一个方面,但是仅停留班主任对其的思想品德评语上。要让学生们充分认识到思想道德的重要性,需要加大对其的考核力度,从多个方面对其进行测评,进而达到德育的目标。

2.2教育内容上:历史教育与时代教育相结合

历史犹如一面镜子,让人在审视的过程中真正认识自己。对青少年进行历史教育,能够让其对中华民族、中国有更丰富、更深刻的认识,并且运用中华传统美德作为自己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善恶观的标准。全球化进程加快,青少年需要对当前的社会形势有一定的认识,对不良现象有正确的判断。因此,在新常态下,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需要既体现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又要符合时代特点,在全球化的大潮中保持生机与活力。首先,深化历史教育。当前的历史教育对于青少年来说,最为主要的就是学习历史课。深化历史教育,需要调整每一阶段历史课程,让其符合青少年各个阶段的需求。其次,强化时代教育。时代教育在当前的中小学教学中相对较弱,而在大学中得到加强,这主要表现在大学的形势与政策课程中。中小学作为青少年思想道德培养的重要阶段,也需要对其进行时代教育。对青少年进行时代教育,可以通过相应的课程设置和班级活动来实现,一方面增加了课程的丰富性,另一方面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水平。最后,将历史教育与时代教育相结合。历史与现实本来就具有不可分割性,对青少年进行历史与时代教育需要将二者相结合。要将时代教育融入历史教育的总过程中,让青少年在对比的过程中深化对历史的认知,更加清晰地认识当今形势。

2.3教育方法上: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

当前,我国对于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多为理论教育。理论教育能够让青少年对思想道德教育有个系统的认识,为自己的道德认知与行为打下坚实的基础。然而,理论具有一定的抽象性,离现实社会有一定的距离,仅仅注重理论教育存在一定的问题。实践教育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青少年的道德体验,进而提升青少年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认同感,是稳固和扩大教育活动阵地的重要举措。但是,实践教育没有理论教育作为支撑,往往容易流于形式。因此,在新常态下,需要将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首先,保证理论教育品质。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理论需严格的审查,在符合历史的基础上,还需要增强其认可度与接受度,让其真正发挥出教育的作用。其次,创新实践教育方式。在完成相应的理论学习后,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进行实践教育。比如游览红色景点,观看红色电影等等,让青少年在体验中提升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最后,将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对于实践教育的内容,应该与理论教育相对应,这样一方面可以加深青少年对理论的认知与记忆,另一方面可以增加理论学习对青少年的吸引力,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

2.4教育载体上:线上载体与线下载体并重

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需要通过一定的载体才能得以实现。线上载体指的是运用网络技术在互联网上呈现出教育内容的媒介。与此相对应的线下载体主要是指实体存在的媒介,比如课堂教学、社会实践等等。当前,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多为线下载体。在新常态下,仅依靠课堂教学是不够的。随着科技发展,网络传播的力度与速度已在许多领域里得到证明。这一载体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比如时效性强、影响力大、覆盖面广等等,而网络对青少年具有较高的吸引力、接受度。当然,网络也存在着一些缺点,比如信息失真、网络成瘾等等。因此,在运用网络载体时,需要将网络载体与课堂载体相结合,做到取长补短、优势互补。首先,运用线上资源呼应线下教学。当前,许多学校在自己的门户网站上开设了相应的网络课程,这可以作为线下教学的补充。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有两点:第一,对于网络课程需要与线下课程有所区别,不能仅仅是将线下课程搬到了网络上,还需要增加课程的趣味性。第二,不能以增加网络访问量为由变相地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其次,运用线上资源促进师生互动。教师应该是青少年的良师益友,应该发挥其对青少年的指导与引领作用。因此,可以通过电子邮件等形式搭建教师与青少年双向互动的平台,教师可以较好地掌握青少年的思想动态,及时对可能发生的偏差进行纠正。最后,运用线上资源为青少年搭建排忧平台。影响青少年思想道德的因素很多,其中重要一点就是青少年面对的困难与忧虑。因此,可以建立专门针对青少年的BBS,青少年可以以匿名的方式自由抒发自己的情感。同时,请专家做客,及时对青少年的烦恼与困惑进行解答与疏导。

作者:程晓娟 叶璇 刘挺 单位:(西南科技大学政治学院

参考文献

1[美]塞缪尔•P•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北京:三联书店,1989:38

2武红昌,中学生道德问题的调查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3

3马蔚华,新常态下的新机会[N].人民政协报,2014-09-26(5)

4,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DB/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3-05/04/c_115639203.htm,2013-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