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同辈群体思想道德论文
时间:2022-09-11 04:35:25
导语:青少年同辈群体思想道德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1.自由性。
在学校和社会组织中,人们的交往一般要按正式的规则进行,其言行要受到一定的限制,有时不得不做一些违心的事,接触不愿接触的人。而同辈群体是个体根据自己的意愿和需要进行自由组合和自由选择的交往对象,成员之间的交往是自由、平等的,不被约束。正因言论自由,不受限制,有些不便在正式群体里讨论的问题,可以在群体里自由讨论。例如:对某些政治问题的看法,对某些人物的评价等。这势必对人的思想品德产生广泛的影响。
2.渗透性。
学校、社会组织对人们品德的影响往往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而同辈群体对人们的思想品德影响大多是通过成员间的互动,在无意间进行思想交流,也就是说,此影响是在潜移默化中实现的,人们受到影响可能是不知不觉的。但能聊到一起,必定是大家都感兴趣,有话说的话题,各抒己见,通常具有较高的心理认同感和内聚力。群体是在平等的基础上与同伴进行交往,但话题总有人带领讨论,在群体中一般会有较强的权威性的核心人物。
3.独特性。
学校和社会组织一般向人们传递主流思想、社会公认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而同辈群体却有自己独特的一套行为规范、价值准则。其价值标准可能和社会主导的价值标准一致,也可能与其不符,有的甚至尖锐对立,背道而驰。同辈群体特有的思想观念、价值标准、行为规范对其成员会产生相当大的无形压力,个体往往会依从核心人物或随大流,在这种特殊的环境下,导致同辈群体成员与之发生认同。这就决定同辈群体对其成员的思想有较大的影响。
二、青少年同辈群体在青少年思想道德养成中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青少年同辈群体的思想品德不断发生变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正确的利用同辈群体环境在青少年思想道德养成中的正向影响,对工作对象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把握,以增强工作的有效性。
1.青少年同辈群体提供了相互了解青少年真实思想的条件。
当代青少年思维活跃,崇尚自由、独立,希望自己可以自主管理自己,且积极组织并参与各种活动,希望取得与成年人同等权利。而这些愿望往往得不到教育者的理解、支持和肯定,青少年常感到自己的想法受到老师和家长的约束,往往对于各种束缚产生抵触和排斥心理。变得叛逆,做出与老师和家长提出的愿望相反的事情。在同辈群体中,更容易获得相互信任,于是他们更愿意与同辈群体成员交流自己的思想,探讨有关的问题,且乐于接受别人对自己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利用同辈群体这一资源,摸清学生真正的思想,对症下药,提高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青少年同辈群体为思想道德养成营造轻松良好的教育氛围。
同辈群体广泛存在于青少年之中,具有强大的亲和力。成员之间自由平等,更容易交心,沟通层次较深。刚进入青春期的青少年往往处于“心理断乳期”,思想观念和行为模式还不成熟,独立意念强烈,逆反心理严重,不愿意接受家长或者老师的说教,但是当他们进入同辈群体后,由于年龄、志趣、需求等相近,成员之间容易产生频繁互动,学习、生活、情感、思想的交流容易深入,他们更愿意倾听成员之间的建议,乐于接受同辈成员的说服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者可利用青少年同辈群体这一资源,优化青少年同辈群体相处的环境,营造轻松的氛围,渗透思想道德教育观念。
3.同辈群体为思想道德教育内容提供价值认同感。
在同辈群体中,个体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会增强。青年正处于逆反心理较强的时期,不愿意接受教育者的批评教育,而乐于接受同辈群体内的说服教育,且有较高的价值认同感。青少年之间的交往,彼此可以获取海量的社会经验和信息。他们不仅可充分展现自我,而且能在群体中获得了归属感、体验了受尊重和自我实现的快乐。他们学习适应自己的角色,不断学习社会规范,在这自主的学习中,慢慢地了解社会积极向上的主流思想,在潜移默化中学习中,也就是对思想道德教育内容的学习,从而觉得思想道德教育内容是有价值的,最终产生认同。
三、因势利导,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养成
同辈群体作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载体,既有优势,也有不足之处,为了避免同辈群体成为消极文化的载体,需要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者因势利导,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确保青少年在同辈群体中健康成长。
1.尊重同辈群体,在思想道德养成中引导青少年合理调节情绪。
青少年在同辈群体中,通过交往可排遣郁闷、宣泄烦恼获得情感的抚慰。通过同辈群体可促进青少年情感的健康发展、满足其社交需要、获得社会支持、安全感和亲密感。青少年在实现“个体化”的过程中,个体会重新建构和父母间的关系,走向自主,因此会产生焦虑、恐惧、自卑等消极情感体验。青少年会依赖同伴关系来寻求慰藉;同时将情绪向亲密的同伴释放。个体在亲密的友谊关系中和一般同伴团体中所寻求的社会需要是不同的。爱、亲密感和可靠感,更多是从亲密的同辈群体中获得;归属感或包容感则更多地在一般的同辈群体中寻求。他们在群体中能够得到支持和认同,获得心理满足和情感慰藉;通过同辈群体的交往、活动和文化认同,产生了归属感;通过在群体中扮演一定的角色来证明白己的存在价值。在思想道德养成中,要注重利用同辈群体中的情绪释放功能,引导青少年通过正确的途径抒发、排遣情绪。思想道德教育者可指导他们如何从同辈群体当中获得情感的支撑和精神上的交流,鼓励他们学习合理的调节情绪,例如:有意识把注意力转移到其他事物或活动上去;在适当的场合哭一场;向他人倾诉;进行剧烈运动;放声歌唱或大叫;听音乐;写日记。从而促进青少年身心的进一步健康发展。
2.重视同辈群体,在思想道德养成中引导青少年建构自我同一性。
同辈群体对个体的“自我”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它促进着自我同一性的形成和人格的发展。构建同一性就是定义你是谁,你的价值是什么。在同辈群体中,青少年有着不同的角色经历,同伴能够为其提供各种类型的信息,促进了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建构,是德、智、体、美等素质在个体身上的特殊结合,是富有个性特色的发展,与其它人不一样。其中人的良好思想品德是一种把握现实世界的能力,表现在对善恶是非的识别上,对自我、他人、社会等的致善上,也就是自我道德价值世界的建构。美国著名的精神分析学家沙利文认为,个体的人格是由个体的社会关系塑造的。他认为,同伴为个体逐渐理解合作与竞争的社会规则和服从与支配的社会角色构建了基本框架。在思想道德养成中,要重视青少年同辈群体,引导青少年建构自我同一性。青少年的成长背景各异,教育者可以鼓励他们合理的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形式,通过引导他们认识自己作为物质世界和社会历史创造者的主体地位,唤起其主体意识。帮助青少年树立崇高的理想,正确认识社会、人生、自己,提高适应和改造客观环境的能力。在完善个体的思想品德中指导青少年参加和改造外部世界,使他们乐在其中,马克思曾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指出:“那些为大多数人带来幸福的人,经验赞扬他们为最幸福的人。”
3.借助同辈群体,在思想道德养成中引导青少年习得社会行为规范。
同辈群体对个体的发展有着微妙的影响,它以独特的、重要的方式塑造青少年的个性、社会行为、价值观以及态度,是青少年社会化的主要动因和重要途径。同辈群体为青少年发展社会能力、获得熟练的社交技巧提供了重要的环境。皮亚杰在他的早期著作中论述了同辈群体在社会能力发展中的作用。他认为,正是产生于同辈群体中的合作与感情共鸣,使青少年获得了关于社会的更广阔的认知视野。同辈群体成员间的交往与学生和老师间的交往相比,更直接、更经常、更亲切,他们无话不谈,彼此从对方获得大量的生活知识经验、社会信息和价值观念,提高社会角色的领悟和扮演能力,习得融入社会的行为规范。成员若有违反规则的现象发生,可能会受到某种形式的惩罚。若没有亲密友伴,青少年可能会表现出很多的适应不良。在思想道德养成中,要充分借助同辈群体环境,引导青少年习得社会行为规范,促进个体社会化,推动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者要指导青少年通过同伴的思想交流来学习、认同、巩固和内化各种社会行为规范,逐步形成对某些事物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其的沟通、自卫和合作的能力;教会其彼此平等为人处世;引导其学会换位思考。最终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传播先进文化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四、结语
综上所述,青少年同辈群体在青少年思想道德养成方面具有重要影响,对于青少年的情绪调节、个性化发展和社会化发展,都具有不可小觑的正向促进功能。在青少年思想道德养成过程中,我们要结合青少年同辈群体的特点,利于其正向影响,消除其负面影响,对青少年进行高效的正确引导,促进其思想道德品质的健康成长。
作者:谢雪霞单位:广州大学政治与公民教育学院
- 上一篇:留守儿童思想道德论文
- 下一篇: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道德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