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道上的人性道德
时间:2022-12-27 01:00:58
导语:盲道上的人性道德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本文作者:庄和美工作单位:湖南科技学院
盲道受阻现象分析
(一)一些人只顾追求经济利益,人性道德下滑或丧失社会的物质财富在发展,为什么在一些人的心理,人性化的东西在消失,对一些与己无关的事视而不见,似于“睁眼瞎”?人性,是指人在一定社会制度和一定历史条件下逐步形成的品格性情。人性,并非一直停留在“人之初,性本善”上,而是受所处社会环境与道德修养等因素的影响而变化着。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多元化的社会思潮对社会主流思想造成了一定的冲击,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见利忘义、损公肥私等不断侵蚀着人们的道德底线,使“本善”的人性呈现出“恶行”来。人的“善”与“恶”人性,主要是个体道德修养的反映。道德是人类群体聚合的规则和要求,它有一个底线在约束着人们的行为举止。这个道德底线就是施展“善行”,以不损害他人为原则。善行意思指为自己与他人或社会多方的福利,而培育的品行或举动。一条明摆着的盲人行走的盲道被“霸占”它用,这难道不是对他人的损害吗?难道是善行之举?它反映的正是一些人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人性道德在悄然地变化。(二)政府管理不实在,关心程度不到位同志在“以人为本”的论述中强调:“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就是要以广大人民群众为本。这里的群众,不是抽象的人,也不是某个人、某些人,而是指一切人民群众。坚持“以人为本”,告诫我们党要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要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要把“以人为本”作为发展的最高价值取向,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不断满足人民的全面需求和发展。人类生活的世界是由人、自然、社会三个部分构成,“以人为本”发展观,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寻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总体性和谐发展。盲道上出现的种种问题,正反映出有关部门这种人性化“以人为本”管理的漏洞。(三)普遍情感淡薄,缺乏正义感与仁慈心英国著名哲学、伦理学、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一书中,从人类的情感和同情心出发,讨论了善恶、美丑、正义、责任等一系列概念,进而揭示出人类社会赖以维系、和谐发展的秘诀。他把人性中固有的同情等情感作为阐述道德的基础,用同情的原理来解释人类的正义感和其他一切道德情感,来说明各种美德的特性。斯密指出,所有人都是“经济人”,一生都在寻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人对物的追求只不过是一种手段,目的是实现自己想要的“感觉”。《道德情操论》中从两个方面阐述了如何获得这些金钱所不能满足的“感觉”:一方面是应当如何对待自己;另一方面是如何对待他人。斯密给出的答案是:“出于挂念自己的福祉,我们会具有审慎的美德;出于挂念别人的福祉,我们会具备正义和仁慈的美德”。由于现实中偶而会有知恩不图报,反而恩将仇报的事件出现,导致人们认为社会上的事复杂难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因而大部分人只顾自己赚钱或安全,而面对盲道受阻现象,无关或有关人员都视而不见,漠不关心,正义感和仁慈心消失殆尽。
改变盲道现状建议
(一)换位思考,亲身体验盲人是残疾群体中较为特殊的一个群体,他们因为意外、疾病或者天生的缺陷,无法看到这个多姿多彩的世界,但又不可能离开现实社会而单独生存。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换位思考盲人看不见的心理感觉,闭上眼睛体验一下他们行走时的困难,可能会感受到他们生活的艰难及无助的痛苦,也许会激发这些乱摆乱放人及“睁眼瞎”的同情心,就如亚当•斯密阐述所说:“我们通过想象置身于他的境地,我们设想自己正在忍受完全一样的折磨,我们仿佛进入他的躯体,在某种程度上和他变成了同一个人,这样就会对他的感觉有所了解,甚至还会体验到与他的感觉有些相同的感觉,尽管这种感觉的程度很弱。”事同此事,心同此心,才能更明此理,自觉去履行义务与责任。(二)宣传报道,提升道德对盲人出行的关心与帮助,正是人性道德善行提升的体现。我们要大力宣传实施善行的意义,要把人类的这种美德渗透到每一个人的骨子里。在中华民族这块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的国土上,道德善行的力量带动了一批又一批善人为他人和社会做着善举,并将之代代相传,发扬光大。道德善行的力量是势不可挡的。这就说明道德模范为什么能感动人,因为坚守道德这块净土,是人心之所向,是社会和时代之所需。道德是一个国家文明和民族发展进步的基点。人们关注社会的道德基点,更希望有更多的人提高道德认识,陶冶道德情操,锻炼道德意志,坚定道德信念,做到知、情、意、行的统一,自觉提升道德善行的制高点,自觉践行道德善行,使社会更加和谐安定。(三)切实管理,华而有实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不是抽象空洞的口号,各级政府必须将这一精神贯彻到每一项发展的规划措施中,必须落实到每一个具体的管理行动里,必须尽量使每一个社会成员受益。因而,在大力倡导人本主义、构建和谐社会的当前,每个有良知的社会公民,有义务热心地帮助盲人朋友顺利地出行;一些“霸占”盲道的人应自觉地让出盲道;各级有关部门领导和具体办事人员,也应提高关心盲人的意识,积极主动地探究盲道受阻的原因及解决的办法。例如,针对违章占道行为,建立教育惩罚制度,实行“一劝导、二警告、三处罚”的执法方式。关心盲人、让出盲道、弘扬善行,不仅体现了人们对弱者施德的善举,也直接关系到一个城市的社会稳定问题,更体现了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笔者呼唤政府及全社会公民都来关心盲人朋友,争取早日为盲人开通或让出一条安全之道,让盲人感受到来自中华大家庭的温暖,也使全社会公民从点滴的善行中看到人性良知的苏醒,从而自觉点亮善行美德的火炬,继而将道德善行的精神代代相传并弘扬光大。相信,盲道顺畅,盲人的生活世界会更加丰富多彩,社会也会更加和谐美好。
- 上一篇:学校科学实验的有效性综述
- 下一篇:儒家思想对道德的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