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4-01-03 11:23:46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思想道德论文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思想道德论文

农村思想道德论文

一、农村思想道德教育的现状

(一)农村留守人员思想道德状况堪忧。现在农村家庭里几乎只剩老人和小孩,小孩子也几乎都是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照顾,本来老人的思想观念就落后根本就没有文化,对小孩也是放任不管不顾。少数孩子即使在父母身边,但父母没有文化或者文化程度不高,对子女的教育很有限。而且农村家长教育孩子欠缺方式方法,一打二骂,造成父母与子女之间难于沟通,除了给钱,他们之间额感情处于荒漠化。久而久之导致现在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扭曲,妨碍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取而代之的是不思进取、沉迷于网络游戏、盲目攀比、打架斗殴、拉帮结伙。而且现在的农村学校普遍存在应试教育情况,因为升学的压力,学校都不重视对学生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有的学校连一周仅有的一节思想课也被主科老师给换走了。这样思想道德教育难以前行。

(二)农村基层组织存在权力道德腐败问题。权力道德主体在农村主要是农村干部。在农村开展各项工作,关键要靠以党为主的农村基层组织团结广大人民群众去落实。但农村基层组织干部任免不科学,有的地方每当换届选举的时候总是会出现贿选,买选票,请客吃饭的不在少数,几乎变成了谁给钱就选谁,这样选出来的基层干部根本就没有树立正确的公仆意识,他们身上没有为人民服务,爱祖国的理想信念,只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这些对农村思想道德建设产生了很多不良影响。

二、农村思想道德教育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新农村的思想道德体系建设。一要坚持不懈在农民群众中间开展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社会诚信教育,在农民群众心中逐步树立起正确的道德观念。二要对农民群众进行和谐文化意识教育,用建设和谐社会的价值目标鼓舞人心凝聚力量,使广大农民群众坚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信心和信念。三要赋予符合时代和潮流的新内容,在农村弘扬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四要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让农民群众明确社会生活方方面面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鼓励和帮助农民群众树立荣辱观念。五要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提高农民群众环保意识,帮助农民群众积极投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丰富农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一要积极推进乡镇文化站的建设,逐步实现村村都有文化室,以其为主要阵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鼓励村民积极参与活动。村委会可以利用晚上的时间组织开展读报会、故事会、演讲活动以及观看教育片等,以此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促进良好道德品质、健康人格和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二要把文化、体育、广播、信息等设施引进农村,提供农民读书、阅报、健身、开展文艺活动的场所[1]。三要使农家书屋成为广大农民群众的精神家园,开展内容丰富的读书活动,形成读书氛围,发挥其凝聚效应。农家书屋的管理应在基层党组织和村委会的领导下进行,要建立一项严格的管理制度,使其纳入村年度工作计划中。四要农村的文化建设不能只停留在简单的休闲、娱乐需要上,云南省是一个民族文化十分丰富的地方,应该鼓励农民在传统民俗文化的基础上进行扬弃创新,鼓励有兴趣者组建民乐、地方戏曲、花灯、民族歌舞社创作出现代农民喜闻乐见的民族文化产品,这样既可以保护民族传统文化,也可以提高农民思想文化素质,实现自我价值[2]。

查看全文

高职思想道德调查论文

[论文关键词]高职学生思想道德调查与分析

[论文摘要]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当前宁波地区高职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及其发展变化特点,进行了总结,分析了当前该地区大部分高职学生的思想道德是健康向上的,但也存在一些值得引起重视的问题,必须进一步加强高职的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德育建设,并提出了在新形式下,如何加强和改进该地区高职学生思想工作的新思路。

为充分了解宁波地区高职学生思想状况,课题组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个别访谈等形式对宁波地区高职学生进行了一次全方位、多层次的思想状况调查。调查范围涉及不同院校的25个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基本上反映了不同性别、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学生情况。调查主要包括高职学生政治思想品德、学习状态、个人诚信和法律意识、心理健康状况等方面的内容。本文就全市高职学生的思想道德方面的调查反馈信息作一次综合分析,并以此为参照提出加强与改进我市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应对措施。

一、抽样调查结果情况

(一)宁波地区高职学生思想状况基本良好

1.道德观念

查看全文

思想道德素质培育研究论文

【内容提要】美军在军人思想道德素质培育中立法明确价值观、道德观,确立思想道德素质培养目标,日常训练、人事工作、行政管理中思想道德素质培养规范化、法律化,利用刑事法规对思想品德素质的最低限度进行保障,构建出一系列细致而有力的法律保障制度。

【关键词】美军/思想道德素质/法律保障/教育

美军军人思想道德素质培育是通过对军人的理想信念、政治观点、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及规范等内容的教育,培养出符合美军思想道德素质标准的官兵。出于历史承袭的“依法治军”传统,美军军人思想道德素质培育中处处可以看到法治的踪迹,通过军队的条令、条例和法规制度来保障军人思想道德素质达标是美军军人素质培育的重要内容和手段。

一、立法明确价值观、道德观,确立思想道德素质培养目标

思想道德素质从根本上说是价值观、道德观问题。在倡导“多元化”和个性自由的美国,为实现美军新世纪的目标,军队丝毫没有放松对官兵世界观的统一再造,并以立法形式确立起一整套价值观、道德观,以打牢思想道德素质培养的基础。

陆军野战条令中确立价值观与道德观。陆军野战条令FM22-100明确提出陆军的价值观为:责任感、勇气、忠诚、尊重、无私奉献、荣誉感,指出陆军职业伦理由忠诚、责任感、无私奉献、正直四个部分组成。陆军野战条令FM100-1对军人品德和陆军职业道德用了以下几个词作高度概括:勇敢、称职、献身、坦诚和同情心,以引导军人建立正确的道德观。

查看全文

孔子思想与思想道德论文

一、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现状和问题

绝大多数职业技术院校的学生是应试教育体制下的中高考的后进者,心理上普遍的特点是自卑心重,自信心不强。同时面临着来自社会的不良诱惑、人际关系的冲突,家庭学校等各方面的压力,导致学生心理不平稳,容易叛逆形成心理应激、心理危机、心理障碍等各类心理问题。离开初高中紧张的学习环境,远离父母的管教,加之自身的自控能力较弱,没有了纪律约束,对于出现在周遭的不良诱惑难以抵抗,学生容易出现不良行为,例如抽烟、酗酒、沉迷网络、打架、盗窃、婚前性行为等。不难看出,职业院校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易受环境影响,在其是非观念与道德意识形成的关键阶段若没有接受到正确的指引和有力的监督,极易产生不良的行为习惯。

二、孔子思想在职业学校思想道德教育中的运用

要以正确而新颖的方式将孔子思想融合到当今社会所倡导的主流道德观,纳入职业学校的思想道德教育之中,帮助学生保持良好的心态、高尚的职业道德素养和正确的价值观。

第一,以孔子的“仁”“孝”思想帮助学生学会宽宏感恩

“仁”是孔子思想中最高的道德标准,掌握住了"仁”,就是掌握了孔子思想中关于怎样做人的关键。樊迟问仁:子曰:“爱人”。做到仁,首先要爱人,爱人就包括既爱别人,也爱自己,如果连自己都不爱的人何以爱别人?其实这也是自立自强自爱的思想。孝悌是中国文化精神。以孔子之孝悌思想教育职校学生,使其懂得感恩,知恩图报。“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父母生你养你,是慈爱,你回过来爱他们是孝。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尽孝道,要无违,当然尽孝不适说完全不违背父母的意思,这里的“无违”以不违背礼仪法制为前提,其次不违背父母之命。同时,多站在父母的角度去体会他们,当自己生病时,父母是多么的揪心担忧,要像父母爱自己一样去爱他们,这就是孔子说:“父母唯其疾之忧”。对长辈的态度要好,不能摆脸色,辞色要温婉和顺。这就是“不敬,何以别乎?”以及“色难”。同时,以“仁孝”之思想践行于实践,不做违法乱纪之事,并将自己的行为影响扩散到周围。

查看全文

医务人员思想道德建设论文

全社会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是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的坚实基础,在党的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要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1]指明了新时代思想道德建设的目标方向。医务人员作为保障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的守门人,加强其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任重而道远,本文结合医务人员思想道德建设现状,从医院党支部角度提出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举措,以期为提高广大医务人员思想道德水平提供富有成效的建议。

1医务人员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和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医务工作者承担守护人民健康的责任愈加重大。医疗行业的特殊性对医务人员的思想道德水平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但是道德滑坡作为社会转型产物的出现,尤其在信息不对称的医疗行业,一度让医患关系白热化。2015年城市公立医院改革启动,通过多举措提升患者满意度,有效缓解了医患关系。2016年,全国医疗纠纷案件的数量小幅下降了6.7%,但总量仍处于较高水平[2]。道德滑坡的蝴蝶效应对医院长远发展也将带来诸多不利影响。顺应新时代的发展,加强医务人员的思想道德建设已刻不容缓。笔者认为,通过医德医风、理想信念、人文素养等多方面内容引导医务人员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促进其正确看待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将有利于构建良好的医患关系,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确保医院在改革发展的洪流中不断前进。

2医务人员思想道德建设的现状

2.1“重技术轻医德”的不良倾向广泛存在。医务人员是学历层次高、知识面较广的高知识分子群体,他们的工作普遍具有负荷强、时间长、压力大、风险高和知识更新快的特点。而在完成高强度的本职工作之余,还承担着繁重的科研、论文和职称晋升的压力,部分医务人员出现了只注重强化个人专业技术素质,而忽略提高个人专业道德素质的现象。在诊疗过程中部分医务人员将患者视为“生病的机器”而非完整的社会人,违背了应给予患者人文关怀的精神。2.2部分医务人员缺失理想信念。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某些医疗单位出现了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的现象,因经济原因拒绝收治贫困患者,或者为规避风险拒绝收治疑难杂症患者的现象时有发生。少部分医务人员忘却了医者仁心的理想信念和救死扶伤的基本职业道德要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在一定范围内滋长蔓延[3],收红包、拿回扣等情况时有发生,加剧了医患矛盾。2.3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导致服务意识淡薄。我国医疗资源不足,且一直存在城乡之间、东西部地区间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的情况。优秀的医疗资源较集中于三级医院,吸引了大量患者前往就医,人满为患,而基层医院医疗水平难以赢得患者信任,门可罗雀。但是三级医院接诊的患者大多是常见病和多发病,既浪费了优质医疗资源,也造成了医务人员工作负荷大、职业倦怠强,对待患者的服务意识不强,甚至于错误的认为患者有求于自己,明显削弱了自身的思想道德建设。2.4缺乏考核机制,思想道德建设流于形式。医德医风是医务人员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多项研究表明,与医疗技术和医疗质量相比,医务人员的医德医风是影响患者满意度的首要因素[4]。原卫生部先后于2007年和2012年出台了《关于建立医务人员医德考评制度的指导意见》及《医务人员医德规范及实施办法》,对医德规范及考评提出了具体要求。但是由于思想道德建设的途径多渠道广,难以确立统一的考核机制,在实际开展思想道德教育时,有效考核机制的缺乏让思想道德教育多流于形式,甚至变成了每年固定填写的总结表,对有效进行医务人员思想道德建设造成了不小的困难。

3利用党支部开展思想道德建设的路径建议

查看全文

思想道德修养理论分析论文

思想道德修养从根本意义上说就是一种人性的修炼,就是通过对人性的扬善抑恶,使人向真、善、美的方面发展,造就和培养完满的人性和人格。在古今中外思想史上,有什么样的人性论,就有什么样的思想道德修养理论。所以,人性理论实是思想道德修养以及该门课程建立的理论基础和学科前提。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迄今为止,大学中用于教学的各种版本的该门课程的教材,对这一问题的阐述却要么语焉不详,要么就干脆避而不谈。这既不利于该门课程的学科建设,在教学实践中也淡化了说服人的理论力量。而理论如果不能说服人,也就难免流于形式和空谈。因此,如何在讲授该门课程时通过对古今中外思想家们人性论的简略追述,阐明其不同的思想道德修养理论及其发展变化的思想脉络,并进而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的阐述,为该门课程、事实上也是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就成为这门课程最具理论深度和难度,也最能说服人的关键之所在。

一、中国古代思想家的人性论和修养论

人性问题从来就是中国传统思想家,尤其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主干的儒家思想家们关注最多的问题之一。在儒家思想发展史上,最早对人性问题进行深刻完备的阐述,并自觉地以其人性理论作为思想道德修养理论基础的是孟子。孟子是通过对告子及其人性论的批判来阐发自己的人性理论的。告子说过一句后人广为熟知的名言,“生之为性,食、色,性也”(《孟子·告子上》)。这句话,也可以说是中国思想史上最早的对人性所下的定义。这个定义简明扼要地告诉人们,所谓人性就是人与生俱来的本性,这种本性概括说来有两个方面,那就是“食”和“色”,也就是人们平时所说的饮食男女。不仅如此,告子还认为,作为人之本性的“食色”之性,是没有善恶之分的,这就好象湍湍的流水没有东西之分一样。换言之,在告子看来,人们不能也不应对作为自然人性的食色进行善恶的道德评价,因为这两样东西是与生俱来的、人皆共有的自然而然的现象。告子关于人性的理论事实上暗含了这样一个基本思想:既然人性是与生俱来的自然而然的食色之性,那么一个好的社会和好的人生就是让这种自然的本性得到自由完满的流露和显现,而人为的抑制、粉饰以及修炼等等只会损害人性甚至导致人性的扭曲。这种自然主义的人性论和修养观既蕴含着老庄道家无为思想的端倪,也启迪了杨朱纵欲主义的先河。

满怀修齐治平之志的孟子显然对告子的这种人性论是极不赞同的,他敏锐地发现并指出了告子人性论的致命弱点。根据告子的观点,人性就是人生来就有的食色之性,那么,人性和犬性、牛性以及一切别的动物之性也就没有什么区别了。因为作为生来就有的食色之性并非人的专利,牛马畜牲无不具有这样的属性。很显然,在孟子看来,人性远非告子所说的食色之性,因为它们根本无法把人和别的生物区别开来,因而不是人之为人的根本属性。那么,什么才是人所具有的,可以将自身与别的生物区别开来的人性呢?孟子认为,人之所以为人,人的根本的属性,就在于人有恻隐之心、辞让之心、羞恶之心、是非之心,即他所说的人的四种善良的“本心”。这四种善良的“本心”才是人生来就有的、将自己区别于别的生物的根本属性。这四种善良的本心在现实生活中的显现和展开,就是仁、义、礼、智四种道德现象和道德规范。孟子由而批评告子说,如果把人性比作流水的话,那么,只能这样说,水往低处流是水的本性,人往善处奔是人的本性,所谓“水无不就下,人无不向善”。善才是人的本性,人性本善。正是从这种人性本善的观点出发,孟子认为,思想道德修养的最为根本和重要的方法和途径,就是进行内心修养,反求诸己,尽力保持人的善良“本心”,并且发扬光大扩充这种“本心”。为此,他强调存心养性,反观内求,希望通过“养吾浩然之气”而使人成为“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的正人君子。而对于现实生活中的那些不善之人,他认为是因为他们这些人没能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中保住自己的本性,丧失了自己善良的“本心”,因此,对这些人而言,思想道德修养的根本途径就是“求放心”,找回自己迷失和放逐了的“本心”。

与孟子的人性本善的观念相反,先秦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和总结者荀子却坚定地认为人性本恶。苟子承继了告子自然人性论的基本思想,认为人性就是人“生之所以然者”。不过,他并没有像告子一样只把人性狭隘而笼统地归结为食色之性。在苟子看来,所谓人性就是人皆具有的“目好色,耳好声,口好味,心好利,骨体肤理好愉佚”(《苟子·性恶》等与生俱来的性情,就是“饥而欲食,寒而欲暖,劳而欲息,好利而恶害”(《苟子·荣辱》)的“无待而然”的本能。尤其与告子不一样的是,苟子将人的自然本性置于现实的社会生活当中,从而进一步对人的自然属性做出了性恶论的道德评价。他说:“今人之性,生而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嫉恶焉,顺是,故残贼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顺是,故淫乱生而礼义文理亡焉。”(《荀子·性恶》)可见,在荀子看来,从本质上说,人性无善可言。然则,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辞让忠信,礼义文理却并非荡然无存,恶的人性并没有导致人对人似狼的争夺和残贼淫乱的横流,原因何在?苟子认为,这是由于“伪”——社会道德法律规范约束的结果。因此,他提出了一条使人向善,“矫饰人之情性”的根本方法和途径,那就是诉诸于“仁义法正”来“化性起伪”。

荀子希望通过外在的道德法律的规范来约束人性进而使人向善的思想,其进一步的发展无疑就是以韩非为代表的法家“以法代德”的非道德主义思想。当然,作为儒家思想的总结者,他还没有走到这一步。不过,荀子认为人之有道德“必求于外”,只有通过学知礼义,“注错习俗”、“疆学而求”,从而“积善成德”,达到“成人”乃至“圣人”的境界。孟苟的这两种思想道德修养论,对后世儒家的影响无疑是深远的。

查看全文

现代中学思想道德教育特征论文

中学思想政治课“是对学生进行马列主义思想基本常识和社会主义政治、思想、道德教育的课程”,“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和重要途径”。这就决定了必须把德育工作贯穿于思想政治课的方方面面,贯穿于思想政治教学的全过程,本文就当前中学思想道德方面教育的现状,内容及改进措施,谈谈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教育研究者和工作者对中学德育工作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指导学校加强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工作。学校在对学生思想教育方面的确定尽了极大的努力,想了不少办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总体效果还不尽人意,学生的行为习惯、道德水准、思想观念、纪律、法制意识、集体主义观念、理想、奉献精神等等或多或少还有偏差,有的甚至还有一些严重的缺漏。其原因在于:

一是认识不到位,重智育、轻德育,重学业、轻品德。有的省已取消中考政治考试;政治教师人人可当,甚至,少数学校专业政治教师成了学校多余的人员。这个问题是学校所不能完全解决的,社会、家庭对此也颇有干扰。一个学生品德再好,高考差一分,也不能读大学;过了高考分数线,表现不那么好照样可以上大学。家长、学生、社会只看分数,带给德育工作的负面影响较大。

二是缺乏一个行之有效的德育工作考核制度。现在对智育评估非常具体,从每个年级学生的入学成绩开始,往往有一个计划指标,而这个指标完成情况又直接与学校评价,教师奖金,评聘职称等利益挂购,有这个利益的驱动机制,智育评估的措施非常完备,执行的过程和步骤也很落实。而德育工作的考评在条件、措施、制度等方面都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可操作的量标,使得德育工作的考评基本上无章可循,穷于应付。

三是中小学德育工作内容脱离时代和社会发展。小学生就开始学习“从小立志为中华”,道理讲了许多,但是,从电视广告到家作电器,带“洋”字的信誉高,影响大,印象深,于是得出结论:“中国的就是不好外国的”;社会上也常常为“这孩子有出息,以后准会出国”一说。再加上社会上各样不正之风也常给学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带来负面影响。目前的录像厅,个体书摊、游戏机室正大量存在黄色的东西,“思想教育搞一天,不如别人一支烟”。我们在课堂上讲的一套,完全被社会上存在的一些丑恶现象抵销,给学生留下的是苍白无力的说教,使学生的接受程度差,认为我们所宣传、灌输的都是假、大、空的东西。出现了“五加二等于零”的现象。即一周在校五天的教育,两天假期放过,我们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效果等于零。还有教育内容缺乏针对性,不能根据学生的年龄阶段,适时地进行教育,在小学大讲人生观、世界观和共产主义,入大学反过来进行养成教育,讲行为规范,文明习惯。

四是对德育工作和素质教育有差解,德育工作重活动、轻效果、重课外、轻课内,认为思想教育是课外的事、业余的事无关紧要,所以往往搞活动,也是应付差事,流于形式,至于学生受教育程度,教育效果如何,基本无人问津。

查看全文

网络环境思想道德建设论文

摘要:信息时代,网络与大学生的生活越来越密不可分。网络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这给高校思想工作者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战。分析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的思想道德、行为特点及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的建设策略,有利于促进高校网络思想道德建设的不断发展。

关键词:网络;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21世纪是互联网的时代。伴随着互联网对社会生活全方位的渗透,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和工作方式,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规范和价值取向。而受影响最大的无疑是接受新知识、新信息最快,最具活力和创造力的当代大学生,网络对他们的思想道德、意识形态、价值观念、行为模式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这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全新的挑战。

一、网络生活环境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

1.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影响。

网络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时空上无限制,道德上无约束的环境。大学生正处于自我道德判断力的养成的重要阶段。网络信息良莠并存,多元的信息对免疫力不强的大学生极易产生冲击,并让他们在网络提供的虚拟世界中陷入非理性的状态,造成他们责任观念淡漠、判断力缺乏。网络的虚拟性和隐蔽性容易消解大学生对现实社会的道德责任感,如果长期沉迷于网络,失去了外在舆论和传统习惯的制约,大学生的道德自我评价能力可能迟钝,造成他们在现实社会中道德取向的迷失。

查看全文

思想道德教育分析论文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指出:“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是关系国家命运的大事。”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跨世纪的一代新人。由于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尚未定型,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在目前国内外复杂环境和各种各样思想、道德、文化影响下,如不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很容易随波逐流,甚至误入歧途。因此,必须用延安精神对青少年一代进行思想教育。

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集中体现;弘扬延安精神是当前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帮助青少年树立远大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有力武器。因此,用延安精神对青少年一代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用延安精神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必须首先回答延安精神是否适合当代青少年,是否象某些人所说的“延安精神过时了”。

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延安时期形成的一种革命精神,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升华,是中国共产党人全新精神面貌和崇高思想境界的集中体现。可以说,延安精神首先的和主要的是表现为一种精神财富和精神支柱。

延安精神作为一种精神财富,具有超越时空的稳定性,激励着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我们党用延安精神激发起全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救国热情,前仆后继,英勇奋斗,战胜了内外强敌,建立了新中国。建国初期,面对百废待兴的局面,我们党又是靠延安精神,领导全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迅速医治好战争创伤,开展了全面的经济建设。三年困难时期,面对严重的自然灾害和国际反华大合唱,我们党还是靠延安精神,团结全国人民,同心同德,艰苦奋斗,战胜了各种想象不到的困难。十年动乱后,我们党还是靠延安精神,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迅速找到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可以说,从三十年代的延安时期开始,到目前的改革开放,我党、我国革命和建设历史上的一次次飞跃,取得的一个个胜利,无不闪烁着延安精神的灿烂光辉。

查看全文

留守儿童思想道德论文

一、在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梳理中,捋出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的核心

然而细细分析,首先我们会发现,这二十四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为三个维度:一是国家形象,即要求我们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二是社会氛围,即形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三是公民素养,即养成“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品质。在这三个维度中,“国家形象”“社会氛围”是需要政策制度、强制手段去维护的,而“公民素养”却多以教育来实现。其次我们还会发现“公民素养”的八个字,代表着四种诉求“:爱国”是公民对国家的认同,是国家凝聚力的一个体现,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家的行为;“敬业”是一种职业操守,一种尽心尽职的体现;“诚信”是公民与人相处的根本,是公民品行的外显,也是社会稳定的基石,“诚”即诚实诚恳,主要指主体真诚的内在道德品质;“信”即信用信任,主要指主体“内诚”的外化。“诚”更多地指“内诚于心”,“信”则侧重于“外信于人”,诚信被中华民族视为自身的行为规范和道德修养,形具有丰富内涵的诚信观。“友善”则是倡导朋友之间要亲近和睦。从“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梳理中,我们就可提炼出当下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在这基本内容中“,诚信、友善”则成为核心。

二、在价值观与教育网的整合中,搭建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的框架

当下,关于留守儿童思想道德的教育主要存在于学校,而针对留守儿童思想道德的教育方式,则多以“说教”的方式。此时,我们迫切需要一个留守儿童思想道德的教育整体框架,需要一个长效路径。

首先,从渠道角度来说,我们要形成一个立体的教育网络。针对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教育,一我们要利用或设置留守儿童的思想教育的课程体系,将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教育变成常态化与常规化。二我们要开展专题教育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于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教育之中,让留守儿童在潜移默化之中习得宝贵的思想营养。三强化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教育的日常养成。日常生活实践是留守儿童思想价值观形成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要充分挖掘留守儿童日常生活中的积极因素,引导他们探究生活的意义、思考人生的价值,从而自觉转化成人生指南。

其次,从教育方式来说,我们要形成一个完备的教育过程。在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实践中,我们教师常常以“说教”的方式进行,这种方式的收效是微不足道的,要知道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的形成不是一蹶而就的,它的形成需要经历“理解、认同、践行、反思、纳入”五个过程,在这五个过程中,既需要我们的解读引领,又需要留守儿童的践行反思,更需要留守儿童的纳入自己思想体系,为此我们要形成一个完备的教育路径。用社会主义价值观引领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成长,既是一个时代的需求,又是一个教育的突破,更是一个价值的认同,我们只有秉承科学发展观,基于国家社会的需求,基于留守儿童成长的规律,才能帮助留守儿童实现思想道德的成长。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