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师德建设探讨
时间:2022-01-19 10:07:31
导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师德建设探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师德建设相融合,有利于促进中小学教师工作能力以及教学水平的提高,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中小学生思想和行为,进而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价值,因此,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师德建设相融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师德建设;融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的追求和理想,并且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师德建设相融合,将会有效促进师德建设体系的完善以及师德建设工作的稳步推进。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助于师德建设工作的顺利推进
哲学的相关理论中认为,价值主要是指客体的存在属性,其规律的变化与主体几乎保持一致或者相似的程度。从这方面来看,客体与主体的关系是价值体现的唯一衡量标准,人民群众的日常活动也应当与价值相依从。这也导致人类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必然会形成一定的价值观念,从而指导意识,这种意识是在社会改革建设以及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能够指导社会主义健康发展的价值观念。同时党的十八大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做了新的概括,这也意味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经逐步浮现在人民群众面前。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师德建设工作应当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因为只有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的师德建设,才更加符合教学行业的整体发展需要。尤其在目前的社会条件下,中小学教师除了完成基本的教学工作之外,也应当向学生传授正确价值观念,从而使中小学生能够明是非、懂善恶。另外,中小学教师不但承受着教学工作的压力,也承担着来自家庭以及社会的期望。新时代背景下,中小学教师应当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完成教学工作的同时,也应当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而避免学生误入歧途,甚至做出违法乱纪的事情。因此,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的师德建设工作不仅能够顺利推进,而且有利于中小学生养成符合实际社会情况的道德观念,同时还能为新时代下师德标准的确立指引方向,从而在思想上规范中小学教师的教学行为以及日常行为[1]。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师德建设工作过程中遇到的阻力和困境
(一)在师德建设方面
由于部分中小学教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存在一定的主观倾向,没有深入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在教学工作中,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的误导。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我国现有的核心价值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指引中小学教师和学生的思想以及行为素质。所以,中小学教师应当深入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且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正意义形成全面认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引自身的师德建设方向,进而促进中小学教师师德建设工作的顺利推进[2]。
(二)在师德建设执行能力层面
由于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理解不透彻、不全面,部分中小学在师德建设过程中缺乏思想指导,从而导致相关工作完全失败或者难以推进。针对这一现象,相关部门应当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内容进行积极宣传,并且对工作人员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核心内涵的培训,指导工作人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正内涵形成整体印象,并且认真记忆和吸收。而在师德建设过程中,相关部门的部分工作人员依旧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正内涵缺乏理解和记忆。所以,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核心内涵的指导之下,应稳步推进中小学师德建设工作,并且有意识地将师德建设工作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融合,进而拓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应用场景,这样才能保证中小学教师师德建设的先进性和落实性[3]。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师德建设的策略
(一)对教师资格证取得以及师德培养体系作新要求
在完善教师资格准入制度方面,相关部门首先应当对教师资格证的取得进行系统性规定,而且明确教师资格证的取得不应当仅仅通过考试成绩来衡量,而是应当通过实际观察的方式,检验相关人员是否具备从业资质以及从业倾向。比如,相关人员在取得教师资格证之前,应当去偏远地区进行支教,在支教的过程中要取得一定的成绩,可以是学生成绩增长的成绩,也可以是学生文化素养提升的成绩[4]。在师德培养体系建设方面,相关部门应当从单一标准考核转变为多元化考核,建立完善的师德培养体系和多元化的考核机制,在考核师德的过程中应当从教师的工作能力,教师的工作态度以及教师的工作影响力等各方面入手,这样才能建立完善有效的师德培养体系。
(二)落实领导、监督与评价机制
由于师德建设是一个长期工程,所以为加速师德建设的进程,需要兼顾软行动以及硬措施,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促进师德建设的整体效率。比如,在师德建设的过程中,当地教育局的领导干部应当担起领导监督和评价的责任,同时,当地教育局的评价工作也应当受上级教育局和人民政府双重监督,这样才能有效加速师德建设。而且,针对考核不合格的个人和集体,相关部门应当给予通报点名批评,这样在工作监督以及社会监督的双重压力下,相关集体和个人才会规范自身的行为,从而将师德建设工作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融合。
(三)避免师德建设工作受到多样文化冲击
随着我国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部分地区完全摒弃了传统的价值观念,甚至部分学校工作人员以及教师认为我国传统的价值观念已经不具备适应性和应用价值。然而,为了避免师德建设工作受到多元文化的冲击,应当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宣传工作。在这方面,首先应当由政府部门牵头,地方教育局可以通过召开相关会议的方式,邀请地方全体教师参与会议,并且在会议召开阶段,由地方教育局领导向各位教师讲明中国传统文化的先进性以及重要性,深入阐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正内涵,从而使教师深入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影响。其次,相关部门应当通过电视、广播等传播媒体,大力宣传中国传统文化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内涵,从而在当地形成社会效益,进而在潜移默化中不断熏陶地方教师的思想,最终使地方教师能够完全接受中国传统文化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后,相关部门应当完善师德建设评价体系,更新原有的师德建设评价体系,这样才能检验师德建设工作是否取得成果。
(四)强化教师执行能力
当前,一些部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理解不够透彻,也不够全面。这也意味着相关教育部门或者学校单位没有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正内涵进行梳理,导致部分中小学在师德建设过程中缺乏思想指导,影响相关工作的推进。针对这一现象,首先学校应当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口号粘贴在醒目的位置,并且对相关部门工作人员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核心内涵相关的培训,这样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才能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正内涵形成整体印象,并且认真记忆和吸收;其次,学校应当对部分教师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识程度进行抽查,虽然部分教师为了应付权威专家的测试,已经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以及中国传统文化“及时充电”,但是在长时间不学习、不复习的情况下,一定会遗忘部分内容。这也导致在将师德建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相融合的过程中,教师的执行能力相对较弱。所以,在权威专家检测之后,当地教育部门也应当及时抽调人手,对当地教师再次进行抽样检测,以此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师德建设工作完美融合;最后,相关部门应当将检测结果公布于众,对检测合格的教师给予适当的奖励;而检测不合格的教师也会因为检测结果的公布,而严格要求自己,这样才能强化教师的执行能力,从而在思想上督促教师持续进步,从而切实强化教师的执行能力[5]。
四、结语
总而言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小学师德建设相融合,能够有力推动中小学教师教学能力以及教学素养的整体提高,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影响中小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在此过程中,应当切实纠正部分教师的思想和行为。因为部分教师在思想上受到其他价值观念的影响,所以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一定的怀疑,因此相关部门应当在思想上纠正这部分教师的偏颇思想,从而使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正确的认识和理解。另外,相关部门应当积极促进教师个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执行力的培养,这样才能够避免相关教师做出违法乱纪的事情,从而保持教师工作的纯洁性和纪律性。
参考文献:
[1]陈桂花,郭东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中小学师德师风建设研究[J].科技风,2020(12):256.
[2]樊爱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农村中小学师德建设的探索与思考[J].东西南北,2019(21):83.
[3]樊爱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加强农村中小学师德建设的必要性[J].东西南北,2019(20):135.
[4]陈有金.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中的融入[J].甘肃教育,2019(13):20.
[5]韩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入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建设研究[J].焦作大学学报,2018,32(01):111-112+121.
作者:王晓君 宋玮 单位:济宁学院 山东理工职业学院
- 上一篇:中医学教学效果的影响因素
- 下一篇:双因素理论对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