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体系研究

时间:2022-12-14 10:16:27

导语: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体系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体系研究

【摘要】教师师德建设是中国推进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要体现同时也是教师队伍建设的灵魂,以“80后”居多的青年教师群体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青年教师是高校教师的中坚力量,而教师职业道德素养亦是师德建设的重点,如何提高我国教师队伍素质是保证学校师德建设的先决条件,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关键。本文深入分析了当前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的现状,指出了我国高等院校青年教师队伍师德建设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高校如何在实际工作中开展具有建设性意见的师德建设方案。

【关键词】师德建设;青年教师;高校

曾明确提出:加强师德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倡导全社会尊师重教。因此,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新时代教育的新目标。这就要求传道者首先明道信道,学校应构建师德建设长效机制,也是弘扬教育精神、彰显学校文化提供制度保障;立足新时代的历史方位,我国教育必须不忘育人初心,把立德树人贯穿于师德建设工作的始终。

一、新时代师德建设内涵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在世界范围内的不断提升,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教育事业高度重视,积极鼓励学者从事教育教学研究工作同时在报告中提出“立德树人”是新时代教育的根本任务,教师是教育事业的核心,教师的职业水平、专业素质是教育事业发展的核心,教师的师德决定着我国的教育事业能否健康的发展。我国教师队伍的从业资格要求,严格认定每一位教师的准入资格的评估,严格考核教师进入教育事业的第一道关口。但近年来许多新闻媒体曝光了“师德”问题,在很多人的心中教师形象严重下滑,无论是中小学还是大学教师的师德水平都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品行,也会对学生今后的人生观、世界观造成重要影响,因此加强教师师德建设已成为当今教育培养中的迫切需要。

二、青年教师师德建设存在的问题

1.责任意识差。修养有待进一步提高受当今社会大环境影响,部分教师将自身利益最大化视为职业生涯的首要目标,将教师这一神圣的职业变成了养家糊口的一种工具,缺乏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师的工作内容不仅仅是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只有把学生的成长作为自己工作的主要目标才能被称之为一名称职合格的老师。2.评价缺乏统一标准。目前高校师德评价标准过于统一,既采用一种标准、一种规范去要求所有老师,因为无论是从教育理解、业务态度层次上都不可能是完全整齐划一的。如果在评价指标上过分追求整体划一性,就会脱离教育的实际情况,所以对于青年教师师德评价上应充分尊重教师的实际情况,分层设立指标,这样才能建立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评价体系。3.宣传宣讲力度不够。当前很多学校在师德建设机制不够完善,对师德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执行不到位,缺乏强有力的保障体系。高校对年终考核、绩效考核等都有明确的量化指标体系,师德虽也作为其中的考核指标之一,但分量远远比不上业绩,有时候只是流于形式,无实质性的落实或是没有明确地凸显师德在教师的个人相关考核中的关系和重要地位,成为新时代高校师德建设亟待改革的一个问题。

三、加强师德建设途径

1.加强教师道德意识修养。教师在履行职业道德义务应时刻严格自己,自觉规范道德意识,以正确的抉择和价值观转换成正确的职业道德。将职业道德转化成道德品质,将道德行为转化成一种精神力量。同时教育管理部门也应组织形式多样的讨论会、宣讲会等,努力营造重德养德的浓厚氛围,通过学习宣传活动,帮助青年教师全面理解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重要意义,使职业道德规范转变成教师普遍认同和自觉践行的行为准则。同时,学习应制定本校的职业道德规范实施细则,进一步完善教育教学规范、将职业道德规范要求落实到日常教师队伍管理之中。2.健全师德建设责任制。高校是开展师德建设工作的责任主体。师德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的主体,所以高校应从规划、组织、制度建设等方面充分发挥政治核心和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带领和引导广大教师提高职业素质。同时也应发挥宣传部、团委、工会等部门牵头作用,形成统一领导、分工负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师德建设是一项既艰巨又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高校应通过多种途径提高教师素质的同时,讲宣传管理与刚性的规章制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只有这样才能在学校师德建设中发挥出柔性管理的作用,建立起新时代的师德建设典范。青年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热爱教育事业,忠于教师行业,在实际工作中勤勤恳恳,甘为孺子牛,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自觉参与到师德建设中,严于律己,为人师表,为人民的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王波.高校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5.

作者:张立岩 单位:吉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