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下高等学校师德建设刍议
时间:2022-09-28 05:00:00
导语:新时代下高等学校师德建设刍议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高校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的主阵地,教师则承担着传播知识和塑造道德理念的使命。国家繁荣、民族振兴、教育发展,需要我们大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关键词:高校师德;知识传播;德风理念
目前,大多数高校教师的师德师风是比较好的,但是也有一些教师受拜金主义思想的影响,敬业精神下滑比较严重。一些老师为了更多的课时津贴,承担过重的教学任务,忽视了教学质量;一些教师利用自身的优势发展“副业”,本末倒置,将教学放在次要位置。此外,还有媒体报道的关于高校教师剽窃、抄袭他人学术成果的现象,甚至还出现“花钱买论文、买职称”等学术歪风,造成极大的危害,同时也影响了教师队伍的整体形象和高校的发展。师德建设需要高校探索建立一套师德机制,更多的是需要教师加强自身的学习和道德约束。具体来说,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自身的师德修养。
一、加强师德修养,必须牢固树
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教学育人”是教师职业的特定要求,而崇高的理想信念是教师育人的方向和目标。教师要有自己的理想追求和坚定信仰,只有这样才能用自己的学识和风范去感化学生,用自己的言行去传导学生。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对这一点我深有感触。在教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关于“理想信念”的内容时,笔者会让同学们发言谈论自己的理想以及理想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结果,很多同学更愿意了解和倾听自己的老师在这方面真实的有说服力的案例。这个时候如果老师内心没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没有真实的案例故事分享给大家的话,这个理论就会显得很苍白,也很难让学生接受,更不会得到认同,当然思政课的教育目的也就很难达到。
二、加强师德修养,必须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承担起“立德树人”的使命
爱因斯坦说:“使学生对教师尊敬的惟一源泉在于教师的德与才。”陶行知先生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高校教师既是学生的学问之师,也是学生的言行之师,也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导者,是“经师与人师的统一。”正因如此,人们把教师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首先要有奉献精神,要有正确的职业价值观。这是教师能够抵制物质诱惑、心无旁骛、坚守教育岗位的前提条件。“学生虐我千百遍,我待学生如初恋”这句话看似笑话,却也道出了教师的职业操守。真正能够做到的老师注定是不一般的老师。教师这个职业不能简单地用工资评价其好坏,可能它给不了你最奢华的生活,但是能够看到一届又一届学生的成长与成才,这种职业幸福感是其他行业所不能比拟的。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我国教师的传统美德。大教育家孔子把“为人师表”作为教师职业的最基本的要求。他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我国唐代的韩愈明确提出“以身立教”,就是说,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要以自己的模范品行作榜样,来教育和影响学生。这也是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它职业的一个显著特点。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是教师以身立教的杰出典范。教师“以身作则,为人师表”首先突出在教师的行为表现方面。教师应从自身的行为规范做起,处处严以律己,当学生的表率。凡是教师提倡做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禁止做的,自己更不能做。以身作则还要求教师要有高尚的人格。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学校中,教师的仪表风度是人民教师文明行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生活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在教育工作中有句有名的格言,“即在学生面前,教师的所作所为没有一桩是细小的,无关紧要的。”教师的仪表风度,言行举止都无不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为人师表要求教师树立“清廉从教”的观念,时时处处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以高尚的德行为学生做表率,自觉抵制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做一个廉洁奉公的教育工作者。只有这样才能以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和熏陶学生,正所谓“身教胜于言传”。
三、加强师德修养,教师必须拥
有关爱学生的仁爱之心这也是师德的灵魂。一个教师拥有了爱,才能与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思想上的交流,才能用自己的仁爱之心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塑造出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
在高校的教学工作中,大部分老师都是上完课就走,和学生的交流非常少。因为师生之间缺少沟通和交流,高校中普遍存在这样尴尬的现象:合堂班形式开展的课程中,一个学期下来,老师没记住几个学生的名字,而学生连老师的姓名可能都不知道。作为一名公共课教师,对于这样的现象我深有体会。刚参加工作那年,有个学生去办公室交作业却找不到老师的办公桌。我和同事就问他,你们老师姓什么?他说:“姓名没记住,教我们毛概。”这个回答让我们很无语,办公室里的这几个同事都教这门课。我们又追问他的班级,然后对照总课表才发现他要找的老师当时就在办公室!那一刻,学生和我们都倍感尴尬!后来才知道这个学生一学期也没去过几次课。其实,撇开学生逃课的因素,老师反思一下就会发现,我们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关心不够。尽管合堂班人数多,那些每次都认真听讲的学生我们老师又能说出来几个?除此之外,还有一种经历,让我感到尴尬和惭愧。因为住校,所以经常在校园里遇见学生。每次在校园里遇到同学给我打招呼的时候,我能准确叫出名字来的很少,更多的是我只知道她所在的班级。从此之后,我在内心告诉自己:我要利用更多的机会去了解我的学生,努力多记住一些同学,拉近同他们的关系。
最近的三四年里,我都会利用课前还有课间休息的机会,跟同学聊聊天,或者通过课堂互动了解更多的学生。这种想法付诸行动以后,我就发现和一些学生的关系发生了变化。印象最深的是2012年,笔者有一次教《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时候,当时没拿这个班的点名册随口点了一个学生回答问题。下课之后,这个学生过来找我聊天说的第一句话就是:“老师,你居然记住了我的名字?!”我笑着说:“怎么?不可以吗?”他说:“不是。我们都知道像这样的大课,人数很多老师不可能记住学生的名字。你居然能记住我的名字,有种受宠若惊的感觉……”那一瞬间,我才突然明白学生内心是多么渴望得到老师的关注和关爱!这次不经意的一个举动还带来一个意外的结果,之后的每次课他都坐在教室的前排而且听课非常认真,我们的关系也变成了朋友关系。也许这就是所谓的“亲其师,信其道”吧!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修养,立德为本。师魂常沐春色暖,德馨永育桃李芳。走上三尺讲台,教书育人,走下三尺讲台,为人师表。良好的师德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高校师德建设需要我们立足长远、常抓不懈、持之以恒,更需要每一位教师内铸师魂、外塑师表、精练师能。作为高校教师,应当常思为师之道,常怀爱生之心,让师德永驻内心,在教书中育人,在育人中体现价值。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应该努力让自己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
【注释】
[1]蒲蕊,胡伟.对教师管理制度改革的思考[J].教育科学研究,2015(06):40-44.
[2]曹峰.略论当前师德建设的几种迷误及其出路[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5(04):45-48.
[3]何祥林,程功群,任友洲,袁本芳.高校师德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基于湖北省H高校的调查[J].高等教育研究,2014(11):53-59.
[4]陆道坤.师德“失范”现象折射出的教师专业发展困境与思考[J].教育科学,2013(04):69-75.
作者:陈曼 单位:河南师范大学
- 上一篇:论孔子师德观在师德建设中的作用
- 下一篇:旅游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及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