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师德建设现状与对策

时间:2022-05-06 08:33:32

导语:高校师德建设现状与对策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高校师德建设现状与对策

摘要:立德树人之“立德”,既包括学生德育,又包括师德建设。在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视域下,深入分析高校师德建设现状对策,应将师德建设融入高校的教育教学体系中,将其与大学生德育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与高校教师的职业发展结合起来。要以“立德”为基础,提升高校师德建设水平;以“立人”为落脚点,搭建高校全员育人的平台。

关键词:立德树人;高校师德建设;困境;对策;全员育人

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教师的职业特性决定了教师必须是道德高尚的人群,合格的老师首先应该是道德上的合格者。高校师德建设关乎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成败,要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先做好师德建设。

一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师德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师德是高校教师立身之本,也是教师素质的主导性和基础性部分。在多次讲话中强调指出,把加强青年教师队伍思想政治建设作为高校党建工作的一个重大而紧迫的问题来抓。(一)坚持立德树人理念,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高校教师队伍,是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本要求高校培养出来的人才质量如何,关键在于教师。高校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和道德建设的重要实践者,也是全面推进教育的重要主力军,其自身的内在品质和道德水平尤为重要。中国古代很早就有这样的认识,《礼记》所言:“师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德之不修,学之不讲”。加强师德建设,事关高等教育的水平和质量,《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把师德建设摆在首当其冲的重要地位,为新时期高等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二)加强高校师德建设,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体系中,是民族振兴的需要教育事业的核心问题是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立德树人给出了答案,即教育事业不仅仅讲授知识、培养能力,更要注重学生德的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在当前价值多元背景下,大学生思想呈现多样、多元和多变的特点。虽然主流意识认同度高,但在具体实践中,大学生观察和处理问题往往更多地采用具体利益的标准。高校教师作为大学生德育的直接引导者,必须站在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高度开展好德育工作,为大学生抵御西方不良思想侵蚀形成坚实屏障;必须深刻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内涵,积极引导大学生的行为指向,提升其道德内涵,使之既契合于大学生个体价值追求,又满足国家和社会需要,实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立德树人的全过程。

二当前高校师德建设的现状及主要困境

加强高校师德建设应始终聚焦时代特征,以坚持贯彻落实党的有关教育方针、政策为基本保障,以强化、补充和完善高校德育为根本目的。而当前的德育实践看,高校师德建设仍存在诸多问题,影响和制约着立德树人的实效。(一)理想信念模糊,德育自觉存在偏差我们的教育是为人民的服务、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好的老师应该自觉将个人理想与党和国家的事业目标结合起来,始终同党和人民站在一起,引导和帮助学生口号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我国高校教师总体上看综合素质高,热爱教育事业,也涌现出了一批敬业爱生的师德模范。但也有很多高校教师政治意识淡薄,认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与己无关,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素质培养是党政领导和辅导员的事,认为自己的任务就是讲好课,很少主动进行理论学习和关心时事政治。因此,不能明确意识到自己肩负的国家使命和社会责任,在重大事件时所表现出的政治原则和政治立场容易偏离方向。最后,责任感和使命感淡然,立德树人渐行渐远。(二)职业认同感不足,德育主动性较低《韩诗外传》提出“智如泉源,行可为表仪者,人师也”。教师的人格力量和人格魅力是教育成功的重要条件,好老师应该成为学生德育的镜子。在思想多元化、“微”时代的背景下,高校教师队伍传统价值观受到极大的冲击,职业的认同感下降,面对工作选择和教学科研投入方面容易心态失衡,偏离正确方向。部分高校教师德育责任意识淡薄,以是否有利于晋升职务,有利于提高待遇为标准,不能有效承担起道德引领者和示范者的角色;部分教师只是把教育岗位作为一个养家糊口的职业,身在学校却静不下来潜心向学,在金钱名利的诱惑面前把握不住自己,甚至放弃人格底线。(三)缺少有效机制,德育实效性不高在国内高校的评价体系中,普遍呈现出重智育,轻德育;重科研,轻教学;重知识,轻文化等倾向,师德建设并没放在突出位置,执行机制和评价体系也多流于形式,不能真正推动师德建设。在教师聘用和职称评定方面,把专业授课能力和科研水平作为唯一标准,对于师德修养方面没有设立考核环节或流于形式。此外,我国人口多,地域广,地区差异大,教育资源不均衡,教师收入总体水平不高,一定程度上也使部分教师放松了师德修养。

三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师德建设的主要对策

在良好的师德师风的陶冶下,学生才能更好地健康成长。教师应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做好学生的榜样和楷模。高校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从坚定理想信念、注重职业发展、完善考核机制等方面着手,切实推行与实践“立德树人、全员育人”的理念。(一)坚定理想信念,强化责任意识,增强师德建设的主动性认真开展理想信念学习教育活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始终把思想教育工作摆在首位,引导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实践中坚持正确的政治原则、政治立场、政治方向,自觉抵制各类错误思潮和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蚀,以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影响和引领学生健康成长。各高校党委可以组织教师系统学习《教师法》《高等教育法》《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等文件中有关师德的要求,深入学习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论述,明确做党和人民满意好老师的标准。高校教师要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的高度,充分认识自己肩负的责任,把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当作自己的历史使命。(二)增强职业归属感,助力高校教师专业发展一方面,根据高校教师专业发展需要和师德发展规律,进行有针对性的路径铺设,使高校教师在提升师德素养的过程中拥有与这一职业相匹配的社会尊重、人生价值和生活幸福。另一方面,努力协助高校教师解决实际困难,健全老中青教师“传、帮、带”机制,协助青年教师解决住房、子女入托入学等实际困难,在关心关爱中增强教育效果。为高校教师提供心理支持和情感支持,增强高校教师的归属感。此外,还特别要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青年教师已成为新世纪高等教育的主力军,是高校师德教育的重点对象。注重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推动青年教师教书育人的职业成长,是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三)全员育人,营造师德建设良好氛围高校德育工作当举全校之力,形成领导育人、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的“全员育人”工作大格局,坚持党对高校德育工作的领导。高校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师德建设,充分认识师德建设的重要意义,深刻领会师德建设的重要内涵和作用。领导干部要先学先带头,做好部门学习教育的组织工作,保证学习质量和效果。在教育实践过程中,为切实推进师德师风建设,华软学院要求把师德师风建设同自身实际工作紧密联系,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活动,使教育活动既生动丰富又扎实有效。在我国第33个教师节来临之际,华软学院通过以学习黄大年同志为契机,与师德教育月相结合,既增加了全院教师的荣誉感和归宿感,同时也提醒教师应坚守职业道德,敬业爱岗,严谨治学,真正做到“学高为师,行为世范”。华软学院还充分利用校报、校园广播、网络、报刊等宣传媒体,通过树立师德标兵等形式,大力弘扬先进事迹,通过正确的宣传引导,提高师德水平和形成良好的教风,师德教育和学习做到常态化。(四)构建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突出高校师德建设的实效性《教育部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强调,“将师德教育摆在高校教师培养首位,贯穿高校教师职业生涯全过程”。良好师德师风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建章立制,完善体系,实行长效管理。国家要科学制定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评价标准和教师的评定标准,要真正体现德育为首的地位。高校应建立教师队伍考核的综合评价体系,要严格教师岗位的聘任与考核,加强教师的学风和学术规范教育,将考核结果与专业技术职称、职务升迁挂钩;对教师的考核应突出教书育人的实绩,重点考核教师的职业道德状况、教学态度和育人效果,也应该有学生评教、师生满意度等软性指标。要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实施细则,完善落实师德建设责任制,推动师德建设制度化、规范化。实行师德表现“一票否决制”,形成师德学习宣传、师德考核激励、师德监督约束等长效机制。

四结语

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在年轻时的毕业论文中曾说:“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1]教师,正是最伟大、最神圣的职业之一。教师工作的重要,就在于教师的工作室塑造灵魂,塑造生命的工作。希望广大教师在教学管理实践中,在教育改革发展中不断锻炼成长,不断加强师德建设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为实现立德树人这一最终目标夯实力量。

参考文献

[1]李克文主编.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2]崔方.浅谈师德建设与情感教育在教学中的重要意义[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02,(04):40.

[3]季妍,李晓兰.高校师德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教育探索,2015,(06):125-128.

[4]冯晓玲.加强高职院校师德建设之我见[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7,(11):200-203.

[5]王秀彦.高等学校立德树人的实践探索——北京工业大学“立德—立业—立人”育人模式[J].教育研究,2014:148-152.

[6]王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立德树人全过程的五个维度[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126-129.

作者:刘朝霞 赵锦笑 单位:广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