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规范下的师德建设论文

时间:2022-03-09 09:20:37

导语:道德规范下的师德建设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道德规范下的师德建设论文

一、爱国守法

就爱国守法而言,中国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因此,爱国、爱党、爱人民,应该是我们的高尚追求。而遵纪守法,“不得有损害国家利益和不利学生健康成长的言行”则应当是我们坚守的道德底线,所谓“学术有自由,讲坛有纪律”。国家给了我们工资待遇,我们不能做“拿起筷子吃饭,放下筷子骂娘”的事情。正如有人说的那样:“无论中国怎样,请记住,你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

二、敬业爱生

敬业,就是要以敬畏之心对待教师职业。国家设立“教师节”,目的就是尊师重教。我国传统文化中,“天、地、君、亲、师”为五尊:天地为宇宙至尊,君王为国家至尊,父母为家庭至尊,教师为社会至尊。荀子说:“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无天地恶生?无先祖恶出?无君师恶治?”(《荀子·礼论》)法国教育家卢梭说:“有些职业是这样的高尚,以致一个人如果为了金钱而从事这些职业的话,就不能不说他是不配这些职业的;军人所从事的,就是这样的职业,教师所从事的,就是这样的职业。”《资治通鉴》里也有“经师易遇,人师难遭”的说法。可见,教师职业在古今中外都是崇高的,值得敬仰的。关心爱护学生,是教师必备的条件。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爱是教育的前提,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对学生的爱,不是建立在亲情和血缘关系上的爱,因而没有私利并且超凡脱俗。关爱学生,可以和谐师生关系,有利于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宋朝著名的“苏湖教法”中,人称安定先生的胡瑗就非常爱护学生。《宋史胡瑗传》上说:“瑗教人有法,……视诸生为其子弟,诸生亦信爱其如父兄。”,关爱学生就要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做到有教无类。公平对待才能得到认同和服从,厚此薄彼只能带来逆反和抵触。台湾学者高振东说:“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关爱学生还表现在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上,所谓“教不严,师之惰。”要做到严之有爱,严之有情,严之有度,严之有恒,才是负责任的教师。心理学的皮格马利翁效应告诉我们,老师喜欢和鼓励的学生,往往进步明显,老师漠视甚至是歧视的学生,往往自暴自弃。实践证明,从爱出发,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问题学生”是可以教好的。公平地接受教育是学生的合法权益,依法管理教学是学校的合法权益,这些都是我们要尊重的。

三、教书育人

教书就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育人就是培养学生的良好思想品德。唐朝韩愈所谓“传道、授业、解惑”,既表明了教书和育人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又强调了育人在教学中的优先位置。陶行知有句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可见,教书是目的,育人是根本。事实上,一些教师认为只要讲好专业课就行了,教人做人是政治教师的事,与自己无关。这些认识和做法是片面的、错误的。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2011年,浙江大学设立了“浙江大学心平奖教金基金”,目的就是“为了表彰功底扎实、业务精湛、教学效果突出、关爱学生成长的优秀教师”。

四、严谨治学

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是件严肃认真的事情,必须做到一丝不苟,谨慎笃行。。教师严谨治学,可以使“教”和“学”配合默契,从而使学生“学业有长进,术业有专攻。”严谨治学还可以激发教师的创新精神,提高教学能力,所谓“名师出高徒”。严谨治学对于高校教师的学术研究也是至关重要的。学术研究是在探求一个未知的世界,需要的是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实事求是的治学态度。学术研究越是前沿,当事人就越是孤独前行的人。恪守学术规范,具备严谨治学的职业道德,才能守得住寂寞,抵得住诱惑,也才能最终取得成功,赢得万众敬仰。国学大师饶宗颐说,学术研究,一定要做到“求是,求真,求正”。尤其是“正”,“正”就是要秉持正直、坚持正义、弘扬正气。他喜欢“万古不磨意,中流自在心”的境界,就是要先立德、立品,再做学问。毋庸讳言,一些高校教师在教学、科研、论文等方面存在着弄虚作假、抄袭剽窃、侵占他人劳动成果的不端行为,导致人们对高校产生“道德滑坡”的担忧。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严谨治学的缺失,已经妨碍了高校人才培养能力的提高。弄虚作假的行为,已经败坏了大学的学术声誉。

五、服务社会

互联网时代,大学教师已经成为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无论是以斯坦福大学为主导的“硅谷”,还是以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为核心的波士顿科研中心,以及英国的剑桥科学园、北京的中关村,高校教师已经广泛参与到产学研结合的科技发展模式之中。高校教师可以向社会转让技术成果,提供技术服务。同时,通过与社会的交流,可以更加了解市场,贴近社会,从而丰富自己。另一方面,大学教师还可以利用自己的学识出谋划策,为政府排忧,为百姓解难,所谓“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六、为人师表

高校教师要“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学是指学问、知识和技能,学为人师,就是要使“学”能成为后学的师表。行是指品行,行为世范,就是要方方面面,时时刻刻,都光明正大,能够成为社会中的模范。高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言传”与“身教”融为一体,“教书”和“育人”经纬交织,要以高尚师德、人格魅力和学识风范教育感染学生。《大学》向我们展示了人生修养的“三纲八目”:“大学之道,在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这样的道德追求,正如孟子所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下》)高校师德建设,加强思想教育是重要基础,建立健全制度是根本保证,典型示范作用是有效途径,关心教师成长是重要抓手,营造和谐环境是有力支撑。对于教师来说,努力追求高尚,坚决守住底线:从“克己复礼”开始。有人说,风尚是自上而下的,风俗是自下而上的。高校教师肩负着启迪智慧,传承文明,塑造灵魂的神圣使命,要模范遵守社会公德,维护社会正义。正如屈原所说:“路漫漫兮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作者:羊玲单位: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