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师德建设机制分析3篇

时间:2022-05-27 09:20:43

导语:教师师德建设机制分析3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教师师德建设机制分析3篇

第一篇

1转型期高职院校建立健全师德建设机制的具体措施

在转型期,高职院校的师德建设面临着巨大的潜在危机,要想尽快建立健全师德建设机制可以从八个方面采取有力措施,从而实现大力促进高职院校的综合建设体系。

1.1建立健全培养培训机制,全面提高师德建设认知力

以人为本以及可持续发展是师德建设培养培训机制的最基本依据,是建立教师终身教育理念的重要举措,同时它也要求教师师德需要持续的培养培训,以促进师德建设与时俱进,配合学校的教育教学协调和谐发展。基于此,学校可以从这四个方面着手建立健全自己的培养培训机制。第一,就是要从人事管理层面上建立健全教师师德培养培训机制,形成完整的师德培养培训档案,制定完善的配套培养培训计划和方案,并将其纳入到全体教师的职业培养培训计划,使师德培养培训制度化和规范化,从而从机构改革层面上促进师德规范不断进步、不断提高。第二,就是要对刚毕业初次上岗的新教师举办各种不同类型的岗前培训,对他们进行培训的重点之一就是全面认识和掌握高职院校教师的基本师德要求和师德规范,加强岗前的师德教育。同时,要建立健全新老教师传帮带和结对子制度,使每一位新教师都配备有带教促教的中老年优秀教师,加强他们对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高等教育学、心理学、高等教育教学法规的认识和掌握,使师德教育不仅仅是理论学习更重要的是业务应用,让新教师在上岗前就明确为人师表的具体要求,及时帮助他们主动转换角色,细致而全面掌握师德规范的相关要求。比较可行的就是,学校可以明确要求新教师在上岗前必须先拿到高校教师资格证,并在一至三年内听相关中老年优秀教师的讲课不少于多少节次。第三,就是要在加强教师基本业务考核与评估的同时,制定和组织师德教育考核,让全体教师详细掌握学校的师德量化考核体系,便于在日常教育教学实践工作中严格遵守。第四,就是要在中青年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培养过程中,适当地增加和更新师德培养培训的具体内容,促进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发展成为业务尖子的同时也成长为师德建设的标兵。

1.2建立健全诚信承诺机制,全面提高师德建设自律力

良好师德的养成需要大量的内外因素来促成,固然有很多的外部因素可以加速其形成,但最重要的还要通过教师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约束的内部因素。为增强广大教师的自律力,高职院校很有必要在加强学校诚信教育的基础上专门建立健全师德诚信承诺机制。第一,就是要建立健全向社会公开承诺机制。每年定期组织师德标兵或优秀教师代表,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做出郑重承诺,或通过家长会及家校联络会向家长们做出郑重承诺,并向本校全体教师发放师德建设倡议书,积极主动倡导教师热爱教育事业、恪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同时在学校宣传专栏内开设师德承诺公开栏,在校内大肆宣扬和营造师德宣传的浓厚氛围。第二,就是要建立健全师生相互承诺机制。高职院校的办学宗旨是为地方经济服务,基本职责就是培养各行各业一线需要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懂理论、会操作、善管理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学生的良好职业道德已经成为各高职院校的重要使命,老师和学生都将是“为人师表”(注:学生未来在自己行业内必将是老师),要求两代师表一同塑造。这就要求教师在任教前,必须向学生做出庄严的师德承诺,同时也要求学生向老师做出遵守职业道德的庄严承诺,遵守行业规章制度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第三,就是建立健全进行师德盟誓活动。在教师节或学校的重大活动中,有意安排教师对教育事业做出师德承诺,在增强教师荣誉感和使命感的同时,也增强了教师信守师德的自律力。

1.3建立健全激励激发机制,全面提高师德建设促动力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教师个人师德水平的提升不仅需要教师自我激励和自我提高,而且更重要的是激起和唤醒教师个人对教师职业强烈的尊严感和快乐感,以期实现师德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正如马克思所说的:“能给人以尊严的只有这样的职业,在从事这种职业时,我们不是作为奴隶般的工具,而是在自己的领域内独立地进行创造。”激励激发机制就是要激发教师对教育事业的荣誉感和自豪感,激励激发机制包括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两种。在精神激励上,最常用的办法就是通过评选“师德标兵”、“优秀班主任”、“优秀德育工作者”和“德育工作先进集体”等方法树立师德先进模范典型,对于那些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成绩突出、认真履行师德规范的优秀教师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和精神激励很有必要,这样也可以大大增强他们的荣誉感和自豪感。建立健全激励激发机制就是要充分运用校内外媒体加强宣传。比较可行的就是,可以通过地方相关网站、报纸以及本校主页上推出“师德名师”栏目,在校内开辟师德建设专栏;可以利用校园电视台和校园网络制作师德建设专题片,全面宣传报道优秀教师的感人事迹。这样一来,通过激励激发机制从而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扩大他们的社会影响力,让他们获得事业成就感,拥有为人师表的自豪感,最大限度激发教师们的工作积极性,增强教师自觉遵守师德规范的责任心,形成浓郁的师德建设的舆论氛围,实现全面提高师德建设促动力。

1.4建立健全榜样示范机制,全面增强师德建设引导力

建立健全榜样示范机制就是要充分发挥师德模范的榜样示范作用,推广优良师德风范,推进师德水平的提升。比较有效的办法就是通过举办各种师德演讲比赛、优秀班主任经验交流会、优秀教师经验交流会、优秀教育工作者经验交流会、师德楷模报告会、表彰优秀教师等活动,大力宣传和宏扬师德标兵典型的先进思想和先进事迹,让优秀教师的感人事迹震撼广大师生的心灵,从而实现彰扬师德、切磋教艺、自我教育和相互促进的目的。另外,一些高校已经通过开展的“学生最喜爱的教师”、“最具亲和力教师”、“最佳形象教师”和“最具爱心教师”等等评选活动,充分展示优秀教师的形象,激励广大教师用良好的师德风范和先进的教育理念去教书育人,开拓进取。对于高职院校而言,也可以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开展有特色的评选活动,这样既弘扬了教师敬业爱生与无私奉献的红烛精神,又发挥了优秀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而且达到全面增强师德建设的引导力。

1.5建立健全监督监控机制,全面提高师德建设控制力

师德监督监控具有自己独特的特性,不仅是自律与他律的结合,更是行政监督与社会监督的结合。师德建设从本质上来讲是需要通过自律实现,但从客观上来讲还是需要通过他律与监督监控加以保障。为此,建立健全监督监控机制理应是师德建设的一个关键环节。首先,就是要建立健全师德法规性文件,形成包括考核奖惩、岗位职责、改革创新、制度规范等完整的规范化制度文件,也应当具体明确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规范要求,不仅应当实施值日督查、精细化管理制度,还应当实施不定期的问卷调查、建立师德监督专栏等具体措施,起到示范和警戒作用,保证师德规范能落到实处,从而实现教师自我监控、严守师德规范。比较可行的办法就是,在每学期一次的教学质量评估活动中,要严格按照教育教学的基本规程,对教师的师德规范、教学业务、教学效果等进行全面检查,通过全方位、全环节、全过程的认真细致检查,达到强化教学质量意识,促进学校整体的教风和学风建设,实现全面提高师德建设的控制力。

1.6建立健全评价评估机制,全面提高师德建设评议力

建立健全评价评估机制就是要求形成科学健全的师德评价指标体系,加强和落实师德评价的可操作性和可量化性。结合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实际,师德评价评估机制主要包括自我评价、领导同事评价、学生评价及家长和社会评价四个方面。要想建立健全师德评价评估机制,就必须要把以下工作落实好。第一,就是要定期开展自我评价,在期中和期末,发放师德自测自评表,以促进教师自评自律;第二,就是要定期开展校领导及同事评价,由学校相关部门领导根据教师日常工作表现进行综合评价,同时在教师间发放师德评价表,开展师德互评;第三,就是要定期开展学生评价,由学生对任课教师的日常师德表现及教学行为等进行综合测评,做到每节课都发放固定的“课堂教学情况反馈表”,由轮值学生对当节课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艺术、教学质量、教学效果等各方面进行时效性测评;第四,就是要定期开展家长和社会评价,充分利用召开家校联合会以及学校和社会各界联谊的形式,定期发放师德调查问卷,反馈家长和社会在师德建设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1.7建立健全奖励惩罚机制,全面提高师德建设约束力

建立健全奖励惩罚机制在师德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往往可以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它常常决定着师德建设的成效。对于奖励惩罚机制而言,不仅要落实奖励办法,也要健全惩罚措施。可以将师德考核作为教师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与评先评优、职称评聘、年终奖金挂钩,使全体教师从物质上和精神上深深体会到师德在教师职业生涯中重要性。对于师德考核评议为不合格的教师,可以实施师德“一票否决制”,不得成为评先评优对象,并要求其限期整改到位,必要时派送优秀教师进行一对一培训和指导;对于基本合格的教师,也应当给予诫勉谈话,帮助其提高认识和改进工作;对于违反师德承诺的教师,经仔细核实后要严肃批评;对于情节较为严重、造成恶劣影响的教师,应当严格按照相关政策法规规定,取消其教师资格,必要时追究相关责任。只有建立健全奖励惩罚机制,才能全面提高师德建设约束力。

1.8建立健全竞争竞岗机制,全面提高师德建设竞争力

为巩固和提高师德建设的成效,还很有必要建立健全竞争竞岗机制,从而在实施竞争竞岗的活动中实现以竞增效的目的。第一,就是要实际结合各种评比活动,加大师德在各项评比中的权重,特别是在干部竞聘、评先评优活动中要把师德考核结果作为一项重要考核部分,强调师德建设的重要性。第二,就是要通过各种教育教学竞赛,定期开展“金牌教师”、“最受学生喜爱的教师”等各种教学评选评比活动,让教师的师德优势在竞争中突显,促使师德建设在竞争中得到加强。第三,就是要结合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健全竞争竞岗机制,全面落实全员竞聘和全员竞岗制度,在全校形成所有教职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升能降、优秀人才能够脱颖而出、突出师德、充满活力的机动灵活用人机制,增强广大教职员工的危机感和忧患意识,通过机制促其积极进取,从而不断提高其师德和师能。对于那些师德评价不合格、业务素质低下、工作责任心低迷的教师,必要时可以通过离岗培训、转岗就业、自学进修等方式逐步提高,从而在动态管理中通过建立健全竞争竞岗机制,达到全面提高师德建设的竞争力。

2结束语

整体推动和提高全体教师的师德水平不是一项简单的任务,而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更是一项持续的惠民工程。建立健全和灵活运用师德建设的各种机制,全面提高师德建设的认知力、自律力、促动力、引导力、控制力、评议力、约束力和竞争力,努力实现全力推进、全员促动、全面覆盖的功效,使学校的每一个教育教学环节、每一位教职员工言行、每一步教育教学行为都时刻深受师德规范的影响,从而改善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环境,加快促进学校师德建设,总体提高学校深度和长远发展。(本文来自于《大众科技》杂志。《大众科技》杂志简介详见.)

作者:黄刚工作单位: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

第二篇

1现代网络文化的一些特点及对高校师德建设的影响

现代网络文化是把双刃剑,它利用自己的特点,在促进高校师德的建设的同时,也会给高校师德建设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1.1网络文化对高校师德建设是有积极影响的

(1)网络文化具有信息资源共享性。这有利于通过互联网实现各种超越时空界限的信息的查找和使用,与传播速度快速、存量巨大的信息极大地满足了广大师生的求知欲,也能互相学习,有利于提高当代大学生的自身修养,高校教师也可以通过共享网络资源提高自己的道德素质,以优秀的师德资源来影响自己、完善自己。(2)网络文化具有技术性。这使得网络文化的信息表达方式多样,极大地影响高校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大学生的学习方式,增加了师生间的互动,并提供了很多创新元素。它颠覆了以往老师一支粉笔一黑板教天下的教学方式,非一味地灌输,以PPT、视频等多媒体教学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入了趣味学习的成分,明显改善了教学效果。不少网络交流平台如BBS、博客等网络技术的利用更直接增进了高校师生的信息互动与学术交流。(3)网络文化具有开放性。它打破了地理限制、语言障碍、技术落后、文化差异等因素的壁垒,把世界各国的科技、文化、艺术等信息及成果带到广大师生的眼前,让大家认识了一个平等、自由、张扬个性的世界,为师生自由发表言论、阐述不同的学术见解、表达内心的不同想法等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丰富了高校师德建设的发展途径。

1.2网络文化对高校师德建设存在消极影响

(1)网络文化具有多元性,其包含精英文化、大众文化、流行文化和垃圾文化等不同层次,高校师生在受到先进文化和道德观念影响时,也难免会感染到一些低俗文化和道德观念,或者被一些腐朽及带有政治目的的思潮入侵,乃至扭曲三观,理想信念出现偏差,这都给高校师德建设的工作环境和绿色道德环境带来了严峻挑战。如果过度放大其中一些非主流文化,更有弱化青年学生道德法律意识的倾向,容易导致青年学生中不道德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的滋生。(2)网络文化的虚拟性有可能增加高校师德建设的阻力和降低教师的能力。长期沉迷于网络,缺乏面对面的人际互动,被网络交流的随意性和隐蔽性蒙蔽,容易造成高校师生人际交往的障碍,容易导致人们沉迷于网络塑造的“完美”来逃避现实世界,活在自我和妄想的世界。对老师面向学生和面对自我时的能力提出了高要求。(3)网络文化中浓厚的娱乐性容易导致高校师生节制能力的偏差。在网络环境中,一旦忽视自律能力的培养,就容易掉进泥潭难以自拔。随着网络的发展,打游戏、上网算命、网络影院等进入了大家的生活,更由于网络监管力度的不足,大量的色情、暴力、恶搞信息进入视线,直接导致了学风、教风及师德建设的破坏,对大家的身心都造成了阴影。(4)网络的丰富与快捷也帮助部分师生滋生了弄虚作假和急功近利的心理。高校师生利用网络复制、拷贝他人研究成果的情况屡有发生,不仅达不到网络学习的目的,反而养成了不劳而获、弄虚作假的不良习惯,严重带坏了高校的学术风气。

2网络文化视域下加强和改进高校师

德建设的一些工作笔者以为,面对现状,为了更好地利用网络文化,且针对网络文化对高校师德教育建设存在的消极影响,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工作。

2.1强化师德教育,全面落实师德规范要求,发挥教师的教育导向作用

高校教师本身是社会建设的实践者,更是直接面对学生这一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的教育主体,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成败和人才的质量。不管在什么情况,都必须控制好教师的质量和师德水平,这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重要前提之一。现在,在网络文化的影响下,要求更加严格和迫切。(1)新时期,应继续通过如《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意见、规范、制度,建立标准,形成体系,科学地引导和规范教师的言行,让广大高校教师明确自己的权利与义务,接受系统有序的教育、培训,进行必要的和合理公正的考核,并采取规范的监督评估。(2)注重提升师德建设理念、加强师德观念宣传,树立典型,激励广大教师自觉遵守师德规范,树立高校教师良好职业形象,加强自身修养,弘扬高尚师德,从而保证高等教育质量。(3)要引导广大教师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加强教师对学生的网络道德和理想信念的教育。

2.2端正教风,严谨治学,提升教研能力

在网络视域的新形势下,一些急功近利、学术腐败、治学不严谨的情况严重损害了教师的职业声誉,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并采取切实的手段进行整治。加强师德建设,高校教师不仅要有师德建设观念,更要有切实的行动,注重教风端正,提高教师在所处专业领域的学术水平、科学研究能力和其他教育水平,并坚决抵制学术失范和学术不端行为,真正做好“传道、授业、解惑”的本职。这是师德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师德建设的出发点和重要归宿之一。尤其我们应当重视通过网络资源的运用,提升高校教师的专业知识掌握,达到教育内容的不断创新;通过网络技术的运用,实现高质量的教育资源和信息资源的共享,形成教育形式的不断创新;通过师德建设的开展,促进网络伦理道德的教育,要求教师遵守学术道德,弥补缺陷,重塑学术诚信的良好氛围。

2.3进一步加强网络文化环境监控机制,为高校师德建设提供绿色环境

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召开,报告在“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内容中,就有这样一段表述:“加强和改进网络内容建设,唱响网上主旋律。加强网络社会管理,推进网络规范有序进行”。虽短,但显然将成为我们规范网络管理的方向,也是高校进行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重要标准,是在网络文化视域下进行高校师德建设的一个重要基础。正是因为现在网络文化高度的开放性、浓厚的娱乐性及多元化、层次化等原因,导致了网络道德的不规范,有的甚至超出了我国道德和法律的要求标准,给高校师德建设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因此,要促进高校师德建设发展,必须加强网络管理和监控,净化网络环境,注意从技术和法律手段规范网络,让网络文化更加健康,为高校师德建设提供一个绿色健康的网络环境。现实地说,网络信息管理是个系统工程,尤其是针对高校师生,需要政府、学校和家庭共同努力,在政府进行防范、规范的同时,学校和家庭积极配合。

2.4网络时代充分利用网络,构建网上师德建设文化体系

目前,大量高校教师都涌入到网络文化这个体系,我们就应当更好地利用这个平台。尤其要正视网络文化的冲击,合理利用网络文化的优势,通过整合网络资源和社会资源,加强高校文化建设。(1)认识网络发展特点,建立高校教师们喜爱的、能够进行学习的师德文化网站,培养网络文化的教育者。这样提升高校教师利用网络的技能,拓宽教师们联系的渠道,也真正接触教师的内心世界,研究教师观察思考问题的特点,可以有针对性地实施和组织教育。(2)通过易班、各大高校门户网站等大学生主流网络及相关交流平台,要求高校教师参与开展信息管理及网络文化的理论研究,促使他们成为“网络社会”的道德主体,主动承担起维护网络秩序、优化师德建设网络文化环境的重任。这是教育监管的创新,也可以增加师生间的互动。(3)网络文化视域下,可以充分利用网络的技术和资源,建立健全教师师德考核电子档案,对教师师德状况进行记录,在许可的范围内使用,也有利于监督、批评和建议等。

作者:张薇工作单位:上海立信会计学院

第三篇

一、加强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意义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进入了大众化阶段,高校也迅猛发展,高校的学生数量急剧增加,与此同时,教师的需求量也猛增,高校师资队伍出现了大幅度的新老交替现象。高校在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引进需求日益曾大,但在引进人才的方面过于注重学历而降低了对教师师德的考察和要求,因而,如何避免学术断层和优良传统断层,就变成了一个不可忽视的重大世纪课题。从总体上来看,青年教师中有不少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的主流也是好的,广大青年教师热爱祖国拥护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忠诚教育事业,教书育人、努力工作,但是业务素质与思想素质不平衡。他们在学历层次、知识视野、外语水平、计算机能力等方面比中老年教师有优势,然而思想道德素质偏弱,缺乏了老教师在教书育人中积累的大量优秀丰富的经验和素养,特别是受我国经济体制转型等社会的重大变革的影响,部分青年教师的思想观念、利益结构、行为方式以及相应的心理状态等都发生了较为深刻的变化,在某些青年教师身上,师德修养、思想道德素质等方面还存在着不尽人意的地方。为此,加强高校青年教师的师德教育已成为一项迫切的任务。突出青年教师师德建设,是建设面向未来高素质教师队伍的需要。

二、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呈现的特点

作为高校师资队伍中的年轻一族,青年教师掌握着较系统的学科专业知识和文化知识,既年轻又具发展潜力,是高校教学、科研中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生力军,而加强高校青年教师的师德建设则有利于高校教学和科研的发展。当代高校青年教师具有知识的专业性和全面性、业务上的探索和创新性、思想上的先进性和活跃性的特点。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全面发展,各高校青年教师普遍都具备高学历。他们基础理论扎实,基础技能全面,知识面广,精通并掌握一定量的现代科技知识且精力充沛。同时,勇于开拓,富于创新,在新的知识领域往往能捷足先登,把握前沿,在教学和科研中成为骨干力量和学科带头人;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他们能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积极性和学习兴趣,更是由于年轻的优势,而更加贴近学生的心态,受到学生们的欢迎,并在教学中不断更新工作方式、方法,建立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这三大特点使得青年教师在高校教育中极具潜力,能为高校教育的教学和科研注入新的活力。但与此同时,高校青年教师也存在着需求上的物质与精神并重性、情绪上的不稳定和心理上的失衡性等特点。

三、加强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途径

(一)积极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培育主人翁意识

环境对人的熏陶作用是巨大的,搞好师德建设也需要有良好的校园环境,构成良好持久的校风传统,共同追求的理想目标,敬业奋进的校园氛围,团结和谐的人际关系,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导向正确的道德舆论,坚强有力的思想工作等等。高校是人文教育资源优势最集中的地方,每一所高校都有自己的光荣历史和文化,都有自己的校训、校风、学风等大学精神。这些都是我们培育青年教师主人翁意识的生动材料。应通过各种有效形式、利用各种舆论工具,使青年教师了解学校历史,认同大学精神和校园文化,在思想上真正内化为学校的主人翁,由“知校”“爱校”再到自觉“荣校”。让每一个青年教师把“教师是人类灵魂工程师”内化为自己职业和人生的信念。

(二)灌输现代教师的价值观

青年教师价值观的形成是他们认识社会、认识人生、认识自我的综合过程,是别人不能替代,也不能转让的,要靠他们自己的努力。同时,正确价值观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价值观的逆变却是瞬间的、经常性的。尽管青年教师是有文化品位,有精神风貌,文明程度比较高的群体,但如果不提高自我认知水平,不经常地进行自我改造,放松对自己的教育,即使现在价值观是正确的,但随着时间的变化、社会的发展,其价值观也可能会发生变化,甚至变成错误的价值观。目前我国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时期,在这一社会转型时期不仅存在着多种价值观的矛盾、冲突和斗争,而且外界的约束力相对弱化。在信息技术和网络迅速发展的今天,更是冲破了原有社会中对人们众多的限制。他们在拥有一个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拥有更多的机会和权利,得到进一步解放的同时,也受到了更多不利因素、不健康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在信息时代,法律和公开的社会道德舆论对个人行为的监督已经不像原来那么容易,因为任何一台联网的计算机都可以成为人们信息或犯罪的工具,在时间和空间上要加以限制和监管是非常困难的”。在这种很少受到外界约束和管制的情况下,做与不做、做什么、如何做等完全取决于青年教师本人。这就需要青年教师具有较强的自我约束力,否则,就有可能在不良思想、不利因素的影响下,产生精神的失落与价值的迷茫,形成错误的价值观,过上没有价值的生活。当代高校青年教师加强自我修养就是要加强马列主义、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学习,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

(三)加强社会实践锻炼

教师的教育素养,是在教师长期的社会实践中逐步形成、发展,并得到不断提高的。因而,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建立和完善青年教师到基层参加实践锻炼的社会实践制度,这应是一项长期的、经常性的工作。刚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必须到社会实践中去锻炼,到企业一线参加工程实践锻炼,以弥补社会实践和工程实践的缺失。在社会实践中引导青年教师深入了解国情,了解工农,培养与劳动人民的感情,在社会实践中,实践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从实践的角度去深入领会教师对全社会的作用,激励和引导青年教师树立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大力创造积极条件坚定信心

加强师德建设不但要对青年教师提出要求,而且还要为教师达到这些要求创造条件,来坚定他们教书育人的信心。要为他们提供广阔的舞台,让他们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更好地施展才华,实现自身价值,从而把加强师德修养变成青年教师自觉自愿的内在需要;要尊重他们的民主权利,让青年教师有机会参与学校发展目标的制定,为学校改革发展建言献策,使青年教师把个人的思想感情和前途命运与学校的事业发展紧密联系起来,从而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要帮助他们提高业务水平,为其提供各种进修、培训机会,鼓励青年教师搞科研,设置多项科研奖项,请老教师“传帮带”青年教师,使他们能够不断充实自己,更新知识,提高科研能力,及时吸收存储学科前沿知识,发挥创新意识,从而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求,自身的成长需要;要关心他们的工作和生活,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如住房、待遇等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改善他们的工作、生活条件,使其充分感受到组织的关心和温暖,全身心地投入到学校的教育教学和科研工作中。

四、完善青年教师师德考评机制

完善青年教师师德考评制度是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重要保障。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是将师德师风建设的目标具体化、规范化,通过量化的、可考核的指标评价和把握教师或某一教学部门的师德师风状况,并把这种价值判断反馈给行为者本人,促进青年教师师德师风的不断完善。目前高校对整个教师师德缺乏比较科学、行之有效的考核评价制度,其中当然包括对青年教师师德考评。道德本身是一种极其复杂的现象,对道德的考评也是一件实际操作非常困难的事。因此,要根据教育教学规律、道德建设规律、青年教师特点,制定相应的考评制度。建立师德考评制度的内容,应包涵思想情操、教学成果、为人师表等方面。评价过程要民主、公开,只有民主的评价,才能保证评价的公平和公正,从而促进师德水平的提高,真正起到激励的作用。考评重点应突出以教书育人为目的,主要考评教师的教学态度、育人成效、师德师风等方面。考评办法应坚持平时考核为主,定期考核为辅的办法。平时考核主要是记载师德优秀事迹或者是有违师德的行为。定期考核主要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通过对学生、其他教师、院系领导的调查,得到的平均值为大致符合实际的青年教师个人师德得分。定期考核基础上,结合平时考核,各组织单位再进行综合评议。评价渠道要多样,有来自教师自身的,有来自学生的,也有来自社会的。尤其是学生参加师德的评价,有助于发挥教师与学生在师德建设方面的互动和促进作用,形成有利于青年教师不断提高师德水平的良好氛围,达到培养和提升青年教师师德和素质的最终目的。加强青年教师师德建设,是一项复杂、艰巨而又长期的心灵塑造工程。“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作为高校青年教师,要自觉刻苦学习,加强修养,树立高尚的师德师风,切实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作者:巫莎李清工作单位:江西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