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师德建设的成果与因素探索

时间:2022-12-28 10:50:41

导语:教师师德建设的成果与因素探索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教师师德建设的成果与因素探索

本文作者:李冬娜工作单位: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高校教师师德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直以来,高校教师秉承我国优良师德传统,并融合时代特征,形成了许多开放时代优秀的师德风范"但是,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教师的责任愈加突出,从而对师德素质的要求更加广泛,教书育人工作的标准更高"而高校教师队伍中确实存在着个别教师思想政治水平不高、道德品质不够高尚、治学态度不够严谨等问题,严重损害了高校教师和学校的形象,给教育事业带来了不良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职业责任方面:职责意识不强爱岗敬业是教师职业的重要内容"爱岗就是对教师工作充满热爱之情;敬业就是对教师职业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这是作为一名教师有所作为、有所贡献的基本立足点,也是师德建设的核心"然而,市场经济和社会转型期的一些负面影响,使有些高校教师把自己从事的工作仅仅看成是一种谋生的手段或是赚钱工具,而未将其看作是自己实现理想抱负、成就人生价值的崇高事业,上课赚取课酬,下课甩手走人,把自己当作匠而不是师"一些高校教师不安心本职工作,看重物质利益,热衷于开辟第二职业,对教育教学工作敷衍塞责,应付了事;还有一些高校教师为了职称问题,重科研轻教学,把教育教学工作当作副业;甚至一些高校教师没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受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影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这些高校教师没有谨记自身的职业要求,缺乏事业心、责任感,这样既造成对大学生的不利影响,又严重损害了教师的职业形象"2.职业道德方面:师表意识淡薄教师的劳动是一种以灵魂来塑造灵魂、以人格来培养人格的劳动"教育过程始终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互动过程,教师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去影响学生,以自身的表率精神去实现教书育人、培养四有新人的神圣使命"与一般的职业劳动者相比,社会对高校教师的要求更高,在道德行为上要求高校教师具有更强的典范性和更鲜明的示范性,即要为人师表"为人师表是对教师最基本的要求,是衡量一个教师是否合格的基本标准,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特征"教师的思想、品格、境界、学识,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然而,大学校园不再是象牙塔,社会上的一些不良思潮冲击着大学校园,也很大地影响着高校教师"一些高校教师从重理想转向重实惠,从追求精神价值转向追求物质享受,从重视集体利益到把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功利思想膨胀"功利化的价值取向引起了行为上的失范,以致于对工作热情不再,对学生关心不够,对利益斤斤计较"这些高校教师的行为对大学生的发展有不可低估的危害性,更谈不上发挥为人师表的作用了"3.职业对象方面:育人意识不足教书育人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是评价教师工作好坏、德行优劣的最基本标准"高校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是思想的引领者和道德的示范者"教书育人这四个字十分精辟地概括了教师的神圣使命,每个高校教师更应责无旁贷"在教师的日常工作中,教书只是育人的手段和过程,育人才是教书的方向和最终目的"只教书不育人,就等于缺失了方向,没有了目的"因此,教书和育人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当前,在一些高校中,存在着重教书轻育人的现象,一些高校教师片面理解教师的职责,认为只要把课讲好、把科研做好就行,其他一概与己无关"他们没有认识到教书育人是一个良性循环的系统,也是自己的责任,在育人上没真正地下功夫,导致目前学生中出现高分低能、高智低德等现象"社会要求高校培养出的是德才兼备的人才"如果以培养出的人才来作为高校工作检验的一个标准的话,那么培养出来的人才有德有才是正品,有德无才是次品,无德无才那就是危险品了"那种以传授知识为名义所产生的偏见,不仅有损教师的形象,甚至对大学生的思想和人生方向进行误导,对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形成潜在的威胁"

高校教师师德缺失的原因分析

高校教师师德建设的存在问题是我们不容回避的一个客观事实"深人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才能更好地进行师德建设"究其原因,具体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制度建设方面:缺乏严谨科学的评价体系师德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中,思想和行为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准则,是对教师最根本的职业要求,是教师素质的重要方面,是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条件"所以,高校教师要严格遵循一定的道德规范和准则,才能真正实现高校的培养目标"但是,目前高校师德建设机制不健全,没有一个统一的衡量教师的教育教学效果的标准,而且缺乏可操作性"例如,广东省在1997年制定了5广东省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试行)6,这成为广大教师师德建设的一个重要依据,但是却缺乏相配套的评价体系,不能够规范、科学、公正地评价一个教师的师德水平"即便是高校现行的教学评估中有涉及师德考评的部分,因所采取的是科学量化标准,相比较于科研而言,师德却是最难以被量化的一项,无法计算,难以斗量,所以,师德考评显得主观性较强"这种情况又进一步造成了在教学质量评选、职称评审等工作上,一般只注重科研、职称、学历,而难以在政治素质、师德方面进行比较"现有的机制还缺少监督,例如对教师同行评价意见、学生评价没有足够的重视,更多的是看重教师自身的学历、职称、科研水平和部门领导的意见,使师德建设在某种程度上失去保障"这也是出现师德失范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2.思想观念方面:缺乏开拓进取的时代精神当今时代日新月异,高校不可避免地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和考驴"要完成人才培养目标,使高校培养出来的大学生能适应时展需要,就需要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不但要有过硬的专业技能,更要有高尚的师德风范"师资队伍建设历来是高校工作的重点,但往往偏重于学历层次的提高、专业知识的更新,认为这是实,一定要落实;而师德建设被认为是虚,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没有足够的重视"另外,由于对师德建设的认识和宣传不够,所以在师德建设上存在着认识误区,师德教育工作经常被视为政治教育,师德的德字常被归结为教师的政治立场和思想观点"于是,师德教育被当作一项政治任务,其主要内容就是政治学习和政治活动,而不是对师德观念、师德情感、师德理想、师德态度、师德法纪、师德作风、师德技能、师德良心、师德行为等一系列师德规范的培养"这种形式主义的做法不可能受到教师的重视,更谈不上对人产生心灵的触动,慢慢地就使人有了惰性,不再思变,思想也就固化了"师德建设的观念、方法相对滞后,缺乏长期性、针对性、系统性,也缺乏有效的载体和保障体系"3.客观环境方面:缺乏行之有效的疏导机制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社会越来越多地接触到西方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领域,中西方文化也在相互碰撞和交流中发生了变化"一方面,我们引进了发达国家许多先进的东西,直接或间接地推动了中国社会经济现代化的进程;而另一方面,西方国家借助与我国扩大文化艺术交流的机会,通过影视、摇滚音乐、快餐店、时装等方式,大力传播其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对我们产生了复杂的影响"尤其是西方国家加紧对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渗透,各种有害的文化垃圾和腐朽的生活方式侵蚀到社会政治生活和精神领域,从而导致一些人见利忘义、权钱交易,导致国家意识、集体意识、互助精神、奉献精神减弱,自由主义、拜金主义、享受主义、个人主义滋生膨胀"在高校教师中也存在这方面的道德失范现象,实际上是社会问题在教师队伍中的再现"4.主体自身方面:缺乏有力的职后继续教育自1999年以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高校教师队伍的数量在持续增长,教师的社会地位、待遇不断得到提高和改善,也吸引着许多其他行业的人员加人到教师队伍中来"这些新人职教师学历高,相当大的一部分都是拥有硕士、博士学位的,但有的是师范院校毕业的,有的却不是"他们来源复杂、动机多样,必然给高校师德建设带来一定的压力"为进一步确保高校教师队伍的质量,我国相继颁布了(教师法6、5教师资格条例6和5<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6,逐步形成了高校教师资格制度的法律法规体系"而且,针对非师范院校毕业的新人职教师,还规定了职前上岗培训,需获得通过才能真正执教"但随着师资队伍的不断扩大,相应的师德教育没有跟上,重硬件建设轻软件建设,忽视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教育与培养,也是造成高校教师师德失范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