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建设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4-01-03 11:27:20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师德建设论文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校园师德建设分析论文
当前教育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主体是教师,教师肩负着光荣而神圣的历史使命。要培养造就二十一世纪高质量、高规格的人才,就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而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是教师的师德,教师的师德决定了教师的素质,教师的素质又决定了教育的质量。
狭义的师德是针对以教育为职业的人来说的,一般指的是教育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唐代韩愈指出:“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对于从事教育职业的人,他自身应该是得道者。应该遵守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由于限制在职业范围内,专指对于教师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履行教书育人职责时的要求,故称为狭义。
广义的师德是针对所有人的,指的是掌握客观规律。《道德经》指出:“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我们古代就有许多杰出的教育家。被称为“万世师表”的孔子虽然生前不很得志,屡遭困境,但他的很多学生却总是追随着他,他去世后,也受到中国乃至海外知识分子的强力推崇。孔子的智慧是十分伟大的.他认真了解自己的学生,然后又毫不吝惜地夸奖他们。比如他说颜回“不二过”、“不迁怒”等。他对学生很有感情,颜回早亡,他大哭。孔子还不单纯教授知识,还传授学习方法,如“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等。还提出了许多可贵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等。没有高尚师德,没有对学生深深关爱的老师是提不出这些理论的。
从目前社会整体来看师德建设是取得很大成绩的,但也要看到师德建设的任务相当繁重。特别是在一定的意义上,教师本身的思想道德、情感、意志和知识修养的高低,决定着教育质量的高低。教师劳动的这个特点,要求教师必须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各方面的修养,并处处为人师表。有的学校师德现状与教师劳动的严肃性之间存在着明显的距离和冲突,存在着由此引起的奉献精神衰落和不负责任倾向的加剧。
师德的核心是处理好“三个关系”:第一是处理好与教师职业的关系,这意味着教师要有敬业精神。第二,要处理好与学生的关系,意味着教师对学生要有爱心。第三,要处理好与自身的心理和行为的关系,这意味着教师要为人师表,人格高尚,克制私心。一位优秀的、受人尊敬的教师一定是处理好了这三个关系。要做一个好教师,必须热爱这个职业,认识到自己所特有的职业尊严。过去,教师常被当作社会培养人才的“工具”,甚至可以称作“知识的搬运工”。这一职业常被认为没有什么特殊性,教师自身也没有多少尊严感和自豪感。这样的情况下,师德问题也就容易产生,尤其在城市学校中比较严重。
其实,教师的待遇水平并不是师德问题的重要原因,最重要的是教师自身能否体会到职业的尊严感及神圣性。如今提倡的教师资格证制度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职业尊严——教师不是随便可以做的,教师也像科学家、艺术家一样有职业特殊性。新课改也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教学,体现教师的自主。所以,教师的职业尊严感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师德建设论文
春秋时期孔子提出过“德教为先”的儒家思想。千百年来,人们以各种不同的文化形式表达着对良好品德的赞美与宣扬,各种不同的文化流派在看待人性与人的善行和善良品德的关系问题上却是殊途同归,都着重强调道德教育具有特殊重要作用,人性是可以教化、可以塑造的。道德教育主要通过三个途径:家庭、学校和社会,这三者中学校教育处于中心地位,是整个教育体系的核心和主干,对学生的心身健康发展有着巨大的决定作用,对于治国有着直接和重要的影响。教育并不单纯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它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稳定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也是治国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国家的重要职能之一。
重视教育,强调加强学校的思想道德教育,是我们党的一个光荣传统,新中国的几代领导人都曾强调学生应当在德、智、体、美方面得到全面发展,这也体现了德育的重要性。如果只靠单纯的文化知识教育,有可能把人培养成掌握高科技的专门人才,但这些人是否能把所学知识变成推动社会发展的手段,需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历史和现实中不乏这样例子:高科技犯罪,甚至把先进技术变成残害人类的恐怖手段。可见,—个人只有具备了正确的世界观、道德观才有可能造福人类社会。—般地说,在事业上有较大成就,对国家做出较大贡献的入,往往是思想道德素质优秀的人。在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品德的提高为才干的增长打下良好的思想品德基础,才干的增长为品德的提高创造了文化知识的条件,但第一位的还是品德,正如古人所说,做事先做人,一个人只有具备优良的品德,才会为社会和人类贡献自己的力量。近代中国多少英雄豪杰抱着解放中华民族的崇高思想,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谱写了人生最辉煌壮丽的篇章。古往今来多少“先天下之忧而忧”的仁人志士为社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表明品德是成才的必要条件,重视思想品德的教育,对学生的成才和对学生智力发展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以德治国”给教育赋予了新的、非常重要的地位,把道德提高到了治国的重要手段的高度。只有德法并举,法制才能更好地推行,国家才能巩固,社会才能稳定发展。学校教育是道德建设的关键环节,教育的成败关系着国家和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是治理国家、社会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基于教育如此重要地位,学校除了对社会提供人才支持外,还要为社会道德建设提供精神支持。执行教育任务的学校应成为道德教育的基地;要教育学生学会做人,成为有理想、有道德的新一代接班人;教育学生成为掌握现代化知识创新能力的人才。同时学校还应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示范基地,以校园良好的道德风气、精神面貌影响社会。
学校教育在道德教育中的核心地位,对广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对大学生的培养目标,决定了教师的师德性质和内容。作为教师应当是追求知识、献身学术的模范,应该用自己执著与献身精神感染学生,培养起学生对知识与科学的神圣感和崇敬感,—个不爱知识、不尊重科学的人,怎么可能激起学生接受知识和献身科学的动机和热情呢?做为教师应该用自己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治学精神来感染学生,使学生养成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态度;作为教师,应当敢于坚持真理,不屈从于权贵,不囿于舆论的偏见。在学生面前树立起坚持真理、独立思考的正义感和人格魅力,作为教师只有为人师表品德高尚,才能使学生心服口服,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
随着市场经济的到来,高校也面临着市场经济的冲击和影响。总体说来,市场经济对高校的影响是积极的,但也要认识到,市场经济下的教育对我们来说是新事物,我们正处在一个社会转型时期,旧的体制被冲破了,新的体制尚未健全,徘徊在新旧两个“世界”之间,不仅旧体制的一些弊端有待革除,而且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也极易滋生、扩张,在这样的背景下,当前高校师德方面也出现了一些不良的苗头:学术舞弊,炒作学问、变相卖文凭等,甚至还出现了“学术商品化”、“教师老板化”、“学生雇员化”的现象,有些教师处理不好第二职业与本职工作的关系,以至荒废教学误人子弟。在这种情况下,提高教师的素质势在必行。
高校辅导员师德建设论文
1高校辅导员师德建设的重要意义
高校辅导员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直接传播者,是高校学生思想的启蒙者、价值观念的引领者、人生成长的培育者。高校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水平和道德情操如何,不仅展示着辅导员群体素质的高低,更直接影响着高校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高校辅导员师德建设,是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高度出发,对于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同时对于打造优秀高校教师队伍、提升人才培育质量、推进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协调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当前对于高校辅导员师德建设的研究主要通过外部的途径来实现,比如加强师德宣传、开展师德专项培训、严格师德考核、注重师德激励、严肃师德惩处等,这些方式和方法对于提升师德、减少师德失范有一定的作用。但师德的强烈主观性使得这些途径存在不足,因此基于自我领导的高校辅导员师德建设就显得重要。
2自我领导的高校辅导员师德建设内涵
自我领导这一概念是在特定背景下提出来的,主要是源于领导科学理论中研究重心的下移。1986年Manz在《管理学学会评论》上发表了《自我领导:组织中自我影响过程理论的拓展》,这篇论文被公认为是自我领导理论形成的奠定文献。在这篇论文中,自我领导被解释为领导自我朝着目标绩效趋近的自我影响过程,不管任务的完成是源于内在激励还是外在激励。自我领导的概念在后来的研究中,不同的学者分别给出了不同的概念界定。本文采用赵国祥、梁瀚中(2011)的定义:自我领导是个体基于自身的特征、认知和需求,采取一定的自我引导和自我激励行为策略,从而达成目标绩效的自我影响过程。它包括三个维度行为聚焦策略(自我观察、自我目标设定、自我奖励、自我惩罚、自我提示)、内在奖赏策略(思维聚焦于内在奖赏)、建设性思维策略(预想成功表现、自我对话、评价原有信念和假设)。基于自我领导的高校辅导员师德建设主要内涵是强调一种由内而外的师德修养提升过程,它通过高校辅导员的行为聚焦、内在奖赏和思维模式三种策略来达到师德建设效果。师德建设的行为聚焦策略旨在提高高校辅导员思想道德修养的自我认知,充分认识到自身道德修养提升的重要意义,自我进行师德建设目标设定,自我观察和自我提示修正师德失范行为,从而引导自我进行行为管理,鼓励能达成良好师德目标的积极、意愿行为。师德建设的内在奖赏策略的目的在于使高校辅导员注重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日常事务管理或其他工作中令人愉快的部分,重在使高校辅导员享受工作本身,从而获得工作中的胜任感、自主感。师德建设的思维模式策略目的在于使高校辅导员和学校形成积极的思维模式,抑制消极或扭曲、极端的思维方式,制定有效的辅导员师德评价、考核方式,从而帮助高校辅导员有效达成师德建设目标。
3基于自我领导的高校辅导员师德建设策略
道德修养和品质是非常主观的,只会通过人的行为在客观世界反映出来。道德修养只有真正地内化于心才能实实在在地外化于形。高校辅导员师德建设的策略,已有的坚持价值引领、注重宣传教育、强化岗前培训、规范政策保障等提升方式往往是滞后的、被动的,基于自我领导的高校辅导员师德建设则是突出强调高校辅导员由内而外的师德修养提升,强调在外部影响的基础上更要注重辅导员的自我领导。
基于诚信体系的师德建设论文
1师德建设在构建社会诚信体系过程中的重要性
1.1师德建设是构建社会诚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师德既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师德建设作为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贯彻“十七大”报告精神,深入推进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构建社会诚信体系,需要以政治和业务素质过硬,道德品质优良的师资队伍为德育工作的保障,而教师的行业价值和道德示范作用也需要通过师德建设在社会诚信体系中体现和传播。师德建设对社会诚信体系建设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而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又会不断对师德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以促进其可持续发展,二者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1.2师德建设是推动社会诚信道德养成的重要力量。诚信属于道德范畴,理所当然地应成为教师普遍遵守的道德准则和必须应有的道德品质,并在开展教育活动和日常生活中传授给学生们。加强师德建设,可以培养更多具有高尚情操、渊博学识和人格魅力的教师,其理念和行为会对学生产生一辈子的影响。他们是青少年学生道德修养的标杆和学习的楷模,可以使学生们从小养成良好的道德情操和正确的价值取向,进而成为诚信道德品质的受益者和传承者,促进整个社会诚信体系的建立。
2现阶段我国师德失范的表现
2.1追求名利,价值取向扭曲。时代的发展使得人们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有了很大转变,各种利益的诱惑时刻冲击和考验着人们的道德理念。有些教育工作者在利益面前丧失了职业道德底线,将权力作为谋利的工具。他们抓住人们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求心理,利用手中的职权,进行暗箱操作和权钱交易。还有些教师在职称评定和经费申请方面不讲诚信,学位造假、论文抄袭,甚至指使学生助其在申报材料中弄虚作假,这种有违师德的行为,既损害了自己和学校的声誉,也带坏了学生。2.2成绩决定一切,忽视学生素质教育。有些学校将学生成绩和升学率做为教师业绩考核、职称评定与工资待遇的主要评判依据。教师往往只注重学生成绩的好坏,对学生的评价也只以分数的高低为标准衡量,忽视了对学生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和考量。这种“唯分数论”的教育方式,还导致了教师之间为了个人利益而产生矛盾,甚至为了抬高自己而蓄意贬低他人,使师德在不正当的竞争中走向滑坡。2.3管理方式不当,教学质量低下。有的学校在管理上采取行政专管的高压政策,一线教师无法直接参与学校的管理和决策,自身的诉求无法获得直接表达和及时解决,再加上激烈的竞争机制给教师带来的巨大心理压力,因而产生了对学校甚至是教育制度的不满和对工作的抵触情绪,这种情绪会给学生带来直接的负面影响;还有的学校尚未建立有效的竞争与激励机制,对教师管理及考核不严,使得某些教师不思进取,安于现状,工作缺乏主动奉献精神和创新精神,产生对职业的倦怠思想。2.4教师素质不高,对待学生态度蛮横。某些教育机构受到自身条件的限制,很难培养和引进优秀的师资力量,使得教师入职门槛低,教师道德素质良莠不齐。有些人根本不会主动接受师德的教育,更不会注重自身的师德修养,教育方式简单粗暴,率性而为,从不考虑学生的感受,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更无从谈起。
3以师德建设推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
3.1加强教师德育教育,用诚信教育推动教育诚信。一方面政府要不断加大教师德育培训力度,将以诚信为核心的教师德育工作作为社会诚信体系优先建设环节,从政策上和财力上给予大力支持;另一方面学校要将师德建设作为培育核心价值观的关键任务置于各项工作的首要位置,积极拓宽教师德育培训途径,深化教育内涵,丰富教育形式。三是做好师资储备力量的教育和选拔工作,使教师在入职前就接受应有的职业道德培训,牢固树立诚信做人、诚信育人的理念,为开展好学生的诚信教育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3.2加强师德制度建设,促进教师自觉诚信的道德养成。一方面教育主管部门要建立并完善行业诚信监管机制,特别是要加大国家法律法规和教育政策的执行和督察力度,从顶层抓好诚信教育工作;另一方面学校和教育机构要将师德制度建设纳入本单位整体制度体系建设当中,建立并完善以诚信为核心的教师师德工作的考核评价机制,把师德建设作为考核领导班子能力建设和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提高考核权重,奖优罚劣。通过各种激励措施和约束制度,使教师自觉树立并践行诚信教育观,自觉遵守职业道德,不断提高自己的师德修养。3.3倡导良好师德风尚,营造教育诚信良好氛围。一是要广泛宣传,树立诚信典型。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刊等传统媒体及互联网等新媒体的传播作用,大力宣传师德建设的显著成果和典型事迹,树立教师道德标兵,诚信楷模,用榜样的精神教育人,用先进的力量鼓舞人,鼓励教师树立爱岗敬业、严谨笃学、诚实守信的师德风尚。二是要加强引导,营造诚信文化环境。要将诚信道德观充分融入校园文化,通过组织各类思想道德、科学知识、文体艺术活动等使师生在活动中受教育,在实践中升华道德境界;要将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有机结合,使教师形成自律、自省、自查的自我约束理念,自觉遵守并维护职业道德规范,形成良好的教学风气。三是要关爱教师,将尊师重教落到实处。国家和社会要从根本上关心教师的发展,不断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改善教师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学校要进一步确立教师的主体地位,注重教师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个人价值体现;要充分发扬民主,使教师能够更多地参与学校的发展和建设;要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定期开展心理辅导与疏导工作,解除教师思想上的负担,使他们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
职业院校教师师德建设论文
一、一体化教学与一体化师资
职业院校的一体化教学是指一体化课程体系的教学改革或理实一体化,通过构建有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的教学模式和评价模式,突出学以致用,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寓思想道德教育于专业教学之中,进一步突出职业道德、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的培养。该模式的推广应用,被誉为“一场新的教学革命”、“一次特色升华”、“一次职业教育中意的回归”。为顺利开展一体化教学改革,配备一体化教师是最核心问题。根据课程体系要求,一体化教师既能讲授理论知识课,又能指导技能训练和生产实习,还要有一定的生产现场生产与管理经验。因此,一体化教学改革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更深、更广的要求。
二、师德建设中的突出问题
一直以来,职业院校的教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默默耕耘在职业院校的三尺讲台上,为职教事业做出重大贡献,体现出职业院校教师的高尚师德、无私奉献精神,但也应看到,在市场经济影响下,职业院校师德建设中尚存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如轻视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忽视师德修养,理想情操失落,师德水平下降;师德师风建设机制不够完善;专业技术职称评定要求中,师德标准仅是纸上软要求,实则偏重资历、科研成果、论文著作等硬件水平,对其师德师风表现和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情况不考、不量;受社会偏见影响,职业院校教师无论是政治影响,还是待遇、社会地位等都较低。因此,加强师德建设是职业院校教学软环境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三、师德建设的实践探索
师德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各职业院校要建立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和保障体系,以规范建设抓落实,以评价表彰促发展,以严格自律抓培养,把师德建设落到实处,逐步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
师德建设研究论文
1.1师德建设在道德建设的基础。
教师的主要劳动对象是青少年,青少年这一特殊年龄段的人群情绪不稳定,个性品质易变,人生观,道德观等还未形成,正处于确立阶段。而学校教育在青少年的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教师的道德思想对学生有着明显的影响作用。教师的崇高的道德信念对学生有很大的支持作用,能坚定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信念。教师的积极的道德情感对学生有强烈的熏陶作用,能影响学生培养丰富的情感和健康的情绪。教师坚毅的道德意志对学生有巨大的激励作用,能鼓舞学生锻炼坚定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教师的高尚的道德行为对学生有直接的示范作用,能指导学生选择正确的道德行为。可以说,教师的道德常常是学生的道德的先导。一个人在学生时代受到怎样的教师道德的教育和影响,直接关系到他今后成为什么样的人,具有什么样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教育实践一再证明,教师道德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只有那些具有高尚道德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道德高尚的学生。
教师劳动对象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决定了教师道德比其他职业道德有着更高更严格的要求,也决定了师德在道德建设中的重要地位。教师的道德水平决定了青少年的道德素质。要想培养青少年具有高尚的道德,必先提高教师的道德素质。教师的道德状况决定着青少年的道德状况,也通过青少年而影响整个国家和民族的道德状况。教师的道德建设是青少年道德建设的基础工程,也可以说是我们国家和民族道德建设的基础工程。
1.2师德建设是道德建设的关键教师劳动的特点,决定了教师道德比其他职业道德有着更严格的典范性和鲜明的表率性。教师劳动的介质不是机械工具或者其它实物,而是教师本身所具有的知识,思想,道德。教师思想的好坏,道德的高低,知识的多少,能力的强弱,以及情感和意志的状况,直接反映了教师劳动工具和劳动手段的质量与效果。教师本身对学生就起着一种巨大的教育作用,教师劳动具有其他职业劳动所没有的直观示范性。
教师劳动的特点决定了为人师表对做好教书育人任务起重要的保证作用,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德行为树立了教师良好的道德形象,其人格魅力在潜移默化中塑造了学生的道德品行。可见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核心是教师以人格培养人格,以灵魂来塑造灵魂,以人来促进人的发展。教师的道德对学生的渗透性影响是难以估量的。教师道德水平的提高对青少年道德素质的提高起着巨大的作用。这种作用是其他任何人都不可替代的。只有提高了教师的道德素质才能提高青少年的道德素质。青少年道德素质的提高也只有通过提高教师的道德素质才能实现。教师的道德素质高低直接关系着亿万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健康成长,也直接关系到整个中华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因而决定了师德建设是青少年道德建设的关键,也是我们国家和民族道德建设的关键。
1.3加强师德建设是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关键从教师的劳动成果和意义来看,教师劳动是一种同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密切相关的脑力劳动,教师劳动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人才。人类社会的延绵继续和进步发展需要人才,人才的成长离不开教师的培养教育。教师既是人类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宝贵遗产的继承者和传授者,又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树者和传授者。教师劳动是一种精神生产,是通过继承和传授、建树和传播,培养教育出社会有用之才。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影响,绝不只存在于在校期间,而是存在和作用于他们走上社会从事工作,甚至于他们的一生。这就是说,教师劳动的效果和作用要存在并作用相当长的时间。教师劳动的这一特点,决定了教师道德在影响上比其他职业道德更深、更广、更远。所谓深,就是说教师道德会影响青少年人生观的形成,培养其道德,塑造其心灵;所谓广,就是说教师道德的影响广泛作用于每位青少年,通过青少年,作用于整个社会;所谓远,就是说教师道德将持久地存在并延续到青少年的今后,从而影响国家与民族的未来。因此,师德建设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
高职师德建设现状试析论文
摘要:师德建设在高职院校的发展中具有必要性与紧迫性,应从思想建设入手,分析高职师德建设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师德建设的相应对策,并辅之以强有力的制度保障措施。
关键词:高职;师德建设;制度保障;对策
发展教育事业,教师队伍建设是关键,而师德建设又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高职院校要将学生培养为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必须依靠一支敬业进取、乐于奉献的教师队伍,塑造高素质的教师群体是高职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关系到一代青年乃至整个民族的道德素质。因此,加强师德建设对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培养高素质合格人才,进而提高整个国民素质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师德是指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呈现出多品种、多规格的态势,这就要求高职教育改变过去人才培养规格单一的状况,使人才具有较强的知识基础、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新时期的高职教师师德具有政治性、开拓性、平等性、规范性等基本特征,从总体上讲,大部分教师爱岗敬业,乐于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以自己的言行树立了高尚的师德风范。但是,也要清醒地看到,由于受到一些不良社会风气的消极影响,高职师德也出现了一些另人担忧的下滑现象。
高职学校师德建设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高职院校师德建设探讨论文
[摘要]师德建设是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的本质需要,也是目前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的核心问题之一。文章对当前高职院校师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并结合自身工作和高职院校实际,就新形势下如何加强高职院校的师德建设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师德建设;现状;对策
教师职业道德是指教师从事教育劳动时所应遵循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的总和。它是调节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家长、教师与社会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高职教师的师德,是指以高职教师为主的广大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活动实践中应当自觉遵守的职业道德。
师资队伍是学校核心竞争力中最关键和最主要的支撑部分,是教学改革、专业建设的主体,是强校之本。高职院校要为国家培养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的高技能合格人才,就要建设一支既是“学者”又是“工程师”的教师队伍,就必须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而在教师素质之中,师德最重要。师德建设是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的本质需要,也是目前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的核心问题之一,更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根本保证。高职院校师德建设的好坏将影响我国高职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成败。当前,高职院校的发展面临着难得的机遇,但同时也给师德建设带来了新的问题。
一、当前高职院校师德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近年来,高职院校在我国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这些高职院校大多由中专学校合并升格而成,多数教师热心于教学改革,不断改进教学内容,探索新的教学方法,精于教书,勤于育人。同时,他们坚守高尚情操,廉洁从教,能够发扬无私奉献的精神。这些教师爱岗敬业,师德是比较过硬的。但是在社会转型时期,伴随着办学层次、办学环境的变化,高职院校也出现了一些以前不存在或不明显存在的问题,少数教师的职业道德出现了下滑趋势,必须引起重视。
师德建设和育人研究论文
摘要:教师履行教书育人论文的职责,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和提高全民族素质的使命。为此,教师应模范遵守教师职业道德,加强师德建设,提高育人水平。
关键词:师德建设;民族素质;职业道德
师德是指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等职业实践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的总和,是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是一定社会对教师职业行为的总体的道德要求。
一、师德的构成
师德主要体现在以下八个方面:
1.职业理想
师德建设和育人试析论文
一、师德的构成
师德主要体现在以下八个方面:
1.职业理想
教师要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即广大教师要有强烈的职业光荣感、历史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以培养优秀人才、发展先进文化和推进社会进步为己任,站在时代的前列,努力成为为人民服务的典范,要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努力做一名优秀教师。
2.职业责任
教师职业责任是教师必须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教师要忠实履行教育、教学职责,承担教书育人任务,努力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
精品范文
10师德师风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