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增强大学生公民道德教育实效探析
时间:2022-10-22 02:54:21
导语:高校增强大学生公民道德教育实效探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增强实效,是大学生公民道德教育的一个“老话题”,也是一个不断产生新变化,提出新要求的常论常新的“新话题”,更是一个推动落实立德树人的“好话题”,有必要常谈常论。高校作为大学生公民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需继续以师德、文化、机制、环境、实践为导向开拓新思路,切实增强大学生公民道德教育的实效。
关键词:大学生;公民道德教育;实效
公民道德教育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力举措,大学生是全民的缩影,大学生公民道德教育是立德树人之基。切实增强大学生公民道德教育的实效是深化素质教育的历史追求与培育时代新人的现实诉求的聚焦点,对于培养和造就时代新人、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要意义。
一、增强大学生公民道德教育实效的时代价值
(一)大学生公民道德教育是社会稳定发展的润滑剂。2019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其中明确提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提高全社会道德水平,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任务,是适应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迫切需要,是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这就立足于国际国内形势深刻变化、我国经济社会深刻变革的大背景下的新时代,从国家层面再次强调了公民道德建设的必要性。同时也为新时代如何增强大学生公民道德建设提供了与时俱进的理论指南和实践方略,从而为社会的稳定发展添砖加瓦。(二)大学生公民道德教育是民族伟大复兴的助推器。大学生公民道德教育是要解决大学生个人的品行养成问题。民族伟大复兴是要解决我们的民族从哪来?到哪去?等问题。没有前者就难有后者,我们必须深刻认识这几个问题。可以说,中华民族的发展史就是传统美德不断弘扬推广的光荣史。复兴是中华民族的“同心梦”,必然离不开“有德之大学生”“有德之民族”。就现时代来看,大学生公民道德教育必定是长途远见。全心全力、持之以恒增强大学生公民道德教育的实效,培养“有德之大学生”,造就“有德之民族”,必将助推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三)大学生公民道德教育是引导个体成长的风向标。优良的公民道德作为特殊的精神,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主体内容,也是新时代大学生理应具备的基本素养。人无德不立,大学生公民道德教育是提升大学生道德修养的重要教育手段。大学生公民道德教育能否具备、增强实效并保证培育大学生群体的优良德行操守,是实现立德树人的前提性要求。大学生公民道德教育能否在助力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的过程中发挥不可替代性的、关键性的作用,归根结底还是要看道德教育的实效。实效不断增强的大学生公民道德教育是引导新时代大学生个体成长的德育风向标,对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价值无可比拟。
二、增强大学生公民道德教育实效的影响因素
(一)不良思想文化和网络有害信息等外部环境的影响。“由于市场经济规则、政策法规、社会治理还不够健全,受不良思想文化侵蚀和网络有害信息影响,道德领域依然存在不少问题。”仅仅从教育对象视角来看,一些大学生还不同程度的存在道德失范行为。影响大学生公民道德教育实效的外部环境因素不少,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仍然比较突出,一些大学生道德观念模糊甚至缺失,不分是非善恶,见利忘义,损人利己。从社会层面来看,造假欺诈、不讲信用的现象久治不绝,突破道德良俗的事件时有发生。不良环境的影响难以一时消除,外部环境的因素会弱化大学生公民道德教育的成效,从而增加高校开展大学生公民道德教育的难度。(二)公民道德教育现状的影响。高校开展德育有着众多的优势,但是目前的德育现状也存在着明显不足。一方面,公民道德教育的前期基础工作不够扎实。长期以来,中学教学的主要目标就是高升学率,对于学生分数的关注度高于学生优质素养的培养,德育方面的教育便成为了非重点。中学固有的教育模式使学生形成了以“绩”为重的潜在意识,在进入大学之后道德意识不强烈的问题依然存在,为高校开展公民道德教育增加了新考验。另一方面,大学生公民道德教育工作欠缺主动性和针对性。高校针对大学生公民道德教育工作内在的创新动力不足,主要表现在课堂的笼统教学,德育活动表现得量多质低。同时,大学生公民道德教育工作长效机制不够完善,根据国家的方针政策的改革等,大学生公民道德教育工作呈现出动态性。因此,高校在大学生公民道德教育工作处于被动状态,缺乏一定的针对性和主动性。(三)新时代大学生特有学情的影响。富有实效的大学生公民道德教育应该针对学生的特殊学情、德行情况制定德育方案。就普遍意义而言,当前的大学生拥有两个较为独特的“标签”:一是独生子女身份;二是“00后”学子身份。正是这两种身份的“一体化”使得新时代大学生具备了特有的学情。一方面,独生子女的成长环境往往缺少与文化与艺术兄弟姐妹的互相生活、关爱与接触,再加上集父母与其他家人的爱于一身,就或多或少的会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意志,甚至极容易养成孤傲自我的性格和过于利己的习惯。另一方面,当前的大学生兼具了“00后”学子的身份,接触新鲜事物较多,受到的教育程度普遍较高。就整个社会层面而言,对他们的期望值比较高,所以在面临道德养成和道德评价的同时,人们会把审视视角聚焦于在大学生身上并寄予更高的期望和要求。一旦出现大学生道德失范的问题往往便会扩大,甚至受到质疑和指责。就是这些情况使得高校道德教育工作必须在面临这些问题的同时去兼顾并解决这些问题。
三、增强大学生公民道德教育实效的主要路径
增强大学生公民道德教育实效的最终旨趣就是为了促进时代新人的培养,落实立德树人任务。2019年10月印发的《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要“持续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不断提升公民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和造就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高校如何切实增强大学生公民道德教育的实效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知行合一的实践路径。(一)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艺术化,以师德育德。“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自古以来,学校就承担着德育的重担,而教师又是德育的主要力量。所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传道是老师最重要职责,所以教师首先要规范自己的德行,不仅要学高为师,更要身正为范。师德师风是大学生公民道德教育的鲜活例子,关于师德师风的建设一般都是从制度层面考核,以制度、要求规范教师的德行,这种方式对于师德师风的建设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教师的优良品行在学生中的辐射范围相对集中于所教的学生身上,以师德师风育德的作用很难发挥到极致。学校应根据师德师风建设的实效,讲学校师德师风建设的成效以不同的方式呈现在学生的眼前,利用故事讲述教师的德行,绘画展现教师的优良品质,以听的见看得到的方式向学生传递良好师德师风,将师德师风建设审美化、艺术化提升师德育人的感染力,形成良好师风带动大学生公民道德教育的格局。(二)以知识为本,增强优秀文化道德教育。学生的本质工作是学习,他们在学校的成长大多来源文化知识,对于真善美、假丑恶也会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辨别。大学生公民道德教育离开不文化知识的熏陶,高校应根据当代大学生成长的环境、心理特征等合理调整课程结构,利用好传统文化、校史文化、红色文化及新时代先进文化等相关课程,让学生在学习文化的同时感受道德的重要性,引导他们继承并发扬我们的道德文化,并从中思考当前社会道德问题,增强他们自我的公民道德意识。(三)构建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常态机制。习指出:“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增强大学生公民道德教育实效,高校德育要坚持贴近大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原则,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校落细落实。要立足校园文化,充分发挥文化熏陶作用,以优秀文艺作品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和道德规范的引导约束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课程教学和社会实践的全过程。完善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体结合的体系,打造好思政课教师、辅导员教师、专业课教师三支师资,实现思政课教学、日常思想政治工作、课程思政三体结合,分类解决大学生公民道德教育问题,打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常态机制切实增强德育实效。(四)优化网络环境,创造良好的道德舆论环境。关于道德教育的环境,我们说的最多就是家庭、学校、社会环境,确实,大学生的道德教育受到这三个方面环境的影响。所以,当今在提升大学生公民道德教育的路径上,对于这三面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对策。除此之外,在信息时代,网络环境也给当代大学生的公民道德教育带来的新的挑战。网络信息复杂多样化,并呈现出“后真相化”的势态,也因为这样,大学生对道德问题的分析出现简单化、表面化,对于问题的分析也是盲目跟风。受网络信息及评论的影响,大学生因失去理智而发表妄加评论,出现意识形态问题的案例并不是个例。大学生公民道德教育的提升,高校应创建良好的网络环境,优化网络信息,传递网络文化正能量;及时传播热点网络信息,分析态势,引导舆论方向;强化网络信息的管理,实时更新网络信息,让学生随时了解社会道德真实状态。(五)弘扬时代新风,引导大学生“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推动大学生公民道德实践养成,践行诚实守信和参与志愿服务是极其重要的途径。要弘扬时代新风,推进大学生诚信建设,深入推进大学生学雷锋志愿服务,引导大学生“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具体来说,“明大德”引导大学生要重视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利益。“守公德”引导大学生要有理想、担当,知奉献、感恩;“严私德”引导大学生要崇德向善、自律自省。弘扬时代新风还要求深化大学生公民道德领域突出问题的治理,抓好日常道德建设。
四、结语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全面发展,人民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水平全面提升的社会形态。大学生是全民的缩影,我们既要立足新时代,抓住大学生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机遇期,也要认清大学生公民道德建设的客观难度,加大高校德育的力度,一以贯之增强大学生公民道德教育实效,推进时代新人的培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造就德才兼备的青年力量。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N].人民日报,2019-10-28(001).
[2]张烁.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001).
[3]刘吟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道德建设途径之探讨[J].思想研究,2019,36(02).
作者:郑绪平 单位:重庆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 上一篇:会计职业的道德问题探究
- 下一篇:优良家风与道德教育的融合路径
精品范文
10高校网络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