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课专题教学法分析
时间:2022-11-18 04:04:51
导语:德育课专题教学法分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学校德育课专题教学法是学校德育教研组全体教师在调研的基础上,经研究和总结,初步形成的一种德育课教学模式。它的基本含义是根据学校整合的德育课程模块的需求,以课程模块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课程模块的“主题和落脚点”为主要内容,在原统编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原课程教学大纲和《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从中职学生的认知水平、接受能力和实际需要出发设立数个教学专题。每个教学专题均制订校本专题教学指引,所有任课教师必须在原统编教材的基础上,按照校本《专题教学指引》组织教学。
2德育课专题教学法的研究背景
第一,原统编教材《职业道德与法律》《职业生涯规划》《经济政治与社会》和《哲学与人生》(以下简称四门核心课程教材)“在教学目标上”“在教学内容上”和“在教学形式上”都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但是我们认为该套教材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德育课程教育教学有机结合方面还存在一些欠缺,还有改进和提升的空间。同时,与教育部颁发的《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2014年修订)提出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许多地方有待完善。第二,德育课程教学的内容交叉重叠得过多。不同课程的教材为了保持自身理论体系的完整性,都尽力地将中职学生所应了解或掌握的理论知识全部囊括在自身的教材中,宁多勿缺。这样就导致了许多理论知识、甚至案例在不同课程教材中重复出现。这样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不同科目教师按照不同课程教材授课,却讲授着相同的理论知识。这样既浪费学生的学习时间,教学效果也不好。第三,教学模式僵化,教学方法单一。德育课教师基本采取传统常规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主要表现在:以教材为本,按教材编排的单元章节结构进行讲授,在内容上尽量面面俱到,以“教师为中心”满堂灌输式教学为主,很难考虑学生的实际需要。鉴于上述情况,从学生实际出发并结合我校多年来行之有效的礼行德育新成果,学校“德育课创新研究”课题组,经过分析和梳理,决定将《职业道德与法律》《职业生涯规划》《经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4门核心课程和《就业和创业指导》4门课程进行整合,在原统篇教材的基础上形成《人生哲理篇》《文明守法篇》《经济政治篇》和《职业规划篇》四大模块。各模块的组织结构是由模块主线、模块主题及模块目标所组成。比如《文明守法篇》的模块主线、模块主题和模块目标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明、平等、公正、法治”为主线,以“文明礼仪”和“遵纪守法”为主题和落脚点,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和遵纪守法教育,以学生养成良好的礼仪行为习惯,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努力做懂礼的好学生和守法的好公民为模块目标。教材基础为校本《十礼百行》《职业道德与法律》和其他卫生管理法律法规。经过整合后形成的四大德育课程新模块具有课程主线清晰、主题鲜明、知识点完整、课程内容不重复、紧贴中职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的特点。显然,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已经不能适应和完成德育课程模块式的教学任务。经过研究和实验,我们摸索出了这套德育课专题教学法,能比较好地完成这四大德育课程新模块的教学任务。
3中职德育课专题教学法的基本架构和技术路线
德育课专题教学法是为了完成德育课程模块式的教学任务而创设的仅适用于学校德育课程模块式教学的一套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它的显著特征就是既以统编教材为基础,又打破统编教材的单元章节结构,根据各模块确定的模块主线、模块主题和模块目标,结合中职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形成数个教学专题,制订校本《专题教学指引》。任课教师在原统编教材的基础上,按校本《专题教学指引》组织教学。校本专题教学指引是根据统编教材、国家部颁教学大纲并结合学生实际,紧扣各模块确定的模块主线、模块主题和模块目标进行编写。现以《经济政治篇》为例加以说明。《经济政治篇》是在原教材《经济政治与社会》的基础上进行整合而形成的。原教材《经济政治与社会》的内容组织结构见表1。根据统编教材的指导思想、理论依据及内容要素,将《经济政治与社会》及“时事政治”整合为《经济政治篇》。首先,确立《经济政治篇》的模块主线、模块主题、模块目标和模块知识点。经分析研究,确定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主、爱国、富强”为主线,以“四个自信”为主题和落脚点,对学生进行基本经济政治知识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向学生传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优越性,激发学生对国家忠诚,对社会主义的热爱,拥护中国共产党;从历史传统层面向学生传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系三大体系的基本知识及观点,在学生中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围绕中国改革开放后高速发展的经济建设成就,激发学生对“中国梦”的向往及为之奋斗的决心。其次,根据模块确定的主线、主题、目标和知识点,在原教材的基础上进行整合,设置13个教学专题。这13个教学专题见表2。再次就是确定教学专题名称后,精心构建各教学专题的内容组织结构。各教学专题的组织结构是专题教学法的难点,也是整个“德育创新研究课题”重点攻克的关键点。课题组成员经过调查、访谈、实验及检验,初步形成学校德育课专题教学法的教学指引,即《专题教学指引》。各模块《专题教学指引》的组织结构是由“教学目标”“导入新课”“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及《课堂小结》六部分所组成,经过资料展示、教师提问、学生探究、师生互动和知识点凸显等五个动态环节完成德育课专题教学法的教学实施,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基本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4德育课专题教学法的教学实践及评价
学校从2017年秋季开始在2017级学生中进行德育课专题教学法的教学实践尝试。现已基本完成《人生哲理篇》《文明守法篇》《经济政治篇》和《职业规划篇》四大模块的专题教学法的第一轮教学实践活动。对德育课专题教学法的实践效果形成以下初步共识。第一,《专题教学指引》使所有任课教师有统一的授课标准,有利于任课教师抓住教材重点,避免有些德育课教师根据自己的爱好任意发挥,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点没有讲透,甚至不讲。第二,可以有效避免在不同的课程中重复出现相同授课内容的情况。可以有比较充足的时间让经验老道的任课教师在教学指引的基础上旁征博引,结合时政,拓展出更加丰富的内容,让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学生爱听,教学效果甚好。年轻教师则可以在教学指引的基础上,凭借自己的新思想、新观念、新视角和新技术拉近和学生的距离,将枯燥乏味、平淡无奇的德育课上得有声有色,充满活力。第三,德育课专题教学法重点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模式进行教学,能够紧紧抓住教材的主要问题和知识点,特别是能够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接受能力和兴趣爱好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最后达到解决问题。这是实现德育课“三贴近”的有效途径。第四、微课、翻转课堂、手机以及其他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德育课专题教学中效果更为显著。带着“问题”上课及带着“问题”下课是德育课专题教学法的核心。围绕“问题”来开展一系列的教与学活动是德育课专题教学法的基本手段。在实践中,一些年轻教师尝试让学生上课用手机回答问题进行复习和课后检测;让学生用手机自行查阅教学内容相关资料,并在课堂上呈现;让学生用手机拍摄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微视频用于课堂教学之中,收到了不错的效果。在学生上课玩手机问题上,由过去的“堵”变为“疏”摸索出一些办法。但是,由于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借鉴,学校德育组在专题教学法的实践中摸索前行。在采用德育课专题教学法的教学过程中,我们遇到了许多困惑和难以解决的问题。首先,对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参差不齐的授课教师,如何把控整体教学质量的问题。其次,德育课专题教学法打乱了教材单元章节的结构和顺序,把相同内容的章节整合为同一专题,使授课教师在备课上增加了许多难度,对水平不够、功底不深的教师来说,在驾驭课堂上很难做到收放自如。再次,用什么样的评价方式才能有效地评价德育课专题教学法的实际效果,目前尚在探索之中。
作者:梁全 单位:珠海市卫生学校
- 上一篇:气象质量对农业生产的作用分析
- 下一篇:德育活动课在中等职业教育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