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高效教学策略探析
时间:2022-07-08 08:46:30
导语:思想品德高效教学策略探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传统的德育教学一直将教学重点放在如何让学生掌握知识、懂得道理上,忽略了学生在德育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而新课改背景下的思想品德教育将课堂教学的重点目标划分为三个部分:知识与技能的提升,过程与方法的体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感知。从知识与技能的角度来说,思想品德教育就是要引导学生掌握明辨是非的能力,懂得如何做人的道理;从过程与方法的角度来说,教师需要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给予学生更多的德育感知与德育体验,使学生在不断尝试与实践中提升处理道德问题的相关能力,从而使思想品德教育能够真正与他们的外部行为相结合;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角度来说,思想品德教育应该将教材中的道德教育内容与学生的价值观相融合、相统一,使学生能够以更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自我、对待他人、对待集体、对待社会、对待国家。在明确了新课改背景下的思想品德教学目标以后,本文将针对新时期思想品德教师如何开展课堂教学和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行探索。
一、从知识与技能角度,引导学生构建道德体系
将思想品德相关的知识与技能传授给学生,使其能够掌握明辨是非的能力,懂得思想品德的重要性,是思想品德教学的最基本目标。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各种教学策略来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知识体系的构建,以达到构建高效课堂的目标。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不和烟酒交朋友”时,教师就可以通过学科融合的角度引导学生提升明辨是非、珍爱自我的能力,即将思想品德教学与生物学科相融合,使学生从生理的角度懂得吸烟喝酒对人身体的危害,树立自己不沾染烟酒并形成劝诫身边的人放弃吸烟喝酒的意识。在引导学生学习“我的课余生活”时,教师可以通过照片展示的方式将良好的课余生活习惯与不良的课余生活习惯进行对比,从而使学生懂得在课余生活中多读书、多看报要比玩手机游戏更有意义。
二、从过程与方法角度,引导学生感受德育快乐
当教师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获得学生的认同感,提升学生的参与意识与学习意识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就自然而然地得以提升。为了能够使学生在思想品德学习的过程中感受更多的快乐,获得更多的认同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为学生创造互动参与的机会,从而提升学生的参与兴趣和使命感、责任感。例如,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我做志愿者”这一内容时,仅仅以简单的方式鼓励学生树立做一名光荣志愿者的意识,显然无法提升学生的积极性,也无法让学生感受到“志愿光荣”的内涵。因此,教师可通过为学生提供志愿机会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志愿活动参与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进养老院,让学生为养老院的爷爷奶奶唱歌、跳舞、浇花、扫地。对于志愿服务任务完成得较为出色的学生,教师可通过颁发“优秀志愿者勋章”的方式对其进行鼓励。通过这种过程与方法的创设,学生在思想品德课堂中收获的不仅仅是快乐和喜悦,更是满满的成就感与使命担当。
三、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角度,引导学生提升道德素养
学生科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树立,是思想品德教学最重要的目标之一,更是学生道德素养提升的题中之意。在提升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道德素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案例分析、现象展示、小组讨论等方式来实现。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人种有不同”时,就可以将国际事件中的黑人受歧视案例作为课堂教学讨论的重点,引导学生将黑人受到不公正待遇的看法表达出来。为了使学生在讨论中找到正确的方向,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引导,如你觉得外表的颜色与内心的善良哪个更重要,你希望这个世界多一种色彩还是喜欢单一颜色的世界,如果你是一个黑人,当你受到歧视,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通过上述问题的引导,学生对于不同的肤色会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同时也会用更加理性与包容的态度面对人种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将我国传统价值观中的“和而不同”的思想渗透给学生,从而使其在传统价值观的熏陶下更好地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总之,在新课改背景下开展思想品德教育,就是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角度去关注学生的成长。教师只有引导学生构建道德体系、引导学生感受德育快乐、引导学生提升道德素养,才能不断提升思想品德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梁尧祥.新课标下如何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效率[J].中学教学参考,2016(10).
[2]朱海,赵江燕.德育心育一体化下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7(06).
作者:庄晓娟 单位:江苏省东台市第一小学
- 上一篇:教学管理改革实践文化策略分析
- 下一篇:高职语文教学方式创新与实践
精品范文
7思想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