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社会化思想对道德教育的意义
时间:2022-04-26 04:42:18
导语:青年社会化思想对道德教育的意义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我国目前正处于由传统工业社会向现代化多元性产业社会急剧转型的时期,而这种转型所带给我们的强大压力就是自我主义,是个人因为回归自身所引发的社会主义文化意境的慢慢丧失。尤其是随着现代社会多元理念、生活习惯、思考问题方式的生成,越来越多的人们产生了这样一种疑惑和焦虑,他们已经不明白如今生存于世的自己,到底应该肩负着怎样的责任。道德问题、混乱和危机更慢慢彰显在当代中国人、尤其是青年一代所经历或者说正在经历的社会生活中。本文首先从涂尔干的自我主义的提出和内涵入手;其次,详细梳理了青年社会化的含义和我国当今社会青年社会化过程中来自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等方面的隐患;接着,论述了涂尔干的自我主义对青年社会化过程中思想以及生活等方面的影响;最后,在上述基础之上,对现阶段青年社会化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从家庭、学校、社会和青年个人等方面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当下,研究青年社会化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有利于更好地把握青年的人格发展和对社会的影响,具有一定的现实性意义。
关键词:涂尔干;自我主义;青年社会化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中国目前正处于由传统工业社会向现代化多元性产业社会急剧过渡的时期。据有关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年底,我国的社会职业类型有7983个,仅仅两年,到2018年又增加了77个,而且主要集中在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制造业。另外一方面,改革开放至今,我国每年都会有千万青年投身商业,无形中佩戴上“社会经济活动人口”的标签。因为市场经济活动始终以商业活动的自由为特征,多重社会活动中也存在以合作为意愿而展开的合作,故而导致或者说诱发了契约管理和以正义指向为原则而进行的管理——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新的行为模式开始在社会当中日益显现,包括青年人在内的多数人的生活开始慢慢被经济事务所主宰,而更多青年人的自由和自主意识得到了空前绝后的发展,导致自我主义日趋盛行。(二)研究意义。对处在社会转型阶段的我们而言,这样一种转型所带给我们的巨大压力就是自我主义,也可以被解释为“人的回归”所导致的社会文化意义丧失。与此同时,社会组织方式的巨大变迁促使其内部的结构因为这种变迁而表现出一种接近于病态的景象,职业分工的日渐深化和人们切身所能感受到的生活节奏的加快,促使多数人埋头于个人狭小而分散的世界当中,让整个世界缺乏统一性,难以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有机团结”。当人们的日常生活为经济或者学习所主导,分散的社会状态更加剧了人们缺乏激情而郁闷的生活状态。更为严重的是,伴随着社会向现代性的急速转变,传统意义上的社会秩序开始崩盘碎裂,崭新的社会规范却还没有来得及重新建立,如此就不可避免地促使人们的生存状态陷入到“道德真空”。而这一切的现象、结果早在一百多年前,涂尔干就已经敏锐地察觉。他认为现代社会多样化的出现,必然会导致人们分不清“什么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这样一种情况,进而生成一种危机和混乱。研究青年社会化过程中自我主义对其的影响,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社会的发展进程,并对青年的社会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对策。
二、涂尔干的青年社会化思想
(一)涂尔干青年社会化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要了解涂尔干道德个人主义,首先要了解涂尔干思想的基本特征,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涂尔干认为人的自我主义当中确实有一部分生物性冲动,是从婴儿时期延续下来的,而且这种生物性的冲动并不会伴随人类主动或者被动地融入社会、开启社会化之后慢慢被削弱、直至完全消除。这也意味着涂尔干在强调社会决定论的时候,已经为人类的生物性留下了余地;其次,虽然自我主义可以被认定为社会的产物,但是由其引发的“失范”行为却只有在社会化的进程中才有可能出现。结合这两种基本特征,涂尔干所给出的观点是,人拥有“个体”和“社会”两种存在形式。前者活动范围受到严格的限制,以有机体为基础;后者则是我们视觉和观察范围内了解到的,智力和道德秩序中的最高存在形式。在涂尔干对社会分工、宗教等进程展开分析的过程中,个人的社会意义在一定程度上被赋予了优先性。(二)涂尔干道德三要素理论。涂尔干在《道德教育》这本书当中将道德要素归结为三个方面,即纪律精神、对社会群体的依恋以及自主或自觉,也可以简单地概括为纪律精神、利他精神和自律精神。1.纪律精神。在涂尔干看来,纪律精神是道德的根本、基础和前提,其主要包括两方面特征——常规性、权威性。要想分析纪律精神这种要素,要从道德的本质入手,涂尔干认为纪律存在两项非常重要的内在功能,一是纪律能够促使社会秩序井然、让生活变得具有规律性,二是纪律可以约束人的欲望,进而产生促进个人人格发展的重要条件。从某种意义来说,人之所以会对未来生活产生恐惧感、失落感、质疑甚至是破灭,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个体的欲望太大、缺乏约束,这样就容易在无限中迷失。纪律的存在可以促使人们按捺住内心深处的欲望,并且为种种理想、愿望和不切实际的表达树立界限,进而让彼此明确生活目标,为幸福的道德健康创造条件,构建基础。只有道德生活为纪律所制约,人们可以限制某些倾向和不切合实际的欲望时,所有产生的行为才是合乎道德与原则的。2.利他精神。道德是调节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社会规范,换言之社会是道德存在的前提,没有社会,无所谓道德,即便有,也失去了意义。社会既是道德规范的制定者、也是赋予规范权威性的存在,而权威则是能够促使个体主动服从、自主服从的重要力量。既然道德隶属于社会范畴,而社会又是权威的源泉,所以道德本质上也应该具有权威性,换言之没有权威的道德必然软弱无力,是缺乏约束的“统治性”。通常情况下社会的权威体系在集体情感和良知当中,往往以集体纪律的形态被外化,这种集体纪律以公意为基础,所确立的控制“可以转换成各种律令以及让所有人都可以感受到的观念与情感”,促使社会情感与集体期望将个体与群体相连接。总而言之就是,我们通常所谓的道德纪律约束,就是被社会约束。3.自律精神。我们之所以要服从道德,不仅仅是因为这是一种必然、也并非是因为处于善或者义务的因素,更重要的是我们清楚为什么要服从道德。毕竟一个合乎道德的行为,并不仅仅是依靠对规则纪律的尊重和对团队的依附,还必须有对道德的理解力——这些都是道德知性、人性中自主性的重要体现。我们只有了解了道德的价值、意义,并自愿地服从而非因为外力的约束和促动,将会推动我们以道德的执行来控制我们影响尚未发生的事和物,进而成为掌握自己、把握自己的主人。有知识、并且完全将这种知识变成促进我们行动的理由——这种知识影响下的意识,才能称之为自律,才有可能促使我们理性的、自主自发地尊重和遵守社会道德。
三、涂尔干的青年社会化思想
(一)自我主义的提出。涂尔干的自我主义思想出于其对于宗教的思考。对于其著作的阅读,使我们可以发现,涂尔干认为宗教与个人的关系本质上是一种对立,这种对立体现在个人精神世界中的个人性与非个人性之间。涂尔干在对澳大利亚图腾崇拜展开调查研究的时候发现,很早很早以前、甚至是在远古时期人们就已经存在这样一种认知,即人是由身体和灵魂两部分构成的。这两样东西虽然处在同一个体当中,但是却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存在,严格意义来说身体属于俗世、灵魂属于神明。灵魂可以代表人类的最高尊严,甚至与社会道德和伦理息息相关,更是将人之所以为人、能够与动物进行区分的最核心、最关键和最本质的存在。因为大多数情况下人的身体与灵魂是相互对立的,当人性中最为神圣和突出的部分被局限在世俗条框当中时,当所有的个体进行联合、进而构成社会时,这种所谓的神圣反而可以被凸显,转化为一种独立的、可以为人所崇拜的对象——而这也就是所谓自我主义的根源。涂尔干对宗教的分析,建立在他对人本质研究的基础上,同时还体现在对宗教和个人关系展开探究的过程中,所逐渐引出的、对社会自我主义的探讨。在涂尔干的观点当中,之所以要研究人的本质、研究人和宗教的关系,是因为研究的过程和结果,对于帮助我们展示出人类本质当中永恒的一面更有意义。根据涂尔干社会学方面的法则、理论和观点,其为了解释宗教的存在,就必须找到另一种普遍性的力量,更必须与宗教相关。这种力量既存在于个人当中,也彰显在宗教里。就如同吉登斯所言:“无论神圣之物是一种广为传播的非人格化的力量,还是一种人格化的力量,它都被看作是一种崇高的实体,实际上象征了社会高出个人的优势地位。”因此,在涂尔干的思想中自我主义并非仅是一个宗教概念,而是社会发展进程中一种必然性的存在。而显而易见的是,对待这种因为社会分工所造成的自我主义和团结精神之间的矛盾,其观点是应诉诸道德,当然这个时候的自我主义本质上已经是在社会与个人相互干涉下所形成的伦理,其虽然源于宗教,但却因其对调和时代矛盾而产生的适应性,被发扬到每一个社会成员当中。(二)自我主义的内涵。1.自我主义是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一种集体道德信仰。在现代社会当中,源于相似性所生产的社会纽带正在慢慢松弛,共同意识本身的平均强度也在慢慢弱化。当机械团结的日渐衰微所诱发的纯粹社会生活的日渐减少时,有机团结将成为社会团结的唯一走向。而伴随着职业的专业化进程的开启,能够了解所有职业及其所蕴含职能的人必将持续减少,人与人之间的共同意识也会越来越涣散和薄弱。只是这种涣散并不代表集体意识的缺失,相反则代表着一种更为分化的形态进行完整的保存——毕竟“群体行动不会完全停止,它最终会使伟大的理想恢复一些力量。”社会分工所带来的普遍性依赖,为社会团结带来了新的契机,而在为有机团结所主导的社会结构当中,所有人的地位都是由各自所具备的功能决定,一切的政治、社会组织更是完全建立在职业之上,只不过所谓的职业在今天并没有实现理想中的发展和进步,由此便导致了个人欲望的肆意增长,社会生活当中种种无秩序道德情况的出现,演变成诸多的强者和弱者之间对抗、博弈的游戏。现代社会的危机本质上来看就是一场道德危机,但是道德与规范的形成从来都不是个人所秉承的责任和义务,这些义务、这份责任属于集体、而非个人。而随着个体可以在传统的社会禁锢与严格控制下得到解放,个性上得到了更为自由的发展,社会也成为被个人尊敬的对象。“自我主义是伴随劳动分工和社会结构分化所存续下来的一种普遍人格,指的是社会中最重要的价值共识聚集于个人的权利和尊严,人除了自身外,再也没有其他可以共同热爱和尊敬的东西了”。就好像我们每一个个体都会出现一些人性一样,神圣的元素同样出现在每个人的心智当中。这些神圣的元素不仅促使我们发现自身所被赋予的某些特征,更促使我们意识到每个人都有其神圣不可侵犯的元素。当个人从同所有人共享的普通人性当中分获价值与尊严时,更获得了能够将自身神圣化的道德信仰——这种信仰并非一个人所独有,而是共性化地存在于整个社会当中,且信仰对象与分化开来的个人紧密相连,甚至凌驾于所有特殊的职业道德之上,成为其共同关注的对象。所以说,自我主义并非是一种仅仅属于个人的自由,更是一种集体化的道德倾向。2.从属于社会制度的自我主义。社会制度就本质而言,是一种人们行为和关系的稳定模式,只不过它并非建立在物质化的规范设置之上。因为人们在参与生活的同时,部分意识会觉察到深层次的存在,而且能够通过个人体系让职业生活中的关系和行为变得更加富有意义。所以,社会劳动的专业化程度并没有削弱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或者说人们自以为的“削弱”,更像是一种“转型”。如此“转型”过程中,个人所获得的权利日趋广泛,这些权利同时与自身以及个人名下的财富息息相关。个人在获得权利的过程中也可以形成与个人极为契合的观点,并让这些观念的本质属性得到发展。也就是说,自我主义意味着个人的自由、价值,都成为现代社会对公平、正义等人类所共有元素的一部分,人类的本质依然是社会。(三)青年社会化的基本含义。青年从生物人成长为社会人的过程,即通常所谓的“青年社会化”。在此过程中,社会文化得以积累和延续,而社会结构也会被维系、进而实现发展,青年的个性更会慢慢形成、不断塑造并趋向于完善。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青年社会化的过程,会呈现出这样三个基本特征:一是差异与不平衡。因为社会环境以及社会系统发展的不平衡必然会导致青年需求的差异化对待,所以在很大程度上,青年社会化的过程中,主体和客体两方面的差异与不平衡会相互作用,并最终促使差异性和不平衡性更加明显;二是亲社会行为。主要是指青年在从生物学上的人转变为社会人的过程中,会受到强大的外界影响,并进而表现出谦让、合作和分享等利他行为。三是与时俱进性。这意味着社会进程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青年人的视角以及人际互动范围会不断扩大,互动过程中个人的自主性、互动性会日趋增强。越来越多的青年会借助互联网媒介或平台进行互动,并在互动中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
四、涂尔干青年社会化思想的影响
(一)自我主义对西方思想界的影响。道德主义是集体创造并分享、导出的一种道德,其产生于集体而非个体,换言之它只有在和社会的物质形态相结合的过程中,才有可能在社会中萌芽并借助社会而实现。而在后世法律、道德以及社会学等多个学科的发展过程中,涂尔干自我主义理论的残影随处可见,尤其是对西方思想界所产生的影响更是巨大。作为结构主义的创始人,索绪尔认为,涂尔干是导致其能够在语言学上提出结构主义观点和创造的根本与资源,比如其结构主义中的“所指”和“能指”就来源于涂尔干的“集体表现”,并与之有着极为密切的关联。列维•斯特劳斯在个人所著的《结构人类学》里,也将涂尔干和莫斯所进行的对人类研究而衍生出的宗教学研究视作亲属制度及结构主义理论的重要基础性来源。事实上涂尔干的《原始分类》和《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当中已经将图腾、亲属制度以及原始心灵的分类形式处理成知识图式,从这个角度来说,宗教和科学都是一种用来看和认识世界的方式,并没有什么区别。涂尔干这一看似创造性的影响,其实也并非局限在结构主义层面,对集体思维、科学哲学和后来的布迪厄的社会理论影响同样深刻;不仅如此,威廉姆斯等经济学家使用“流”的概念来对经济行为进行考察时,这种行为当中我们也可以看到涂尔干的部分思想所留下的印记。(二)自我主义对法制建设的影响。法国法学家狄骥可以被称之为涂尔干道德法律思想第一继承人,他生活在与涂尔干相仿的时代,并曾经利用涂尔干的社会团结理论创建了连带主义法学。狄骥的法社会学理论以社会团结关系为基础,以涂尔干的自我主义学说为直接来源,其认为社会中的个体具有独立性,但同时因为他们都处在同一社会,所以不同个体之间又存在着被称之为“社会相互关联性”,这种联系本质就是社会成员的共同需求被满足。另一方面,又因为不同个体间的差异性,个体差异化的需求只能在不同成员间相互服务与依赖的过程中被满足,因此狄骥的理论观点中,认为人类要想在社会中实现生存,必须要遵守这种关联性,即便是法律的产生与运行也是建立在这种连带关系之上,并以其为出发点的。狄骥赞同有机论,并认为有机体中的部分,也必须要遵循从整体出发的规律,而个人作为社会的一部分,更要服从。另外一个深受涂尔干影响的埃利希则认为,法律的发展中心从来都不是国家的政治活动,而是来自社会自身——在这样一种观点和理论的支撑下,他将法律分为两个类型,即国家的法和社会已有秩序。与此同时20世纪的庞德则重点提出了“法律不可为空文,要关注法律运行的效果及后续社会反响”的观点。(三)自我主义对中国社会建设的影响。涂尔干时代的法国和中国呈现出各自的社会过渡期,其过程中呈现出的社会矛盾与冲突既带有一定的必然性,也呈现出相似的特征。所谓相似指的就是和谐社会所提倡的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定有序、程序有爱、充满活力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六个方面的内容,与涂尔干的社会团结理论拥有本质上的一致性。涂尔干认为道德内化的结果作用于现代社会的表现就是各尽所能、各为其用。而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逐渐建立与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社会也开始呈现出更为深刻的变化,社会利益关系与结构的大幅度调整、变化,社会成员的利益诉求也在不断增强,诉求的渠道也在日益多元和丰富。总的来说,当前我国也处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中国的现代化转换过程中也渐渐暴露出失范和信任危机等问题,尤其在青年人身上出现更多,这些问题是必须要引起重视和注意的,而要直面这些问题,就不能单纯地将其视作一种简单的负面现象,要深入本质、深入核心,考察这些现象诞生的历史渊源以及其对社会建构所产生的作用,而对涂尔干有关的自我主义的历史性研究,恰恰就能带给我们启发和引导。现代社会中的个人不能被简单看作是抽象性的宰制,也不能被视作狭隘的自我主义,而是一种具有独特的团结基础和道德建构方式的存在。首先,公共性并不意味着完全脱离国家的自由境界,职业团体必须与国家所构建出来的“主权”概念发生关联;其次,公共性同时也必须拥有规定性,不能是完全脱离规则的自由主义,必须有组织基础;最后,德育所面临的,公共教育作为建构主体性的一种形式、到处蔓延的科学迷信问题、涂尔干的社会学传统都会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契机。
五、结论与讨论
按照涂尔干所提出的观点,自我主义与现代性个体呈现出的是一种共生和相互干涉的关系。这种关系既适应劳动分工的社会条件,同时要彰显出独特的社会内涵。也就是说,现代意义上的自由、自主与现代意义的社会纪律是双向建立的,看似独立的人格其实并非独立,而是一个事物相互依存的“双面”。如此,在现代社会中,内在个体意识以及通过其才能存在和表现的自我主义就构成了一种潜在的社会整合力量。事实证明,青年道德的培育不可停留于模糊不清的思辨领域,它必须要通过各种特有的有意义的文化形式和社会载体来激活。而本文所述的各类集体性活动,的确可发挥社会更新、个人道德培育的作用。所以,创造性地提供青年新型人格成长的社会条件并使之制度化,才是问题解决的根本。
作者:张晨明 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 上一篇:非法校园贷大学道德教育思考
- 下一篇:中职生职业道德教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