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研究
时间:2022-04-12 09:36:43
导语: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生态危机已成为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问题,大学生作为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其生态道德意识的树立与提高具有更加深远的意义,生态道德教育已成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加强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高校要重构学校道德教育体系;注重绿色大学建设;完善生态教育模式。
关键词: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
生态道德是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行为准则,是人类自觉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思想保障。只有加强生态道德教育,帮助人们树立适合可持续发展的伦理道德观念、价值取向,才能为可持续发展的实现提供精神动力和方向保证。大学生是我国未来社会、经济建设主战场的中坚力量,他们是未来的决策者、建设者,同时又是人类环境的保护者、创造者,他们需要良好的生态道德理念作为未来社会发展的支撑,因此,加强当代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是保护生态的迫切要求。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是高校德育的新领域,是大学生道德社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深入、系统地了解当前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现状,有效构建符合时代要求的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模式,分析当前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对加强大学生的生态道德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生态道德教育的内涵
生态教育是关于保护自然和保护环境的教育,是一个内涵相当丰富、外延相当宽广的范畴。所谓生态道德,就是关于人们对动物、植物、微生物及自然界的其他实体和过程的态度、行为规范的总称。生态道德作为调节人与自然关系的人的行为规范和准则,也被称之为环境道德和自然道德。生态道德教育作为道德的具体形态,必然具备对人类的行为进行道德认识、调节、评估或评价、服务的属性。生态道德能帮助人们认识个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衡量和评价人们行为的现状及可能产生的后果,并且通过社会舆论、风俗习惯、内心信念等特有形式,以一定的善恶标准去调节二者之间的关系,并力图使人们的行为现状符合于“应当”的标尺。生态道德教育是一种新型的德育活动,是指教育者从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和睦相处的生态道德观出发,引导受教育者为了人类长远利益和更好的享用自然、享用生活,自觉养成爱护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生态保护意识、思想觉悟和相应的道德文明习惯。其实质是要求人们以道德理念去维护生态平衡、环境保护和不可再生资源持续利用。显然,从生态道德的内涵不难看出,生态道德存在的意义便是产生人类敬畏自然的道德行为或道德结果,从而保证自然对人类需求的持续满足。
二、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的现状
为全面、深入、系统地了解当前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现状,了解高校在开展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中的困难,有效构建符合时代要求的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模式,以青岛农业大学为例对在校大学生生态道德现状展开调研。本次调研以青岛农业大学在校本科生为对象,共发放调查问卷800份,每个年级各200份。调查后回收有效问卷763份,有效率达到95.4%,样本回收有效率较高,能够全面的反映本次调查的结果。本次调查选取学生性别比例基本持平,男生占53.6%,共计429人,女生占46.4%,共计371人。通过分析总结回收的有效问卷,可以看出大学生对于生态道德教育的基本知识都能掌握的比较好,调查统计显示:所有被调查者对“PM2.5的含义”、“绿色食品指的是什么”、“臭氧层破坏的原因”等问题的回答正确率都比较高,分别达到了88.2%、90.4%和92.3%,这与社会当前大力宣传防治大气污染及提倡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成正相关,说明政府的生态环保宣传对提升大学生生态道德认知具有很好的作用。但是对“引起酸雨的主要气体是什么”、“世界环境日是哪一天”等问题回答的正确率相对较低,有些问题的正确率低于50%,说明大学生生态道德认知水准仍停留在浅显层次上,对于经常接触到的问题基本比较了解,但还缺乏对于环境生态知识的进一步的了解和学习,生态知识基础不扎实,对一些较专业的环境保护知识还需要继续了解和把握。大学生对人与自然之间的生态道德关系的认识都比较到位,也比较愿意参与到环境保护的工作中来,说明大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普遍较强。在被受访的学生中,对于“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包括的内容”的问题,87.9%的学生选择了“熟知”,只有2.4%的学生选择了“不知道”。对于“当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发生矛盾时”,选择“先保护环境,后发展经济”的学生占到了94.6%。对“您认为是否有必要在大学进行生态道德教育”回答“非常有必要”或“有必要,但不迫切”的人数占到了总人数的95.26%,这充分说明当代大学生对于生态道德教育的需求的迫切性。调查的结果表明,近年来大学生群体在生态道德行为方面的整体素质上有所提高,也都愿意参与到生态环境保护的活动中来,并且也很希望能够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但无意识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却会时有发生,因此,当前大学生生态道德方面的习惯和行为都有待进一步的养成。
三、加强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的对策
重构学校道德教育体系。将生态道德教育纳入道德教育体系中,使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成为新的道德对象,这必然引起道德教育内容的重新构建。在传统的道德教育模式中,主要是教育学生进行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关系的构建,忽略了人与自然之间的道德联系,因此需要把道德对象从人与人扩展到人与自然,这必然会拓展传统道德教育价值观的内涵。在丰富道德教育内涵的同时,还涉及到道德行为习惯的新要求。爱护小动物、不乱折花木等道德行为习惯,以往都是从社会公德的角度提出的,而将生态道德教育纳入学校道德教育后,可使学生从人与自然的关系、从生态可持续发展等生态道德角度,进一步体会这些道德行为习惯的价值。注重绿色大学建设。校园文化环境的熏陶作用是巨大的,由一定的校园文化产生出来的一些非正式的、约定俗成的群体规范和共同的价值标准,有时比正式的规范来得更为有力、有效,更能影响师生的道德观念。因此,高校要注重校园的绿色环境和绿色文化建设,建设优美的校园环境,弘扬生态道德。“为学生营造一种较好的接受绿色教育的氛围,使之一开始就拥有一种直观的良性体验。”这种生态道德情感的内化和自律比任何说教更有效。完善生态教育模式。要将生态道德教育思想渗透到各个学科的教学过程中,生态道德思想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并遍布于各个学科当中,这就决定了培养具有扎实的生态道德基础知识的教师是高校生态道德建设的关键环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发挥各自的特点,根据自身宽厚的专业知识积累,找准专业课内容与生态道德教育内容的结合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渗透教育,把生态意识教育与各门相关学科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从而来提高生态意识教育的效率。通过开展生态道德教育,不仅可以强化大学生的科技意识、环保意识和资源意识,也能使他们更加深刻地理解我国政府提出的环境保护等基本国策的真正意义。通过开展生态道德教育,可以使他们树立起科学发展观,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个人利益与国家、集体利益的关系,从而确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无论从内容、形式和途径上,生态道德教育都拓宽了德育教育的全新思路,高校必须紧密联系大学生实际,更新生态道德教育观念,拓宽生态道德教育途径,完善生态道德教育机制,以切实提高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作者:王庆永 王 珩 单位:青岛农业大学
参考文献:
[1]李芙蓉.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咸宁学院学报,2007(3):156-158.
[2]刘伟杰,陈文斌.关于加强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5):44-45.
[3]郭娟.生态道德教育的内涵及意义探析[J].当代继续教育,2014(1):94-96.
[4]胡榕.大学生生态道德的现状及教育机制研究—以浙江省高校为例[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3(4):103-104.
[5]王益丁.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的现实意义和对策[J].集美大学学报,2006(6):44-45.
- 上一篇:体育教学与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探析
- 下一篇:新媒体下的大学生道德教育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