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思考

时间:2022-04-12 09:25:46

导语: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思考

摘 要: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摄入学术道德教育元素,是规避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促进研究生健康成才,提高高层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但是,受多重因素的影响,高校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工作仍面临诸多挑战。因此,需要不断强化研究生学术道德专项教育工作,积极推进研究生导师和辅导员责任体系建设,有效提高研究生自我教育意识与自律能力,切实提升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有效维护高校学术安全。

关键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学术道德教育

研究生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最高阶段,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我国高层次人才水平的高低,继而对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当下,研究生已经成为我国高校科学研究的重要力量,然而,近年来研究生学术不端事件频发,给研究生健康成才带来消极影响,也暴露出当前高校学术道德教育存在的不足。

一、强化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加强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是规避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维护高校学术安全保障机制的需要,有助于营造高校和谐学术环境,促进研究生健康成才。

(一)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是维护高校学术安全的重要保证

研究生教育担负着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高层次人才以及不断推进科技创新的历史使命。当下,在校研究生已经成为高校推进“双一流”学科建设、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是,近年来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频发,一些高校相继出现“最牛毕业论文抄袭”事件,这表明研究生的学术道德素养与其科学研究能力尚未匹配,同时也警示高校必须强化研究生的学术道德教育工作。针对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频发的现实状况,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办等相继出台各类文件予以规范。2014年,教育部与团中央联合出台《关于在各级各类学校推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的意见》(下文简称“《意见》”),《意见》对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大学生诚信意识进行了明确规定,要求高校要实现大学生诚信档案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测评的有机统一,强化对失信行为的监督与惩戒。其中,诚信档案涉及到学业、学术、就业等多个维度。同时,研究生学术道德状况也被纳入高校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估、学科建设工作之中。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的频发以及全社会对研究生学术道德素养的广泛关注,要求高校必须充分认识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重要性,依托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助推高校“双一流”建设进程。

(二)加强学术道德教育是研究生健康成才的需要

研究生是当代青年中的佼佼者,其能否健康成才不仅关乎个人发展,而且关乎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伟大“中国梦”能否实现。“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也是我们党的未来和希望”[1]。研究生学术道德状况与其正确价值观生成紧密相关。受经济全球化、政治民主化、生活科技化、思潮多元化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当前研究生的学习目标呈现多元发展态势。对于部分学生来说,研究生学习已经不再单纯为了提高自我知识素养与专业技能,而是成为延缓就业的一种手段或者顺利就业的“敲门砖”。因此,研究生往往会确立功利主义式目标,为了完成与毕业挂钩的科研任务、完成毕业论文以顺利通过答辩而采取各种手段,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各种学术不端行为。对于青年学生来说,由于他们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要努力把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变成日常的行为准则,进而形成自觉奉行的信念理念[2]。研究生是否具有相应的学术道德素养,直接关系到他们能否确立正确的价值观,进而影响着他们的人生发展轨迹。

(三)加强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是提升高层次

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研究生已经成为高校科学研究的重要力量,其学术道德素养状况直接关系到高校和谐学术环境的营造。从学校整体学术氛围的角度来说,一旦出现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现象,尤其是类似于毕业论文抄袭的重大事件,对于学校的负面影响是难以估量的。更重要的是,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还关系到学校能否真正做到学术立校,能否在“双一流”建设过程中切实提高高层次人才的培养质量。科学研究是“双一流”大学的立身之本,必须将学术研究与高层次人才培养相结合,继而以高层次人才的有效输出和科学研究的创新发展彰显学校风范。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工作,是以打造“严谨治学、严格要求”的“双严”型学校为基础的,如果所培养的学生连基本的学术道德素养都不具备,学校各类拔尖创新型等高层次人才培养工作也就无从谈起。当然,能否真正做到学术立校,反过来也影响着研究生教育质量以及学校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

二、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工作面临的突出问题

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频发,严重冲击着高校学术安全保障机制,这是多维因素影响的结果,比如,认知层面未能对学术道德进行充分了解、思想层面未能切实理解恪守学术道德必要性、实践层面的投机行为等等。

(一)研究生思想道德教育中学术道德教育缺失

当前,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并未专门设立学术道德教育课程,主要还是依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硕士)、《自然辩证法》(硕士)以及《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博士)等课程,开展类似于本科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尚未设立专门课程来讨论研究生的学术道德教育工作,往往只是将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的相关内容纳入研究生新生入学指导的范畴。当然,研究生新生入学便开展学术道德教育,有助于学生进校之初便知道需要恪守学术规范、遵守学术诚信。但是,他们仅仅只是“知道”而已,效果远非依托课堂开展系统化的学术道德教育所能比拟,导致学生在认知层面未能对学术道德进行充分了解,由此给高校学术安全保障工作带来隐患。

(二)“导师负责制”下的育人工作缺失

我国研究生教育大都实行导师负责制,相关文件也对研究生导师责任进行了明确规定:导师在研究生培养工作中为第一责任人,承担研究生学科前沿与科学研究方法指导、学术道德教育的重要职责,研究生违反学术道德现象一旦发生,导师需要承担相应责任。但实际上,部分导师往往更为注重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指导,而忽视了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工作的开展。当前,我国大部分高校都对研究生毕业设立了相应的科研要求。比如,西南地区某高校《关于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的规定》中明确指出: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须要以第一作者发表与学位论文研究相关、第一署名单位应为本校的学术论文1篇,方具备申请学位论文答辩的资格。这类文件从导向上来说,要求导师在指导学生过程中,注重学生的科研工作,使其能够按时取得相应的科研成果。同时,当前部分高校科研考核对学术论文量化考核的青睐以及到账经费的过分看重,都会致使导师忽视学生的学术道德教育工作。部分导师,尤其是工科院校的导师培养研究生流程往往是流水线式的,即从学生入校到毕业的每一个环节,导师都进行明确规定,从而实现研究生三年学习与所需完成科研任务的有效衔接。这种流水线式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往往是着眼于研究生顺利毕业、推动科研创新的培养工作,有助于研究生科研能力的迅速生成与显著提高,但却容易导致部分研究生将科学研究视为一项工作任务,逐渐丧失对学术的信仰,为完成相应任务而出现侥幸心理,为了毕业而采取投机行为,最终导致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甚至出现类似于“最牛抄袭硕士论文”事件,严重冲击着高校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工作。

(三)研究生自我学术道德教育的缺失

研究生适时开展学术道德自我教育,对于提升研究生自律能力、恪守学术信仰、规避学术不端行为等,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处于社会转型期的研究生们更容易表现出焦虑、浮躁、缺乏安全感等不良状态,更有可能走向学术的功利主义。一方面,当前学术研究中的各类失范现象,导致部分研究生走向功利化与浮躁化,并在思想上存在侥幸心理。部分研究生没有接受较为系统的学术道德教育,他们缺乏对学术诚信的系统认知,进而出现对学术不端现象的偏差认识,比如,“大家都在抄,多你一个也不多”“文章撰写全靠抄,就看技术高不高”等观念就在部分研究生中拥有较大市场。同时,当前研究生奖助学金评定往往是坚持“科研为主”,且过于注重的数量,再加上市场上各种“、”中介机构的大量存在,导致部分缺乏学术严谨态度、意志不坚定的研究生,抱着侥幸心理,做出违反学术道德的行为。实际上,很多违反学术道德的研究生都属于“明知故犯”。另一方面,部分研究生科研能力不强、学习动机存在偏差。当前部分研究生在学习上缺乏明确的学习动机,往往以消极的态度“应对”学习,缺乏科学研究中的刻苦钻研精神;也有部分研究生将学习单纯视为个人发展的一个途径,进而在社会上功利主义思想的影响下,人生观、价值观日趋功利化。正是部分研究生缺乏正确的学习动机,导致他们在学期间不重视科研训练,抱着得过且过甚至投机取巧的心态学习。但是,研究生学习期间相应科研任务以及硕士毕业论文并非朝夕之间就可以完成的,而是需要在导师指导下、学生进行扎实的知识积累以及系统的科学训练,因此,部分研究生科研能力相对较差往往也会诱发学术不端行为。

三、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有效开展的对策思考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学术道德教育的缺失,是诱发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高校学术安全保障机制遭遇严重冲击的重要因素。对此,需要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予以应对,引导研究生恪守学术规范,加强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

(一)强化研究生学术道德专项教育工作

针对当前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系统性不强的现实状况,高校需要强化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的专项工作,以构造良好的学术生态环境,从而为研究生教学质量的有效提高以及研究生综合素养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对此,需要充分发挥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对于良好学术环境建设的积极作用,应把学术理想、学术安全教育纳入研究生思想教育和管理中,从价值观的层面、安全的高度认识和对待研究生学术问题[3]。比如,开设专门的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课程,或者依托现有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开设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专题,引导研究生在学习、科研生活中切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自我诚信意识,恪守学术规范、践行学术严谨,助推个人高尚学术品格的形成历程。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专项课程建设可尝试多元主体参与模式的建构,不断创新学术道德教育课程的内容与方法,完善课程评价体系,全面提升研究生的学术素养与道德素养,巩固高校学术安全保障体制。

(二)强化研究生导师和辅导员责任体系建设

高校大都实行研究生导师负责制,而当前部分研究生导师履行学术道德教育职责不力,因此,应强化研究生导师权责体系建设。要强化研究生导师招生资格的定期审核制度,对研究生导师承担项目情况、现有科研成果以及指导学生学术道德水准等因素进行综合考量,在导师遴选环节,增加对其科研诚信和科学道德素质的考核,将尊重科学、严谨治学的教师充实到研究生导师队伍中[4],指导研究生培养单位根据学校下拨指标自行考核,确定本单位继续招收研究生的导师名单,继而组织开展研究生导师培训工作,提高导师指导学生的综合素养,尤其是强化研究生学术道德素养的意识与能力。同时,需要注重研究生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引导研究生辅导员正确认识思想政治教育摄入学术道德教育元素的必要性,通过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与职业化,强化研究生的学术道德教育工作,实现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与学生党建、班团活动、就业指导等工作的有机统一。积极推进兼职辅导员队伍建设,选取优秀研究生担任学生辅导员,充分发挥朋辈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对于提高研究生学术道德素养、维护学校学术安全也会产生明显效果。

(三)强化研究生自我教育意识与自律能力

积极引导研究生开展学术道德的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工作,对于预防、规避学术不端行为发生,保障学校学术安全机制具有重要作用。首先,需要为研究生自主学习营造良好氛围。对此,可以依托学校图书馆、小班教室等,为研究生自主学习提供相应的书籍资料、实验场所与研讨中心,为研究生自主学习创设良好环境。变革现有单纯看待论文数量的研究生奖助体系,健全以高水平成果为主、综合考量多维指标的奖助学金评价体系,充分发挥国家奖学金、学业奖学金等资助奖励工作的导向性作用,全面提升研究生提高自我专业素养与学术道德水平的积极性,实现推进科技创新与个人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有机统一。其次,积极引导研究生提升自我学术道德素养。对此,需要充分发挥研究生的主体性作用,引导其正确认知学术道德建设,规避学术不端行为,维护学校学术安全保障机制。其中,积极探索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实行社区式教育管理模式,强化研究生之间的相互交流,针对研究生群体中的热点话题或敏感话题,用符合规范的学术观点客观评判事情的真伪,用权威的声音引导研究生的学术道德情感[5],实现研究生管理工作的延伸与发展,对于研究生学术道德意识生成、自我管理能力提升、恪守学术严谨性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石立春 赵晨 于博伦 单位:西南交通大学

参考文献:

[1].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7-1.

[2].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5-5(2).

[3]章琳.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的高校学术安全探究[J].教育评论,2016,(8):75-78.

[4]李安萍,陈若愚,潘剑波.研究生科学道德建设:从他律到自律[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21):36-38.

[5]陈翠荣,宋燕利.高校网络舆情与研究生学术道德观养成之关系辨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2):6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