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地理课程中环境道德教育探讨
时间:2022-12-27 02:13:35
导语:职教地理课程中环境道德教育探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职教地理课程中环境道德教育是职业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在环境道德教育的过程中可全面提高学生的环境道德素养、改变生活理念。当前职业教育的学生的环境道德意识比较薄弱,应结合课堂教学及课外地理活动来响应的“三爱三节”等号召,加强学生的环境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素养,从而推进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有效实施。
关键词:地理;职业教育;环境道德教育
职业教育在让学生学好职业技能的同时,还应该加强文化素质及思想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其中环境道德教育可全面提高学生的环境道德素养、改变生活理念,在职业教育中需加强学生的环境道德教育,提高国民素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环境道德的内涵和重要性
“环境道德”是21世纪人们应有的觉悟和道德,是处理人与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之间关系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在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中,因为人类的生产发展带来了资源浪费、环境破坏等问题,通过人们的不断反思,这些演变成了环境道德问题。人类与环境、资源等有着密切的联系,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资源、环境,在满足自身需求时不可随意浪费破坏,否则将影响到自身以及未来人的需求。人类只有在认真对待地球上的其他成员,尊重它们自身的规律,协调好人与资源、环境的关系,才能和谐相处。因人类活动引起生态环境失衡的状态例如当人类从地球上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其本身的再生速度,或者污染物质的排放量超过环境自净能力时,便出现环境问题。这些环境问题会对人类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产生一系列的影响,甚至威胁到人类的生存。而对环境问题的解决往往表现为“政府依赖型”——认为环境保护是政府的职责,而非个人的义务。因此许多人在希望有良好的生活环境时,却很少参与到保护环境的行动中。环境道德教育,对日常生活教育都有一定的贡献。人人都应意识到他们个人的决定可能对环境所产生的影响。对个人的言行有所要求,养成自觉保护环境的行为习惯。学校期间是人们道德观念、行为习惯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因此努力促进国民自觉的环保意识与环境道德素质的养成,就离不开学校期间的教育引导,这关系到整个民族未来的环境意识和道德素质水平,影响到国家和谐社会的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有效实施。
二、当前职教环境道德教育的现状
(一)职校地理教学的困境
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能够为社会输入第一批建设性人才,努力提高职业教育的教学水平,认真贯彻党对职业教育的指导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地理研究的对象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表层,会处理人类与环境、资源之间的关系,因此在学校推行环境道德教育时,教学地理是培养环境道德教育的主渠道。但当前的职业教育中,学校管理者、教师及学生对非专业课都不予以重视,有些专业每周一个课时,更甚者不开设地理及相关课程,地理教学都无法实施,更谈不上开展环境道德教育。
(二)学生环境道德现状不容乐观
环境道德是职校学生必备的素质之一,学校教育应重视环境道德教育。当下学生的环境道德现状不容乐观,存在对环境保护缺乏认识或认识不到位,环境道德意识淡薄,很多学生并不是完全不懂环境知识,主要的问题在于知行不一,不按照懂得的道理去做。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存在诸多如乱扔垃圾、浪费水电粮食、习惯性使用“一次性用品”等现象,环境道德教育迫在眉睫。
三、职教地理课程中进行环境道德教育的途径
(一)课堂教学内容中渗透环境道德教育
环境道德教育的实施主要仍是依赖于地理课堂教学,结合课本内容及国情地理、乡土地理、新闻地理,不仅要构成学生的环境知识系统,还要通过多种方式及形式实施有效环境道德教育。
1.课本内容融入环境道德教育:现下地理教材的诸多教学内容都与环境教育的内容不谋而合,地理课程西先是谈“天”,然后说“地”,引入探究地理的研究对象即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地球表层,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然后探究人类生活和生产影响形成的人文环境,如城市、交通等,最后综合分析人类与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之间的关系,协调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提出可持续发展道路。在地理教材中始终贯穿着丰富的环境道德教育素材,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环境道德教育。地理课本内容的教学最终应让学生意识到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地球环境是人类生存、发展、活动的区域,人类离不开环境。还有应该让学生认识到人类社会的发展要与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相协调,进行可持续发展,意识到保护环境就是在保护人类的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建立起科学的人生观、道德观。
2.结合国情教育、乡土地理和新闻地理进行地理教学,融入环境道德教育:国情即某一个国家某一时期的基本情况,例如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科技,人口,政治等。从环境、资源以及人口等角度来综合看我国国情,教师既应体现出人口众多,资源丰富,自然环境的多姿多彩,又能强调我国因人口众多及综合素质较低造成人均资源量少、资源破坏及浪费的实际情况,自然灾害频发,环境污染等方面问题,让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认识本国国情与环境、资源之间的关系,从而达到环境道德教育的目的。而乡土地理把区域局限在省区以下较小地区的情况,对于学生而言,他们需要了解家乡的基本情况包括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城市发展、工农业发展等,因此乡土地理应贯穿在教学过程中。一个国家在经济发展时都经历城市化进程,城市数目不断增多、城市地域不断扩大、城市非农人口不断增多。很多国家或地区都容易出现过快城市化进程,城市环境急剧变化,再加上主要关注经济效益,忽略生态环境,导致了诸多问题,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让学生结合自己家乡的自然人文环境的认识,感受家乡随自己成长的变化现象,进行环境道德教育,自觉做到保护好生我养我的这片土地。地理课堂应该与时代同步,关注时事新闻,利用国际形势、环境、资源等信息,进行环境道德教育,地理课本知识被巩固的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完成教学知识和能力目标的同时,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
(二)改进课堂教学手段及方法,优化环境道德教育
职教学生在通过了九年义务教育后,环境知识体系已形成雏形,因此在职业学校里环境道德教育过程中不能靠讲授法来单纯的进行环境知识进一步教育,而要结合多种形式方法进行环境道德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对待环境,逐步形成环境道德意识,养成良好的环境道德行为。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环境问题,培养学生正确的环境道德,养成良好的环境道德行为。教师可以通过多种课堂教学方法或者教学手段来区别于传统讲授法,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到课堂中,例如进行辩论赛或角色扮演等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从而实现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体,在有关环境问题的活动过程中去认识环境问题、分析环境问题,最终解决问题,从而达到了提升自身的环境道德素养的目的。
(三)地理主题活动践行环境道德教育
在学校教育阶段,主题活动是不可缺失的一部分,它作为课堂教学的拓展和延伸,能让学生更紧密地实践地理。1.扎实开展实践活动:环境是我们“周边”的环境,我们能够感受到它。环境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环境科学知识融汇在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中,我们置身其中,能够“耳濡目染”,切身感受。万不可熟视无睹,应关注环境问题即发生在我们“身边”的问题,每个人的行为会作用于环境,进而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活,因此我们必须让学生们走出校园,进行实地考察,通过课外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关注周边环境,关心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关注我国资源环境现状及未来的趋势,增强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以升华环境道德教育的目的。2.适时组织专题教育活动:利用各种契机,如关于环境的时事新闻,重要的环境保护日,主题活动月等,进行专题教育活动。现下采用较为常见的主要有:(1)将学校的主题活动的主题与环境教育相结合,例如“三爱三节”主题活动,提出“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节水、节电、节粮”,此活动与环境道德教育结合起来,通过一系列具体的形式来让学生参与到实际的环境保护活动,如开展保护校园环境从我做起,不乱扔废纸;废物回收利用等实际活动增强学生的环境道德教育。(2)利用国际上发生的严重的环境问题,开展专题探讨。展示环境问题出现的图片,直面刺激到学生神经,探究产生的原因,激发学生热爱环境、保护环境的热情,践行环境道德教育。
四、结语
在职教教育中,地理课程对学生环境道德教育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虽面临很多的问题,我们通过多种途径来实施环境道德教育,让学生在校获得技能知识的同时,还能提高了自身的环境道德素养。
作者:陈荣 单位: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王桂君、许振文、王雪,等.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探讨.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59(2).
[2]凌申.关于地理伦理道德教育的几点思考.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2(Z2).
[3]姚卫新.自主自为自律——地理学科培养学生环境道德意识、促进学生自能发展的思考.地理教育.2001(6).
- 上一篇:农村初中生道德教育探讨
- 下一篇:高校思想道德教育路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