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研究论文6篇
时间:2022-12-14 11:07:44
导语: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研究论文6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第一篇
一、更新德育观念,提高德育实效性
德育工作者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除坚持政治导向和道德导向外,还必须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结合其身心发展特点,训练学生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培养其健全的人格,充分调动学生的身心潜能,促进他们健康全面发展。如我校在对学生做思想道德教育的同时,注意观察把握学生的思想走向和心理状态,从人文上关怀、纪律上要求、心理上关注,从而在实现思想道德教育目的的同时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二、注重品德心理发展,着力创造性培养
现代德育应以培养富有创造性的道德主体为目标。德育工作不能停滞和等待,要主动启发和培养学生在思想品德发展中的创造力。学校德育可以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选择不同的开端,但无论选择哪一种成分作为切入点,最终目的都应该是实现和谐统一发展。
三、建立道德示范体系,注重观察性学习
青少年道德发展产生差异的原因之一,就是不同的社会学习和不同的榜样影响。榜样的示范作用在道德行为形成上有巨大的影响,青少年通过观察生活中的许多榜样,把他们不同的特点结合起来,形成自己独特的行为反应和期望模式,充分显示出主体对外界的选择性接受。例如,我校在每个班级都树立了道德模范典型,很好地带动了学生们向模范学习,使学校的道德教育迈上新台阶。
四、协调社会、学校和家庭教育的一致性,调动受教育者的主动性
中学生对社会角色体验使他们容易出现两种认识偏差:或者把社会看得很复杂,畏惧社会;或者经不起诱惑,甚至把一些反社会行为当潮流。德育途径应当做到知、情、意、行协调发展。但是,由于应试教育的客观存在,以往学校的德育比较注重方向性和整体性,缺乏与社会实际生活的互动,父母对孩子的成绩要求较高,而思想品德要求放在其次。因此,学校应该和家庭与社会形成合力,从多方面促成学生的角色体验和社会实践,为学生的道德社会化提供正常的渠道。
五、加强德育心理引导
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德育有助于教师的学生观转变,有利于德育模式的更新。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旨在完善人格,通常学校关注更多的是社会对个人的思想政治、道德法律规范方面的要求,而对学生心理活动的协调不够重视。大力加强德育心理引导,会使学生不仅能在较高层次上实现正确的价值定位,还会在一些低层次上懂得适应社会生活的做人道理,从而达到全人教育对完善个性的要求。
作者:谭纪萍 单位:郑州市第九中学
第二篇
1对学生进行心理上的疏导,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每一个学生都有各自的特点,他们的性格各不相同,即使对同一件事,同一个问题,学生们的看法也存在着差异。作为老师,我们首先要把学生放在平等的地位,公平、公正地去对待他们。还要做到熟悉每一个学生,因材施教,“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对症下药,切切实实地做好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特别是对于一些学习不是很好,心理素质差,存在着这样或那样问题的学生,更应该时刻关心他们,用“爱”来打开学生的的心扉,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及时表扬,促使他们进步。同时,我们在教育过程中还要遵循心理规律,注重心理辅导,通过教育、疏导、启示,使学生的思想问题得到解决。
2集体主义是对中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必须坚持的价值取向
由于现在的孩子集体意识较为淡薄,自私自利,总是以自我为中心,缺乏与别人合作及欣赏别人的精神,为此对学生加强集体主义教育是特别必要的。在今天社会稳定发展的情况下,充分发挥个人的主体性,重视人本身的建设和个性发展,将集体发展的诉求与个人发展需要有机结合起来,恰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兴旺发达的基础和条件。陶行知还说过:“集体生活是儿童之自我向社会化道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为儿童心理正常发展的必需。一个不能获得这种正常发展的儿童,可能终其身只是一个悲剧。”事实上,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也是社会发展的最终指向。学生主体意识的思想,主要是通过各种集体活动来实现的。在活动中,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意识、主人翁的意识,注重让学生从自身的特点出发,积极为集体出力,让他们始终觉得自己是集体的主人,是集体中的一分子,主动关心集体的事情,关心集体的活动,如:学校以班级为单位开展诗朗诵等活动,以“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哲理,带动品德行为不良学生的转变;还可以定期召开一些主题班队会,要求学生共同讨论“班会的内容、活动方式以及自己参与的形式”,这样做的目的就是通过参与集体活动产生对集体的责任感,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善于调动大家为集体出主意,为集体出力,为集体的问题分忧,另外,要让集体的每个成员都负有适于他们的具体责任,这样就能够进而形成对集体的责任意识。学生自觉意识到作为集体成员的尊严和荣耀,从而更加热爱集体,珍惜集体的荣誉,并能推动学生积极向上。我们常说:“一切为了孩子,一切为了明天”。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形成是与学生们生活在一个健康向上、团结友爱、活泼和谐的集体中分不开的,从小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培养学生对他人、对集体、对社会的责任感,并可以较好的处理好它们的关系,将会使学生受益终生。
3以课堂教学作为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主渠道,并大力加强学生课余活动主阵地的建设
3.1学校开设的教育课程,尤其是德育课程,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渠道。但是,要想实现德育效果,单一的德育课是无法达到的,要在其他课程中渗透德育内容。如语文课、综合实践课等,可以通过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课文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也可以通过描写英雄人物的文章以榜样的事迹引导学生提高自身素养。总之,应使思想道德教育渗透到教育的各个方面,使其无处不有,无时不在。同时,教师还要不断改进教学形式和方法,使学校的德育课程成为学生喜爱的课程,真正成为学生学知识、学文化,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的主渠道。
3.2学生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阵地,要充分利用学生课余时间,弘扬主旋律,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我们学校平时注意组织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如组织读书演讲等。身为老师更是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力所能及的社会实践和社区公益活动,参加生产劳动实践。日常生活的教育是所有教育途径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教育。
4教师都树立“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追求目标,以渊博的学识,高尚的品行和人格魅力教育和影响学生
学生是最听教师的话的,教师是学生的楷模,学生是教师的镜子。我们老师作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者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我们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孩子成人成材,因此,我们必须十分注重培养自己良好的品德。我们要认清自己肩上的责任,努力加强自身的修养,首先要公道、正派、清正、廉洁,同时还要有严于律己、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表率作用去影响和带动学生,努力把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提高到新水平。其次,我们每位教师还要提高情感素质,必须对学生有热爱之心,没有爱便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基础。
作者:李德 张春英 单位:吉林省乾安县大布苏镇兰字中学
第三篇
一、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确定道德教育的内容
就中学生而言,应以戒奢和立志为中心内容的准则要求。开始涉足学龄中期的学生,对于五彩斑斓的缤纷世界,产生了似理解非理解的印象,尤其是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西方社会文化泥沙俱下而涌入的今天,好吃懒做、好逸恶劳、贪图享乐容易成为他们的习性,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国家,“奢侈”和“腐化”是常常联系在一起的孪生兄弟,奢侈易于腐化,腐化导致堕落。白居易曾说过:“奢者狼藉俭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我们要用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思想长期影响学生,努力使他们戒掉一个“奢”字。从进入中学的第一天起,教师就要自觉培养中学生的集体观念和群众意识,帮助他们树立高尚理想和崇高目标,不失时机地对他们进行开眼界、长见识、壮志向的道理教育。“不患人之不能,而患人之不勉”,中学教材中也说:“人患志之不立,何忧令名不彰耶。”这些,都是中学生道德教育必须强调立志的最好例证。
二、切合中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道德教育的形式
共产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是集体主义,实施中学生道德教育,提倡循循善诱,绝非严厉的新兵式训练。形式一:榜样的示范。革命先烈特别是少年小英雄的道德情操,是中学生学习的典范。我们可以在中学生中举办革命先烈和少年英雄道德情操报告会、演讲会,让每位同学自觉树立一位榜样,作为自己道德修养的楷模;同时,我们也要敢于在中学生群体里树立身边的榜样。比如教师,就要牢记自己是学生得到的表率,做到言足以为人师,行足以为人范。形式二:教师的诱导。教师要循循善诱和耐心引导学生,注意从小事导式出大道理,注意耐心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绝不能要求学生是遵循道德规范的一套,而教师的言行却是违背道德规范的另一套,一定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形式三:家庭的熏陶。对孩子的道德教育,不单是在学校在教室里进行的,家庭对孩子的道德熏陶特别是父母对孩子的道德教育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团结向上、和睦友爱的家庭,对于孩子的道德修养有着十分重要的积极影响;相反,分崩离析的家庭,对于孩子道德修养的消极影响,也是触目惊心的。只不过是,这种影响(或积极地,或消极的)表现为一种潜移默化。形式四:课堂的宣讲。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应充分利用课题讲台这块神圣的阵地,尤其在当今,应以政治课教学为轴心,广泛对学生宣传共产主义人生观、道德观;其他学科的教学,有机渗透理想道德教育的内容。形式五:“诤友”的直言。从小教导孩子抛弃“逢人只说三分话,不可全抛一片心”的陈词滥调,鼓励同学之间以诚相待,敢直言。教师和家长随时注意以学生诤友的身份活跃在他们之中,用朋友的直言进行道德教育,以求教学相长。总之,现在的中学生道德教育是一项“集群活动”,提倡拨动他们的心弦,点燃他们的激情,使他们在感染之中逐步融进高尚的道德品质。一言以蔽之,提倡以情动人,以形感人,以理导人,以境育人。
作者:刘成财 单位:吉林省白城市洮北区金祥乡中学
第四篇
一、创新原理简介
一般而言,专利申请必须具有创新。苏联工程师阿奇舒勒,对大量的专利申请进行了研究。他经过分析、总结后认为,创新有一定的规律可循,找出并掌握这些客观原理,不仅能提高创新的效率,而且能使创新具有可预见性,从而更好地指导创新活动。阿奇舒勒总结了40个发明创新原理。TRIZ梳理阿奇舒勒的创新原理,我们可以将其内容分为四类:提高系统效率、消除有害作用、易于操作和控制、提高系统协调性。详见创新原理分类表。大师们认为,阿奇舒勒的40个原理虽然是为技术领域而设的,但它适用于建筑、电子、商业、金融、社会、教育、服务、质量管理等多个领域。只是在这些领域还没有一个对应版本的矛盾矩阵帮助我们来筛选适合特定环境的原理。但这一创新思想无疑可以帮助我们在思想道德教育环境下的创新性思考。
二、创新原理应用
原理是“死”的,只有灵活运用才能发挥原理的价值。以“抽取原理”为例:抽取原理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①抽取物体的特性或抽取物体的“负面”部分;②抽取物体的必要部分或特性。小偷也有良知王阳明创立心学,也就是良知说,起初许多人不信服,认为圣人与俗人,善人与恶人,天差地别,怎么会有相同的良知呢?有人半夜捉到一个小偷,就把王阳明请去,问他:你看小偷有良知吗?王阳明也不辩解,就让小偷脱去衣服,小偷照办了;接着让小偷脱内衣,小偷也脱了;王阳明大喝一声:“脱掉内裤!”小偷一脸惊恐地说:“这不妥吧!”王阳明回头对大家说:“羞耻之心,人皆有之,这便是小偷的良知。”这里,王阳明使用的就是抽取原理,有效地论证了良知人人皆有。德育教育必须因人而异,突出针对性。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只是没有找到恰当的方法。“预先作用原理”在德育教育中也可以创造性地运用。预先作用原理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①动作或功能的全部或部分要预先完成;②预先安置“物体在恰当或方便的位置”,使其在第一时间发挥作用。在日常生活中,面对艰、难、险、重的工作,观察每个学生的态度,根据实际情况纠正学生的不良做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态度,以此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变害为利原理”在德育教育中更可以得到很好的运用。变害为利原理体现在三方面:①利用有害的因素(特别是对环境的有害影响)来取得积极效果;②用另一个有害作用来中和,以消除物体所存在的有害作用;③加大有害作用的程度。学生的道德素养天然存在一定差距,我们只要改造一个差的,就可以鞭策一批好的,也就是通过提高差的,“逼迫”好的必须更上一层楼,这就起到了变害为利的作用。药无贵贱,愈病则良对一个健康人而言,吃砒霜就等于害死他;对于某一类病人,砒霜是必须的药引。同样是水,牛饮之则生乳,蛇饮之则成毒。蛇毒不是绝对有害的,现代医学可以利用蛇毒治疗脑血栓。由此可见,离开具体情况去谈利与害,是没有意义的。“变害为利原理”就是要我们结合具体情况变害为利。由此可见,这些创新原理的思想,只要我们灵活运用,就会收到满意的效果。再如:我们利用“分割原理”,把德育教育分解成一个个小的单元;把复杂的德育教学任务分解成单个子任务等等,以提高德育水平。只要我们自觉运用创新原理,就一定会探索出一条有效的解决德育问题的具体方案。
三、结论与展望
从TRIZ六十多年的发展历史看,TRIZ的发展是建立在工程而不是心理学的基础上的,在教育领域尤其是在中学生德育教育上的运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不能把创新的原理直接使用,但是这些创新的思想与方法是值得借鉴的。只要我们不断探索,就一定能够把“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这一重大问题解决好。
作者:鞠晓慧 单位:辽宁省辽阳市第十四中学
第五篇
1中学生思想道德现状分析
近几年,党和政府非常关注农村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上下齐抓共管,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的力度,出现良好的发展趋势,青少年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逐渐形成。然而,当前农村中学生思想道德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亟待解决,不容忽视、无法回避的:价值观的混乱,价值取向走向功利化,很多学生的人生目标是“离开穷山沟,赚大钱,让自己富起来。”这一注重自身实际利益,不能把个人追求价值与对社会的奉献统一起来的行为,限制了学生的发展,导致个人主义的蔓延,价值观的倾斜,造成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动力不足,厌学、辍学现象极为严重;文明卫生素质较差,不尊重同学,不在乎别人的劳动成果,说话举止粗俗,公德意识不强,健康的生活方式缺少;心理品质较弱,抗挫能力极小,学习不求进取,有的时候不顺心离校出走;辨别是非能力极差,很容易受不良诱惑的吸引,诸如抽烟、喝酒、打牌现象屡见不鲜;不知道感恩,当今的学生接受的爱太多,以自我为中心,对接受的爱不知道感恩,不懂感谢,亲情淡漠,师生之间情感淡漠。有的教师问学生:同学们谁知道父母的生日?结果知道的寥寥无几。试想,连父母的生日都不知道的孩子,如何在父母生日到来的时候,给父母传递生日问候呢?现在,大部分的孩子知道接受爱,却没考虑怎样去回报爱;性知识和性道德的缺失。青春期恋爱的现象不断增多,发生性行为的习以为常,少女妈妈及爸爸必须正视现实,进行性道德教育,让学生自觉远离成人后有能力得到的,打击色情网站。
1.1关于家庭教育的误区:初中学生第一课堂是自己的家庭,其性格、心理、道德品质、习惯等的养成与家庭有着密切的关系,家长素质直接关系着学生素质:家长的教育不能与时代同步,溺爱的教育导致好逸恶劳、贪图享乐、自私自利;粗暴的教育导致孩子人格自卑和逆反报复;放任的教育导致孩子沾染不良习气;受社会坏风气的影响为孩子树立了反面的榜样,诸如家长赌博,受潜移默化的影响;家庭结构的失调。打工经济盛行,造成大批“留守生”的出现。父母死亡、离异,“单亲孩子”或孤儿的出现,这一切使孩子难于形成健康心态。
1.2关于学校教育的失当:当前,学校德育教育存在一定的弊端,没有真正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学校德育说重要,做起来次要,不能适应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师德建设存在问题。有的教师存在一些错误的看法,认为德育是领导的事,是班主任的事,没有形成人人抓学生德育的局面。1.3关于社会环境的失调: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对中学生影响极大,各类成年人活动场所缺少管理,青少年迷恋其中,冲击着没有防御能力的未成年人这一弱势群体,农村未成年人活动场所少得可怜,制约青少年健康生活情趣形成。
2几点对策措施
中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思想道德品质关系到自身未来的发展必须正视困难,面对困难,解决困难,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这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
2.1注重留守中学生的管理:充分认识加强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做好农村留守中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使之成为和谐校园建设的一个切入点和着力点,列入议事日程重点抓。建立学校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管理工作领导机制和协调机制。以校长为组长、分管德育的领导为副组长、班主任为成员的组成德育管理领导小组,管理好留守中学生工作。建立学校、家庭、义务家长、留守儿童四位一体的协调机制,以留守中学生为中心,学校、家庭、义务家长对留守中学生的管理不流于形式,不出现真空。社会、家庭、学校、义务家长齐心协力,共同关注,尊重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一切以青少年的素质提高、健康成长为中心。建立留守中学生档案登记、监护人联系、结对帮扶、住校制度。紧密联系,互相配合,为留守中学生成长尽心尽责,营造良好环境。
2.2建立激励制度,科学规范管理:建立障碍学生(品德障碍、学习障碍、心理障碍等)的激励制度,每月分类评选学生进步奖给予公开表扬,促进障碍学生的进步转化。建立师生心灵沟通制度,增设班主任(科任教师)、校长信箱,时时发现、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建立学生参与学校管理、学生自我管理制度,实行文明行为监督岗、示范岗、一日班长制、值日值周学生制度、文明宿舍评比制度,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合作能力。
2.3寓教于乐,突出重点:改变传统教育模式,继承与创新结合,创新中求实效。结合开展义务教育新课改,抓住学生思想动态,开展学生喜欢的系列教育活动:加强新《守则》、新《规范》教育,通过宣传栏、黑板报行为规范“三字经”,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生活;以学生为主体,以普及为目标,以“保护生态环境”为主题,让中学生认识资源现状,以节约为契机,进行环境污染调查、废旧物品重新利用实践,让学生树立节约资源的意识,从节约每一颗粮食、每一张纸做起,树立崇尚节俭、合理消费,让学生在活动中接受教育。
2.4关注生学生心理辅导:加强磨难教育,培养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以及独立生活和社会适应能力。
作者:李健 单位:吉林省伊通满族自治县第四中学校
第六篇
一、百色市具有的地方特色资源
百色是全国闻名的革命老区,著名的百色起义就是在这块土地上爆发的。改革开放以来,百色修建了不少纪念园、纪念馆、陈列馆等,使红色教育资源得以充分展示在人们面前。百色还有众多的革命历史遗址,如红七军军部旧址(粤东会馆)、红七军政治部旧址(清风楼)、百色起义纪念馆、百色起义烈士纪念碑、长蛇岭攻坚战遗址、红军桥等。这些文物古迹中蕴涵了丰富的革命历史知识。联系百色的红色教育资源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将能有效地提升他们的思想道德品质。百色,这片被革命先烈的鲜血染红的土地上曾发生过许多惊天动地和可歌可泣的故事。这块红土地上涌现过众多的地方名人:明代抗倭女英雄瓦氏夫人、领导右江农民武装的革命英雄韦拔群,以及百色起义中出现的一大批革命英雄。这些英雄的历史就是一部催人上进的人文主义教科书,他们的精神会深深地影响着学生。针对当前一些中学生虽掌握理论知识,但是对于党的历史和优良传统的了解不深入、不系统、不扎实的实际,我们充分开发、利用和整合这些红色资源,初步形成了具有本地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二、开发地方特色资源的意义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很多教育工作者对中学生道德教育工作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中学教育中重智育轻德育,重课堂效果轻社会实践;中学课堂德育方式脱离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课堂中单纯地用理论知识对中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使学生觉得枯燥、无味、无趣,教学效果差。而地方特色资源具有政治性、时代性、学习性、实践性、趣味性等特点。由于中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着好奇心,敢于实践,敢于挑战,如果我们利用好地方特色资源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就能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开发和利用百色市地方特色资源对中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红色资源所具有的厚重的革命历史内涵,革命纪念地、纪念物及其所承载的革命精神,以及流传的革命故事所承载的革命精神,是对中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开展思想道德教育的珍贵教材,可以达到“资政育人”的目的。利用红色资源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模式并不是单一的,不同的学科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例如,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在教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时,可以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结合百色起义纪念馆、百色起义中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爱国主义精神,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在语文教学中,教科书中有很多反映历史知识、民族英雄、革命志士的故事的课文,教师可以把这些距离学生生活实际比较遥远的内容,通过合理开发和充分利用本地的历史文化资源,让学生联系生活、体会课文内容。如教学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中国石拱桥》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百色的红军桥,让学生通过实地考察,参阅有关资料,将两桥作对比,再仿照《中国石拱桥》写一篇《百色的红军桥》。这样的活动课形式,不仅能让学生了解到本地区的文化,还能满足学生广泛学习语文的愿望。又如,在开发和利用百色市的校外语文课程资源进行第二课堂教学时,可以组织学生游览百色的历史遗址、纪念馆等,使学生在实地观摩中受到震撼,对课本的理解越来越深刻。在音乐课堂上,音乐教师可以收集一些革命歌曲,先给学生讲解关于这些歌曲的历史背景,让学生懂得歌词的来历。接着,让学生通过唱的方式感受歌中的革命精神,使学生的思想认识得到升华。笔者认为,我校通过开发利用百色市红色资源来加强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具有三大意义:一是具有传承革命精神、净化思想灵魂的意义;二是具有弘扬传统文化、铸就创新精神的意义;三是具有激励中学生热爱家乡、致富家乡的意义。
三、利用地方特色资源对中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途径
(一)编写有特色的思想道德教育教材,合理设置思想道德教育专题
红色资源是思想道德教育的鲜活教材。针对当前中学生容易被不良社会环境影响的实际,我们组织学生从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遗迹中,共同挖掘、提炼和编写思想道德教育教学案例。同时,我们组织教师收集和编写教育资料,编辑革命传统教育读本,或进行专题课题研究。内容包含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部分:名人篇。介绍百色起义中的领导人物邓小平、张云逸等无产阶级革命家,明代抗倭女英雄瓦氏夫人,领导右江农民武装的革命英雄韦拔群以及在革命中出现的一大批革命英雄的简历,并分别介绍他们的传奇故事。第二部分:信念篇。本篇即通过革命英雄事迹的介绍,来阐述革命者“一要三不要,一图两不图”(即要革命、不要家、不要钱、不要命,图奉献、不图名、不图利)的红军精神及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第三部分:战斗篇。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至1949年全中国的解放,在百色发生了无数次悲壮的战斗故事。本篇不可穷尽,只是选取其中颇有影响、更具意义的事例。如邓小平、张云逸等无产阶级革命家领导了著名的百色起义,建立了中国红军第七军和右江苏维埃政权,建立了右江革命根据地,有力地打击了国民党桂系军阀的嚣张气焰;革命英雄韦拔群领导的右江农民武装取得胜利;百色人民对战争的配合,艰苦奋战的故事。第四部分:名胜篇。本篇系统介绍了百色众多的革命历史遗址,如红七军军部旧址(粤东会馆)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红七军政治部旧址(清风楼)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百色起义纪念馆、百色起义烈士纪念碑,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长蛇岭攻坚战遗址等是县级文物保护点;红军桥是“百色起义”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重要景观建筑等。红色资源是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精神“富矿”,百色起义的精神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围绕抓好理想信念教育、根本宗旨教育和纪律作风教育的教育目标,我们下功夫挖掘红色资源中的教学素材和丰富内涵,并针对不同类别、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因班制宜地设置思想道德教学单元和思想道德教育专题。在此基础上,我们及时地将成熟的教学案例和研究成果编成教材,将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过程的优点和不足及时写成文字进行交流与改进,以期改善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现状。
(二)利用课堂时间学习革命传统教育读本,加强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在专题教学中我们注重理论教育、知识教育和党性教育的融合,借助一些正反面的生活实例,通过交流探讨和思想交锋,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宗旨观念、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让学生深入学习革命传统教育读本并理论联系实际,在丰富生动的实践体验中感受“红色”精神,把理论学习到的“红色资源”内化为自我需要和自觉行动,从而达到在平时的实际生活中提高思想道德修养的教育目的。我们还充分利用班会课来学习,如每学期适当安排一些班会课,由政教处先列出本周的主题班会的主要内容,如“学习革命传统教育”。其次是出方案,让教师在班会课中讲讲关于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以此提高中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内红色教育活动
为了打造风清气正的校园环境,我们坚持以弘扬优良学风为重点,严格对学生的管理,做到以管促学、以学促管。在学校,笔者负责分管学校的德育工作,结合平时的经历,笔者认为,在教育学生方面,以下的活动有助于提高中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1.举办革命传统教育专题讲座。每年九月份,我们请来老军人、老革命家,让他们讲革命先烈的童年时代,讲英雄的战斗故事,讲和平与发展对新中国的意义,讲铁的纪律对赢得战争胜利的重要性,讲作为英雄的后代应如何继承革命光荣传统、如何发扬红军精神,做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比如,建军节我们请来老红军讲述关于革命英雄的故事。学生含着热泪倾听完老红军的讲解后,无不被革命英雄的“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坚定信念所感染,纷纷感叹烈士的壮举,发出勤奋向上的誓言。我们再让学生谈谈听完故事的感受,使学生的革命情感得到了升华,思想认识得到进一步提高。
2.开展“红歌伴学”活动。红歌能唤起人们的红色记忆,也能使人们得到艺术的享受,因此,我们开展了以“唱响红色歌曲,坚定理想信念”为主题的“红歌伴学”系列活动。如在学生中开展唱红歌比赛、红歌精神辩论赛“、百色情”红歌比赛等。学生们既陶冶了情操,又激发了“红色”豪情,增强了自我修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开展“每日一读”“经典悦读”等读书活动,支持和鼓励学生、教职工成立各种读书兴趣小组或读书会,打造书香校园;坚持每天课间播放红色歌曲,营造文明健康、奋发向上的氛围,力求“以红色文化熏陶人、以高尚追求引导人”。
(四)开展课外实践活动,用先烈的事迹和精神改造学生的道德行为
根据中学生的思想、心理等特点,我们还充分开展以下系列的课外实践活动,用先烈的事迹和精神改造学生的道德行为。
1.让学生接受一次军训的洗礼。我们要求新进入初中的学生在新学期初都要接受一次军训。学校充分利用军训的机会对学生进行一次精神上的洗礼。如每年新学期初组织学生军训时,让士兵给学生讲讲部队里的一些制度,讲讲从战争的残酷到和平的珍贵、从创业的艰辛到守业的不易,同时还展示了当代军人学习、生活、工作中的风采……通过讲解,着重向学生讲明革命先烈的崇高信念和执著的追求。学生被士兵们精彩的演讲所吸引,并从中受到了教益和感化。
2.组织一次祭扫先烈墓活动。学校每年清明节都组织一次祭扫先烈墓活动,让学生通过缅怀先烈英灵,使灵魂深处得到洗礼。在活动中,同学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向烈士们献上花篮,默默地表达着哀思,最后肃立在高耸入云的纪念碑前,庄严宣誓:“我们一定要继承先烈遗志,刻苦学习,努力拼搏,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告慰先烈,完成先烈未尽事业。”孩子们庄重的表情、豪迈的誓言,确实让我们感受到先烈们道德上的理想人格和光辉典范正在或已经成为激励和鞭策孩子们的精神力量。扫墓途中,有的学生还自愿到其他烈士碑前,顿足凝视。从学生专一、庄重的神情中我们可以看得出来,学生们无一不对敌人的惨无人道切齿痛恨,无一不对烈士的始志不渝由衷敬仰。祭扫先烈墓活动使学生认识到,先烈们在那样恶劣的环境下都没有改变他们的理想和追求,那么我们生活在这样美好和平环境中,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读书,以报效祖国和人民呢?
3.让学生到敬老院进行一次服务活动。我们时不时组织学生到敬老院为老人们服务。通过为老革命家及一些孤寡老人服务,学生们不仅得到了劳动锻炼,还能在活动中不断接受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如一名学生在“五四”活动的日记中写道:“今天令我难忘,为以实际行动纪念五四青年节,我班本月主动到敬老院服务。尽管我们干着与往常一样的洗衣、叠被、打扫卫生、整理房间等工作,但我和同学们都感受到了帮助别人所带来的无比快乐……”
4.每年暑期组织一次社会调查。百色起义纪念馆、百色起义烈士纪念碑、长蛇岭攻坚战遗址、红军桥等都是学生们进行社会调查的好去处。每年暑期,我们都要求学生走访一处革命遗址遗迹,收集一个英雄革命故事,写一篇心得体会,返校后再开展“讲故事比赛”,并将优秀的心得体会文章刊登到校报上。例如,去年暑假,有一组学生在学校领导和教师的带领下,来到了百色起义纪念碑,瞻仰了纪念碑,并亲自走红军桥,听讲解员讲述关于先烈们的英雄故事。假期结束后,9月开学时我们以“社会、学校、家庭”为主题,以“暑假社会调查”为内容,让学生自己动手出一期墙报。其中一位同学的一篇心得中有这样一句话:“……这次活动苦中有乐、乐中有甜,通过参加这次活动我们学到了在学校、家庭里学不到的东西,其快乐也是在学校、家庭里体验不到的。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先烈们的伟大精神。”思想道德教育是事关中学生自身修养的大事。本文就如何开发和利用百色市的地方特色资源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提出了一些看法,同时希望能通过百色市开展的《开发和利用地方特色资源加强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研究活动,继续探索利用地方特色资源加强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作者:岑业煊 单位:百色市靖西县第三中学
- 上一篇:初中历史创新教学研究论文10篇
- 下一篇:提高高校师德建设的执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