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强化思考

时间:2022-05-13 02:35:09

导语: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强化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强化思考

一、从当前大学毕业生的职业道德状况

看加强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紧迫性职业道德是从业者在职业活动中应具有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操和道德品质及应遵循的道德行为规范的总称,具有调节职业内部、职业与职业之间、职业与社会之间各种关系的功能。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每年有数以百万计的大学毕业生离开校园,进入社会。总的说来,大学毕业生的职业道德状况是好的,但也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情况,存在一些问题,如:有的大学毕业生职业理想不明确,缺乏正确的择业观念,人为地加剧了就业的难度;有的大学毕业生不讲诚信,伪造证书,虚构求职简历;有的大学毕业生缺乏正确的职业价值取向,不顾及自己的专业特长,频繁跳槽,盲目追求物质待遇;有的大学毕业生缺乏吃苦耐劳精神,责任意识淡漠,做事拈轻怕重,挑肥拣瘦;有的大学毕业生缺乏奉献精神和服务意识,斤斤计较个人得失;还有一些大学毕业生缺乏团队精神,组织观念淡漠,以自我为中心,难以协同共事等。尽管这些只是个别现象,但损坏了大学毕业生的形象,造成不好的社会影响,应当引起重视。尤其是近年来破获的利用科技手段,利用专业知识,利用职务便利犯罪的案件中,涉案人员也不乏大学毕业生,这就再次给我们敲响了加强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警钟。当然,造成少数大学毕业生职业道德素质欠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家庭教育的因素,也有社会上一些不正确的价值观的影响。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一些高校对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不够重视,或教育不够得法。立德树人是高等教育的根本目标,顺应时展需要,培养高素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当前高等教育的中心任务。爱因斯坦曾深刻指出:“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产生热烈的感情,那是最基本的。他必须获得对美和道德上的善恶鲜明的辨别力。”[2](P310)德才兼备是高等教育对合格人才的要求,为此,加强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势在必行。加强对大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其职业道德素质,不仅关系着大学生今后的择业、就业,也关系着大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同时,青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青年一代的思想道德状况直接关系着国家未来的发展走向。“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3]大学生是青年人中的佼佼者,大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念和职业价值取向在青年人中,乃至在全体社会成员中都有着引导作用和示范效应,因而大学生的职业道德状况直接关系着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和文明程度,不应忽视。

二、加强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及其作用

针对近年来大学毕业生职业道德素质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目前在校大学生的特点,高校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应着重从以下几方面的内容着手:

1.加强以爱岗敬业、艰苦奋斗为核心的职业态度教育,为大学生全面发展奠定职业基础以爱岗敬业、艰苦奋斗为核心的职业态度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对从业者最基本的要求,也是加强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首要内容。加强这方面的教育就是要培养大学生热爱本职工作,勤奋踏实,吃苦耐劳,积极进取的职业态度和工作作风。这不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促进大学生个人全面发展的需要。人的全面发展指人的智力、能力、思想、道德、心理等方面的和谐发展。在人的全面发展中,智力、能力的提高与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是相互促进的。以爱岗敬业、艰苦奋斗为核心的职业态度教育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确立理性的择业观念和职业规划,有助于大学生在未来的职业活动中脚踏实地,干一行爱一行,在自己的岗位上磨砺意志,增长智慧,提高能力,从而实现全面发展,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

2.加强以诚实守信、团结合作为核心的基本职业道德规范教育,有利于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加强以诚实守信、团结合作为核心的基本职业道德规范教育,培养大学生讲真话,做实事,重承诺,守信用的基本职业品质,以及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是构建和谐人际关系不可缺少的条件。在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除了亲人、同学等关系之外,更多的是与自己的职业活动密切相关的人际交往。职业关系不仅遍及社会的各个角落,而且又相互联系,从事每一职业的人都会与从事同一职业或从事其他职业的人发生这样那样的联系,因而每个人的职业道德状况必然会对他人产生影响。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各个领域职业活动的主角,以诚实守信、团结合作为核心的基本职业道德规范教育,有助于大学生在今后的职业活动中自觉规范自己的职业行为,协调好各种关系,最大限度地减少彼此之间的矛盾和内耗,减少社会生活中的风险因素,从而形成诚信友爱,有序竞争,互利共赢,共谋发展的良好社会风尚。

3.加强以遵纪守法、知荣明耻为核心的职业操守教育,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遵纪守法、知荣明耻是公民的基本道德,也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加强以遵纪守法、知荣明耻为核心的职业操守教育,就是要增强大学生的组织纪律观念,提高其遵纪守法、忠于职守、依法行事的自觉性。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体制转型时期,一些制度、法律尚在进一步完善之中,与此同时,社会上还存在着各种错误的价值观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各行业从业者的职业道德自律就显得尤为重要。加强对大学生以遵纪守法、知荣明耻为核心的职业操守教育,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荣辱观,确立正确的价值追求目标,从而提高大学生自身的道德判断能力和自律能力,牢固筑起职业道德的防线,有效防范职业犯罪。这些对于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推动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4.加强以服务大众、奉献社会为核心的职业责任教育,有利于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服务大众、奉献社会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也是大学生事业成功的基本前提。当前,对于独生子女占大多数的大学生群体来说,对他们进行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教育,使他们明确自己未来应承担的职业责任和社会责任是非常必要的。当今世界,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分工的专业化水平日益提高,人对社会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强。人与社会的联系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权、责、利三个方面的关系。每一种职业都享有一定的社会权力,承担着一定的社会责任,并在整个社会中分享相应的社会成果,这三个方面是这些职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也是这些职业牵动社会发展的隐形链条。要使每一个人在职业活动中受益,同时正向拉动这些隐形的链条,促使社会向前发展,就必须使从业者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履行职业义务,规范自身的职业活动,有效协调职业目标与共同理想的关系,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个人权力与公众利益的关系,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的关系等。这些关系的协调处理而形成的合力势必有效推动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从而实现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5.加强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核心的职业理念教育,有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在资源、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今天,这一基本国策理应成为各行各业从业人员的基本职业理念。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4](P39)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再次强调要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中坚,他们的环保意识和理念直接关系着中国社会未来的发展状况。对大学生进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造福后代的职业理念教育,有助于他们在今后的职业岗位上以环境保护的理念为导向,加强行业自律和职业自律,承担起资源的源头保护、环境的治理和生态的修复等责任,协调好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之间的关系,资源利用和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之间的关系,更好地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从而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本文来自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杂志。《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杂志简介详见.)

三、加强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

对大学生直接进行职业道德具体内容的教育,来提高其职业道德素质,是十分必要的,但也是不够的,要增强职业道德教育的实效性,高校还应注意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把加强对大学生的“三观”教育作为基本点加强对大学生的“三观”教育,是塑造大学生精神品格、提高大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重要基础。大学阶段正是青年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高校应结合大学生自身的特点,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国梦”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增强其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高校应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人生态度,引导他们理性地确定符合社会发展的人生定位,将实现自我价值融入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高校应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提高荣与辱的价值判断的能力。“政治理论素质的提高,理想信念的确立是提高大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基石。只有大学生把个人的利益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才能将这一共同理想自觉地转化为自己的价值追求,从而为其今后的个人奋斗确立正确的目标,找到动力源泉。”[5](P49)

2.把加强对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教育作为着力点社会公德是指社会成员应遵守的基本道德准则,具有规范和调节社会成员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各种关系的功能,对于维护社会正常的运行秩序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任何人要进入社会,融入社会群体之中都必须遵守社会公德。高校应加强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教育,增强他们的社会公德意识,提高他们遵守社会公德的自觉性,这不仅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也是培育大学生职业道德素养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因为,职业道德是社会基本道德在职业活动中的具体表现,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道德观念和养成的道德习惯,必然对其日后职业活动中的道德取向和言行举止产生非常直接的影响。所以,加强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教育,提高他们基本的道德判断能力,帮助他们将基本道德准则内化为道德良知,外化为行为规范,与直接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有着异曲同工的作用。

3.把加强对大学生的法制教育作为重要抓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深刻指出:要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健全社会普法教育机制,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法律是由国家制定的,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特殊行为规范,是社会道德的底线和社会治理的最后一道防线。在社会体制加速转型的当今中国,各行各业都出现了为了牟取物质利益而不择手段的现象,对大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恰能帮助他们形成法律思维和理性精神,对社会生活中发生的这类事件形成清醒的认识和正确的理解。而大学生长期接受法制教育、多次经历对这类事件认识理解的实践、目睹这类事件发生后所承担的法律后果,就会在道德层面形成基于是非观念的更高层次的价值判断。法律的约束是有形的,道德的约束是无形的,然而这种对人无形的约束恰恰是最有力、最有效的约束。对大学生持续的、长时间的法制教育,必然会促使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发生变化,从思想的认知高度审视当今社会中违反职业道德的情况,这样,当他们真正踏入职业生涯之后,就能远离由于对法律的漠视而偏离职业道德的行为。

4.把加强大学生的实践体验作为支点职业道德与人的实践活动紧紧联系在一起,它是在人们的职业实践中产生,并且对从业人员的职业行为具有规范和调节作用,因此,要加强大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社会实践环节是不可缺少的。高校开展的职业道德教育对于尚未步入职场的大学生来说还大都停留在知识层面,而大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提高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则需要他们把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意识,再把这种意识转化为自觉的行为才能实现。在这一渐进转化的过程中,自身的实践体验起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高校应尽量组织大学生参加一些与所学专业密切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丰富对职业道德的认知、体验职业道德的真谛、提高对职业道德重要性的认识。这种真切的实践体验,不仅可以深化大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促进从“知”到“行”的转化和“知”与“行”的合一,同时也可以有效促进大学生的心灵成长,是增强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实效性的重要环节。总之,大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种教育途径的相互配合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作者:武晓华工作单位:山西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