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金太尔对道德教育的启示
时间:2022-05-13 11:25:02
导语:麦金太尔对道德教育的启示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利用和开发我国已有的优秀道德资源
公元前800到200年间被称为轴心期文明年代,提出这个理论的是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他认为这个时段里世界各地都出现了影响后世的思想,例如中国的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及其他传统道德观念,印度以佛陀思想为主,古希腊的柏拉图和苏格拉底等思想都证明了人类已经进入了第一次觉醒时代。轴心期文明成为在道德失落时候的参照物,人类把轴心期作为道德发展的精神支柱。当西方社会出现道德问题时,麦金太尔经过研究和分析,就主张用重建社群的方法回归到亚里士多德主张的道德伦理轨道。诚然,我们不能把麦金太尔的思想照搬到我们国家来,也不可能回归到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传统中。我国有自己的道德观念,而这些资源中最为持久和优越的当属儒家思想。然而近年来儒家思想也被搁浅,甚至被破坏和蚕食。尤其是改革开放后,人们价值观的核心就是追求更多的利益,唯利至上。面对类似西方社会的道德环境,应该利用和开发我国的优秀道德资源,以维护我国道德秩序具有深远意义。我国固有的文化环境使道德资源都蕴藏在儒家思想里,这些潜质的资源应用到今天也有合理性。主要表现在:其一,个人道德修养丰富,我国是文明古国,古代中国非常注重个人的修养,而且道德没有阶级之分。“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足可以证明君子的标志就是道德修养。尤其是儒家文化里特别注重自觉修养和内涵的储蓄。《论语》中大量的语句都在渗透着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内在超越是儒家的主要内涵。其二,孔子思想常见的就是推己及人的思想,由个体的善行、善言推广到他人和整体的善言善行。“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强调的是自我道德修养臻于完善的同时也要由己及人。其三,儒家思想重义轻利,“君子重于义,小人重于利”和“大学之道,在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给我们提供了人与人之间的行为准则,尤其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提示我们尽可能为别人着想,运用人类思想的精华去约束经济利益之下人与人的私利道德问题,因为人类在功利心面前也注重尊严的存在[3]。要想使儒家文化的教育功能正常发挥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不要孤立孔子思想,用融合渠道向人们灌输儒家的道德风范。把儒家传统文化结合教材进行传承。其次,校园文化氛围要以道德思想为主,凸显特色,用儒雅之士的因性功能发挥潜在的道德威力。再次,结合学生心理、生理特点进行道德思想教育活动,设立活动的主题,打造经典有意义的孔子思想作为道德文化的精髓。
二、在道德实践中树立道德行为标准
首先,实践和德行是紧密相关的,这是麦金太尔的主要观点。因为通过道德实践可以改变人的道德行为标准,可以改善人的德行,这也是道德培养的主要途径,道德发展必然要在道德实践中才能行进,道德教育不能孤立地进行,需要在实践中潜移默化地去影响别人、塑造别人。每一个人都有自己活动的空间和集体,“学校道德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使学生形成、实践并能在实践中不断改善自己的道德生活,在于使学生形成一种善善、恶恶的行为方式”[4]。可见道德教育是在活动和交往中进行的。其次,知行合一、言行一致是道德教育强调的主要内容,这也就要求做人要表里如一。如今道德知识的掌握不是评价一个人道德素养的主要标准,而是要看他的道德行为。麦金太尔认为所谓的实践就应该获得内在利益,外在的功利性利益是次要的,真正的道德就是道德的实现,因此学校在开展道德教育的同时要关注道德的实效。其次,道德规范要求人应该自觉遵守行为标准,仅仅做到这一步也不够的,还要养成德性,这是由于品德不止拘泥于课本之中,而是德性生活,养成行为习惯,形成真正的道德品质。
三、社群生活重返道德生活领域
解决我国道德问题的切入点是麦金太尔的社群思想,这将预示着社群生活思想将要重新返回道德生活领域。从社群的生活特征和内涵来看,所谓的社群是宗教团体、部落、城邦,麦金太尔认为宗教团体对人类的道德规范影响最为重要。立足于传统立场,麦金太尔建议回归社群生活,他对道德思想重返社群生活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做了可信的论证。
1.追溯历史传统。追溯历史的目的不是为了复古,而是要还原历史中道德品质的面貌,从而为社群生活中道德思想的回归找到可信的依据。首先,看历史社会中的宗教组织,它的主要内容就是孝字当先,此外就是忠诚的忠,这些内容是最能于无形中约束人的。其次,看传统的绅士社会里的思想道德,绅士靠着家族秩序维护道德文明,推行教化。我们追溯民国年间的社群组织,虽然盛行地方主义,民间的集体活动也十分活跃,然而这些都是在一定道德准则下进行的。回顾传统的社群组织,并不是要复古或者照本宣科地回归社群生活,一些迂腐、陈旧的理念必须予以摒弃,因为现代社会不再有曾经社群生活的土壤。传统社群之所以能够在历史的时空里长期存在,是因为当时的环境,适合当时的集体和个人的关系。
2.现实中道德生活的需要。人是道德的对象,应该具有感性和理性的思维,而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要靠道德来规范,道德思想要回归社群生活必须要想方设法提高道德教育的时效性。基于此,教育学的有志之士提出了生活德育理念一说,他们认为只有儿童时期才是道德培养最佳时期,随着学校教育品德的深化和生活德育的不断深入研究,可以看到个人生活、制度生活、大众生活和道德生活互相融合,成为一个整体。结合社会发展现状,我国的社会发展也呼吁公民的道德教育归回社群生活本位。虽然在改革开放的促动下,我国的经济发展已经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绩,然而我国的道德思想却在明显地落后,国民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一些浮出水面的社会矛盾阻碍了道德教育的发展,因此只有重新建立社会中间组织,才能为道德教育的回归奠定基础条件,才能确保中国社会在良好的道德环境下可持续发展。公民教育和公民社会道德的实现不是短时间实现的,是个漫长的发展和完善过程。
3.逻辑上关联分析。社群和道德之间的关系不仅仅从历史上的传统能寻到根源,也是现代化发展的需要,更重要的是社群和道德之间有严密的逻辑关系。道德教育原本属于社群的应有范围之内。首先,道德起源于社群生活中,道德的本性就是研究道德起源。认识不同、理解和把握也不同,道德哲学在现实中的应用就是道德教育,道德教育的相关理论在实践中的作为会带来不同的社会认识,孤立的个人在自己的空间里难以看出道德和不道德。只有融入社群中,道德才能够发展和维系下去,社群的道德才具有现实意义。其次,社群的应有之义就是道德教育,这样的社群形成是因为成员有共同的情感、价值观、信仰,社群存在的目的就是维护成员的利益,所以树立社群的应有之义就是道德教育,营造道德氛围和发展、鼓励社会团体是道德建设的必要措施[5]。道德教育回归社群也就成为我国的当务之急。我国语言环境下的社会公民组织就是我国的社群,是一种个人和国家之间的组织,我国的社会组织有自主、自愿、自觉的权利,只有保证遵守自愿原则才能使社群的正能量充分发挥出来,而不是强迫性地改变。我国社群发展的方向性就是社群的价值取向问题,正面的、积极的、健康的发展才是社群道德的关键,社群思想回归要体现一定的思想内涵,需要用社群的价值观和共同信仰来维系社群的每一个成员。同时文化和品位是社群内容的核心理念,不庸俗、不散漫。只有社群文化被认可,社群的成员面对社群生活才会有一种归属感和真谛的触摸感,社群的交往贵在求真,没有面具的真实性交往就是人的本性流露。麦金太尔的社群思想使西方道德危机有了改观,它的思想不仅为西方带来益处,也为我国解决思想道德带来重要启示。我国社会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面对着许多道德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地制约了我国公民素质的提高,所以解决道德问题成为社会发展的基础。而社群的严重缺位是造成我国道德素质低落的主要原因,因此恢复和重建社群是提高我国国民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使我国社会主义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法。(本文来自于《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杂志。《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杂志简介详见.)
作者:李雯婷工作单位:四川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 上一篇:公共机构节能工作计划范文
- 下一篇:职业目标中的道德教育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