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道德建设的实现路径刍议

时间:2022-12-30 10:58:13

导语:社会道德建设的实现路径刍议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社会道德建设的实现路径刍议

本文作者:景枫工作单位:中共河北省委党校

大力加强以诚实守信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建设

其一,诚信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重要内容,是应当大力提倡的。戴震说:“诚,实也。”[4](P50)王夫之曾说:“学者不可以不诚,不诚无以为善,不诚无以为君子。”[5](P326)在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各个时期,诚信历来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同时,它也包含了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革命和建设中形成的优良道德传统,包括实事求是、做老实人、讲老实话、办老实事、相互信任、真诚相待。在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体系中,诚信既是社会主义社会对人们提出的道德要求,它也能表现出一个人的优秀品德和精神境界。其二,诚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持续发展的道德基石,是市场经济良好运行的关键所在。市场经济从运行机制上说是一种契约经济,从法律层面上看又是一种法制经济。各市场主体之间、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之间、员工和企业之间,都要在一定的范围内承担所规定的责任,履行所规定的义务,享受所规定的权利。如果违背这种契约或法律,就会使社会经济秩序受到阻断和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难以健康发展。对企业来说,诚信是价值巨大的无形资产,讲究诚信可以树立良好的形象,得到社会的信赖,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其三,诚信有利于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诚信不仅是经济伦理准则,它也是社会一般行为要求;它不仅作为经济道德为人们所接受,而且也是协调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道德规范,是维系社会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道德秩序的一种重要力量。应当说,诚信不仅是对个人品德和行为的要求,也是对党和政府的要求;不仅是对每个公民的要求,更是对党政领导干部的要求。对于政府组织来说,讲求诚信,取信于民,有利于树立政府组织的良好形象,有利于治国安邦、维护稳定。为此,我们应当提高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诚信意识,规范政府的诚信行为。从党政领导干部的角度说,领导干部应当率先垂范诚信道德,坚持实事求是,不弄虚作假,不做表面文章,不搞华而不实和脱离实际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办实事,下实劲,求实效,以实实在在的政绩赢得群众的支持,以人格的力量和高尚的情操树立威信。同时,诚信也是处理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人与人之间有了诚信,才能以诚相待,人们之间关系才能融洽,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才能协调,人与人之间才能相互关爱,社会才会有良好的道德风尚。提高社会的诚信程度,建立一个诚信社会,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每一个公民、企业、政府以及执法机关共同努力。首先,加强宣传教育,营造一个人人讲诚信的舆论氛围,通过积极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倡导言行一致、诚实守信的道德准则,使人们把对诚信道德的认识转化为内在信念,进而变为自己的自觉行动。其次,加强法制建设,建立规范的诚信体系和制度———诚信运行机制,为诚信规范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同时,要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管理等多种手段,从严打击和治理各种失信、欺诈行为。最后,应当积极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为诚信的确立创造体制环境。

大力加强以孝老爱亲为主要内容的家庭美德建设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管理是社会管理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由于有些子女不孝、不敬,有些父母不教不养,造成一些老人和幼儿遭受遗弃和虐待,他们得不到物质上和精神上的满足和慰藉,处境十分艰难。这种现象虽属个别,但影响却十分恶劣。如不能及时有效地加以解决,必然败坏社会风气,影响整个社会管理的大局。加强以孝老爱亲为主要内容的家庭美德建设,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其一,赋予孝老爱亲的家庭美德以时代精神,体现家庭美德的现代价值。我们要肯定传统家庭美德的“现代价值”,继承家庭美德的优良传统,肯定其具有的适应现代社会道德建设的积极作用。并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价值创新,充实家庭美德以最新内涵的内容,使其与现代社会耦合,并转化融入到现代社会道德建设的过程中,使之在现代社会发挥其沟通、理解、协调、和谐等积极作用。其二,强化孝道的灌输和培育,营造尊老爱幼的社会氛围。首先,孝道灌输,需要经常性的引导和教育,使孝道伦理深入人心,并使之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从整个社会舆论的共识上说孝道是应该、合理的。父母要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为子女做出表率,因为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要发挥好家庭教育的作用。其次,要发挥好学校、大众媒体、公共场所的作用,把理论灌输和现实生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采取丰富灵活的形式,在社会上进行新型孝道理念的宣传,规范人们的孝道行为,营造社会和谐的良好环境。其三,通过制定法律规范人们的行为。一是树立人们的伦理道德观念。就是说要传承和弘扬我国优良道德传统,使孝道伦理在当今仍起积极作用的内容融入到现代社会的伦理道德之中。树立孝老敬老、尊长爱幼、家庭和睦、邻里和谐的良好风尚,使新型的孝道伦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积极的作用。二是要制定专门的道德法律,加快孝道的制度化和法制化进程。尤其在当今社会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由于各种思想的影响,部分人思想观念上出现模糊认识,社会上出现了是非、善恶、美丑观念的倒置,以及出现了大量遗弃和虐待老人和子女的现象。鉴于此,就要采用法律的强制手段来确保人们遵守基本的社会公德和家庭道德。其四,建立健全社会保障机制。中国正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如何解决此问题是我们各级政府及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由于我国具有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缺乏养老保险意识,对养老保险方面的意义尚认识不足,我国当前的社会保险制度还不健全,许多人对日后自己的养老有后顾之忧。就此,国家应该尽快完善及建立健全社会养老保障机制,为养老爱亲提供制度上的保障。

大力加强以修身养性为主要内容的个人品德建设

无论什么时代,人都不能缺少道德修养。历史上的伟人为我们做出了榜样。道德修养是一种自觉的思想陶冶,缺乏一定的自觉性和自制力,道德修养是很难进行的;但只有意志力,没有掌握正确的道德修养方法也是不行的。例如,我国儒家文化中所倡导的“修身”、“养性”、“自省”、“立志”、“慎独”等都包含了自我品德意识的因素。日常的道德修养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首先是“修身”。孟子主张人只有历经“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的修身锤炼,才能抵达“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道德境界。要通过刻苦学习来进行修养。刻苦学习即包括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还要学习伦理道德知识。只要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伦理道德知识的人,才能认识到并重视自身道德的修养。学习的目的是使自己正确的辨识什么行为是道德的,什么行为是不道德的,怎样做才是道德的等等。其次是“养性”。要通过实践来达到养性。养性就是平时要从小事做起,从而达到集腋成裘、积少成多以致达到积善成德。再次是“自省”。要经常检查、审视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孔子提出“吾日三省吾身”的修炼思想,就是提醒人们要经常反省自己,哪些事做的是正确的,哪些事做的是错误的。正确的就去坚持,错误的就去改正,使之少犯错误、不犯错误,养成一种有错必改的好品德。其四是“立志”。“立志”就是要树立理想目标,没有远大的理想目标,人也就失去了道德修养的原动力。当一个人在认识到美德并对其进行深刻思考后发现,只有善良的人才能活的更好、更有品位时,他就会把培养美德作为自己的目标,并下决心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这样就会使道德他律主动变为道德自律,达到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的自愿。其五是“慎独”。《中庸》中说: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慎独”是道德修养中的一种境界、一种情操、一种自律、一种坦荡。它不仅是一种道德修养的方法,同时也是道德修养的一种最高要求。慎独,说的是即使个人独处于别人看不见、听不到、发现不了的幽隐之地、细微之处,也要谨慎戒惧,严于律己,不做非德非法的坏事。刘少奇曾说:“即使在他个人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有做各种坏事的可能的时候,他能够慎独,不做任何坏事。”[6](P133)它指的是人在无人知晓的地方也能遵照道德的要求去行事,并且始终恪守内心的道德信念,只做好事,不做坏事,达到一种崇高的慎独境界。总之,社会道德建设的实现路径概括为:加强社会公德建设,培养助人为乐的好公民,构建风清气正的好社会;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培养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的好领导、好员工;加强家庭美德建设,培养孝老爱亲的好子女、好父母;加强个人品德建设,培养品德高尚、积德行善的好人。这四大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相互有机结合、缺一不可、彼此联动。只要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全体人民齐心协力,社会道德建设的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