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下大学生道德教育
时间:2022-11-26 04:28:39
导语:自媒体下大学生道德教育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识读自媒体
自媒体概念是美国人丹•吉尔默在2002年第一次提出的,他本人是有名的IT行业的专栏作家,这次正式给出的概念就是“公众媒体”或者是“私人媒体”;即具有个人化、普遍性、自发性等特点的传播人善用现代化和多媒体等方式,给想要指定的人或者是不被指定的受众传扬部分正式的以及非正式的信息的新型媒体。中国互联网网络信息中心(CNNIC)提道:“自媒体是一种新媒体,是传播者(具有自主化、平民化和私人化特征)以电子化和现代化的手段(如邮件、手机等)向特定个体或不特定的大多数受众传递信息的方法或途径。”自媒体最大的特征就是自主性,此外,互联网技术决定了自媒体具有即时性、交互性等特点。传统媒体主要由政府主导单方面向大众传播主流价值观,大众甚少有机会在传统媒体上表述自己的观点;自媒体则是让人人皆可发声的媒介,借由自媒体,任何人不但可以接受信息,还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意见,分享自己的信息和观点。由于自媒体是借由互联网与移动通讯技术的移动互联网平台,因此,自媒体拥有者可以不受时空限制,接受与信息,具有即时性的特征。又因为自媒体的传播方式是双向互动式的,具备极强的交互性,表现在信息者与接受者可以交流意见上。以微博为例,受众不是被动接受信息,而可以通过评论、转发、私信等方式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这种双向互动使信息源与受众实现了跨时空的交流。此外,自媒体还具有隐匿性的特征。
在传统媒体中,由于身份的公开澄明,人们不敢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意见,而网络的虚拟性,使得人们能够不受约束地参加网络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意见。网络中信息鱼龙混杂、良莠不齐,有些自媒体拥有者为获得点击率,随意不良信息。互联网的普及、Web2.0时代的到来、移动通讯技术的发展,以及现代P2P信息共享技术运用在移动社交媒体中,包括了微信还有微博等发展迅速以及普及,让所有的人都能够以信息的发出和传扬的身份存在而提供可能。然而,这也使得主流媒体信息的权威性、传统信息传播方式受到严峻挑战。在麦克卢汉(1911年—1980年,20世纪原创媒介理论家、思想家)看来媒介本身才是最重要的携带和传递信息的存在,所有人仅仅只是在有了媒介才有了进行信息传播发散以及其他的社会活动的可能。而媒介本身带有的这种重要性并不是指它能够传递的内容,而是专门指的是它以工具身份存在的意义。所以,当前自媒体泛滥下,大学生的道德教育势必受到这种新型传播工具的影响。
二、自媒体时代对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挑战
(一)道德教育的主体地位受到撼动
自媒体自主性和平民化的特征,使每一个人都有成为发声主体的机会。大家都能够自发地运用网络来传扬自我的想法,创建自己一个人的社交网络,并使信息以“细胞裂变式”的速度传播。有别于传统媒介时代的信息单向传播,自媒体时代大学生的道德教育不再以学校道德教育占主导地位。自媒体时代下的大学生,比以往更多地接受着校园之外的道德部分的教导,而校园外的教育没有针对性仅仅只是具有偶然性而已,这种教育也是不可预测的。现今是自媒体时代,所有的信息并没有经过系统的处理,都是呈现碎片式,越来越多的信息带有情绪化和去中心化了。所有的人既能够成为信息的发出和传播人,又能够以信息的接收人的身份存在。如果传播者不加辨别地迅速传播信息,就能瞬间形成强大的“舆论风暴”,对各行各界都能产生巨大影响。
(二)道德教育的内容受到道德相对主义的挑战
作为和道德客观主义相对的伦理上的观念,道德相对主义是遵照元伦理学之中相对主义的概念,在各种文化中的基本道德准则汇集在一起产生矛盾的时候,本身就没有一般性的准则去判定好坏,也没有办法就权威性和合理性进行一般性的辩驳;所有的伦理学矛盾都没有一个标准答案去进行评判。自媒体因其隐匿性与平民性等特点,在这一公共领域中,所有人都能够自由发表自己的想法,不用承担责任。这样的话就容易走进道德相对主义的误会之中。信奉“网络无道德”“道德无底线”的人比比皆是,人们恣意发表自己的言论,为了吸引受众,任意侵犯他人,而不用负法律责任,甚至不用受道德谴责。最终,当发生意见的根本分歧时,诉诸强权,而不用顾忌道德判断。
(三)道德教育的方式受到“塔西佗陷阱”的挑战
“塔西佗陷阱”源自古罗马,是由一名名叫塔西佗的历史学家给出的政治观念,它指的是当权力无法服众的时候,不管真话假话,还是好事坏事,社会大众都是会给出不良评价的。这个看法在后世的历史更迭之中都被证实很有道理,西方政治学将这种现象称之为“塔西佗陷阱”。所有的自媒体针对道德教育提出了巨大挑战,当下道德教育的方式极易误入“塔西佗陷阱”。道德教育倘若进入了“塔西佗陷阱”,高校学生们就会对教师们出现所谓的信任危机,那么进行道德教育的成效将大打折扣。因为自媒体在高校学生中的传播和运用非常广,远远地将过去旧有的道德教育教学形式甩在后面,大大地转变了当前道德教育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对于教育信息资源的配比状态。在新媒体时代,以往建立在教育双方理论与知识信息不对称基础上的相对优势被颠覆,大学生受教育者由被动获取信息,转变为主动获取;信息传播由单一传递方式变为多向获取方式。教师不再是信息的绝对占有者,各种信息借助自媒体大肆传播,冲击着大学生受教育者,致使道德观念尚未成型的大学生价值观混乱、道德意识弱化,不断地从自我需求角度对道德提出种种质疑,甚至与教师进行对抗。
三、自媒体时代给大学生道德教育带来的机遇
自媒体时代,社会各种意识形态充分交锋、交融,虽然给大学生的道德认知造成困扰,但也给道德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面对这一时代的挑战,教育者必须积极应对,对传统道德教育进行改革。
(一)为道德教育方式转变提供契机
自媒体撼动了传统道德教育中教师的绝对权威地位,如今,教育者已经不是信息的绝对占据方,高校学生能够得到消息和传播信息的方式有很多。他们从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探寻者,道德教育从单一传递方式变为多向获取。这给大学生道德教育带来挑战的同时,也提供了契机。教育者应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道德教育方式,适时引导。自媒体时代下,大学生拥有与教育者平等对话的机会。传统的道德教育限于道德教育者单方面向大学生传递道德教育知识,自媒体利用其自主性与交互性,让大学生由传统的受教育者身份转变为主动参与角色。教育实施者与大学生在自媒体时代,可以自由平等地交流、分享自己的见解、观点,这也能减轻大学生的逆反情绪,使之在平等对话中获得潜移默化的影响。拥有了道德教育中的话语权,能提高其积极性,这就增强了道德教育的吸引力。此外,在网络虚拟空间下,人更容易降低心理防线,这可以填补大学生与道德教育实施者之间的心理间隙,切实提高道德教育的成效。
(二)为打破道德教育时空界限创造可能
道德教育以学校道德教育为主要形式,以一种师生间的单向传播形式进行,这种形式的道德教育受着时空的束缚。自媒体的交互性方便打破时空的间隔,若是借由其实施道德教育能突破时空的界限,节约人力、物力等资源。人们可以借助QQ、微信等即时通讯媒体,随时随地交流、解决在道德教育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此外,道德教育者可以迅速获得一手资讯,并通过自媒体与受教育者进行交流与讨论,快速地指引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当前发生的时事热点事件。同时,自媒体缩短教育者、大学生之间的“距离”。教育者之间可以跨地区地交流分享自己的教育资源与经验,大学生受教育者之间亦如此。
(三)为构建德育网络提供便利
道德教育从来不是教育者一己之力所能及的事情,构建德育网络,集各方之力实施道德教育,是道德教育一贯秉承的原则,“道德教育网络平台是综合了校园内外各种各样的德育力量,通过各个社会组织和它们沟通的渠道组成的组织结构”。自媒体时代,各种社交平台的普及,为构建德育网络提供了便利。教育者应抓住契机,家校合力,利用微信、微博等即时通讯技术跨时空进行实时交流,联结各方教育主体。让家长更清楚了解孩子受到的道德教育情况,学校也可以随时获知学生在校外的状况;此外,家长还可及时与教师交流,或是寻求教师的帮助。自媒体平台可以将社会热点、道德观念以及价值导向实时传达给学校与家庭,并通过各种自媒体平台进行沟通、交流,三方积极互动,增强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合力。
四、自媒体时代对大学生道德教育变革的要求
自媒体是一把双刃剑,给大学生道德教育带来契机的同时,也提出了许多挑战,我们要抓住机遇,对大学生实施道德教育,也要注重危机的化解,积极应对其提出的挑战。
(一)宏观层面
1.制定相关法律法规,规范网络行为。为应对自媒体时代的道德危机,应注重道德认识、情感、行为的综合教育。而运用自媒体的方式,巧妙完整地应用和发散,是当前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挑战。政府在应对这一挑战当中,承担着重要职责。制订并推行网络管理办法,严控网络行为。确保自媒体环境之中个人和集体之间的正当利益本身就是一个不错的有效措施。当前,我国在互联网法规制定实施上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相关部门研究制定适宜的法律法规,以净化网络环境。
2.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在自媒体中的影响力。大学生的道德教育一定要适应和满足国情和社会的发展需求,这也决定了对高校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目标。所谓的道德教育应注重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和崇高的理想追求。所以,应该借助自媒体开放性、交互性等特点,通过自媒体,主动积极地传播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以及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念。政府则应该增设网站,增进相关方面的宣传,充分运用自媒体的优点,依靠网络宣传增进自身的影响。
3.自媒体的舆论效力。自媒体本身具有容易形成舆论的优势,培养政府部门的“传话筒”,构建意见领袖队伍,给予舆论正确的导向,可是一定要注意对于意见领袖自身的道德建设。
(二)微观层面
所谓的道德是建立在个体经验和知识积累之上形成和发展的,完全就是一个量变向质变转化的过程。所以,大学生的道德养成,不但要依靠政府肃清网络环境,还需要个人、家庭以及社区的共同努力。
1.加强道德教育者的道德修养。自媒体破除了道德教育实施者掌握道德教育内容的权威者地位,在此情况下,大学生甚至掌握比道德教育实施者更多的信息。道德教育者在自媒体时代,要做的不是进行道德知识的“灌输”教育,而是要在丰富自身道德教育知识的同时,不断增强自身道德修养,学习网络技术以及增强信息甄别能力。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认知,扮演引导者的角色,而不是灌输者。
2.创新道德教育内容。传统的道德教育更加偏重于显性教育,这在自媒体的新奇、故事性强的特点冲击下,更易于引起大学生的抵触;所以,教育者要利用自媒体平台,做好道德教育自媒体平台建设,实施隐形道德教育。
3.创设德育建设新方法。运用微博、微信公众号、校园网站等媒介创设校内德育教育网络平台,在这之中特别开辟德育板块。通过网络进行德育教育,校内的德育教育就能够发展到校外,这样既能够节约德育资源,又能够打破时空的束缚,实时地跟踪和随访受教育者在网络上的状态。同时,建设德育网络平台能够帮助校园的德育透明公开,让整个社会和各个家庭能够及时监督,听取多方的意见改进校园的德育体系,综合多方帮助,搞好校外的德育建设。
作者:单霜 单位:贵州师范学院学工部
- 上一篇:小学道德教育向生活世界回归探索
- 下一篇:教师专业道德教育低效化及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