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好人”与公民道德建设研究
时间:2022-09-25 03:03:47
导语:“扬州好人”与公民道德建设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扬州好人”活动自2009年开展以来,已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活动体系,成为扬州市公民道德建设系列工程中的一大亮点。“扬州好人”活动的道德价值在于其不仅是扬州市公民道德建设过程中的典范,也是传承弘扬道德文化的载体。探究“扬州好人”现象背后的道德实质,分析“扬州好人”活动带给公民道德建设的正面效应,借鉴“扬州好人”活动推动公民道德建设的具体经验,深入思考“扬州好人”活动推进公民道德建设的建议,可以对扬州的公民道德建设和城市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扬州好人;道德;公民道德建设
近年来,“扬州好人”一词频繁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最初,“扬州好人”是一群有着大爱、公德之心的道德模范,他们通过自己的平凡善举让“道德”二字变得真实。而今,“扬州好人”不仅是道德典范,还是道德形象与标志。“扬州好人”身上所折射出的道德光辉,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历史延续,是扬州这座文化古城崇文尚德风气的集中体现。
一、“扬州好人”活动实施的时代背景及现状
(一)“扬州好人”活动实施的时代背景
自2001年《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颁布以来,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工作得到了进一步加强。中央文明办秘书组于2008年组织开展首次“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推荐活动,当年有400名“身边好人”荣登“中国好人榜”[1]。这种从身边评议、推荐好人好事的方式很快就受到了全社会的认可,并在全国各地迅速开展起来。在中央开展道德模范评选活动的大背景下,2009年,扬州市文明办与扬州日报联合开展了“推荐评议身边好人”的活动。2010年,中共扬州市委宣传部、扬州市文明办、扬州日报社、扬州市广电总台联合发出《关于在全市开展推荐、宣传、学习、争做“扬州好人”活动的通知》,在全市范围内推荐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模范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在“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等方面表现突出的先进典型和凡人善举,其目的在于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和公民道德规范引领社会风尚,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
(二)“扬州好人”活动的实施现状
“扬州好人”活动得到了扬州市各县(市、区)、乡(镇)各级单位及广大市民的响应。到目前为止,扬州市先后选树“扬州好人”88名,其中81人荣登“江苏好人榜”,48人荣登“中国好人榜”。在这些好人中,有18名当选全省道德模范、5名当选全国道德模范。经过六年多的发展,目前,“扬州好人”活动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活动体系。1.推荐“扬州好人”目前“扬州好人”活动的推荐渠道大致有以下几种:(1)组织推荐各县(市、区)委宣传部、文明办负责推荐当地的“扬州好人”,市级机关部门负责推荐本系统、本单位的“扬州好人”,市民观察团、志愿者协会等团体负责推荐各类视察、志愿服务活动中的“扬州好人”,形成了一个由基层村组(社区)、乡镇、市县到地市的逐级推荐网络,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各级各类学校也都有专人落实此项工作。(2)媒体推荐扬州日报、扬州晚报、扬州时报、扬州电视台、扬州广播电台等各类媒体刊登、播报好人推选活动信息,同时将好人推荐活动的联系电话、电子邮箱、负责人及其联系方式公布于众,作为“扬州好人”活动的专项服务热线。(3)市民推荐广大市民成为推荐“扬州好人”的主力军。他们自发形成市民观察团,在生活中寻找、推荐“扬州好人”。2.宣传“扬州好人”“扬州好人”活动借助各类宣传媒体、阵地及平台,构建了一个全方位的“扬州好人”宣传网络。(1)媒体宣传“扬州好人”活动开展以来,扬州日报、扬州晚报、扬州时报、扬州电视台、扬州广播电台、扬州文明网等市级新闻媒体分别开设了“扬州好人”专栏,对“扬州好人”的事迹进行报道,几乎每两天就会更新“扬州好人”专栏信息。随着移动媒体的迅速兴起及广泛应用,“扬州好人”活动先后利用公交车车载电视、微信公众号等平台进行活动宣传。(2)阵地宣传除了利用各类媒体报刊进行宣传之外,各个村组(社区)、乡镇以及各级各类学校也成了集中宣传“扬州好人”的主阵地。2010年以来,“扬州好人”先后走进基层单位、各大社区、乡镇、各类道德讲堂甚至学校思想道德理论课课堂,持续不断的好人事迹宣讲,对市民的价值观进行着潜移默化的正面引导。这种宣传方式很快得到了许多基层单位、社区、学校的回应,社区、乡镇的“好人墙”、“好人街”、“好人馆”纷纷出现,扬州大学还聘请“扬州好人”中的部分杰出代表作为本校的兼职辅导员,给大学生们上思想政治理论课。(3)活动宣传扬州市先后组织了多次“扬州书画家书画扬州好人”活动、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会、全国道德模范故事汇、扬州好人(道德模范)报告会、扬州好人图片展、扬州好人歌曲征集评选、编写“身边的感动”———扬州好人事迹汇编、扬州好人现象理论研讨、十大“扬州好人”(道德模范)评选、“中国好人榜”月度投票等形式多样的宣传学习活动[2]。3.关爱“扬州好人”“扬州好人”是道德典范的同时也是普通人,他们行善举、做好人不仅应得到社会的认可与颂扬,同时也应得到社会的关爱与保障。(1)关怀慰问从2014年春节开始,每一年春节,从市委、市政府领导到基层村镇干部,都会探望“扬州好人”,为他们送上节日慰问金。团市委、妇联,各区委区政府、乡镇党委政府,社区、街道及各企事业单位的负责人每逢节假日都会上门慰问所在辖区、行业的“扬州好人”。(2)政策保障“扬州好人”中的大多数人来自社会基层,他们在坚持做好事成为道德典范的同时,也有自己的平凡工作与生活,也会遇到来自生活中的诸多困难,甚至遭遇生活的不幸。针对这类情况,扬州市文明委特别制订了专门实施意见,对“扬州好人”中部分存在生活困难的群体进行帮扶,给好人们帮难解困,让好人们不再有后顾之忧。同时,扬州市还建立见义勇为奖励补偿等相关机制,通过追认烈士、认定伤残、晋升工资、住房优惠、医疗补助、户口迁移、照顾子女入学等措施,褒奖好人,做到让英雄流血不流泪[2]。(3)社会帮助除了政府的关爱与保障之外,多年来,扬州市募集的“见义勇为”基金始终排在江苏省前列。
二、“扬州好人”现象背后的道德实质探究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对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做了以下20字的要求: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扬州好人”以“助人为乐好、见义勇为好、诚实守信好、敬业奉献好、孝老爱亲好”5大类别作为推选类别。从这5个类别的划分情况不难看出,这与《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要求内涵十分相近,在推荐、选树、评议好人好事时,也是根据这5大类别进行。(一)大爱是“扬州好人”的道德本质特征纵观历年来的“扬州好人”,不难发现,这些好人之中的许多人是来自基层的草根。但他们用无私的大爱温暖着身边的弱势群体、贫困学子、空巢老人、残疾人等等。他们用大爱给扬州这座城市带来了秀丽风景之外的另一道人文美景。(二)为善是“扬州好人”的道德行为实践“扬州好人”中的“好”,即伦理学中的善[3]。好人事迹的背后其实是好人们一心向善、努力为善的道德实践。他们的善举是人们在遇到难事时的帮助与扶持,是遭遇生活变故时的“雪中送炭”,是合法权益在遭受侵害时的公正守护,是在平凡生活中默默无私的奉献,都是生活中的一些平凡琐事,却是市民接触最频繁、体会最深刻的事。(三)共鸣是“扬州好人”的道德情感方向“扬州好人”就像是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的道德标杆,展示着好人的道德情操,体现着好人的人格魅力[4]。而这些高尚的道德情操、美好的人格魅力则在整个扬州城迅速刮起了一股道德新风,市民在颂扬好人好事的同时,也在一遍一遍地唤醒自己的道德心。(四)同行是“扬州好人”的道德终极目标“扬州好人”并不是一个个孤立的个体,其道德标杆作用使一个好人能带出一批好人,形成“扬州好人”群像。好人身上的平民性与生活性拉近了好人与广大市民之间的距离,“扬州好人”活动让广大市民们知道,好人并不等同于圣人,好人做的好事来源于平凡的生活,每一个人都可以因为自己的平凡善举成为好人。因此,“扬州好人”活动的最终目的并不局限于造就某个好人、某些好人,而是希望借助“扬州好人”这个公民道德建设活动,将市民心中的道德意识转化为道德实践,引领越来越多的市民成为“扬州好人”,彼此携手同行,将整个城市的公民道德水准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三、“扬州好人”活动的正面效应
公民道德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人人具有道德观念意识,并且能转化为自身的道德行为实践。因此,社会个体的道德构建是一座城市乃至整个国家公民道德建设的基石。只有基石牢靠,公民道德建设体系才会稳固。除此之外,社会个体的道德构建还具有强烈的道德感染力和辐射力,从而带来更多正面效应。
(一)示范效应
“扬州好人”在带给广大市民感动的同时,也在整个城市公民道德建设中起到了道德标杆的作用。通过“扬州好人”活动的宣传,“扬州好人”得到社会认可与褒奖,使广大市民进一步意识到社会的主流道德观念。而一个社会倡导什么、宣传什么、善待什么,身处社会之中的民众就流行什么、学习什么、追寻什么[5]。好人们的存在就如同一本本鲜活的“道德教科书”,给市民们树立了行善、为善的道德标准。好人们的平凡善举带来的示范效应,使得越来越多的市民崇德向善,积极进行道德行为实践。
(二)森林效应
“从一个人到一群人,从一群人到一城人,‘扬州好人’形成了城市文明建设的‘森林效应’。”[6]在“扬州好人”活动的影响下,扬州市的志愿者人数大幅增加,志愿者队伍迅速扩大。短短几年内,扬州市的各类志愿者服务队超过1000支,总人数超过27万。这其中,不乏一些社会影响较大的志愿者队伍:如扬州的“红马甲”义工队,这支义工队从最初的3人发展到三千余人,队伍不断壮大,志愿者来自各行各业。“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从“个体”到“群体”,再到“团体”,“扬州好人”如一股清流,带动了身边更多人通过自己的凡人善举给城市的道德建设做出贡献。
(三)品牌效应
“扬州好人”推选活动的开展不仅在广大市民中产生了强烈反响,也得到了上级组织及国内多家知名媒体的关注。从2010年开始,中央文明办曾多次来到扬州进行采风,以座谈会、专题报告等形式对“扬州好人”现象进行深度剖析。中国文明网多次报道“扬州好人”的事迹,并于2010年以《大爱之城塑好人群像》为题对“扬州好人”进行系列报道。央视“道德观察”摄制组五下扬州,专题拍摄了近20位“扬州好人”的故事。“扬州好人”为《道德观察》栏目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好人故事占据了该栏目全年好人道德典型事迹报道量的1/20[7]。经过多年的推广,“扬州好人”好似扬州这座城市的道德名片,向人们展示着扬州这座文化古城对于道德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四、“扬州好人”活动的具体经验
(一)开展“扬州好人”活动,市民参与是基础
“扬州好人”活动之所以能够持续发展至今,离不开广大市民对于此项活动的认可与参与。从“扬州好人”活动开始,广大市民就对此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社会反响十分强烈。此外,推荐好人的工作中,由广大市民代表组成的市民观察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市民观察团的成员来自各行各业,涉及范围广、年龄层次丰富,往往能掌握第一手的好人事迹材料。在广大市民的积极参与和努力之下,好人事迹资料愈发丰富,而且这些好人好事来源于广大市民的生活,显得更有说服力。
(二)开展“扬州好人”活动,形式多样是助力
“扬州好人”活动开展过程中,形式多样是一个十分明显的特征:推荐形式多样使得“扬州好人”活动得以在最大范围内开展;宣传形式多样使得“扬州好人”活动得到最广泛的宣传,社会效应进一步放大;关爱形式多样使得好人们在各方面都感受到自己的平凡善举得到的认可与关怀。尤其是在宣传方面,除了一些固定的宣传渠道,“扬州好人”活动还多次借助专题报告会、理论研讨会、道德讲堂、图片展、歌曲征集等系列活动以及各类文艺作品如音乐剧、小品、评话、电影等进行宣传。这些系列活动及文艺作品的宣传,使“扬州好人”活动已不再是具有单一目的性的道德模范推选活动,而成了一项既具有理论基础又具有实践意义的公民道德建设工程。
(三)开展“扬州好人”活动,机制健全是根本
短短六年多,“扬州好人”活动已成为扬州市公民道德建设工程的一大亮点,这得益于“扬州好人”健全的活动机制。1.层次清晰、分工明确的推荐机制推荐“好人”的工作从基层开始,逐层逐级,分工明确,确保“扬州好人”活动的推荐工作落到实处。此外,推荐工作还借助各类媒体的力量,通过媒体力量的介入,使“扬州好人”推选活动迅速为广大市民知晓,进而使广大市民参与到这项活动中来。2.平台权威、手段多样的宣传机制“扬州好人”活动之所以得到社会广泛的认可与支持,除了活动本身具有的社会意义之外,离不开“扬州好人”活动全方位、多渠道的宣传工作。从权威媒体、专题网站、微信公众号平台到各类企事业单位、社区(街道)、学校等阵地,“扬州好人”活动利用了一切可利用的手段进行宣传。一方面,宣传平台的权威性确保了好人事迹的真实性与可靠性;另一方面,宣传平台及阵地受众面广,连续性强,很容易让广大市民持续获得“扬州好人”活动的资讯。通过这样的宣传机制,“扬州好人”活动得以持续地进行,由此带来的社会效应不断放大。3.关怀备至、帮难解困的保障机制长期以来,“好人有好报”一直是社会主流的道德导向,正是受到这种道德导向的指引,人们自觉在日常生活中常怀善心,常做善事。从现实角度看,好人做好事,社会更应该对好人从社会舆论、社会环境、社会制度等方面给予充分的保障,让好人做好事没有后顾之忧,不会因为种种原因而不敢、不愿做好人、行善事。因此,扬州市委、市政府在“扬州好人”活动开展的过程中,逐渐构建起一套保障机制,让“好人有好报”,这也是“扬州好人”活动能够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五、“扬州好人”活动推进公民道德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扬州好人”推选活动开展至今,已有数年。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放大“扬州好人”社会效应,势必会给公民道德建设工作带来更多积极的影响。
(一)顺应信息时代的潮流
近一两年来,“扬州好人”活动在开展过程中,除利用传统的宣传手段外,已开始尝试借助一些信息化手段进行宣传推广,如“最美扬州人”微信公众号的创立。这种及时、便捷的信息化手段,具有十分积极的推广作用。然而,信息化手段的运用应不止步于此。从目前扬州文明网、“最美扬州人”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公布的信息看,有关“扬州好人”的信息尚未形成具有一定逻辑体系的资料库。因此,形成“扬州好人”的资料库,并通过信息化手段加以处理,全民共享,这对进一步扩大“扬州好人”活动的影响,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将会起到更加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争取法制化的保障
“扬州好人”活动作为扬州市公民道德建设过程中的一项重要活动,其实质仍依赖于社会个体道德自律意识的唤醒与强化,在好人好事的强烈感召下,势必会有更多的道德主体进行道德实践。然而,这部分道德主体的道德实践往往缺乏持续性。因此,推进公民道德建设,需要使道德主体的道德实践具有持续性、形成常态化。从近年来“扬州好人”推选活动开展情况来看,尽管已构建起从推选、宣传到保障的一套较为完整的机制,以确保“扬州好人”活动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但从推进整个公民道德建设体系这一角度来看,应努力将一些有效的机制法制化,从法制层面给予公民道德建设活动更牢固的保障。
(三)获得理论界的支持
目前,从《中国知网》学术期刊数据库所拥有的资源看,涉及到关于“扬州好人”主题的文章共计64篇,其中从学术理论角度对其进行研究的只有4篇。因此,针对“扬州好人”活动的理论研究还有待进一步加强,这对于“扬州好人”活动的持续开展及进一步推进公民道德建设也是十分必要的。
作者:金晶 单位:江海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黄明理,姜迎春,郭榛树.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经验、面临的挑战与应对[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2):3-11.
[2]扬州文明网.扬州建机制树品牌推进好人工程建设使“好人风景”赏不尽[EB/OL].(2003-12-06)[2017-02-10].www.wenming.cn/ddmf-296/sd/201312/t20131206-1633715.shtml.
[3]吴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扬州好人现象[J].金田,2013(9):341-343.
[4]丁新伯,崔道峰.扬州好人的时代特征[N].扬州日报,2010-10-07(B03).
[5]胡俭.扬州率先构建城市荣誉体系,放大“扬州好人”效应:一群好人,满城春风[N].扬州日报,2014-04-22(A01).
[6]袁翔,拾景炎.“扬州好人”,文明的“森林效应”[N].光明日报,2012-02-13(011).
[7]李享,胡俭.扬州好人:文明创建新标杆[N].扬州日报,2011-06-21(A01).
- 上一篇:师德建设对未成年人道德建设的启示
- 下一篇:大学生道德教育改革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