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网络道德建设探讨
时间:2022-03-23 11:26:58
导语:青少年网络道德建设探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性善说”是孟子对“仁”“、义”“、礼”“、智”的道德回答,对当今青少年网络道德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如今,青少年在使用网络的过程中出现网络犯罪、浏览和传播色情资源、放纵言行和深陷数字化迷宫等问题。以“仁”的思想培养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意识、以“义”的思想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荣辱观、以“礼”的思想引导青少年约束言行、以“智”的思想引导青少年科学使用网络,是基于“性善说”的青少年网络道德建设的观点总结。
关键词:性善说;青少年,网络道德
孟子“性善说”的伦理道德思想是对人性本善的认可,其一方面强调善性天生,另一方面强调外在环境对人善性的影响。如今,青少年习惯使用网络获取信息,网络已经成为青少年道德成长外在环境的重要一部分。如何促进青少年网络道德建设,引导青少年科学合理使用网络,且拥有良好的网络使用道德素养,是亟须解决的时代命题。
一、“性善说”与青少年网络道德建设
(一)“性善说”的提出
“性善说”是孟子对“仁”、“义”、“礼”、“智”的道德回答总论,为当前社会道德教育提供了清晰的理论参照。《孟子•告子上》有“: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孟子认为性善出于人的“良知”,“仁”、“义”、“礼”、“智”是人的天性使然,每个人皆有“善端”。孟子认为“仁”、“义”、“礼”“、智”为天性的四种开端,为人的先天禀赋。孟子以严谨的治学态度求证了“人皆性善”的伦理思想,认为上述四种“善端”如人的四肢般生而具有,人需要借助外在环境养气修身,将“善端”付诸于现实活动中,以成就完美的道德个体。孟子的“性善说”由此得以确立。
(二)“性善说”对青少年网络道德建设的意义
第一,孟子的“性善说”可以提醒青少年面对网络可以始终保持“善端”。孟子强调人在社会交往过程中需要保持本心之善,学会为善。面对网络的诱惑,青少年往往无所适从,无法明辨是非和进行合理的自我控制,极易迷失。孟子“性善说”提醒了青少年网络并非毒药,只要理性处理自我本性和外在环境的关系,遵守道德规范,就能满足内心多方面的道德需求;第二,孟子以为善无边界,小而言之,爱妻爱父爱兄为善,大而言之,善为善待万事万物。由此可得,扩充本心,善待万物是孟子“性善说”于青少年网络道德建设的有益启示。
二、青少年网络道德建设问题归纳
(一)网络犯罪频频出现
青少年拥有极强的自我表现欲望和极弱的自我约束能力,两个极端相撞容易扭曲青少年的价值观。受社会不良分子的影响,一些青少年对黑客行为极为崇拜,不仅理解黑客的行为,且对黑客技术表示赞赏。因此,青少年尝试使用计算机制造和传播病毒的现象并不少见,近些年,网络黑客的低龄化特征愈发明显。青少年将网络黑客视为网络侠客,为了获取他人的注意力而运用计算机技术侵入学校和企业的网站,导致学校和企业网站的网络系统崩溃。这种非理智行为不仅影响了社会的有序运行,且容易产生不良的榜样效果,即更多的青少年以此为荣,且尝试参与到网络黑客大军中。这些是青少年网络道德建设出现偏差的表现,需要得到修正。
(二)网络色情资源泛滥
网络色情资源产生渠道主要分为“他传”和“自传”。“他传”是指非青少年上传的网络色情资源,主要是日本、欧美等国的。青少年正值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人生观、价值观尚未成熟,自我控制能力较差,一些青少年无法自觉抵制浏览色情网站,且在观看后进行肆意传播,使得不健康的网络资源得以广泛传播;“自传”是指青少年本人上传的网络色情资源。青少年思想较为前卫,受西化思想影响,一些青少年盲目追求“解放人性”、“崇拜个性”,将一些自己拍摄的不健康内容曝光在网络上,以提升点击率,制造新闻点。一些青少年则是出于对网络容纳度和网民意见的好奇,将自己所拍摄的不雅内容上传到网络空间。
(三)网络言行放纵随意
网络空间具有虚拟性和匿名性特征,这一特征使得青少年的网络表达更加开放,与此同时,也使得“污言秽语”之风盛行。在匿名性的庇护下,很多青少年缺少规范自我言行的意识,网络言行放纵随意。一些青少年在浏览新闻网页时,使用不文明的语言或者不规范的符号发表意见和看法,甚至因为莫须有的“争议”展开网络隔空对骂,使用污秽的语言进行人身攻击;一些青少年在某一网络新闻未经证实时便对其进行大肆宣扬,或者主动参与散布虚假消息恶意攻击他人,网络造谣之风大兴;一些则借网络之便偷窥他人隐私或者觊觎他人个人生活信息,所行完全背离中国传统道德之美。
(四)深陷数字化迷宫
对于青少年而言,网络空间是一块神奇而新鲜的沃土。高频率的信息更新魅惑力极大,青少年极易深陷网络数字化迷宫而不能自拔,更甚发展为“网瘾”青少年。网络空间的人机对话方式淡化了青少年的现实人际交往,拉远了青少年与朋友、家人和老师的距离;刺激的网络游戏弱化了青少年对现实世界的感知,破坏了青少年自我成长和学习成长的能力。部分青少年甚至患有网络孤独病症,性格冷漠、孤僻,渐渐失去在现实中生活和学习的能力。一些青少年由于过度迷恋网络,无法实现虚拟和现实间的转换,易出现行为失调、心理错位等病症,身心发展和人格养成严重受损。或者是数日沉浸于网络空间,忘乎学习之根本,以虚拟空间中的虚拟服务满足现实中无法得到的需求,自我欺骗或欺诈他人。
三、基于“性善说”的青少年网络道德建设
(一)“仁”的思想与社会责任意识培养
孟子“仁”的思想是孟子“性善说”伦理思想中最重要的内容。《孟子•尽心下》言:“仁也者,人也,合而言之,道也。”即“仁”是人们日常生活的行为准则,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必备品格。“仁者爱人”的命题突出了行为个体间的爱护之意,为行为个体本能的慈爱表现。“仁”是社会关系维系的纽带,是督促行为个体自觉履行社会义务的利器。青少年之所以出现网络道德建设危机,很大原因在于青少年社会责任心缺乏、道德意识模糊。孟子“仁”的思想可以培养青少年社会责任意识,引导青少年自觉遵守网络空间行为道德准则与规范,明确社会道德底线,从而杜绝参与网络黑客攻击等非法网络活动。
(二)“义”的思想与荣辱观的树立
“羞恶之心”为“义”。孟子认为人生须首要解决“义”于“利”的问题,“义”、“利”之争是重要的伦理命题。君子将“义”作为立身处世之根本,为个体行动的最高准则。孟子认为“义”与“道”相并,为“善”。君子为合乎道德之事,方合乎“义”。孟子曾在“生”和“义”之间做出抉择,认为二者不可兼得之时,方可舍“生”而取“义”。孟子高风亮节的品性和控制利欲的气节由此可见,其对于整治青少年错误的网络言行荣辱观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孟子“义”的伦理道德思想可以引导青少年树立“义以为上”的荣辱观,使得大学生正确权衡自我欲望和道义,从而在网络空间中可以做到言行合一、诚实守信、文明交流。
(三)“礼”的思想与言行的自我约束
“恭敬之心”“、辞让之心”为“礼”。网络虚拟空间的“以礼相待”并非空想,古人以慎独精神规范自我言行,如今的青少年也可以遵循“礼”的规范,做到克己守礼。孟子“礼”的伦理道德思想对青少年网络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青少年在虚拟的网络空间中过于放任,缺乏自制力。一些青少年将网络空间视为情绪宣泄的地方,因疲于现实生活中道德准则的制约,在网络空间中言行粗暴,无畏后果,严重背离了我国传统伦理道德中“礼”的规范。“礼”的伦理道德思想于青少年网络道德建设过程中个体行为的自我管束有着重要的意义,将孟子的“礼”作为青少年网络空间交往的行为准则,青少年方能以敬畏之心对待网络行为,青少年恣意的网络行为才能得到有效的遏制。
(四)“智”的思想与科学使用网络
“是非之心”为“智”,孟子认为“智”是君子为善不可或缺的品行。青少年性格活跃,乐于接触新鲜事物。然而,一些青少年没有对网络使用形成科学的认识而沉溺于网络世界中,迷恋网络不仅占用青少年大量的学习时间,且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青少年的精神状态。孟子“智”的伦理道德思想可以引导青少年对网络使用形成科学化的认知,使得青少年在纷繁复杂的网络空间中,始终保持一颗明辨是非之心,可以分辨出何为对、何为错。要实现“智”,青少年需要“自省”、“存心”、“寡欲”,即自我反思,在为善的基础上追寻内心的本真诉求,合理克制膨胀的欲望。以孟子“智”的思想纠正青少年错误的网络心理和行为,引导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网络观,从而使得青少年科学使用网络。
四、结语
青少年四个“善端”的缺失和网络道德建设不足有着一定的联系。青少年在网络空间中缺乏羞耻心、正义感和明辨是非等美德,基于孟子“性善说”对青少年网络道德建设进行探索是促进信息科技社会下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一项重要任务。以孟子“仁”、“义”、“礼”、“智”的伦理思想引导青少年网络道德建设,可以提升青少年网络行为的文明度,使得青少年在网络空间中健康成长。
作者:魏彬 单位:商丘工学院
参考文献:
[1]杨江涛,王伟.论性善之根据———兼评孟子的性善说[J].广西社会科学,2008(4):51-55.
[2]胡贤鑫.以“心知”为人性善立说———戴震“知即善”性善说的理性论特点[J].江汉论坛,2000(10):68-70.
[3]刘学智.善心、本心、善性的本体同一与直觉体悟———兼谈宋明诸儒解读孟子“性善论”的方法论启示[J].哲学研究,2011(5):30-36.
[4]辛丽丽.善的形上学追问———孟子善恶观的道德解析[J].齐鲁学刊,2006(4):21-26.
- 上一篇:小学语文渗透生态道德教育的探讨
- 下一篇:通行费征收岗位职业道德建设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