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新闻从业者职业道德建设论文
时间:2022-06-09 03:45:56
导语:新时期新闻从业者职业道德建设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责任
对于新闻工作者而言,责任说得具体一点,就是要围各级党委、政府各个时期的中心工作,对内宣传凝聚人心、鼓舞士气,对外宣传提升影响力和美誉度。宣传舆论引导做得不好,有时就会给工作带来被动。普利策说过这样一段话:“倘若一个国家是一条航行在大海上的船,那么新闻记者就是船头的瞭望者。他要在一望无际的海面上观察一切,审视海上的不测风云和浅滩暗礁,及时发出警告”。从现实来看,对于新闻工作者而言,站在船头瞭望是不够的。应该迈开自己的双脚,到现实生活中去,到新闻第一现场去,寻找生活中的真、善、美,鞭笞假、恶、丑。
(二)真实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新闻报道要用事实说话,只有确保事实的确凿和报道的准确,新闻的真实才有可能得以保障。作为新闻从业者,对报道的内容不编造、不歪曲、不夸张,对报道中的细节不凭空想象、不有意夸大,特别是在报道中进行说明、解释和评论事实时,要全面把握和正确反映社会生活和主流,避免因为报道肤浅、片面而导致公众对事物的判断,从而产生偏差和错误。采访中,为了获取新闻事实真相,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1.守法原则。作为新闻工作者,法律赋予了正当行使采访的权利,但不能越过法律规定的红线,比如,未经允许不能私自闯入住宅、办公室等私人空间和场所进行采访,不能采用窃听电话,电脑黑客、破解密码等方式获取敏感信息,不能报道涉及到国家机密、商业机密等内容。
2.伦理原则。在新闻报道过程中,要遵守最小伤害原则。如报道一些青少年犯罪案件和性犯罪受害者时,不要使用真实姓名,电视采访的画面和声音要作处理,避免媒体的二次伤害。
3.正当原则。新闻工作者在采访报道时应遵循职业伦理及相关规范,不能选择性获取信息、扭曲事实。例如,2013年4月18日,香港《大公报》刊登了一篇报道,并配发图片《北京的哥奇遇记:坐上我的车》,说的是北京一位的士司机3月1日晚上在北京鼓楼西大街附近接上了坐他的车,并将他送到钓鱼台,在车上还和总书记聊了许多话题,国内一些媒体还作了转载,但后来经核实,这是一条假新闻,为此,《大公报》向读者致歉。又如,2013年,《新快报》记者陈永洲收受别人钱财连续报道长沙中联重科假的负面消息,致使该企业造成巨大损失,企业报案,警方调查核实掌握证据后于10月18日到广州把陈永洲带回长沙,以损害商业信誉罪对陈永洲刑事拘留,后来判刑。10月23日,《新快报》整版发表文章:“请放人,敝报虽小,穷骨头,还是有那么两根的”,表示声援,后因陈永洲的犯罪事实,报社很被动。所以说,新闻的真实是生命。虚假新闻害人、害己、害社会,并且损坏整个媒体的公信力。
(三)公正
新闻从业者的职业操守,必须坚持客观公正,忠实于新闻事实,区分报道事实和评价事实,不将评论或猜测作为认定的事实发表,正确行使舆论监督权,不以个人情绪代替政策法律,发泄私愤,中伤他人,还要尊重被批评者申辩的权利。现在一些网络,为了提高点击率吸引眼球,报道和披露一些所谓的黑幕和犯罪案件,并且夸大事实,虚构情节,这种偏激或者是别有用心的做法,在社会上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让大众对于现实情况的认知造成偏差,给社会的发展、稳定带来不利的因素。这实际上是对新闻从业者的公正要求从五个方面进行了诠释。准确报道就是记者要把握新闻事件最本质、客观的东西,以事实说话,在新闻报道中不掺杂个人的情绪。平衡报道就是对一些批评性报道一定要反复核对事实,给批评报道对象辩护,辩解的权利。表述的语言要朴素平实,避免主观倾向,不要用定论式的语言。报道的全面,还原新闻事件全貌也是保证新闻公正的重要条件,如果只是截取新闻事件中的一些环节、片段,就容易失掉公正。客观报道就是在新闻报道中要根据事实进行实事求是的报道,做到不偏不倚,如果报道一味偏向某一方人或事物,这样的报道就有失客观、公正。新闻报道应注重社会伦理道德。现在有的媒体为了追求收视率,拿一些人的隐私来炒作,这是有悖社会伦理道德的,这样让公众对媒体本身的正义性产生质疑。所以,为了保证新闻的公正,就不能遗漏新闻中的重要或有意义的事实,不能用主观判断来代替事实,误导观众。
(四)导向
同志指出:“新闻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说明新闻舆论导向的重要。同志也明确提出过:“政治家办报”。政治家办报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命题。新闻工作者应坚守的一条重要职业道德就是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在新闻宣传中要讲政治、讲党性,把握政治方向,增强全局观念,讲究宣传艺术,提高引导水平,对重大事件,社会热点和敏感问题的报道,应注意把握分寸、时机、力度,释疑解惑。积极引导,不炒作、不蓄意制造舆论“热点”,误导受众。而由于舆论导向错误而引发社会矛盾和问题的教训是有的。例如,2008年震惊全国的瓮安事件,起因就是瓮安县一名初二女生李树芬溺水死亡,有人散播谣言,并有人在背后操纵,把舆论导向和矛头指向政府,从而导致了一起重大的群体性事件。
(五)品格
每一位新闻工作者都应奉行诚实公正、爱岗敬业、遵纪守法的职业道德,在新闻采访报道中尊重他人的名誉权和个人隐私,保护未成年人、妇女、老人、儿童和残疾人的合法权益,电视报道涉及到未成年人和个人隐私的,要按规定作技术处理。例如,2011年深圳发生了一起“杨武事件”,当时社会上就有人批评一些媒体人的失德行为。事情是这样的。有一名联防队员(杨某某)一天晚上,跑到一名女子家中,对她进行毒打并强奸,当时这名女子的丈夫就躲在家中,因为他胆小怕事,不敢出来,看着杨某某强奸他老婆,直到杨走后一个多小时,他才敢去报案。后来这件事情披露后,一些媒体记者采访受害者丈夫,问他的感受,问他为什么不出来救老婆,面对这样的奇耻大辱,他本来就生不如死了,但是媒体没有从人文关怀的角度而是去揭人隐私,有的甚至用“世上最窝囊的丈夫”为新闻标题作报道,当时网络上也有许多人对这位丈夫进行人身攻击。这样的报道对这对夫妻造成了二次伤害。人要脸,树要皮,媒体报道了,面对舆论,他俩以后怎么生活?暂且不说这位丈夫性格上的软弱,但记者和媒体的行为是失德的。
(六)廉洁
我国现在虽然还没有出台一部完整的《新闻法》,但对新闻从业者管理的一些相关条例、准则等相继出台。新闻记者作为社会的普通一员,在社会生活和职业生涯中,要自觉遵守宪法和相关法律规定,遵从新闻职业道德规范,做好行业自律,清正廉洁,反对任何形式的有偿新闻,做到“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无欲则刚。
二、结语
新时期新闻从业者的职业道德建设关乎新闻报道中的职业操守问题,不良的职业道德常常导致错误的舆论导向,并直接或间接性的影响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取向。只有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新闻从业者才能通过其特有的平台更好地传递社会正能量,引导整个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健康、良性发展。
作者:龙卫东 单位:黔东南州广播电视台
- 上一篇:基础医学实验教学问题试分析
- 下一篇:心理学上信任的建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