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生职业道德建设论文

时间:2022-11-28 04:09:04

导语:师范生职业道德建设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师范生职业道德建设论文

1高校师范生教师职业道德现状

1.1对未来职业认同感偏低

职业是谋生的手段,也是人对社会的职责,是实现个人价值的方式。教师职业有别于其他职业,在传播人类科学文化的同时,还要塑造人的思想品德。师范生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调查在校师范生当初选择师范专业的原因时发现,只有26%的学生第一志愿报考师范专业并把教师职业作为自己的理想职业,21%的师范生内心不喜欢教师职业,55%的师范生认为教师工作比较清闲、稳定,所以选择了师范专业。在毕业后是否愿意从事教师职业问题上,有近36%的师范生选择毕业后不准备从事教师职业,16%的师范生选择经商或自己创业。这种结果显示,绝大部分师范生对教师职业的性质、任务、作用、意义缺乏充分的认识,导致对教师职业认知的偏差。

1.2对教育实习不够重视

教育实习是师范生实现从学生到教师角色过渡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从事教育职业的最重要的实践形式,是师范院校教学计划中必修的综合实践课程。学生在教育实习期间,将平时所学的教育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综合地运用于教育实践,从而培养和形成他们从事教育工作的实践能力以及职业情感[2]。对教育实习的重视程度和投入精力的多少直接关系到师范生职业能力的锻炼、提高。师范生教育实习基本沿用传统的方式、方法,实习时间短,实习形式单一,各方监督不力。

1.3未来职业知识、能力储备不足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是对教师这个特殊职业的要求,教师为了满足为人师表的要求,不仅需要广博的知识,还需要熟练传播知识的能力。教师的知识结构除了特定的学科知识外,还有文理交融的广博的文化知识、教学经验的实践知识、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扎实的教师业务素质是从事教师职业的前提条件。由于对教师职业的曲解和信仰不足,对未来职业所需知识没有浓厚的兴趣,对学校教学计划列出的课程认为考试通过就好,主动获取未来职业所需知识、能力的动机不强。加之,由于学校教学条件的限制,在师范生教师技能培养时,采取的还是传统的教学方法,由老师在课堂上亲自指导的教学技能训练时间短、人数多、任务重,要想熟练掌握其技能,全靠师范生课后自行多加练习,这种练习也很大程度上依赖师范生的自觉性。

2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师范生教师职业道德现状的成因

2.1社会经济的发展

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必然带来社会阶层的贫富分化,反映在人们的道德关系上,就容易产生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现象,把拥有金钱的多少作为衡量个人是否成功的标准,甚至不惜以违背道德和法律为代价。近年来国家和政府对教师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待遇做了改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还是处于一个相对清贫的状态。面对高房价和高生活成本,教师职业带来的经济效益显得捉襟见肘。相比毕业后工资比较高的专业,师范生心里不服气,但又不安于现状,对本专业学习时,学习兴趣不浓,不能产生强烈的职业向往。

2.2社会不良风气的侵蚀

改革开放以来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风气较好,但尊重教师、重视教育的风气却有所下降。社会道德标准也在悄然发生变化,不少教师的职业道德受到了挑战,突破了教师的底线,触犯了国家法律,使教师以前的光辉、崇高的职业形象一落千丈,在社会上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独生子女所带来的社会和学校管理问题也日益突出,师生关系紧张,往往将矛头指向学校和老师,对教师职业也造成一定的压力。

2.3家庭因素

不少师范生父母愿意让子女从事教育事业,他们最喜欢的生活方式是自给自足、与世无争,认为教师职业稳定,与仕途群体相比风险较少,同时具有一定的社会声望和生活待遇,在他们的眼中,教师是知识分子的代表,是光荣的事业。

2.4高校因素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原来培养义务教育师资的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升格为本科层次的大学或学院,统称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要求得生存和发展,必须主动适应经济和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向“应用型、示范型”方向发展,削减或改造教师教育专业,这使得教师教育氛围减弱,生源质量下降。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引进人才标准侧重于科研能力,使得师范生培养方案不足,结构设置不合理,只求外在的课程形式,缺乏内在的师范教育理念。

3加强高校师范生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措施

3.1设置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课程

师范生教师职业道德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过程中不断强化和提升。教师职业道德的基础是公民的社会公德和社会礼仪,因此培养当代师范生的社会公德和礼仪至关重要。应从低年级开始,把职业道德、教师礼仪课程列入教学计划当中,使师德培养贯穿到整个师范教育中。

3.2树立师德榜样

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体现出来的是对教育事业的全身心投入,对学生的无限关爱,对教书育人的双重责任感,对教学岗位的深深热爱,时刻以自己的言行影响和教育着学生,从而形成优良的教师人格。2007年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称号的孟二冬教授,童年夙愿就是作一名人民教师,在工作岗位上忠实地践行着教师的师德师风,用师德操守、学识魅力、人格魅力铸就了崇高的师魂,是“教书育人的杰出楷模”[4]。高校可以邀请优秀教师到学校做报告、上示范课,引导师范生学习他们身上的职业道德情操,逐渐转化为自身的内心信念和道德情感,并不断调整评价自己的行为。树立师范院校的教师的师德榜样,健全教师职业道德评价体系,完善教师考评制度,使得教师能以良好的精神风貌为师范生树立榜样,培养未来从事教育事业的职业品质。

3.3强化教育实习

在教育实习期间,实习生将平时的教育教学理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运用到教学实践中。教育实习时间和模式可以借鉴国内外经验,延长教育实习时间,改革教育实习内容,遴选有责任心、教学业务素质强的学校指导老师和实习基地指导老师,让师范生从指导老师身上领悟到教师职业道德,同时对实习过程进行有效监督,达到预期的实习效果。

3.4举办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大赛

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大赛是以在校的师范生为对象,从讲课、说课、板书、多媒体制作和应用全方位考察学生教师素养的比赛,赛前准备和比赛过程可以反映出师范生对教育理念和教育思维的把握。

作者:何爱霞苏海民单位:宿州学院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