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农村学生道德综述

时间:2022-01-01 02:49:13

导语:新时期农村学生道德综述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新时期农村学生道德综述

本文作者:程亚林工作单位:贵州省兴义民族师范学院

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家庭因素。首先我院农村学生来至边远地区,大部分父母没有文化或文化程度不高,而且外出打工,对子女的教育很有限,甚至鞭长莫及。随着社会的要求把子女送进学校读书实属不易,道德教育对于他们来说就是一个未知数,自己不知何以教人。这种状况决定了农村大学生家庭基础文明教育低层次化。有的家庭有四个、六个子女,负担很重,加大了大学生的心理压力。他们虽然进了大学,焦虑也随之而来,如遇收成不好,家里有人生病,他们就更不安心。有的学生迫于无奈去做兼职,自己的学业和活动时间就自然缩水。他们要帮父母分忧,学业过得去就行,活动就免了。其次农村家长教育孩子欠缺方式方法,一打二骂,造成父母与子女难于沟通,除了给钱,感情处于荒漠化。子女也受其影响,与老师同学缺乏沟通,孤独、暴躁、甚至暴力。再次一些家庭生活、卫生习惯不好,对孩子影响很深。2、环境因素:(一)农民朴素的生存理念。在市场经济影响下,随着农民进城务工,他们的思想也在发生变化,他们深知没有文化的苦楚,在他们的认识里,有了钱就能生存,要有钱就要有文化,读书就是找个好工作,有了好工作就有了钱,这种朴素的思想也影响着我们的农村大学生,导致他们缺乏远大的理想,对国家,对社会没有责任意识。(二)社会消极因素影响。社会的物质进步与精神文明的相对滞后,致使人们思想道德的滑坡。金钱至上,唯利是图,追求享乐,成为人们追捧的价值标准。导致农村大学生过于关注自身的生存状况和发展条件而消弱了崇高精神的追求。党风、社会风气的不正,以权谋私,贪污受贿,崇尚奢靡等腐败之风也造成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农村大学生产生不平衡的心理,荣辱观发生逆转。(三)应试教育的弊端。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十年改革的最大失误是教育,这里我主要讲思想政治教育。”应试教育重智育轻德育,在80、90后大学生身上印迹较深,从学校、老师到家长,过多关注学生的成绩,而忽略思想品德的培养。导致大学生进入学校,只重专业,两耳不闻窗外事,死读书,读死书。反之,有的学生又从活动上去追求一些虚浮的东西,急功近利。为了争一个“先进”名额,互相诋毁。导致班级之间、同学之间的不和睦。3、学校因素。学校是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的主阵地,但是学校的思想道德教育主要在理论上,如“两课”学习,实践中的运用却没有操作性,落实不到行动上。结合时事宣传也不够,没有榜样的力量。其次思想教育师资力量不足。在大学里,思想教育的重担更多的落到辅导员的身上,但辅导员专业不对,只能学中做,理论水平不高。不能满足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诉求。我院大部分学生来至农村,淳朴,勤奋,可塑性强。他们是民族文化的传承者,是新农村的建设者。把他们培养成什么样的人,关系到国家未来的走向。所以,关注农村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势在必行。

农村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导向

(一)加强正面教育,提高思想认识。以教学为主体,利用党课、团课、班会加强正面教育,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社会公德教育,培养良好的文明素质;加强心理健康和创业教育的学习,培养健康的人格,迎接社会对自己的选择和职业的挑战。(二)加强自我修养,从小事做起。农村大学生要在思想道德素质有所提高,必须加强自我修养,自我教育,才能把学校的教育和他人的帮助内化成自己的品质和自觉的行动。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爱学校、爱家庭、爱环境。崇尚科学,刻苦学习。遵守校规校纪。诚实考试。关心同学,尊重老师。勤俭节约,爱惜公物。不沉溺游戏,健康上网。以“八荣八耻”为道德准绳,践行自己的荣辱观,做一个人格健康、堂堂正正的大学生。(三)参加社会实践,培养综合素质。19世纪浪漫主义代表罗勃•易斯•蒂文生说:“做我们自己,并尽其所能地发挥自我,是生命唯一的目的。”农村大学生要克服自卑心理,充分认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增强自信心。积极参加班级、社团及“三下乡”等社会实践活动,锻炼自己的综合素质,磨练自己的意志品质,才能使自己得到不断的发展,自己的价值才能充分的体现出来,活出精彩的自己。(四)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发展。农村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任重而道远,它需要学校、老师、辅导员、家长的全方位、全过程的关注。边远农村的孩子,绝大多数都是留守儿童,父母不在身边,缺少关爱。他们能靠自己的努力走进大学,实属不易。我们应以一颗包容的心接纳他们,给他们更多地关爱。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真诚地去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为他们搭建展现自己的平台。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及心理健康问题,引领他们快乐成长,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